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看过中医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交完费、交了方,看病之行还远没有结束。在药房外,少则几十分钟,多则一两个小时才能拿到自己的药。为了了解中药的等药时间,近日记者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对等候抓药的患者和药房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 药房外:患者等得好辛苦 2月21日一早,记者来到广安门医院,挂号、抄方、交费后来到门诊药房收方窗口。当时的时间是10点30分,排在记者前面有三个人。拿到取药证后,上面显示等候人数有126人,预计等候时间为60分钟。交方之后,记者对其他的候药患者进行了随机采访。 10时40分,一位老人从窗口接过十副药。她告诉记者自己是这里的老病号了,每月都要来医院“报到”。问起等药时间,她说“今天等了50分钟,现在取药已经比过去快多了,基本一小时能拿到,以前且等呢……” 11时10分,一位男士从小包装饮片窗口接过自己的28副药,满满地装了两大编织袋。他在地上装药的动作吸引了不少周围患者的围观。他告诉记者,自己来自河南,每月来北京开一次中药。当被问到每次等药得多久,他笑着说自己也不清楚。每次交了处方之后就到附近的宾馆里休息,等时间差不多了再来取药。 11时30分,交方一小时之后记者回到取药窗口。此时交方窗口人多了起来,排起了将近30人的队伍。记者见到自己的名字已经显示在大屏幕上。工作人员告诉我,我的号码已经被叫过好几遍了。 两小时内,记者随机采访了15位拿到药的患者,既有散装中药,也有小包装饮片,最快的一位等了40分钟,最慢一位患者等了1小时;多数患者50分钟左右能拿到药。调查发现,候药时间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门诊人数多少直接决定。很多老患者表示,一小时算正常情况,等过一个半小时、两小时的患者也不在少数;而在人少的时候,仅用20分钟就能取到药的也不是没有。 院方声音:想方设法 提高效率 采访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对等药时间已经习以为常。“每副药都是按照处方现抓现配的,看病的人又多,当然不能那么快了。”患者张先生这样说。 广安门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杨响光告诉记者,据医院门诊办公室进行的患者满意度调查反馈看,每个月都有少数患者抱怨抓药的等候时间较长。多数患者见到配药师一直在忙,对等药的时间表示能够理解。 2012年,广安门医院全年门诊人数突破260万,平均到每个工作日,就诊患者已超过一万人,庞大的就诊人数也给药房带来不小的压力。 杨响光表示,按照往年的经验,每到夏季七八月和春节前,抓药患者会有所减少,但去年情况发生了变化,门诊量没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之分。在春节前一周,配方颗粒的患者人数反倒出现激增。“往年,很多患者到外地过年,因煎药不方便就把药停了。如今有了配方颗粒,即便身在外地,携带和服用颗粒都非常方便,这是导致春节前配方颗粒患者人数激增的主要原因。”看得出,中药剂型丰富之后,人们对中药的选择和依赖程度更强了。 为了尽量减少患者等待,医院采取了不少措施。一方面,将位于门诊12层的多功能厅腾出来作为配方颗粒的调剂用房,面积增大后,调剂能力便有了提升。另外,利用信息化叫号系统,让患者及时了解叫号情况,避免焦虑等待。“同样等候20分钟,见到电子屏幕时刻变化的号码,人们就不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去年12月,医院与邮政快递合作,在院内引入有偿药品邮寄服务。 杨响光告诉记者,过去患者至少要等一个半小时,如今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患者的候药时间已明显缩短。一份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患者候药时间调查显示,这四个月以来,患者候药时间在40-60分钟,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患者最多等一小时就能拿到药。但是预计从3月下旬开始,随着医院门诊人数的增多,患者候药的时间预计要随之延长。 未来目标:让等药过程不无聊 虽然多数患者能够接受一小时左右的候药时间,可这段时间如何打发却是个问题。“每次抓药都得等一个多小时,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干坐着也挺难受的。”患者陶阿姨如是说。 记者采访发现,多数患者对如何打发候药时间没什么好办法。家远的老年患者大多选择等到药后再回家,或者趁等药的时间开其他西药;而年轻的上班族不少都是请假看病,为了不耽误工作,只能交方后回单位,第二天一早或中午再来取药。 于患者提出的候药时只能“干坐着”、“傻等”状态,杨主任表示,这也是医院在考虑解决的问题。杨主任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可回家候药,药房下班之前再来一趟,也可以选择EMS快递送药服务。这样既能节约患者的时间,也能减少医院的拥挤程度。对于不得不在医院候药的患者,院方也在想办法如何把候药时间加以利用。目前,医院正在进行调研,收集患者对中医、中药方面想要了解的知识。掌握患者需求后,就可以在候药时,利用多媒体视频工具对患者进行宣教和中医中药知识普及。“如果能利用等药时间教会患者如何正确熬药,把无聊的等待变为学习过程,既弘扬了中医药文化,也让患者在看病之余多学些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记者:田叶 来源:北京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