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灸绳》---痈

2012/11/15 01:47| 发布者: 庄野医| 查看: 8205| 评论: 0

摘要: 一、痄腮  直接灸同侧耳尖与点刺少商、少泽出血,均具伟效及速效。  例l:程×生,男,16岁。左腮红肿热痛,发热(38.5℃),咀嚼障碍,用麦粒大之小艾炷,直接灸同侧耳尖,3壮后,下颔关节显见灵活,肿处柔软。又 ...
一、痄腮
  直接灸同侧耳尖与点刺少商、少泽出血,均具伟效及速效。
  例l:程×生,男,16岁。左腮红肿热痛,发热(38.5℃),咀嚼障碍,用麦粒大之小艾炷,直接灸同侧耳尖,3壮后,下颔关节显见灵活,肿处柔软。又续灸2壮,痛全止,肿处出现皱纹。次日热退肿消,1次而愈(也可对同侧少商用同样灸法而收良效,但术后之烫伤颇感不便,故以耳尖为好)。
  例2:1981年自春至秋,合肥铝厂腮腺炎流行,久未遏止,几乎所有儿童均受感染,药物治疗难以收效。先后来诊不下百余人,均点刺左右少商与左右少泽,挤出少量血液后,而立即缓解症状。至第2天各症皆消失。1次而愈,未见有再次复诊者。
二、唇痈
  《针经》日:“中于面则下阳明。”在面部脓肿的许多病例中,其压痛反应确是以手足阳明经为多见。其次更多出现在至阳穴的上下方及其两侧。灸治的部位应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调整,不能和慢性病一样长期不变。
  例l:孙×喜,成年。先有寒热,嗣于上唇左侧出现红肿硬结,中心有小白点,头痛尤以左侧为剧,语言咀嚼受限。两合谷压痛(++),两下廉灵台压痛(+)。第1次熏灸双合谷,灸感沿手阳明经上传,双臂麻痒,行至风府处左右汇合,马上又左右分开,由耳后经两颧而集中于患处。患处出现蚁行感,约5分钟感应消失。随即又在灵台处熏灸,麻痒感上行至脑后,仍是左右分行而至患处感应如前。当灸至第3次时,发现两臂之压痛反应向上移至手三里,至阳的反应也向上移至神道,灸处也随之上移,患处感应均如前。每次灸后在2~3小时内最舒适,以后疼痛又起,但较轻。共灸11次,未用任何方法配合,稍出脓汁而全消。
  例2:鲁×定,男,成年。上唇右侧先生一小疮。如米粒大小,未予注意。3日后红肿胀痛发痒发麻,始惶恐求治。手三里(双)压痛(++)至阳压痛(++),先熏灸右手三里,灸感到达患处出现奇痒,约4~5分钟方渐止。第2次熏灸至阳,灸感上传至大椎上方时,即由耳后进入上唇,奇痒如前。每灸治一次。症状可以缓解8~12小时,每日灸2次,3天后上唇症状已逐步好转,惟脓栓尚未脱落,发现右耳底跳痛剧烈,在耳门处有自觉痛及压痛,手不可近。在上唇原患处上方出现小硬结及红线。继续在手三里及至阳熏灸,感应逐次减弱,有一次且不发生感应。乃改用大号熏灸器罩住外耳道口(包括耳门、听会、听宫),着火后热感直透耳中,奇痒难熬,患者呵唷呵唷直叫痛快,待感应消失后,痛立止,至12小时后,痛又作。仍用前法,热力愈大则愈痒,感应时间也愈短,热力小则痒轻而感应时间也延长,以后感到灸器热力不过瘾,必须在灸器上吹气逼热入内,奇痒方能发生与感到特殊的痛快,扬手掷足,酣畅已极。并感到耳内有热呼吸的东西往外流,热力愈大,流得愈快,感应不是逐渐减弱而是突然中止。灸后都有不少脓汁自外耳道流出。每天同样吹灸两次。两天后又感到太阳穴深处发生剧烈跳动,仍在外耳道吹灸,热流亦逐步向太阳穴延伸,同样也发生奇痒。又灸治4次,各处疼痛皆消失,前后7天,彻底全愈。通过本例,有如下体会:1.本例的病变已经扩散,使中耳及深部血管受累,已有海绵窦血栓形成的危险,未用其他任何药物而收全功,足以证明灸法的优越性;
  2.当病变向他处扩散时,由最初的反应穴所产生的感应即可减弱,应更换或寻找新的反应穴施治,而不能执一不变的;
