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农村中医药服务现状调查

2012/7/11 03:10|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3581| 评论: 0

摘要: 投入不足挡了中医院发展之路 家底薄 一些中医院还在用危房 来到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中医院,映入眼帘的情景不免让人心情复杂:没有完整的院墙,只有两栋破旧的老楼与周围零散的住宅杂处。如果不是门前挂着的牌匾 ...
投入不足挡了中医院发展之路

家底薄 一些中医院还在用危房

来到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中医院,映入眼帘的情景不免让人心情复杂:没有完整的院墙,只有两栋破旧的老楼与周围零散的住宅杂处。如果不是门前挂着的牌匾,很难想象这是一家颇受患者青睐的县级医院。

湖南入夏早,6月中旬已是桑拿天。该院门诊楼名老中医诊室外候诊的人群不堪天气闷热,在楼道里走来走去,不时拿着病历本当扇子猛扇。诊室内的患者一样汗透衣背,没有空调,只有电扇,开着窗户,老中医曾宪贵还是不停地出汗

这是该院最“大牌”专家的诊室,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张检查用床。桌子上除了厚厚的病历本,就是血压计和一个外层已经磨烂的乳白色把脉手枕。

沿着门诊一楼边上的走廊走到尽头就是病房楼。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这栋4层建筑显得更为破旧。该院办公室主任胡丽华介绍,由于楼里没有电梯,碰到骨伤或手术患者,只能靠医务人员抬上抬下。由于中医特色专科疗效好,即使条件简陋,该院120张病床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只能在过道加床。“听说有的医院病房不足只好租房,我们没敢这么干,毕竟还是要首先考虑医疗安全。”胡丽华说。

据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邵湘宁介绍,目前湖南省98所县级中医医院中仅有23所实施了标准化建设,有48所存在危房,还有一些中医院靠租用房屋作病房维持运转,全省县级中医院危房和租用房面积达15万平方米。而根据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的调研,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很普遍,在老少边穷地区尤为突出。

投入少 县级医院年投入不足20万元

“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不能持续下去。但考虑到周边都是民宅,没法改扩建,理想的办法是整体搬迁。”胡丽华说,医院曾为此多次向上级打报告,县政府也同意批地100亩,但是没有经费支持。

而就在去年,该县人民医院一栋综合门诊楼拔地而起,硬件环境大幅改善。“这得益于国家上一轮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每个县可以有一家县级医院获得2000万元项目资金。绝大多数地区都把这个项目给了县人民医院。”邵湘宁分析说,“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投入虽然纵向比有所增加,但与综合医院比还是过少。而且,对中医院投入的历史欠账太多,医院要发展负担太重。”

胡丽华介绍,县财政每年给予该院的投入不足20万元,这对医院运行简直是杯水车薪。“不说别的,光应付退休人员都不够。”据了解,该院退休医务人员按照社保平均能拿到每月800元的退休金。“老员工经常来医院要说法,医院压力大,今年只好从经营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每人每月再发600元津贴补助。”谈到这里,胡丽华难掩委屈,“我们在岗的工作一点都没少干,但收入水平在全县6家县级医疗机构中排名倒数第一。”

据了解,2011年,中医药服务占湖南省医疗卫生服务总量的30%以上,而中央补助该省中医药专项经费2.46亿元,仅占中央补助该省卫生专项经费的2.78%;省财政安排中医药事业经费2700万元,仅占卫生事业经费的2.8%。

每年的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来自各省中医药工作的“掌门人”聚到一起都会交流这些数据。在邵湘宁看来,在中医药投入方面,各省面临的问题大同小异。

价格低 特色疗法不能惠及医院

“县人民医院条件越来越好,收费、报销标准又都一样,我们生存压力很大。”胡丽华说出了大多数县级中医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难题,“医院自己没有改善硬件的财力,如果势在必行,就必须贷款,负债建设。”

负债,也成了中医院的一大特点。据了解,常德市9所县级以上中医院累计负债规模已达3.3亿元;在湘潭市,各县级以上中医院都有负债,最少负债1500万元,最高达8000万元。

“一边是负债,另一边中医药服务收费低廉,医院特色发挥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差。”在邵湘宁看来,在目前的政策条件下,这一矛盾很难解决。

记者了解到,在汉寿县中医院,患者针灸、拔火罐一次收费10元,这个价格标准多年没变。虽然干得多、病人也不少,但效益低。湘潭市卫生局局长胡振湘以该市中医院特有的杨氏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举例,采用中医手法按摩、中药熏洗、穿矫形鞋加中药内服等综合治疗,住院2个月~3个月,疗效100%,患者痛苦少且无副作用、不易复发,医药费用仅为6000元。“这比西医手术治疗每例收费减少3万元。”除了收费低廉,一些中医诊疗项目如辨证施治、体质辨识、中药饮片调剂等服务项目至今未纳入收费项目,医院只能免费做。

“由于中医药服务价格低,医院利润空间极小,甚至出现做得越多亏损越大的情况,医院为求生存,就会转而采用费用较高的西医治疗方法。”邵湘宁担忧,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治疗越来越少而西医手术越来越多,“这种被扭曲的医疗状况,不仅将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更与我们致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构建政府承受得了、群众负担得起的医疗卫生体制的医改方向严重背离。”

中西医并重 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嘴上

“中医院要健康发展,首先要解决囊中羞涩的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认为,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和能力建设,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如加大中医药科研、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服务网络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使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成为可能。”

