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中医没前途?

2012/9/4 03:50|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3518| 评论: 0

摘要: 西医强势,中医弱势,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放眼全国,2010年西医执业医师(助理)数为2119155人,中医执业医师(助理)数只有294104人。每年中医师的增长量还不及西医的零头。 环视重庆,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 ...
西医强势,中医弱势,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放眼全国,2010年西医执业医师(助理)数为2119155人,中医执业医师(助理)数只有294104人。每年中医师的增长量还不及西医的零头。

    环视重庆,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296所,中医类别医院只有45所;19所“三甲”医院中,中医院仅占2席。

    在中医类别医院中,仅有8所配有科研编制人员,共60人,占所在医院职工总数的0.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西医的包围下,中医教育也变得“不中不西”……

    “怎么可能混治?要找中医看就出院。”

    不被西医理会的中医会诊请求

    “住在呼吸内科,为什么找中医科的医生来看看病就不行?”虽然已时隔半年,王铭始终想不明白。

    半年前,40多岁的王铭突然咳个不停,不能正常睡觉,连吃饭都咳,不得已,到市内一家知名的三甲医院住院治疗。

    亲戚到医院探望,发现他舌苔很厚,建议看看中医,中西医结合治。于是,他向主治医生提出找本院中医科的医生来看看,没想到被主治医生断然拒绝,“怎么可能混治?要找中医看就出院。”

    王铭只好作罢,继续接受西医治疗。服用了大量激素咳嗽没治好,人却瘦了一大圈,一下老了10多岁。

    “这就是西医的强势,不被理会的中医治疗请求在综合性医院很常见。”这家医院中医科一位中医感叹。

    今年2月出炉的《重庆市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市93.85%的医疗机构能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包括中医院、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中医类别医院医疗收入中,中医治疗收入仅占17.64%;药品收入中,西药远远高于中药,占74.54%。中医类别医院的中医药人员也明显偏少,仅占卫生技术人员的23.19%。

    “在一些综合医院,中医科是配牌的,形同虚设。”市中医药协会秘书长、市名中医曾定伦说,在这些医院,中医连话都说不起,更别提会诊了。

    “中医院哪能和综合医院比,硬件差远了!”

    中医院西化现象普遍存在

    “唉,什么时候我们也能修一栋新的住院大楼?”8月21日,看着开县人民医院即将封顶的住院大楼,开县中医院职工叹了口气。

    去年10月成功创建“二甲”的开县中医院,加上职工宿舍,占地才29亩,业务用房3万余平方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开县人民医院占地118亩,硬件已符合“三甲”创建条件,为了满足群众的看病需求,该县又投入资金,重建住院大楼,随后还将建一个三层的地下停车库。

    “中医院哪能和综合医院比,硬件差远了!”郭剑华说,无论是占地、业务用房,还是设施设备,都落后一大截。

    硬件差,在创“三甲”时就是一个硬伤。于是,在我市19所“三甲”医院中,中医院仅占2席,分别是市中医院和垫江县中医院。

    不仅是“三甲”医院少,中医院的数量也不多。全市共有45所中医类别医院,包括41所中医院和4所中西结合医院,而与此同时,全市县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就有296所。

西医院人均年业务毛收入达到20万元

    中医院人均年业务毛收入只有14万元

    “一个老头,三个指头”,“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中医问诊手法及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和传统中药饮片等,与西医相比,普遍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曾让中医药美名远扬。

    “可价廉,让中医没‘钱途’呀。”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延萍感叹说,就拿全国搞得很好的广东省中医院来说,走的是西医强大、中医壮大之路,先决条件是西医挣钱,因为靠中医根本养不活医院。

    卫生部公布的2008年报显示,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综合医院为131元,而中医院为101元;西医医院职工人均年业务毛收入达到20万元,中医院人均只有14万元,这一“剪刀差”每年还在扩大。

    南岸区中医院副院长周红分析,中医院收费低,一是中医诊疗服务项目收费偏低。比如,一个下肢骨折病人,中医小夹板才收100元,西医打一个石膏210元,这种收费标准引导中医放弃中医疗法。二是中医诊疗服务收费项目太少。我国各级医院现行的收费项目有3900多项,而中医仅占100多项。

    中医所列入的收费项目本来已显粗放和不足,而定价的过低和长期不变,更使中医院长期处于亏本经营、无力发展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西医不断蚕食中医阵地。中医不得不逐渐照搬西医的研究视角、方法、标准、评价体系,于是,不少古方、良药逐渐消失,不少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乏力,面临绝种的境地。