  3.热力的大小与感应强弱成正比,而与时间的长短则成反比。
  4.经过本例的启示,由此方创用了吹灸法。
  当一种疾病,能有几个强弱不同的反应穴同时存在时,如同时取用,则只有反应强的反应穴能发生感应,而反应弱的即可遭受抑制;如分别取用,则可分别发生感应,而不互相影响。这已是惯例和规律。
  例3:吴×华,女,成年。唇痈,已将成脓。至阳压痛(+++),两偏历压痛(+),3处同时熏灸。至阳处之灸感约有2指粗细,沿脊柱正中上行,当到达后脑时,即左右分从两耳后扩布至上唇,患处发生奇痒。两偏历则未能发生感传。6小时后单取两偏历,两侧灸感同时发生,并齐头沿手阳明经前进,由颈自左右颊进入上唇,同样发生奇痒。以后即两处分别施灸,共7次,溃出脓栓而全愈。
  发生在唇面部的脓肿(他处也不例外)所出现在背部的病理发应物(丘疹、小红点及硬结等),虽无压痛反应,如挑挤出血,也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例4:丘×珍,女,20岁。上唇正中有黄豆大小之红肿硬结,口唇发麻,全身不适,灵台上方有米粒大小之红色丘疹一处,高出皮面,压痛(土),用三棱针挑破深达皮下,挤出血液少许。局部无须覆盖。次日略出黄水少许而全消。
三、颧痈
    面部脓肿,也能在胸部及足部的阳明经穴上出现压痛反应。
    例1:杜×生,男,成年。右颧发生脓肿一处,状类疔毒,向四周及眼眶蔓延,半个面部均肿胀麻。第4胸椎压痛(+),双陷谷压痛(++),熏灸双陷谷,灸感迅即由身前面上达头面,两次后症状被控制。但患者自己发现右库房(病侧)疼痛,不能按压,又在右库房处熏灸,灸感强大,直至于面。又4次,脓栓溃出,未用任何药物即收全功。
  在一手两指尖同时吹灸时,感传互不干扰,分别地各自沿经上行;也可互相吸引,彼此靠拢,由同一途径上行。在两指尖同灸时,其作用并不比单灸一指为强,但也不互相抵销。
  例2:袁×达,男,成年。右颧肿痛高起,延及上牙龈。经五官科检查,确定为上颔窦蓄脓,因畏惧穿刺冲洗,连续应用抗菌素6天无效,求治于灸,其经过如下:
  第1~2次,吹右食指尖,灸感如一线沿手阳明经上行,有麻痒感,自耳上方进入患处,右颧麻热发痒,灸后夜间甚痒,肿处渐缩小,中心出现硬结。
  第3次,右食指尖与小指尖并拢同灸,以观察其彼此关系。5分钟后两处灸感同时发生,均自指腹前进,约当掌后大陵穴处两支合一,沿手厥阴经前进,过肘后即仍循旧路至患处。不等到灸感过程完毕,立即停灸小指尖,单灸食指尖,在手厥阴经上的感传线即渐向手阳明经的位置移动,最后完全回至手阳明经,而在合并以后的路径则未有改变。在患处的作用则如前。
  第4次,单灸右小指尖,感传线仍启小指腹斜趋大陵,进入手厥阴经的路径而达患处。至此,患处的肿块显见缩小,中心之硬结略向下方移动。
  第5次,仍同时吹灸小指尖及食指尖,小指的灸感仍由手厥阴经前进。食指灸感仍循本经前进,并未彼此靠拢。患处硬结变软。
  以后又继续食指尖与小指尖同灸5次,感传有时靠拢,有时又足分开。经观察对比,一指单用或两指同用,其效果并无明显的差异。面部肿块日见柔软,从牙龈外侧溃出积脓约10余毫升而f肖除。手足三阴经均可上达头面,这在许多病例中已经反复得到证明。
  例3:赵×兴,男,成年。颜面及头皮发生多发性疖肿多处,特以右颧为严重。左右曲池及神道压痛(++),分别熏灸,感应良好。3次后又特意熏灸左右公孙,以验证足之阴经是否可以上达头面。着灸后约10分钟,果然按照足太阴路径上行,自脐外方由乳头内侧上达头面,左右均同,上至头面分布于颜面及头皮区。后又熏灸左右涌泉,灸感行过内踝后即进入公孙之旧路上行,一切同前。因各个疖肿均已溃出少量脓汁而消退,未再续灸。
  感传如逐步减弱,迟迟不能到达患部时,也可在中途加灸以助。
