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追踪】陈某,女,24岁,2月10日初诊。自述患外阴溃疡反复发作已一年,近一周复发,伴脘痞,恶心纳差,眼红干涩,肠鸣,大便时干时稀;舌红苔白,脉细。 【处方1】:法半夏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干姜6克,炙甘草12克,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土茯苓30克,陈皮10克,苦参30克,当归12克,浙贝10克,地榆30克,大枣10克。7剂,水煎服。 处方2:苦参30克,黄柏30克,甘草10克。7剂,水煎坐浴。 二诊时患者上述症状略有减轻,但时有盗汗,舌脉同上,守上方加黄芪30克,穿山龙30克。三诊时患者自述外阴溃疡已不复发,其余症状明显改善,守上方以巩固疗效。 综观患者之脉证,成肇仁老师诊断为“狐惑病”。“狐惑”一病,首见于《金匮要略》,以目赤干涩疼痛,口腔、咽喉以及前阴、后阴腐蚀溃烂为主要特征。湿热蕴毒生虫、蚀于上下,“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 西医谓之“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或“白塞综合征”。除“狐惑病”外,患者尚见脘痞,恶心纳差,肠鸣,大便时干时稀,此为脾胃虚而不运之象,故成肇仁老师治从脾胃,复其升降之识,则一身之水火既济、阴阳调和,取张仲景之甘草泻心汤和当归贝母苦参汤加减。 【方解】方中用黄芩、黄连苦寒,清热解毒;干姜、半夏辛燥化湿;佐参、芪、枣、术、陈、甘草以和胃扶正;苦参、当归、贝母养血润燥,清热燥湿,加用土茯苓既健脾胃又解毒化湿,搜剔湿热之蕴毒;妙在加用地榆、穿山龙,取其解毒敛疮,助溃疡之愈合之功。全方清热化湿,安中解毒,加用外洗药,内外同治,药症相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