    20世纪50年代前期,内蒙古绿洲地带遍地是甘草,它不仅是珍贵药材,同时还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土壤植被的作用。但是,过去盛产甘草的和静、和硕、焉耆、博湖等地,甘草现已绝迹。

真正“国产”的中医课程还达不到六成

    中医教育:“培养的是中医掘墓人”

    西医的强势也折射在中医教育领域。

    在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学生要学流行病学解剖学等10门左右的西医课程。可该校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学院等的西医专业,却只学一门中医学,仅72学时。

    我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医专家指出,重庆还算好的,中医学院中西医的课程比例为7∶3。全国大多数中医学院的中医课程不断被其他课程挤压,中西医的课程比例从最初的8∶2,下滑至现在的6∶4。加上各种评价体系和用人标准依照西医坐标设置,真正“国产”的中医课程还达不到六成。

    曾定伦就指出,“现在的中医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接班人,而是掘墓人!”

    一位中医肿瘤科主任招收博士研究生,要求考生写出8个方剂,很多考生居然写不出来,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四君子汤有几味药”都答不上来。

    “这样的怪事并不奇怪,作为中医最经典的《黄帝内经》,没有通读过的中医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也大有人在。”曾定伦说,原因还是在于中医教育的“不中不西”。

    另外,在培养模式上,中医类研究生培养按照西制实行分类指导,有“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之分。“科学学位”培养中医科研人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才是培养中医临床医生。

    “这是把中医教学和临床脱离,把中医按照现代医学的模式人为分割。”郭剑华说,这无疑是违背了中医应重整体、讲系统的传统,这样是培养不出中医人才的。

    原本期望互取所长的中西医结合,结果却让西医模糊了中医的核心。中医专家担心,在西医的包围之下,中医也变得“不中不西”。

    于是,一些民间老中医,希望通过传统“师带徒”模式,来教好学生。可学出来后,执业医师考试又是一个拦路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氏刺熨术第15代传人刘光瑞说,在他带的百余个徒弟中,能通过执业医师考试的仅占10%。因为没有院校受教的经历,无法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即便几年后能够参加,近一半的西医考试内容也会让这些按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茫然无措。

    所以,在不少老中医看来,中医院系教育应加大中医课程设置比例,并延长临床实践时间。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后,再由“师带徒”传授临床经验。“中医教育必须遵循中医人才的培养规律,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基础之上。”

反观瑜伽 我们该做些什么

    从“猪蹄治病”到“打通任督二脉”,前不久甘肃的“中医复兴运动”再次将中医置于争议之中,中医是伪科学的言论再起。加上个别游医扰乱中医市场,让作为国医的中医,在国人心中难有地位,看病普遍找西医。

    于是中医沦为“配角”,举步维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眼下纯中医诊所越来越少,针灸推拿诊所也是游走在政策边缘,原因就在于开办的门槛过高,申办难。

    为此,有老中医呼吁,中医不同于西医,“简、便、廉、效”注定中医赚不了钱,也不会过度医疗,经济效益都稀释在了社会效益中,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医的投入和政策倾斜。

    我市很多中医院的日子并不好过。中药制剂迟迟未能纳入医保,中医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中医院西化严重,中医教育和科研力量薄弱……“照此下去,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中医药泰斗邓铁涛老先生曾发出这样的警告。

    反观瑜伽,在印度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身心修炼方法,如今风靡全世界,正是因为它与西方的心理减压和健身更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备受推崇。

    对于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国人因了解它们的价值而一再呼吁保护,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医,国人的认识则有待加强和提高。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记者走访的老中医普遍认为,中医的创新之路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国人的理解。

案 例 “中西结合”透出的曙光

    8月20日,38岁的马琳再次来到新桥医院做检查,她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血肌酐已降到80umol/L,尿检也恢复了正常。

    “这全靠中西医结合治疗。”该院肾内科主任赵景宏说,4年前,马琳出现乏力、频繁尿血等症状,来医院一查,没想到已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25%的肾小球出现硬化,血肌酐值上升到170umol/L,而正常人的血肌酐仅为44-105umol/L。

    口服西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较大,使用时间及总量上也有严格控制。于是,肾内科请来中医,尝试加入中医辨证的思路。

    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好,1年后,马琳的血肌酐就降了下来,疗效是以往单纯西医治疗的一倍。

    “这是‘中西结合’透出的曙光,说明西医在逐渐接受中医。”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说。

记者:李珩

来源: 重庆日报

本文内容由 梁知行 提供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