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任督二脉不存在被打通的事实

2012/7/29 16:53|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683| 评论: 0

摘要: 1、中医在争论中前行 近年来随着中医养生热的悄然升温,中医药这一个古老的行业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一些“养生明星专家”先后风生水起,备受追捧,然而最终他们都被打破神话,跌落神龛,一些人对于中医药将信将疑的 ...

1、中医在争论中前行

近年来随着中医养生热的悄然升温,中医药这一个古老的行业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一些“养生明星专家”先后风生水起,备受追捧,然而最终他们都被打破神话,跌落神龛,一些人对于中医药将信将疑的态度也越加强烈。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发布,“中西医并重”首次在国家规划中单列成节,而在已经进行了三年的医疗体制改革中,中医药的发展也被寄予厚望。

然而,看似蓬勃发展的中医药为什么还是会不断地挑起人们质疑的神经?中医药这个古老产业怎样融合到新医改的格局中?中、西医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能否融会贯通?中医药国际化路在何方?带着这些疑问,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有了一次相约问答。

吴小莉:局长好。

王国强:欢迎小莉。

吴小莉:您好,您好。

王国强:(你)能有机会到我们国家中药管理局来,我们很荣幸。

吴小莉:我们也很高兴

解说:王国强,出生于上海嘉定,40年前,曾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做卫生员,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当了三年的“赤脚医生”,直到1974年后,他才有机会到北京中医学院系统学习中药学。2007年1月,王国强离开了工作了23个年头的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升任卫生部副部长,并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王国强:这是医圣张仲景的“坐堂行医”,什么叫“坐堂行医”,你知道吗?

吴小莉:就是“把脉”。

王国强:不是,张仲景是个名医

吴小莉:是。

王国强:但是他又是湖南长沙的太守,他为了给老百姓看病,在他太守的堂上给老百姓看病,所以叫坐堂行医的这样的一个说法。

解说:2012年5月,甘肃省卫生厅网站上发布消息称,甘肃省组织了47名医务人员参加真气运行学骨干培训班,经过9天的培训之后,41名学员打通了任督二脉,这则消息被甘肃省卫生厅的工作人员在微博上发布之后,立刻引发热议。

吴小莉:这里有一篇中国中医药报(的报道)。这是提到了甘肃省在大力推广的“真气运气法”,说可以打通任督二脉。您怎么看这样的争议?

王国强:在宣传上我认为有点偏差。其实任督二脉是本身就是通的,不是要去靠打通,关键问题就是说任督二脉它是气息和气息调整的这样一个过程。那么由于各种原因,疲劳,失眠,还有其他劳累,精神性的因素,可能这个任督二脉的通畅程度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真气运行法”的锻炼,使得人的整体的气息和气血的运行更加通常,从而带来精气神的改变,这个应该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所以不存在去打通,靠“真气运行法”去打通的这样的一个事实。

解说:与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西医不同,中医药学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为基础,而在现代医学领域,无论是“督脉”、“任脉”,还是“经络学说”,都无法像血管、神经那样在人体上找到实质性的组织,而无法用现代科学来验证,也成为了“反中医人士”指中医是“伪科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吴小莉:这个事情也显示出来了对于中医药的这个概念,有些人觉得说,科学跟迷信的模糊界限又再度显现。中医药是不是确实有这样一个软肋存在?

王国强:中医药如何去判断它的实际效果,这方面确实缺乏科学的标准,或者是说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我们现在对于经络也还没有完全找到它的基本的物质的情况下,我们也既不能去否定经络的存在,但是我们应该很好的尊敬我们已有的这些医疗的这些技术和传承下来的去运用,主要达到去养生的目的。至于说这些机理原理,我们随着科学的发展,慢慢的去揭示它,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揭示的。

王国强:我这里有本,这是我像毛主席语录一样带在身边。

吴小莉:经典必备,中医经典必备?