    例4:尹×,男,16岁。左颧红肿高起,未成脓。至阳压痛(++),熏灸,背部有压重感,并出现头晕,2~3分钟即消失。灸感传到达项部即迟不上行,又在大椎处加一灸器,作为接力。感传迅即加快,由耳后扩展至面部,患处特别发热。第2次仍至阳与大椎同灸。第3次单灸至阳,灸感已能进入患处,4次,全消。
四、项痈
  项痈如发生在项部正中,大多均在脊柱中央灵台与至阳上下出现压痛反应,灸感均系沿脊柱正中上行;如项痈偏于一侧,其反应穴的位置也就同其他许多局限性病变一样,大多是向同侧偏移,灸感也就多是沿脊柱边缘上行。
  例l:袁×发,男,成年。项后相当风府穴处红肿硬结,中心凸起。循督脉向下探索,在灵台处出现强烈酸痛反应。用隔姜灸,惊人效果随之出现。,先是灸处发痒,热越大,也就越痒,痒感循经向上,在5~6壮后,灸感已直通患处。感传呈线状,患处痒感逐步加强,中心尤痒。继而痒感全部消失,患处有跳痛出现,有如雀啄。不久各种感应全无,全身舒畅而停灸。第2次仍用原法,痒感同前,无跳痛出现,觉患处似乎有东西在来回钻动,患者忽然叫“疮口有脓流出来了”!但却毫无所见。约4分钟方停止,顿感舒适。颈部转动已自如,至下午肿全消,两次而愈。
  例2:胡×贵,男,成年。相当哑门穴之左外方,红肿热痛,中心有数个小脓栓,压痛反应出现在至阳左侧脊柱边缘。熏灸,灸感呈线状沿脊柱左侧缘上行,直至患处,先痒后麻。共3次。脓栓脱落而痊愈。
  感传多数是连续地呈线状或呈片状向前扩布,但少数也呈波浪状一起一伏地向前推行。
  例3:朱×发,男,成年。项痈,红肿如鸡卵,已将成脓,至阳压痛(++),熏灸,灸感呈波浪状一阵一阵地向上推行,患处先痒后麻,当时有很多黄污水外流,次日肿消大半。又灸治一次,感应如前。又流出黄污水很多,共3次,全消。
  灸惑在病与穴之间的反复回传,是时有出现。
  例4:季×保,男,53岁。项部正中红肿热痛,发热(38.9'C),头痛。灵台压痛(++),灸感发生后,先是按常规沿脊柱正中向上,将至患处乃停止不前。向下回传至灸处,又行过灸处5~6寸远再返回向上。至离患处不远又折而向下再向上。第3次始进入患处而发生一次感应过程。第2日再灸,仅上下来回一次即进入患处。共两次。热退肿消,脓栓脱落而收口
  用灸法治疗项痈,以胸椎的反应穴最为确实优异,他处均不能与之相比,有的甚至不能发生感应。
  例5:张×华,女,60岁。项后约当哑门穴处红肿硬结,中心有小白头,4天后肿胀如馒,头不能动,手不可近。至阳压痛(++),熏灸,灸感顺利上传,发生一次感应过程。当时头可转,手可近,止痛时间达8小时。第2次吹灸右食指尖,灸感行进缓慢,患处的感应也较至阳为弱。第3次试灸阴交,灸感不能出现。再灸至阳,症状继减。意想不到患者为危言所中,改用抗菌素治疗,5日后切开,月余始收口。
  项痈及发背等,特别是在早期,直对患处吹灸或隔葱隔姜灸,功效甚为明显,可以采用。其效果虽属优异,但所存在的缺点也不可忽视。经多年实例证明,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直对患处施灸,其原发病灶虽已被消除,但可在原发病灶之周围出现多数的毛囊炎与小疖肿,可此起彼伏,多日不愈。给患者带来痛苦与麻烦。而寻取压痛穴或有效穴,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这当是反应穴与有效穴是作用于患者的整体,而局部的直接作用对整体影响不大的原故。任何局部病都是由全身病所引起的,于此也可得到证明。
  例6:谭×亭,男,56岁。项部正中出现疖肿,中心有白色小脓柱。直对患处吹灸,发生奇痒,痒止后停灸,患者连声问:“消掉了吗!为何觉不着了!”一次全消。
  例7:徐×英,女,24岁。项后哑门穴处,发生脓肿一处,中心有白色脓栓,直接吹灸,2次全消。