而面对当前的财政投入形势,湖南省发改委副主任邓治平并不乐观。他分析,在上一轮的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中,只有17%的中医院得到项目支持。而“十二五”新一轮建设并没有把落下的中医院补上,而是改变规划,只支持人口大县,“真正需要建设的老少边穷地区中医院恐怕又要被落下了。”

“我们总在说中西医并重,但不能总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让邵湘宁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很多,例如此前,国家按每个县级综合医院250万元的标准,支持所有县级综合医院开展了一轮信息化建设,而县级中医院信息化建设仅在个别医院开展了试点,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县综合医院的差距拉大。


单凭感情难以坚守

实用人才缺口大

  面对记者的提问,湖南省湘潭市韶山乡韶关村卫生室药师何塞群有点尴尬。作为这家“夫妻店”的老板娘、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毛犊的妻子,她面对过多次媒体采访,但似乎第一次被问到“你们的孩子是否还愿意学医、当村医”这个问题。

  思考了片刻,淳朴的何塞群据实以告:“我两个孩子都没学医。”接着,她试图分析孩子们的想法:丈夫毛犊高中毕业后师从其父学习中医诊疗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干村医,卫生室的房子始终是自己花钱租,现在一年租金要5000多元。毛犊看病以中医为主,方子小,药味药量能省则省;平均每天要给五六个村民进行针灸、拔罐等治疗,乡里乡亲的也不好意思收钱。即使加上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夫妻俩一年的总收入也不过4万元。“我们俩干上一年,有时还不如一个人出去打工挣得多。”

  何塞群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丈夫向来采访的记者倾诉心愿:“希望国家能保障乡村医生,尤其是搞中医的乡村医生的待遇,确保卫生队伍稳定。”但毛犊自己的现实状况,似乎没能吸引孩子子承父业。

  何塞群一边不好意思地笑,一边按丈夫刚开好的方子抓药。3服药共9元,患者说每次感冒都来,3服喝完准好。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医务人员收入较低,实用的中医类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缺口很大。”湘潭市卫生局局长胡振湘介绍,在广大乡村,中医药服务不但人员少,而且水平低。

  湖南省的统计显示,该省农村中医药医疗人员中,无专业学历的占40%,无技术职称的占18%,无执业医师资格的占42%。全省有将近30%的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

  骨干人才接不上

  村里缺乏基层实用型中医人才,县、乡则缺乏有专长的名老中医、优秀的中医药临床人才和学科带头人。这种困境,被湖南省分管卫生的副省长李友志称作“两头难”。对于后面的一难,该省常德市汉寿县中医院老专家曾宪贵感触很深。

  曾宪贵今年已经75岁,患胰头癌多年,2008年还为此专门动过手术,身体状况并不好。但作为该院心脑病诊室的“金字招牌”,由于后继乏人,他至今仍返聘在岗。“说实话,每天要看30多位病人,身体确实吃不消。”曾宪贵希望医院引进更年轻优秀的人才。但就目前来看,自己只能苦苦支撑。

  该院的另一根顶梁柱、中医肝病专家王华也是位癌症患者。患鼻咽癌30多年的他目前也返聘在岗。

  据了解,常德市现有在职中医药人员2085人,其中中专学历占57.2%,硕士以上学历仅11人。在职的中医药人员中,初级职称占72.6%,高级职称仅占6.3%。从年龄结构来看,老化迹象比较明显,50岁以上的占到近40%。

  在湖南省甚至全国,县级中医院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是普遍现象。湖南省50%以上县级中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为中级职称,部分偏远县比例更低。“在湘西自治州,有的县中医院甚至全院没有一个高级职称人员。”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邵湘宁对此非常头疼。(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想筑巢引凤却囊中羞涩

  考虑到医院面临的人才困境,从汉寿县中医院院长岗位退下来的王华积极带徒,只要院里的医务人员愿意跟他学,他都愿意带。“现在中、西医待遇水平差太多,发展的机会也不一样,不少人觉得干中医低人一等。年轻人对中医有感情、热情的不多了。”王华这样解释自己在带徒方面的“不挑”。

  常德市鼎城区唐家铺乡卫生院的老院长、返聘专家何雨初也持同样想法。这位市“十大名老中医”的挂号费是2元,由于用药精当,开药更赚不到多少钱,院里的医务人员都看在眼里。“很多人觉得干中医没有‘奔头’,不愿学中医。现在医院中医人才青黄不接,问题太严峻了。”何雨初决定把医院的年轻人都发展成自己的徒弟,“不管原来是学中医还是学西医,都让他们学点中医药知识”。

  邵湘宁介绍,虽然国家关于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文件、要求不少,但对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并不健全。在县一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问题突出,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补偿不到位,医院盈利能力差,想筑巢引凤却囊中羞涩。在乡镇一级,虽然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但2011年中央编办、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通知》,对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的配备未做具体要求。在村卫生室,由于师承教育不承认学历,很多地区的从师者没有资格考取执业医师证书而难以执业。

  “农村很需要中医药服务,但提供服务的人不能仅靠对中医的热爱、对乡亲的感情坚守。”多位受访基层中医师、中医院管理者呼吁,应该有更多理由让热爱中医、有志于服务广大农民的人留下来,这些理由包括对得起劳动价值的收入、编制、身份认同、职业发展前景等。


记者: 崔 芳

来源:健康报

本文内容由 梁知行 提供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