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在模糊与精确之间——老丁说中医(15)

2012/12/22 05:01| 发布者: protoss3322| 查看: 2655| 评论: 0

摘要: 十五、在模糊与精确之间 为什么要把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称为模糊科学思想方法呢?这其间的“模糊”究竟模糊在哪里呢? 答案就是对系统微观方面的放弃,是对微观方面所持的不闻不问的姿态。 既然放弃了对微观 ...


十五、在模糊与精确之间




    为什么要把非决定论的思想方法称为模糊科学思想方法呢?这其间的“模糊”究竟模糊在哪里呢?

    答案就是对系统微观方面的放弃,是对微观方面所持的不闻不问的姿态。

    既然放弃了对微观方面的描述把握,那么对微观方面的模糊便是不言而喻的。一般说来,凡被纳入“模糊科学”范畴的学科,通常都是放弃了对系统微观和宏观全面控制的努力,并且大都是放弃了对微观方面精确描述的努力。

    而“模糊科学”之所以仍然具备“科学”的特质,之所以仍然是“科学”,是因为这种放弃仅仅是一种手段、仅仅是一种策略,是因为它们在放弃微观的同时,却始终不曾放弃对事物本质的追寻,是因为针对特定的系统只有放弃微观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全局、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像对一个人形象的记忆,我们放弃了关于他形象的数以万计、几十万计精确数字的描述和记忆,只从对其性别、高矮、胖瘦、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之类宏观印象的把握,来实现对其形象的记忆。这样做,何尝不是为了更好地记住他的形象呢?何尝不比全面精确描述更科学呢?

    可见,在模糊与精确之间,存在着科学辩证法的原理。只有充分认识这其间的辩证原理,才能对一门学问的科学性作出客观准确的评判。

    中医的模糊之处在于微观方面,但宏观上却是清晰无误的。比如对前述20岁的小伙子是否虎虎有生气、是否缺乏阳气、是哪个脏腑阳虚、该如何解决这一阳虚问题……这些整体的、宏观上的认识,是非常清楚无误的,并不模糊。可见,中医的模糊方法,准确地说,就是“小事糊涂,大事清楚”。与之不同,西医的精确方法,是“大事清楚,小事也清楚”。

    思想方法上的取舍,也导致了具体临床实践上的天差地别。综合宏观的特点、模糊的特点,导致中医孕育出的通常是全科的医师,它的从业队伍大致上仅仅分为医师和药剂师。而精确分析的特点,使西医的从业队伍形成了日益浩繁的分科,并导致了半数以上学西医出身的人不会临床看病,他们只能作为临床医师的配角,从事各种检测化验工作。于是,就像一名空军飞行员需要配备大量地勤人员一样,一个临床西医师需要有日益庞大的“后勤部队和设备”与之相配。这事实上导致了西医诊断疾病程序的日趋繁难,以及诊断成本的日益走高。相形之下,彰显出了模糊科学中医的优势。

    根据此前我们对非线性系统的讨论,放弃微观的原因,概括起来大致上有两类,一类是假装糊涂,有意放弃。就是说,对于一个非线性系统,本来是有能力、有手段做精确描述和把握的,但这种描述把握或者没有意义、或者代价太大、或者副作用太大、或者干脆就是违反科学,所以只好作策略性的放弃。例如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系统,其微观方面的经济主体数量达千千万万个,它们每天都在根据各自的利益原则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从国家管理的角度看,并非管不住它们,但如果采取行政手段对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实施严格的管控,也就是把社会经济系统人为地改造为线性系统,则不仅需要投入巨大的管理成本,而且还会使它们这些微观经济主体因处处受管束而丧失自主权和动力,导致市场的优胜劣汰之竞争机制跟着丧失,最终导致社会经济萧条萎缩。可见,这种管控不仅没有意义,反而违反科学。事实上,对于社会经济系统而言,一般只需根据其宏观上的结果来为我所用就可以了!

    另一类原因是无法精确描述把握。也就是控制不能,只得放弃。这对于一些穷尽了现代科技手段仍无法抓住事物本质联系的系统,一些变量以对称的方式出现的不可控系统,一些新出现的尚未来得及通过精确分析实现可控的系统……来说,就因精确分析之不能,而只能将微观方面放弃了。

    基于上述分析,如果说市场经济学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经典的模糊科学的话,那么中医学则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同样经典的模糊科学。通过它们,人们可以领悟所谓的“模糊科学”是怎么回事。

    顺便指出,系统控制论中经常提到的黑箱方法,正是非决定论思想方法的具体运用。黑箱方法的定义是:在尚未了解系统内部结构和运动细节的情况下,只通过对系统的外部观测、实验、探索而找出输入和输出关系,来描述和把握系统内在的联系。

本文内容由 老丁说中医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