    例8:冯×周,男,成年。项部正中出现硬结红肿一处,如指头大小,中心有小白点。直对患处用隔姜灸,至患处出现焦痂为止。一周后焦痂脱落,疮口愈合。又过数日,在其周围却出现10数处之小疖肿,如米如豆,此起彼伏,浸淫疼痛迁延两月余,方逐渐消退。
五、颈部脓肿
  发生在颈部及其周围的化脓性炎症,以大椎的效果为优越。
  例1:赵×礼,男,成年。颈部喉结上方,约当廉泉处红肿硬结,吞咽障碍。熏灸大椎,灸感分成两路自左右两侧环行至患处,发生一次感应过程。每天2次,3次后,中心排出脓栓一块而痊愈。
  指尖也是化脓性炎症的有效穴之一,可以任取一指,而发生良好的感应。
  例2:肖×英,女,16岁。左胸锁乳突肌中央,及右肩胛内侧,各有一肿胀硬结漫肿无头处,皮色不变,吞咽运动受限。内服外敷,已历2周,症状无进退。第1次吹灸左食指尖,灸感上传至颈时,发生一次感应过程,随即又向右肩胛区行进,使肩胛患处又发生一次感应过程。第2、3、4、5次,分别吹灸拇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在肘以下可以各自循经行进,过肘后,即进入旧路而至患处,感应皆同。至此,肿硬已基本消失,乃停灸。
六、躯干部脓肿及乳痈
  躯干部的化脓性炎症,取用胸椎及四肢之反应穴,均可有效。例I:叶×荣,男,成年。蜂窠组织炎,在左胸乳上方。至阳,两手足三里,两上巨虚,均有压痛,皆以患侧较强。分别熏灸,各自发生一次感应过程,所特异的是至阳处的灸感是自后向前,横贯胸腔而至于患处。每日灸2次。每次任取一穴,3日后肿消脓出,停灸。6日后,疮口出现湿疹,渗液甚多改用片吹法3次,干燥结痂。
  例2:陈×,男,16岁。蜂窠组织炎在左腰部。灵台偏左处压痛(十+),熏灸,灸感斜趋患处,4次后肿消,溃出腐肉一块而愈。
  认为厉兑穴的位置应该是在次拇趾爪甲角,不仅对之着灸其感传路径基本与足阳明经相符,而且在灸治三里时,感传能首先在该处出现,上传至三里,再循足阳明经向前扩布,更是有力的证
  例3:董×芳,女,成年。产后5天,左乳房上方出现肿胀硬结,有畏寒感,微热(38℃)。熏灸同侧足三里,约10分钟感足次趾尖麻木,继而在次趾拇趾侧有蚁行感逐步向上,过冲阳、解溪等处。沿胫骨外缘而上至三里,复行循足阳明经而上行,约当脐外方3指处直至左乳,发生一次感应过程。以后每日自灸2~3次,两天后全消。
  妇女乳腺炎初起,挑治肩井及背部小红点,俱可收卓效。
  例4:王×贞,成年。在哺乳期左乳房出现硬结肿痛,有低热。挑治同侧肩井出血,未用他法配合,两天后全消。
  例5:郑×富,32岁。分娩3日,左乳房硬结肿痛,有如鸡卵,发热(38.2℃)。挑治同侧肩井出血,3日后全消。
  例6:闻×莲,28岁,哺乳期,左侧乳腺炎,未成脓。背部约当灵台左上方,有小红点如绿豆大小,挑破出血,并挑断皮下纤维。一次而消。
七、肠痈
  古称肠痈,今称阑尾炎,除手术疗法外,药物与各种保守疗法,不论如何优异,均不能与灸法相比。特别是在早期未成脓的阶段效果更好。如已经成脓也有促使脓液自大便中排除作用。轻者1~2次即可有效,重者每日2~3次,在5~7日内必可有效。除已经应用过古人和今人所推荐过的各种针灸方法而外,还总结出了三种新的取穴法。在这三种方法当中,首推阑俞穴,其次是背部的压痛穴和手足指(趾)尖。再则由灸法所产生的定向传导作用,也是阑尾炎和其他许多疾病在诊断上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一)阑俞穴
  约当右大肠俞的上方处和右志室的下外方,与右下腹的阑尾压痛点大体上前后相对处,在绝大多数阑尾炎病例中,均有压痛出现。针灸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之即称之为阑俞。现将其发现经过与应用情况,概述于下:
