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刘永贵(右一)讲述自己的行医历程 在美丽的汉江源头,在海拔近千米的宁强县大安镇汉源村,连绵的汉王山、崎岖的山路给这里的村民带来诸多不便。这里有一位老人——刘永贵,他在10多岁时便跟着两名老中医学医,32岁取得行医资格开始穿行于大山之间,带着儿子免费为村民看病。几十年来,村民生病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刘永贵父子。村民们都说:“刘家父子看病看得好,不收钱。” 村卫生室就在他家 儿子学医归来继承父业 8月8日上午,烈日炎炎,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来到大安镇汉源村刘永贵的家。六间土瓦房破旧不堪,土墙上挂着的“汉源村卫生所”、“宁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医疗合作定点机构”的牌子格外显眼。 汉源村党支部书记王晓华说:“几十年来,村里人生病了都找老刘家,父子俩也就成了咱们的村医。村里一直没条件,老刘家就把自家房子做了卫生室。今年刚修了村卫生所,过几天就能让他们搬进去。” 刘永贵今年已经69岁,按照规定,他已没有行医资格。好在小儿子刘远军喜好学医,从小跟着父亲上山采药,钻研医学。2005年,刘远军从卫校毕业后,回乡撑起了村卫生室,继续为村民免费看病。 刘远军说:“我爸那时主要是中医诊疗,很多草药在山上能采到,大家都乡里乡亲的,出去看病都不收钱。有的中药材需要从县上镇上买回来,也只让乡亲掏点成本钱。”刘远军接手卫生室后,主要是西医诊疗,父亲以前用的中药柜子便闲了下来。 多年来家中贫困 主要靠岳父退休工资养家 村民购买西药可以通过农合医疗报销,刘远军不收现金,每年政府给老刘家补贴3000余元;如果有人需要看中医,刘远军把脉瞧病后开处方,让村民们自己去抓药,他自己不收任何费用。 “都是乡里乡亲的,没想过要收钱。”刘永贵说,有时外地人拎瓶酒什么的赶来请他出诊,他就去了,看病这么多年,没想过钱不钱的。那么,刘家的生活怎么维系呢?“家里就种了两亩地,其他的也没什么收入。”刘永贵的妻子刘淑珍说,虽然刘永贵行医几十年,大大小小的病都看过,但是他从没收过出诊费,刘永贵免费行医的举动,得到刘淑珍父亲的大力支持,家里大小开销都是靠老父亲的工资维持。 刘淑珍说:“我爸以前在地质队工作,一个月有几百元工资,后来退休了,也能领1000多元。老爷子前年过世了,现在家里只能靠养猪种地换些钱。”老父亲去世后,养家的担子便落在了刘永贵父子俩身上,但他们看病依旧不收一分钱。 “靠他看病一分钱也挣不到。”刘远军弟兄俩小的时候,家里穷得连件新衣服都没给买过。刘淑珍难免会抱怨丈夫几句,转过头,又说:“其实想想这也不能怪他,行医就是为了救人不是挣钱。” 为省钱带干粮外地出诊 一去就是几天 刘永贵十几岁时就跟着村里两位师傅学习中医,32岁开始独自出诊。而中医有时见效太慢,抓药也不方便,于是刘永贵开始自学西医,去大医院参加培训,将西医掌握到位后,村民们有个疑难杂症的他都能治疗。时间久了,不仅汉源村老老少少的村民找刘永贵看病,许多外地人也慕名而来。 家里经济拮据,为了省点钱,刘永贵外出行医都是步行。刘永贵说,“有时一出去,三四天才能回来,每次走之前,准备点干粮带着。沿途的饭店吃饭花钱多,自己带着干粮就省点钱。” 这时,儿子刘远军从里屋翻出四面锦旗,上面写着“妙手回春”、“在世华佗”等字样,落款地址有略阳县、西乡县、宁强县、南郑县。刘远军说:“这都是给人家看好了病,对方送来的。三十几年收了20多面锦旗。”刘永贵掐指算算,38年的时间,他和儿子加起来曾为汉中市7个县区病人出过诊。王晓华说:“刘永贵以前还在村上教了12年书,那时他经常是半夜三更出去看病,出远门多,有时正在给学生上课时有患者来找,他也不得不放着学生去出诊,非常辛苦。”全村181户600多人,离镇上有15公里,走路近两小时才能到,村民生病都来找刘永贵。 村民胡师傅这样说:“刘大夫看病看得好,感冒了来开点药就好了,很负责任。”邻居张顺兴说,十几年前,略阳县白雀寺有个人找到刘永贵看病,刘永贵立即安排病人住在他家,每天上山采草药给治病。“治疗了三个月,患者康复,病人家里没钱,刘永贵没收他们的医疗费,连食宿费用都没让出。” 记者:陈兴王 王萌 来源:华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