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生活中思考中医

2014/11/3 18:08|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622| 评论: 1|原作者: 铿锵中医

摘要: 生活中思考中医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煮麵的經驗,就算廚藝怎樣初級,也總會試過煮方便麵吧!煮方便麵當然簡單,水煮開了,放進去煮2-3分鐘就可以,也真沒甚麼技巧可言,可是世界上的麵條可多了,粗麵、幼麵、寬條 ...
生活中思考中医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煮麵的經驗,就算廚藝怎樣初級,也總會試過煮方便麵吧!煮方便麵當然簡單,水煮開了,放進去煮2-3分鐘就可以,也真沒甚麼技巧可言,可是世界上的麵條可多了,粗麵、幼麵、寬條麵、手擀麵、油麵、拉麵、義大利麵……要數下去恐怕沒有數完的一天。       
     有一次煮一種新買來的麵,放在鍋裏面煮的時候在想,應該要煮多久才適合呢?於是就想拿包裝袋出來看看。可是,當想動手去找的時候,我又想,沒有這說明書的話難道我就不懂煮嗎?非也,要寫這個指引出來的人,肯定也要經過自己的體驗,才能夠寫出這個說明。那麼,過去的人是怎樣判斷這麵條要煮的時間?肯定是經過自己親眼觀察,要用多少水、多少火力、加甚麼調料,不單眼睛觀察,還用鼻子去嗅,用筷子攪動,知道麵條變成一種甚麼的柔軟度,最後甚至用口嘗嘗,那麼就知道麵已經熟了。

     想到這裡,一下子讓我聯想到學習中醫!學習中醫的過程也是如此,中醫要怎樣學呢?我們初學的時候,很希望看到一些「說明書」,教我們甲病怎樣診斷、乙病用甚麼方。初學者往往如此,看著菜譜來做飯,那很正常。可是這只是一個入門、一個踏腳石,大廚師做飯的時候,腦裏面所有菜譜和做菜技巧都全有了,肯定是心領神會,不用想「煮這個麵要用多少時間」這樣的問題,因為他一看就知道了。這也像爬樓梯一樣,當你用樓梯爬上樓以後,樓梯就可以拆掉了,再沒有用處,也就是「手中無書、心中有書」的境界。


     比如說:「煮意大利粉要7分鐘」,這樣的一句話,其實是一句非常粗淺的總結,它可以教會你做出能吃的意大利粉,但是卻不能教你做出好吃的。因為它沒有告訴你為何7分鐘就是最適合呢?就是怎樣去判斷好吃的意大利粉的樣子。所以,這樣的標準指引,可以是初學者的一種參考,假如要成為一個大師,還是必須把這些都忘記。


     可是,當代中醫的發展,總是希望製作出這種「煮麵的說明指引」。中國人總是很流行甚麼都要「標準化」,中醫也不例外了,甚麼病也來製作一個標準的「治療常規」,有多少個症狀就可以診斷為感冒、治感冒分多少個類型、用多少個方……這些所謂「標準」,對初學者可能還有用,但是要成為一個能融匯貫通的「明醫」,這些東西都是沒用的,強調標準化則成爲了中醫的一種倒退。


     其實想深一層,有了這一類的指引,往往容易指引我們走往錯誤的方向。過去的人煮麵都不會說要煮多少分鐘吧,都是親身看著來煮就可,可是有了這種「多少分鐘」的指引,反而讓我們忘記了「多少分鐘」是怎麼來的,「麵是怎樣煮成的?」這一個複雜的根本問題,最後卻忘記了。


     學習中醫,我們需要直接的從現象去觀察本質,就如近代現象學所提倡的一種態度,我們要排除一切固有的概念和理論,向對象進行本質直觀。需要有親身的體驗和感悟,問鼎中醫的根源,使其理融會於吾之心。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