  例l:周×林,男,成年。右下腹隐痛及刺痛已3天,渐至不能直腰,咳嗽及呼吸痛更剧。阑尾压痛点及反跳痛(++),腰大肌及闭孔内肌试验(+),下肢阑尾穴压痛(+)。体温徘徊在37.5oC上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均偏高。阑尾炎症状明显。因患者体弱多病,不愿手术,乃试行灸治。第一次熏灸阑尾压痛点,30分钟症状稍缓解,当天上午又续灸1次。第2日症状如前,因忆及《聚英》曾有“肠痈觅当大肠俞”之句,乃在右大肠俞附近按索,忽然在大肠俞之上外方与右志室之下外方处,发现有极为敏感之痛点存在,左侧的反应极为轻微。即在该处熏灸。当灸感发生后,患者觉热流直向痛区灌注,痛骤减,肠鸣亢进,不断放屁。40分钟停灸,右下腹自觉痛消失,压痛仍存在。当天上午又同样灸一次,感应如前。第3天早中晚各灸1次,热感不断增大。第4、5天仍用原法,日灸3次,大便中夹有白色粘液,至第6天,症状消失而停灸。
  停灸后10天,因体力劳动,右下腹疼痛又发作,各个压痛点又重新出现。再灸侧腰部之压痛点,并加添双肘尖(因文献中曾有肠痈灸肘尖有脓下肛门之说)。肘尖处之灸感自上臂下方入前胸,右侧者直下至痛区,左侧者行达左乳下时,自左上腹斜向右上腹,较右侧者稍迟达于痛区。三处热流汇合,成为手掌大小之热气团。以后每日灸2次,5日后症状轻减,但右下腹可以摸到一长形硬块,当灸感到达此长形硬块时,热感可将硬块包围,但不能到达硬块中心。又改在右下硬块中心熏灸,3次热感进入硬块,大便每次均夹有脓性粘液,右下腹热力逐次增大,有麻感。继而大便干燥减少,腹部出现胀气,再改灸侧腰部压痛点,每天2次,又续灸3天。前后共19天,已5年未再发。
  通过以上病例,还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古人所谓肠痈灸肘尖可使脓下肛门之说,通过本例及以后的病例证明,凡是能对阑尾炎发生作用的孔穴,均可有助于脓液的排除,并不限于肘尖;2.孔穴的作用可因疾病的阶段不同而反应也不尽相同。如本例在开始时取用右下腹的压痛穴而少效,但在阑尾脓肿已经形成包块时,则效果又较好;3.在腹部取穴灸治时间太久与次数太多,可能出现腹胀便秘。这在其他病例也是如此。停灸后自会消失。
  灸治阑俞时,可能会有痛感出出现,甚至可达难忍的程度。必须至痛止后停灸,决不能半途而废。这种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的事例,时有发生。
  例2:马×林,男,成年。右下腹隐痛一天,腰大肌试验(+)阑尾及三里压痛(+)。灸阑俞,热流直达痛处,痛更加剧,不能忍受,要求停灸,一再说服,并用手在灸处周围按摸,以分散其注意力,约10余分钟,痛渐减,右下腹感轻快。第2~3次仅有轻度腹胀。第4次,腹痛全除。
  取用阑俞时,灸法固佳,埋针法的效果亦极优异。可选择压痛最明显处用毫针深针2.5~3寸,然后按倒针身用胶布固定。单用或与三里及三里下一寸同用均可。必须至24小时或更长一些时间以后出针。出针过早迅即复发,再针无效。
  例3:陆×才,男,13岁。晚八时突然右下腹剧痛来诊,压痛及反跳(+),腰大肌试验(+),阑俞压痛(++),微热。即于阑俞处深埋一针,用胶布固定。次晨痛全止,去针,未复发。
  例4:徐×智,女,21岁。阑尾炎症状具备。即在阑俞处深埋一针,又在上巨虚加添一针以助之。24小时症状被控制而去针。一年后右下腹又感不适,在沪地作阑尾切除,证实为单纯性阑尾炎。
  例5:崇×生,男,40岁。下午3时出现全腹痛,至晚8时,痛局限于右下腹。阑俞压痛(++),即于阑俞深刺一针,胶布固定。1小时后痛渐止,两小时痛全止。以为平安无事,自行将针拔出。未及1小时,痛又作,且更剧,乃重新又如法埋针,不复生效,次晨手术治疗,证明阑尾为粪石梗阻