王国强:这些我经常的翻阅,《伤寒论序》、刚才我们看到的《大医精诚》、《内经》,还有你看“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病为什么?你跟天地相违背了,你跟日月相违背了,这肯定要得病,

神农尝白草,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充满了东方文化所特有的神秘主义色彩,从扁鹊的饮“上池之水”、华佗的“预测死期”,到今天的气功治疗癌症、“病家不用开口,便知病情根源”,这一切都似乎让中医药显得吊诡而神秘。

而因为这层“神秘色彩”,关于中医药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2006年,中南大学的张功耀教授发表《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并在网上发起“万人抵制中医”的签名活动,中医药的存废问题在新世纪再次引起了讨论。2007年的1月,刚刚上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王国强,就面临了一场不小的挑战。

吴小莉:2006年到2007年有关中医的这个存废问题又开始在社会上热炒,2007年1月份您到的时候这种热炒还没有结束,当时您听到这样的说法跟争议的时候,您的反映是什么?中医药局又做了些什么。

王国强:我是这样看的,对于这种反对中医的我们应该是坚决来抵制,因为中医药学不是一个人能否定得了的,也不是几个人能否定得了,老百姓需要中医药,我们政府就应该大力的发展中医药,但是反过来讲,社会上对中医药这样一种议论恰恰也提醒了我们政府,我们政府更应该把发展中医药做为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这个点我是感受到了。

2、治未病

中医药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学科领域之一,形成于大约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它诞生的标志,《黄帝内经》的方法论和认知论与古希腊的医学思想其实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医逐渐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中医药日趋边缘化。

2003年的春天,SARS突袭,滑向文化标本困境的中医药,却突然让人们看到了很多的神奇力量,在北京,因为中医药的介入SARS的死亡率较介入前降低了80%。而中医药在治疗SARS方面的显着效果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和赞赏。

吴小莉:2003年的非典,当时中西医并用治疗了非典的这种情况,据说得到了吴仪副总理的高度肯定。

王国强:在非典的时候呢,开始的时候中医是没有介入的,后来社会上有反映,中医又主动请战,吴仪同志决定让中医参与非典的防治,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显示出了中医的优势,后来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肯定。但是总结经验和教训,中医参与时间晚了。

吴小莉:可以更早。

王国强:在第一时间没有参与到进去,到后来才进去的,但是也显示了作用。

解说4:

王国强:甲流感发生之后,在24小时内中医跟西医同时见到了病人。看了舌苔、摸了脉象、开了处方,回来以后我们专门成立了专家组,研究这样的瘟病传染病在历史上有没有,相同的病例有没有,然后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处方,然后我们制定方案,把它和西医的治疗方案放到一起由卫生部统一制发。而且我们还研发了中药的治疗甲流感的一些新药,包括北京市的金花清感、包括连花清瘟等等这些药,后来证明在治疗甲流感方面都非常有效。中医在甲流感治疗方面打了一个漂亮仗。

王国强:我们其实常常在想中医的时候,觉得很神奇,古人怎么能够研究的这么透彻?

王国强:我认为中医不仅仅是一个医学。

吴小莉:还是个艺术?

王国强:不是,是个医道,所谓医道就是因为它有文化的根基。其实中医跟儒教有关系,儒教的仁义礼智信,在中医里面体现得非常充分,仁心仁术。第二,道教,道法自然、阴阳、养生保健,这都是道教的。其实都是传统文化在医学上的具体体现。

串场4:早在世界上很多地区和国家还处于没有文化的野蛮时代的时候,中华民族已经有了明确的文字记载来论述养生,“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防病养生谋略,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采取预防或者是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2007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提出了开展“治未病”工作的建议,之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这个古老又前沿的方法在中国内地推广开来。

王国强:有一个统计,80%的医疗费用是花在了病人的最后的一个月,这是什么概念,我觉得准确不准确,我觉得不一定要去追究,但说明什么呢,就是说大量的医疗费用都是放到了病人最后要走的前一个月去。那个时候的钱是个无底洞,你花多少钱也不够。那么关口前移,把花在最后一个月的钱,能够更多地花在他还没有病的时候去调理他、去预防它,我想产生的效益恐怕更大。而且我们的古人也讲过,说最好的医生不是治好病的医生,最好的医生是让人不得病的医生,这也是符合中医治未病理念的。

解说:王国强说,“治未病”服务是一项创新型的健康保障服务,没有先例,没有标准,也没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因此一定要“高起点、规范化”。

吴小莉:您刚刚也提到治未病还在试点的阶段,所以还有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你也曾经提醒过说不能够把治未病庸俗化、低俗化,砸了中医的牌子,您是看到了什么?

王国强:现在在社会上有啊,你说张悟本的事件的发生,不是也是因为群众有这样的养生需求吗?然后形成了张悟本的这种现象。但是我想有时候坏事也变成好事,发生这样的事情以后,我们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地采取措施,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吴小莉:这方面我们又做了什么样改善?

王国强:那么一方面我们跟新闻出版署联合,对市场上的所有的养生保健书进行审查。

吴小莉:现在我们也会审查了?

