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医改新机制:甘肃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抓医改见成效

2012/10/28 17:46|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412| 评论: 0

摘要: “拔罐疗法适宜治疗风湿痹痛”。 “刮痧疗法适宜治疗感冒、头痛。” 这是记者从“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资料”中摘取的片段。这个只有64开本的口袋书有15章,64页,介绍了 ...
拔罐疗法适宜治疗风湿痹痛”。

刮痧疗法适宜治疗感冒头痛。”

这是记者从“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资料”中摘取的片段。这个只有64开本的口袋书有15章,64页,介绍了拔罐、刮痧艾灸等6种简单的中医治疗手段和感冒、咳嗽等11种常见病治疗方法

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告诉记者,医改的目标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甘肃是一个穷省,政府和群众支付能力十分有限,如果一味沿用发达地区的卫生发展模式,既不符合省情,也不符合民意。要在经济欠发达、卫生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就得靠中医药的简、便、验、廉,得靠甘肃的中医药资源优势。

的确,2011年,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全国倒数第一,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三,真真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甘肃并没有因为财政困难拖了医改的后腿,而是走中医药特色的医改之路,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实现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目标。

突出中医药 非常“5+1”

一提起甘肃,人们就会想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其实,甘肃还是中医学鼻祖岐伯和针灸理论奠基人皇甫谧的故里。闻名中外的“岷当(当归)”、“纹党(党参)”就出自甘肃,其产量占到全国市场的95%和60%。甘肃有中药材1600余种,种植面积达250万亩,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在医改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基于我省省情,能够切实控制医药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必然选择。”甘肃省医改办副主任马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1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3,062元,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才只有3308元。因此,医改之初,面对甘肃的省情,政府在充分调研后,决定甘肃的医改要在完成国家安排的医改各项任务的同时,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依靠中医药,走一条既充分保障群众健康,又节约政府投入和群众支出的路子。

马琨说,为了实现医改目标,甘肃省在顶层设计上,按照国家“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要求,将中医药工作列为3年医改任务之一,与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5项医改任务形成“4基1试点1特色”共6项任务。

此外,在出台五项医改相关政策时,都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引导力度,让中医药渗透到每一项医改工作中。比如,甘肃省在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中提出,在城镇医保中对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在新农合中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起付线降低30%。要求各地将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标准提高到同级综合医院的1.5倍,要将中医药机构充分纳入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要纳入医保用药甲级目录管理,对医疗机构本院使用、经人社部门备案的院内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各地在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的过程中,要保证居民健康档案的中医药内容不少于20%,健康教育的中医药内容不少于30%。

同时,在价格政策调整中,缩小中西医治疗同类疾病的价格差,体现出中医诊疗价值。如在甘肃省出台的一般诊疗费标准:中医收费5元,百姓自费1元;西医收费4元,百姓自费2元。在医保兜底的情况下,既鼓励百姓多看中医,还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

强基层 提能力

自从医改实施以来,我们基层的变化太大了。你看,这是我们的针灸科,这是中医科,这是我们最引为骄傲的健康教育室。”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西关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柱边走边向记者介绍中心医改带来的变化。记者看到,整个中心古香古色,墙上既挂有中草药的图画,还有很多中医养生内容的书画,走廊上还不时飘过一股浓浓的艾草的味道。最让记者感兴趣的是走进健康教育室,宛如走进了中医药博物馆

李柱告诉记者,墙上的书画都是医生们的杰作。而健康教育室已经成为全社区的健康大讲堂,中医药养生讲座非常受欢迎。有些小学校都把健康教育课搬到这里来上,让娃娃从小就了解中医药,掌握养生知识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医药要担当维护百姓健康重任,还需要加强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刘维忠告诉记者,甘肃农业人口多,基层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0%以上。同时,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弱,条件差,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因此,甘肃省在医改的强基层上,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一是向乡镇全覆盖。乡镇卫生院要全部设立中医科、中药房,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设中医专科、专病门诊。二是向社区全覆盖。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中医科、中药房验收一票否决制,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全部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三是向村组全覆盖。三年内为80%以上的村卫生室配备1名中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能够运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参与预防保健,逐步全覆盖。

在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上,甘肃在为乡镇卫生院招录的10,100名执业医师和医学大学生中,配备了1/3的中医药人员。从乡村和县级医疗机构选拔了500名中医药指导老师,配备了1500名徒弟,并按照每年每位指导老师2000元、每位徒弟1000元的标准落实了补助经费。

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甘肃省不但全省开展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活动,还在每个乡镇卫生院推广了10项、每个村卫生室推广了4项以上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并配备了必要中医药诊疗设备。同时,以县为单位,组织当地名中医根据当地中药材资源和常见病疾病谱,整理了10多个以地产中药材为主、治疗当地常见病的中药处方,为农民治疗常见病,其治疗费用在新农合门诊统筹中给予全额报销。

刘维忠表示,为了夯实中医药服务的基础,从2008年至今,甘肃省累计投资6.23亿元,对2所省级、11所市级、32所县级中医医院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累计投资1.81亿元,重点对省市级重点中医药专科、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进行了普遍建设,为大部分乡村和社区卫生机构配备基本的中医药诊疗设备,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乡、村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截至2011年底,全省97%的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医药机构,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乡镇卫生院和80%的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大显身手

“我这病是风湿。原来痛的时候就吃西药,结果胃都吃坏了。现在痛的时候就让老伴给我用中药热敷。今天地里没什么忙的了,我就特意上医院来看一看中医。医生不但给我开了中药吃,还教我用艾条灸。”来甘肃武威平凉区中医院看病的赵秀明举起手中的中药包告诉记者,几副中药再加艾条也就几十块钱,而且新农合都给报销。

记者在甘肃采访时还发现,中医药不仅是在中医院里才有,在综合医院同样是“大行其道”并深受欢迎。

“我们院里80%的住院病人都会请中医会诊。”在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管理科主任王世彪的诊室里,王主任正在写会诊病人的病历。他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实现中西合璧、互惠互补,他们医院2009年率先成立了中医药管理科,大力推行中医进西医科室查房会诊制度。住院病人的治疗尽可能地使用中医药,以达到促进病人康复的目的。

“我们这里大宗中药材有450多种,在本省内采购可以比外省便宜20%多。”王世彪说,由于有了中医药的参与,住院病人的住院时间在缩短,手术后康复也很快。如脾脏摘除手术后病人大都会发烧1个月,但在病人增加中药和针灸治疗后,术后3天~4天就退烧了,住院的时间比过去减少了近一周。这样一来病人的经济负担就减轻了不少。

2010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小女孩苏凤雷的右腿被泥石流挤压,当时西医会诊要截肢,后经中医治疗伤口痊愈。一条腿保住了,苏凤雷也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武威市卫生局副局长杨天琳告诉记者,目前病人针灸一次只有5块钱。由于新农合和医保在中医药上的报销比例高,病人看中医比吃西药不仅花的钱少,报销的钱还多。

刘维忠说,在甘肃,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甘肃的医改就算破题了。

2011年全国卫生年鉴统计,甘肃省平均门诊费用为89元,住院总费用为3490元,成为除西藏外看病费用最低的省份。

两年多来,甘肃省通过大力发展中医药,在控制单病种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甘肃的实践证明,中医药能够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甘肃中医药特色的医改之路既适合欠发达地区,同样也适合全国其他地区。

记者:任丽梅

来源:中国改革报

本文内容由 梁知行 提供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