  阑俞穴对慢性阑尾炎效果亦好,针灸均可,亦可采用常规刺法而收效。
  例6:郭×高,男,成年。慢性阑尾炎症状具备。阑俞及左右三里压痛(+)。单灸阑俞,热流直下入腹,肠鸣放屁。痛区的热感随着灸治次数的增多而加大。4次后因事止灸,半月后复发,仍用原法续灸10次,感应同前。症状基本消失,乃停灸,两年后尚未见复
  例7:王×良,男,成年。右下腹隐痛时发作,断续4年。经过几个医疗单位检查均确定为慢性阑尾炎而动员切除,因体弱畏惧而一再拖延,姑求试于灸。阑俞(+++),即深针3寸,用九六法运针,感应强烈,当即痛止。隔日1次,4次后痛未见,乃停针。半年后尚未见发作。
  阑俞及其他与阑尾相应各穴,除对阑尾炎具有治疗作用外,且对阑尾切除后之肠粘连,也具有预防和控制发展的功效。
  例8:韩×柱,男,成年。急性阑尾炎于术后,腹部经常不适,有畅充气及隐痛。来诊时除上述各症外,又在发热(38’C),阑俞压痛(++)。熏灸,灸感入腹,大感舒适,体温当即下降至37.3℃。第2次又加灸商丘,第3次又加灸申脉,感传均皆入腹,作用良好,共灸治6天,各种症状消失而停灸。
  例9:汪×亮,男,成年。3年前作阑尾切除,情况良好。近数月来,反复发生下腹牵掣痛,痛剧则右下肢不能伸直。大便经常秘结,腹胀,在放屁后可缓解。直对右下腹痛区中心施灸,下腹全热,肠鸣亢进,放屁,每灸治1次,可以缓解2~3天。
  阑俞对阑尾炎的效果虽然确实,但有时也可比之其他有效穴为差。在下例中,天枢与外陵的作用,即超过阑俞。
  例lO:胡×生,女,20岁。急性阑尾炎症状具备,体温37.3℃。熏灸阑俞,痛稍减。2小时后又在天枢(右)施灸痛大减,但体温反上升至38.9‘C,夜11时退至37.5℃,次晨全退。又在天枢与阑俞处各续灸2次,以作比较,终以天枢之感应为强大。每日灸天枢2次,至第4日各症皆消失。
  例ll:吴×孔,男,成年,夜间急性右下腹痛,阑俞压痛(++)。熏灸,灸感下传并不满意。改灸右外陵,灸感入腹,痛即渐止。又续灸外陵2次,以作巩固。未再发。
  阑俞对于阑尾炎之诊断,亦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凡在该处无压痛反应出现者,则对于阑尾炎诊断的成立,即须慎重考虑。
  例12:杜×超,男,成年。右下腹阵痛,压痛(+),反跳痛(±),微热,阑俞及左右三里下1寸,均无压痛出现。大肠俞有压痛及触痛。同道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对针灸治疗有怀疑,抬送××医院。行至中途,放屁排屎而愈。抬着去的,走着回来,可见阑俞对阑尾炎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二)背部反应穴
  阑尾炎均能选用背部的反应穴而收良效。既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应用。
  例l:盛x金,男,54岁。亚急性阑尾炎症状。阑俞压痛(+),右心俞压痛(++),三里下方压痛(士)。熏灸右心俞,灸感垂直下传,至阑俞附近,即折入腹腔,在右下腹发生一次常规的感应过程。每日2次。未用他穴,共10次痊愈。
  例2:金x信,男,18岁。急性阑尾炎症状。左右膈俞压痛(++),右三里压痛(+++)。至阳压痛(+)。先熏灸左右膈俞,右膈俞灸感直达右下腹,左膈俞于行抵腰部后斜行向右,两支合_-,同至右下腹。第2次单灸右膈俞以与左右同取相比较,其感应与左右同取基本相同,并未见减弱。再就近取外陵,以与远道取穴比较,二者亦无明显差异。以后每6小时灸治一次,任取一穴。3天后症状基本平静。又在右三里埋针,以作巩固。
   (三)手足指(趾)尖
