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与在读中西医结合硕士聊经方

2013/4/13 17:41| 发布者: 水中火| 查看: 2552| 评论: 0

摘要: 有放假在读中西医结合女硕士,陪慢性喘支急作母输液闲暇,遂问其母初秋感冒高热中药小方速愈事,当知为荆芥穗防风生姜各十克水煎服得汗即愈后,竟发出:想不到中药退热还挺快的感慨。 后恰有一服小续命汤治外周神 ...
  有放假在读中西医结合女硕士,陪慢性喘支急作母输液闲暇,遂问其母初秋感冒高热中药小方速愈事,当知为荆芥穗防风生姜各十克水煎服得汗即愈后,竟发出:想不到中药退热还挺快的感慨。
        后恰有一服小续命汤治外周神经病变得良效复诊患者,就问我属经方还是时方派,我就说自己是以经方为主,也不薄时方。她说自己还是蛮喜欢经方的,因为上伤寒课的老师讲的自己的经方验案鼓舞了她。但自己在医院实习却大失所望,有那么一个科里的最拿手的风湿免疫疾病,只要没有禁忌症,清一色的全上激素秋水仙碱雷公藤,那些所谓的秘方单用实在是没有多大作用,真烦人,自己对此都失去了继续学下去的信心,有些后悔自己当初选错了专业,看似中西医结合名声那么大气,其实摆的只是个空架子而已,有真本事的医生其实并没有多少个···
        我说你讲的是个事实,可是医学总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现在尽管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包括中医西医,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你也应该看到,现代医学也已经解决了许多以前称之为绝症的疾病,比如:肺结核天花等等,挽救过众多的生命···中西医结合,就是要整合各自领域的优势,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更好地在临床为患者服务。
       现代中医领域是有经方时方的争论,在我眼里那是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去讨论问题。作为乡医,关心的是效果,所以我才采取中西医两手配合治疗,名其曰中西医结合门诊。其实我更愿意把它叫做经方门诊,因为在基层就诊的疾病,虽然急性慢性的都有,但除去自己不能治的后,剩下的就是要求快好的,为什么?以外感内伤急性病为多,慢性病求治者少,这就需要接诊医生开出的药要有速效的特点,不然就站不住脚根。而符合这个特点的就是经方,经方是中医药的源流骨干,经方是祖方,后世时方是在祖方的基础上演化发展而来的。经方短小精悍,味少量大力猛效宏,加之便宜,符合广大患者的基本需求。
       硕士又问我怎么看待辨证论治与方证相应的关系,我跟她说:
       共同点都是个分证型治疗的问题,都符合中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个性化治疗原则。
       不同点是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分证型,
       一,经方体系所谓的方证对应,其实就是以常见的证型(主证)所能主治的方剂(主方)命名后为纲,来统那些常见证型(主证)变化后派生证型(类证)所能主治的经过加减后所得的同类方剂(类方)为目。比方麻黄汤方证为纲来统众多的麻黄汤类方证,这样纲举而目张,使学者一目了然,易于学习掌握并使用。在临床上遇到不同的病,凡是同证即同方,异证即异方,强调辨方证,而不注重辩病。比如麻黄汤证,只要有此证即用此方,而不去追究何病,尽管许多种病种都可以出现麻黄汤证。这样就有一个好处,在各个证型的变化发展上分得比较细腻,看得见摸得着,各证型之间衔接的好,使学者易于掌握使用,没有那种骤然巨变。
       二,时方体系所谓的辨证论治,是在病的基础上分出常见证型(以病这个纲去统证这个目),再在此基础上处方,强调理法方药的统一性,重视病证同辩,好处是可以对疾病预后做出相对准确判断,缺点是各证型之间过分强调不同,人为地把一个相对完整的病程分成七零八落的几个阶段,使初学者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掌握其治疗要领,尽管所罗列方剂后也有加减变化。因为病情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一来就使那些处于两者证型之间或兼挟他病的病证,再很难用这个固有模式去对应,也就是说缺乏灵活性,极不易上手。从医者不经过十几年以上的摸索,在常见病都治遍的基础上有所得后,临床是很难取效的,虽然经方体系也有个摸索的过程,但要短得多。毕竟医学就是个‘处变’的职业,不能很快掌握‘处变’的技巧,患者是不会答应的。
        经方是祖方是中医药的根本,是源,时方是在经方的基础上枝繁叶茂起来的,是流,只有培本养源才能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而源远流长,所以时方与经方结合,中医与西医配合才是发展壮大的不二法门,尤其是我们这种基层医生,更离不了经方的滋润营养。
         ······

本文内容由 狼牙草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