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辨析“禽流感”与中医温病之异同

2014/1/3 16:24|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3556|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禽流感”这一词逐步纳入我们大家的视线和脑海中,并且因为其危害性和传播性甚大,每年都有人因为感染“禽流感”病毒出现住院,甚至死亡的案例,以至于人们谈“禽”色变。包括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在我国 ...
近年来,“禽流感”这一词逐步纳入我们大家的视线和脑海中,并且因为其危害性和传播性甚大,每年都有人因为感染“禽流感”病毒出现住院,甚至死亡的案例,以至于人们谈“禽”色变。包括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在我国部分地区又出现了“禽流感”疫情,并引发了人们的担心。
但根据感染“禽流感”的症状、爆发时间、治疗效果等方面看,从中医理论的视角来看,“禽流感”定义是否科学,诊断是否准确,治疗是否有效等问题,均值得商榷。个人感觉所谓的“禽流感”与中医所说的温病极为相似,现试分析如下!
“百度”搜索对禽流感的解释是,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类疾病。至今发现能直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有:H5N1、H7N1、H7N2、H7N3、H7N7、H9N2和H7N9亚型。而中医温病的概念,则是“温病者,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彭子益语)。
在辨析之前,我们大家首先要明确,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点理论和原则甚至恰恰相反。比如,中医理论中,就没有“病毒”的概念,按照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来讲,人生病无非是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就是“内伤”和“外感”,且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同时,大家更要清楚,中医的温病,不是“风寒从口鼻而入而伤人”,更不是“冬日伤寒,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温(病)”,而是“温病因人的本气自病”,“又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彭子益语)。
辨析一,两者发病的时间节点有一致性。从这几年“禽流感”爆发的时间上看,多数是在冬春两个季节,且多在两季交替时间为多。而中医的温病是因为人本身的肝木之气平时就偏于疏泄(就是肝的风气生长的太快,原因往往是患者体质偏于肾阳虚,以至于“子病及母”),又同时感受到了冬末春初的大自然之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我们每个人身体的阳气也跟大自然的阳气一样,由身体的左侧生发起来),所以温病多发生于春天的季节;个别年份也有特殊人群发生温病的情况,但往往跟这个年份和特殊群体的体质有关(具体原因分析见下文)。
辨析二,两者发病与气温有一致性。回顾这几年的“禽流感”除了在冬春两个季节容易发生或爆发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这年的冬春气温往往较高,发病多的地区往往也是全国温度高的地方,比如以长江以南的地区为多,像东北地区(极寒地区)很少有“禽流感”的病例。同时,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已经发生“禽流感”的地区,如果遇到下雪或是寒流(能持续一段时期的寒流,不包括持续时间很短的寒流),“禽流感”往往会减少和减弱。而温病因为是人身肝木偏于疏泄,又感受自然界偏于疏泄的大气才发病的。同时,温病除了容易发生在春季(比如,春初时我们很容易发生的牙疼扁桃体发炎等口腔病症多数属于轻微的温病范畴)之外,冬天也有发生温病的可能,且冬天发生温病更危险,死亡率更高,冬天发生温病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这样的冬天不冷,气温偏高(鼠疫就是冬瘟的一种)。 “大气冬时主藏,寒则能藏。今寒反成热,已经封藏于土下水中的阳气,发泄出来。阳气拔根,遂病鼠疫”(彭子益语);更为重要的“鼠疫猖獗之时,一降大雪,遂彻底消灭。降雪则大气的阳根回复下降,人身的阳根亦随之回复下降故也(彭子益语)” 。
辨析三,两者受病的群体有一致性。从这几年住院的“禽流感”患者来看,多数是年龄偏大,体质虚弱的人,死亡率之所以高,也多数是这类群体易于死亡,青少年发生“禽流感”的概率不仅很低,即使中病也容易治愈。而温病的发生亦多数是体质偏弱、年龄偏大的人群(突出的表现就是肝阳虚、肾阳虚),“温病全由内伤也(彭子益语)”,温病介是虚病(往往既是阳虚,又是阴虚。)
辨析四,两者受病群体的临床症状有一致性。从新闻媒体的报道来看,“禽流感”患者往往会出现与温病患者相同的临床表现。如,发烧且烧而不退、咳嗽头疼、精神倦怠、神志昏迷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呼吸困难、手足抽搐吐血呃气,直至死亡。
从以上分析来看,“禽流感”与温病有很多共性的东西,甚或原则是相同的,原则既同,方法亦应相同。这里仅简单说一下温病的治疗方法:温病是“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从而造成我们人体的“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同时,“虽是人身本气自病,必须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引动里气,然后病成耳。”温病用药自然以“温病忌用燥药升散药发汗药,忌下忌温补。总宜养风木敛相火保肺液保中气”为原则。温病的具体治疗须分清“病在荣卫、病在气分、病在肠胃和病在血分”四个阶段,以“乌梅白糖汤和三豆饮、枳实银菊散、加减黄龙汤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正治,不过需临证察机、辩证施治而已。
中医对于温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于“禽流感”的治疗有否有益和借鉴,很值得研究!

本文内容由 冷露无声湿桂花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