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爱心摩托哥”贾崇珍获奖后在自家小院里与李继云合影 李继云院长在山东省文化厅下派“第一书记”王炳春帮包的郭庄村为村民免费诊疗 近日的一天下午,山东省文化厅派驻郓城县黄集乡郭庄村“第一书记”王炳春,携大众网、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郓城县志愿者,带着过冬棉衣来郭庄慰问,为村里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义诊。作为志愿者医生的李继云院长也来到活动现场,为村民义诊和免费送药。在场的村民看到李院长诊病这么专业,还以为他是来自省城的医疗专家。 “小时得病很痛苦,长大要学医” 见到李继云的人都不相信他是65岁的老人。满头银发却面色红晕,写满严谨的脸上透出和蔼可亲的幽默。他的身份是村医,却有着很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多次谢绝好友到大城市创业的邀请,甘愿守护着家乡父老乡亲的健康,10年前,他自筹资金创建了郓城中医院王井分院。 李继云出生在郓城县潘渡镇李楼村贫苦农民家庭。刚记事起就得了肚子痛的怪病,父亲经常背着他到邻村一个扎旱针的老中医那里去治病。当时,缺医少药的农村治病都是扎旱针、拔火罐。一把草药,一根银针就“百病皆治”。他羡慕老中医神奇的医疗技术,扎完针在针眼扣上火罐就觉着肚子发沉,出一身汗肚子就不痛了。老中医说肚里的病被拔火罐吸出来了。有时候来看病的人多,老中医给病人扎针拔火罐、抓草药,忙不过来,病人排号等待,他捂住肚子疼的呲牙咧嘴,就对父亲说长大后要当先生,给自己和乡亲们扎针看病。 “四清运动”时期,高小毕业的的李继云由大队指派参加了卫生员培训,大搞消灭蚊子,防治疟疾运动。他勤奋好学,经常到早年为他治病的老中医那里请教,中西医兼修,进步很快,两年后就可以单独处理常见病例。 1968年冬天一个深夜,病重的老中医自感难以熬过这个漫长的夜晚,让人把继云叫去,他放下药箱要给老人打针,老中医缓缓摆手不让动,用微弱的声音安排后事,说自己的后人都不愿学医,让继云把所有的药方都拿走,替他为人看病吧。李继云遵照师父遗嘱,从卫生员到赤脚医生再到今天的院长,一干就是48年。 患者说: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作为村医,李继云尽力服务于本村父老乡亲。几十年来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不论是月黑风高的寒夜,还是电闪雷鸣的雨天,他都是有求必应,为大家解除病痛。时间一长,他的名声传开了,附近村里的患者纷纷找上门来,他都当成本村群众一样热情对待,积极治疗。 1974年除夕半夜时分,睡梦中的李继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李庄村年近80的王秀兰老人患肺心病严重,他简单问了下病情,背起药箱闯入茫茫黑夜,深一脚浅一脚和来人快步跑到患者家中。病床上的患者脸色青紫,咳喘得上气不接下气,生命垂危。他立即配药、扎针输液,紧急抢救。待老人病情稍有稳定,他才松下一口气。这时东方已发亮,大街上响起村民早起拜年的鞭炮声。 秀兰老人的后人和晚辈涌到床前,纷纷双膝跪地给老人磕头拜年,老人家高兴地说:“都给我听着,先给李医生磕头,要不是他半夜里来给我看病,这大年初一的水饺我是吃不上啦,他是我的救命恩人”。 “爱心摩托哥”贾崇珍说:大爷,我再给您唱首歌吧 菏泽青年农民歌手贾崇珍获得山东电视台2012年度“绿宝珠”杯乡村偶像冠军以后,一如既往地和郓城志愿者一起到贫困村、敬老院、聋哑学校义务演唱。返回时路过郓城中医院王井分院,见一队唢呐班在院里吹奏着欢快的曲子。是一位疑难病患者让李院长看好了病,来送锦旗表示感谢,还请来唢呐助兴。贾崇珍来到正从病愈患者手里接过锦旗的李院长面前,深鞠一躬:“大爷,我再给您唱首歌吧”。 10年前,酷爱唱歌的贾崇珍学习声乐,原本家境贫寒的他入不敷出,妻子产后无奶没钱医治。是李院长为其免费催奶,才让嗷嗷待育的儿子吃上母乳。在外地打工自学的贾崇珍回家后了解此事,一直想找机会当面感谢李院长。2002年冬季的一天中午,贾崇珍骑自行车奔波30里来到医院,打听到李院长正在门诊。他看到李院长面前围满患者,就坐在一边耐心地等着。下班时候到了,患者还没走完。早已饿得心慌的贾崇珍站起来说:“大爷,我能跟您吃顿饭吗”。李院长抬起头来惊愕地看到是位不认识的小伙子,顺口答应“可以”,就继续为患者诊病。当他送走最后一位病人,看到刚才要吃饭的小伙子手里提着一瓶“黄盒”酒,热情地招呼崇珍去家里吃饭,李院长在饭店要来炒菜、火锅,找来几位医务人员作陪。 饭桌上,李院长才知道小伙子叫贾崇珍,是来表示感谢的。这瓶酒是家里仅有的六块钱买来的。“大爷,我给您唱首歌吧”。“你会唱歌?好啊,唱吧”。贾崇珍唱的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的《敢问路在何方》,刚唱过开头两句,李院长说你是蒋大为的学生吧,高兴地为他鼓掌。从此,李院长发现贾崇珍是歌唱人才,家庭条件差,就经常在经济上支持他买资料自学,贾崇珍进步很快……唢呐声声为贾崇珍伴奏,一曲男高音独唱《父亲》把赠送锦旗致谢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装满药箱的欠条成了他行医生涯的纪念 李继云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个破旧的药箱,是当赤脚医生时上级医疗部门统一配发的。他说几十年来用这个药箱背到村民家里的药品,现在院里的仓库也装不下。以前,农民生活水平低,村里有人得个头痛脑热的小病不舍得花钱看医生,躺倒睡几天就熬过去,等到熬不过时可就起不来了,那才知道请李医生来看病。每当此时,继云背上药箱就出发,到村民家里诊断、开方、打针输液治疗,等忙完后患者病情好转,他背起药箱要走时,患者家属才想起家里没钱,慌忙到别人家里去借钱给他。每当看到这种情况,继云就说:“你们就借我的吧,我垫上啦”。开好的药方交款单就留在了他的药箱里,随着时间延长,十里八村赊欠药单增加,最多时累计达到5万多元。 他知道既然村民赊欠,就是没钱还账,就卖了自己家里的牲畜替大家还账。他从师父那里拿来药方为人治病起,就秉承师父遗训,从不上门去要账,有的病愈患者专程来还账,要回药方账单;有的因生活拮据无力偿还,还有的因时间过长,可能遗忘;还有不少外村患者找他看病时,知道李院长是好人,有求必应。遇到急事用钱就到医院来借,即使不认识,他也如数借给。 同时,他还热心社会捐助,乡里修路,他拿出10000元;汶川大地震,他一次捐出了2000元。遇到急需转院治疗的患者,他亲自护送到上级医院,为患者得到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和提供可靠数据。还累计为贫困患者垫交住院费10万多元。今年,郓城县成立志愿者协会,他积极报名参加,成为年纪最大的一名志愿者。多次跟随志愿者协会参加扶贫、助残、义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好评和称赞。 记者:白正山 董建华 来源:大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