王国强:恩。查完以后说呢,一个是不科学的,另外是粗制滥造的、有的甚至是标点符号或者错别字很多的,通通下架;第二个就是我们建立了一个科普宣传的队伍,这代表了我们政府的态度.

3、医改

王国强:在这边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大医精诚的这个理念,告诉了我们怎么做一个人民群众欢迎的医生,里面对医生的行医的规范、理念和对待病人的态度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所以大医精诚要比希波克拉底那个医生誓言要早好多年。

2011年5月27日,建国之后最大规模的中医基本现状调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截至到2010年底,中国内地每一万人中,中医职业医师的数量仅约为3人,为西医数量的五分之一,而只有五分之一的民众会选择看中医。

有业内人士指出投入不足是阻碍中医发展最大的屏障,一些中医院为求生存,就会转而采用费用较高的西医治疗方法,从而出现了中医院姓西不姓中的现象。

吴小莉:讲到中医院的长远发展来说,我们曾经看过这样的说法,长期以来各地对于西医的投入都比中医要多,所以今年两会期间还有代表在反映,像比如说湖南县级中医医院有一半医院是存在危房,甚至要租房来运作,对于这种情况您在全国各地考察的时候,有没有看过类似这样的情况,您觉得最严峻的情况又是什么?

王国强:比如说像我去的内蒙,地广人稀,中医院和蒙医院的条件都非常差,有的还真的不如我们东部地区的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由于基础差,收入又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就留不住人。所以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中医院发展就发展不下去了,技术人才流失了;另外一个方面,去改造成干西医,所以有的就存在呢中医院不姓中了,姓西了,这也是一种政府支持不够,中医政策落实不好造成的。

解说:2009年中国内地开始了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而中医药也被纳入了新医改的体系当中。从2009年开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确立了四个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包括了北京东城区、上海浦东区、河北石家庄,以及甘肃省。

吴小莉:这几个试点或者都是区,或者是市,只有甘肃省是一个省,为什么选择甘肃省一个省来做这样的事情?

王国强:选的点呢,我们有不同的考虑,就像浦东新区,那它本身就是一个特区,它有它的特殊性,东城区是文化区,文化特殊性。但是我们光选区一级的,还不一定有代表性,我们选一个省一级的更有代表性,所以我们给甘肃省确定的就是改革示范省,尤其是甘肃是一个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如果能够创出一条发展中医的好的经验的话,那它的代表性,它的推广和普及,别人借鉴的可能性会更强。而且甘肃又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帝内经》,岐伯和黄帝对话的那个岐伯,他就在甘肃庆阳,伏羲在天水,针灸的鼻祖皇甫谧在甘肃。甘肃实际上它的文化,它在中医药发展方面有很多的文化积淀,所以在那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家信中医,因为中医药是很民间,非常普遍,所以有个很好发展基础。

解说: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认为发展中医药是适宜欠发达地区的医改之路,甘肃省不仅大力推动“真气运行法”纳入临床治疗,同时还采取中药看病100%报销,“西医学中医”的举措,要求西医职称考试需考中医,医院门诊、查房要有中医医师参与。

吴小莉:也有些人的说法就是在一些西医的看法角度来说,为什么这么偏重中医,那(甘肃)省卫生厅就说到,因为以前西医太强势了,所以要宣传中医药的时候,都要大声的去宣传,这被称为是在甘肃省的中医药大跃进。

王国强:开始的时候当然可能大家都还不太理解。我给你举两个例子:第一,舟曲的泥石流,当时大家所担心的大灾遇大疫的问题。首先遇到的是胃肠道的问题,消化不良可能会带来的传染病。甘肃使用了大量服用大蒜(的办法),调了多少吨大蒜,每人手里都拿几头大蒜,吃几头大蒜,起了很好作用。另外一个,由于闷热又不能洗澡,很多战士救援人员(得了)皮肤病瘙痒,用这个中药的药水煮的汤抹,起了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就是在庆阳发生的校车事件。当时也是死了很多孩子,但是有一些已经送到医院救治的孩子,在这个救治的过程当中,运用了中西两法,尤其是中医的一些方法,还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也是事实。所以大家从这个事实当中看到,弘扬中医、发展中医和运用中医的方法、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带来的好处,我想慢慢的随着中医的发展,中医的显示度的提高,大家对中医药的认识,就是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也会逐渐的改变。

本文内容由 闻问锲 提供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