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从“爷爷”的称呼说起 老药农、老药工、老草医、老中医

2014/6/30 03:04|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2514| 评论: 0|原作者: 000538王

摘要: 一位女士领着快两岁的小孩来小儿推拿,进门对孩子跟我说“快叫爷爷”。爷爷!吓我一跳,我怎么觉得爷爷这一称谓对于我来说好像隔着万水千山,可一问,还真可以这么叫:这是我对象同学的侄女领着孩子,按辈分叫爷爷不 ...
    一位女士领着快两岁的小孩来小儿推拿,进门对孩子跟我说“快叫爷爷”。爷爷!吓我一跳,我怎么觉得爷爷这一称谓对于我来说好像隔着万水千山,可一问,还真可以这么叫:这是我对象同学的侄女领着孩子,按辈分叫爷爷不吃亏。可我还是觉得挺别扭,同事跟我开玩笑说“终于可以进入老中医的范围了”。
    老中医,中医行业的标准称谓,中医药界四老之一:“老药农老药工老草医、老中医”。千百年来,老中医示人的形象无一不是鹤发童颜,几缕长须飘洒胸前,一派仙风道骨的姿态,可咱现在正是青年往中年走的路上,端量端量些许还能找出一点点“童颜”,实在是没有“鹤发”,更无长须,好像离患者心目当中的老中医形象尚有差距。如果有必要的话,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别人都把头发染黑,建议中青年中医把头发染白,凭空可以增加十岁,向“老中医”的标准靠拢。
    那么中医药界这“四老”现在都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呢?
    老药农:中医最讲究的就是“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疗效突出、采收加工有讲究、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这一切的一切离不开老药农的丰富经验、悉心栽培、耐心管理、精耕细作。可随着老药农年纪的增加,地里的活难以操持,子女就是接着种的,无一不是奔着所谓现代化去了。可是看看农业现代化种出的中药,种质混杂、化肥猛施、农药滥用、盲目种植等问题,一味的只去追求产量了,早已没有了当年精耕细作的劲头了,如此一来,药效恐怕大打折扣了。
    老药工:过去的药工,正了八经技术活,炮、炙、煨、炒、煅、炼、制、飞等无一不精,老话讲“药效不到,炮制不精”,把炮制精良在中药中的地位说的明明白白。可看看现在的药房,数量上林立密布,真的和银行数量有一拼,进去看看中药柜上的人员,无一不是年纪轻轻,甚至略带稚嫩的脸庞。跟开车一样,驾校二三个月,拿到证,能开上道,从法律讲就是合格司机了,车哪怕遇到一点问题,有4S店呢。把中药名记一下,不把中药卖错了就是合格员工,至于患者问及有关中药之问题,找大夫去。过去那种中药学徒,进店先扫三年地,后识药、辩药、炮制药,没有十年八年哪能练就功力,现在的人是不会再下那样的功夫了。
    老草医:在中国过去,许多江湖医生走街串巷,为民众看病,行医兼卖药,又被称为““走方医”,走方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下咽即能去病;三曰便,能够就地取材。在这些民间医生中,身怀绝技,几乎每个都有一技之长,否则也不能在江湖中立足。扁鹊就是走方医的代表人物。然而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老草医赖以生存的土壤遭到彻底破坏,再加上老草医的子女受各种因素影响,绝少能够子承父业,青黄不接,导致这一行业断层十分明显,老草医的绝活必将随着老草医的离去而灰飞烟灭,再过若干年,老草医这一概念只能在文献上看看了。
    老中医:这是国粹的领军称呼,可一个“老”字道出了其中的辛酸苦泪。看看老中医都面临着什么实际情况吧:诊所周边就有这么几位老中医:一位是中医外科大夫,老大夫已有70往上了,女儿本未接班,近退休的年纪企业倒闭后回到父亲身边帮忙,几年过去了,几经努力,还是没有拿到执业医师证,这将来可怎么办呢;一位是针灸大夫,也靠近70了,女儿倒是从事针灸工作,可惜学成后去了美国。老大夫每天工作半天,里外全是一个人,包括拔针这样辅助工作都是一个人;另一位也是针灸大夫,70多了,没有子女接班,也是大小活全是自己,听患者讲经常有人问老大夫,“怎么不带个徒弟”,老大夫的反应往往先是叹口气,接着直摇头,也不多说。还有两位中医内科的老大夫,情况也基本一样,看病、抓药、熬药都自己干了,没有子女或徒弟帮忙。而医院里的老中医带的徒弟都是行政指派的,师徒未必交心。至于在老大夫身边抄方的实习学生,像走马灯似的一批换一批,又能学到什么呢?这些老大夫还能坚持多长时间?一叶落而知秋至,放眼全国此情况大致相同。难道老大夫真的不想带徒弟吗?我看未必,个中原因真的很复杂,值得人深思。中医从年轻时干、干、一直干,直到六七十了,甚至七老八十的,就是出了成绩却又如之奈何呢。
    呜呼,国粹已碎,下一代的中医药行业又能是个什么样子呢?还能有下一代中医药行业吗?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