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耆宿洪立昇,曾为刘伯承元帅诊治眼疾

2013/3/27 15:08|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4511| 评论: 0

摘要: 洪立昇 南京市中医院供图 洪立昇是金陵中医界的耆宿,生于1878年,1975年以97岁高龄去世。青年时代,他在南京琵琶巷设立私人诊所,主攻中医眼科,将“洪氏眼科”闯出名声,发扬光大。解放后,他进入南京市中 ...


洪立昇 南京市中医院供图


       洪立昇是金陵中医界的耆宿,生于1878年,1975年以97岁高龄去世。青年时代,他在南京琵琶巷设立私人诊所,主攻中医眼科,将“洪氏眼科”闯出名声,发扬光大。解放后,他进入南京市中医院,担任眼科主任。此后风雨数十载,诊治病人上至刘伯承元帅,下至普通百姓,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博得世人尊敬。他创立的南京市中医院眼科,也成为省内中医特色最为鲜明的眼科之一,迄今仍有许多独创方剂在国内许多医院广泛运用。

  创立洪氏眼科,解放后毅然弃私从公

  清末民初,在南京城南白鹭洲秦淮河畔,有洪氏三兄弟悬壶济世,他们于中医外科、牙科及“内外妇儿大小方脉”(意为全科)无所不精,深受南京人民敬重,洪立昇就是三兄弟的一员。他排行第三,城南老百姓尊称他为“洪三太爷”,不仅信赖他的医术,也是十分尊敬他的为人。

  年方而立,洪立昇就已掌握“内外妇儿大小方脉”的精髓。这时,他发现社会上眼病患者众多,而中医眼科却甚少,遂立志专攻中医眼科,“洪氏眼科”由此而诞生。

  在南京城南秦淮河畔琵琶巷34号,洪立昇开办了自家的私人诊所。诊所设有堂屋一间,太师椅齐排左右及中间方桌旁,做候诊使用,堂屋外尚有天井一地,病人取竹制号牌待诊。业兴人旺,收入颇丰。

  洪立昇给人的印象是个头不高、瘦小柔弱,但精神充溢,思维敏锐,彬彬有礼,待人甚是热情而真诚。对于患者,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只要前来求诊,他一律平等看待,耐心诊治。他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对患者恶言大气,因而在患者中博得极佳口碑。

  解放后,他毅然放弃私人诊所,带头成立夫子庙中医联合诊所,主职中医眼科兼任所长。1957年,调往成立不久的南京市中医院,担当眼科主任。

  在中医界地位崇高,却从不以贫富贵贱区分患者

  1957年,洪立昇加入南京市中医院,此时他已经79岁高龄。鉴于洪老的年龄及在中医界的威望,党委、政府和医院给予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每日上班半天,有专车接送,工作时间,食堂师傅还专供餐点。

  为将洪老的医术传承下来,医院安排数位已是专家级的医生跟随他左右学习,其中为首的张叔平,当时已经50岁。作为洪老孙辈的洪宜成,也于此时跟随他学医。洪宜成后来继承洪氏眼科,也曾任南京市中医院眼科主任多年直至退休。

  那时,洪立昇虽已80岁高龄,半日门诊仍要诊治百余号病人。洪宜成笑着说,今天人们总说“看病难”,其实在那个年代,要挂洪老的号,也是相当不容易。而对一个80岁的老人来说,半天百余号的病人,没有足够的精神与体力,是不容易坚持的;没有热情和真诚,更不会取得那么多病人的信任。

  由于洪老在金陵中医界的崇高地位,在民国时期,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找他求诊看病的络绎不绝,但洪老却从不以贫富贵贱区分患者,对于贫困患者甚至多方周济,予以关照。洪宜成回忆,对贫困病人,洪老不仅从不另眼相看,甚至常常诊金不收,往往还无偿送药。他自制的光明散、拨云散等外用药,对某些外眼病疗效极佳,遇到贫困病人,每每就免费赠送,不收分文。有些外眼小手术,如倒睫、刮砂眼、取异物、洗眼冲泪道等,均不收费。对远道而来未能挂上号的病人,他也常常予以关照,不顾80余岁高龄身躯,加号、推迟下班均是家常便饭。

  洪宜成先生回忆,上世纪60—70年代,刘伯承元帅也曾来南京找洪老看病。由于在战争年代受枪伤,刘伯承的眼睛一直不大好,后来又患有老年性白内障,不愿意开刀治疗,听闻洪老在中医眼科治疗方面的名声,专程慕名从北京赶到南京来请他瞧病。洪宜成说,有四五年的时间,刘伯承元帅每年都来南京一次,住在山西路附近,而每次都是他陪洪老一起去。经过中药调理,刘帅的视力得到了很好的保持。除刘伯承外,还有前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等其他老红军及国际友人都曾到洪老处求医。

  传承不保守,无论中西医均倾囊相授

  洪老生活极有规律。每天早起早睡,静心静养,饮食有节,不贪烟酒,生活低调,是其的养生之道;“多食蔬少食荤,每餐七分饱”则是其餐食准则。晨四时起,晚九时寝,不受干扰,多年如一日。心境平和,与世无争,不发火,不生怨,心境平和;早晨“皮包水”,午后“水包皮”是洪老多年的生活习惯。早晨“皮包水”是指清茶一壶,午后“水包皮”是指中餐午后一把澡。洪老常说:早晨一壶清茶可清心明目,醒脑提神,有保证和支持一个上午诊治百余号病人的良好作用,午后一把澡可缓解上班后的疲劳,有利体力的恢复,其悦无穷。

  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洪老照样会挺身而出,据理力争。解放前有一段时期,社会上曾兴起一股排斥和取消中医的思潮。由于洪老在中医界的崇高威望,当 “废除中医”、“废医存药”的风浪掀起时,当时身为“国医公会”“国医杂志”编委的他挺身而出,积极参与游说、演讲,捍卫中医国粹。有一段时间,中医跌向低谷,包括洪氏眼科在内的中医诊所诊量明显下降,中医医生生活拮据,步入困境。然而洪老不退却,坚持不停诊,不歇业,并积极与同仁用集会、演说、请愿、挥笔书写文章等方式对抗。功夫不负有心人,解放后不久,中医事业获得了新生。

  洪立昇治病必求其本,强调眼病与全身的整体观念。老人眼病治疗重在补益肝肾,妇女重在调理气血,小儿重在健脾理胃。临床用药,重在取,“药不在多,量不在大”。他所创造的经验方“明珠饮”、“疏风散”,分别是治疗内外眼病的代表方剂,至今仍为省内外中医眼科所乐用。

  他在南京市中医院工作期间,接收了全国各地包括知名的西医眼科专家、中医眼科同道及年轻学者在内的无数同行前来学习,耐心施教,诲人不倦。在传承中从不保守,业务技术皆倾囊相授。自拟的多种临床经验方,均毫无点滴保留地传授给求学者,至今许多洪老的经验方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药均流传在他们手中。

  在洪老及其后继者的努力下,如今的南京市中医院眼科不仅保留了鲜明的中医特色,在西医设备的引进和技术的吸收、创新上也颇有特色,成为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中医眼科。目前,眼科人才优势突出,拥有享誉业内外的名中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及各类眼科专业人才,承担省市各级科研课题研究及大专院校学生临床带教工作。高科技的医疗专科设备及独具疗效的中医药特色,使眼科整体实力综合技术水平得到充分体现,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记者:李珊 查金忠

来源: 南报网

本文内容由 梁知行 提供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