  手足十宣,感觉灵敏,取用方便,向来为点刺出血为昏迷急救之要穴。而在采用吹灸法时,感传大多可以循经走向患处,更可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阑尾炎也不例外。
  在使用十宣及其他孔穴时,曾采用不同灸材(纯艾绒,艾绒加蔓陀罗籽,艾绒加硫黄、桑叶、木屑、木炭及煤炭等),分别比较和观察其疗效,多次证明以纯艾为最好(舒适温和),艾绒加蔓陀罗蔓籽亦好。而艾绒加硫黄、纯桑叶,以及木屑、木炭等最为不好(刚燥而不舒适)。可见认为任何发热物质都可用以作灸,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和粗糙。而在艾灸时患者口可能感知艾的气味,更非单纯的物理作用所能说明。在下例中,曾经对十宣及不同灸材,分别作过验证。
  例l:诸×荣,男,56岁。青光眼引起右侧偏头痛。右下腹疼痛两天,阑尾炎症状具备。乃采用不同灸材分别对十宣进行吹灸。其经过如下:
  第1次,用纯艾绒吹灸右大指尖。灸感由手太阴经上行,过肘后即转入手阳明经,由颈上头,向右额角及眼右扩布。约5分钟头部感应消失,又由颈下至乳头外侧,进入右下腹,发生一次常规的感应过程。灸后头目清爽,右下腹轻快,痛大减。
  第2次,在艾绒中加入10%生硫黄,吹灸右次指尖。灸感先由手阳明经上行,过肘后仍行入旧路,先上后下。但患者感觉所过之处不如第1次舒适,有干巴巴的感觉。灸后亦不如第1次的轻快。
  第3次,在艾绒中加入10%蔓陀罗籽,吹灸右中指尖。灸感自手背上传,进入手少阳经,过肘后仍由旧路先上后下,速度较前为快。灸后诸症有所轻减,无不适感。
  第4次,改用纯桑叶,吹灸右五指尖,感传路径与手少阳经相符。过肘后速度有所减慢,仍是先上后下。但灸感所至之处,觉得枯燥不适,灸后头目不见清爽,右下腹症状略有轻减。
  第5次,改用木屑(杉及榆柳等木锯屑)吹灸右小指尖。灸感经小指背进入太阳经而上行,过肘后仍入旧路。但患者连声说不舒服,更不如上次。灸感上头更感头目昏沉。亦未由上向下,传向右下腹。
  第6次,仍用纯艾绒吹灸左大趾尖,灸感由足背进入足阳明经,从腹股沟进入左下腹即折向右下腹。待右下腹感应完毕后又向上自乳头外方上达右侧头面。右下腹轻快,头目清快。
  第7次,改用木炭吹灸左次耻尖。灸感仍由足背自足阳明经上行折入右下腹。但有枯燥及芒刺感。当到达右下腹后只能隐约上传,头部感应不明显。
  第8次,改用煤炭吹灸右中趾尖,感传前进不久,患者大感不适,拒灸。随即更换纯艾绒,各种感应又复良好如初。
  第9次,仍用纯艾绒吹灸左四趾尖。灸感过踝后,又进入足阳明经,各种感应良好。
  第10次,仍用纯艾绒吹灸左小趾尖。灸感在膝以下基本与足太阳经相符,过膝后即仍由旧路上至右下腹及右头部。
  为了避免心理因素,各种灸材均是预先装置在灸器内的。以后又任取某一指尖。连续灸治数日,症状消失而停灸。
  灸感的感传线,大多数均可为患者自身所感知,但也有少数必须在他种作用的协助和影响下,才能被感知。如下例必须循经按摩,方可感知有麻木线出现。
  例2:宗x三,男,成年。急性阑尾炎症状具备,体温39℃两天。吹灸右大趾尖,灸感未见明显上传,但灸至10余分钟后,右下腹有麻木感,旋即痛感减轻而思睡。第2次,改吹右食指尖,10余分钟后右下腹麻木感又开始出现,感传路径仍不鲜明,在若有若无之间。即顺手阳明经来回按摩,感传线即明显被感知。呈线状,有麻辣辣的感觉,按摩停止,此种麻木线即隐约不见。又在右胸及右腹部按摩,同样出现感传线。第3次,再吹灸大趾尖,边吹灸边顺下肢内侧按摸,感传线与麻木感又同样发生。前后吹灸8次,体温逐次下降,症状消失而停灸。

本文内容由 欢喜坨 提供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