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临床常用51名方(二)

2015/4/1 22:42|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848| 评论: 0

摘要:   一、补肾除痹胶囊  组成:仙茅、仙灵脾、杜仲、鸡血藤、白芍、牛膝各15克,蚂蚁、丹参、黄芪各20克,乌稍蛇、全虫、制川乌各6克,桂枝、甘草各10克,威灵仙、白术、木瓜各12克,细辛3克,制马钱子0.5克,麝香0 ...

  一、补肾除痹胶囊

  组成:仙茅、仙灵脾杜仲鸡血藤白芍牛膝各15克,蚂蚁丹参黄芪各20克,乌稍蛇、全虫、制川乌各6克,桂枝甘草各10克,威灵仙白术木瓜各12克,细辛3克,制马钱子0.5克,麝香0.3克;

  制作本药胶囊时,以本方剂中各自药物剂量为基数,分别乘以300为其总量,除麝香外经煎熬浓缩提纯烘干压粉,在密闭条件下将麝香研成细面,均匀拌入诸药中,装入胶囊,每粒重0.5克,相当于生药3.9克。

  功能:补肾壮督,益气健脾,活血通络祛湿除痹。

  二、补气活血汤

  组成:黄芪80~120克、当归10克、赤芍15克、豨莶草20克、丹参15克、水蛭10克、红花6克、桃仁6克、地龙10克、怀牛膝9克、僵蚕10克、菖蒲10克。

  功能:益气化瘀,化痰通络。

  主治:各型、各期中风病所致的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失语、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水煎煮二次,共取汁400毫升,早晚温服,每次200毫升。

  三、肝复宁

  组成:茵陈30g、板蓝根20g、白花蛇舌草30g、露蜂房10g、白矾3g、山豆根3g、紫草10g、大黄6g、生芪30g、鹿寿草30g;

  功能: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主治:病毒性肝炎

  用法:先将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先武火后文火煎20-30分钟,煎3次,共取汁400毫升,每日1剂,早晚各1次分服。

  四、风湿骨痛药

  组成:当归、防风麻黄各30克,秦艽独活、续断、羌活、鸡血藤、川芎各20克、淮牛膝、木瓜、杜仲、土鳖虫白芷、制川乌、制草乌、紫草各10克。

  功能: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主治:因受风寒引起四肢麻木,关节疼痛,风湿麻痹伤筋折骨。

  用法:口服一次30-60ml,一日2次。

  五、百合益心汤

  组成:百合30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30克、丹皮15克;

  功能:益肺养心,凉血解毒,清热安神。

  主治:病毒性心肌炎症见心悸胸闷气短、咽红赤、舌红者。

  用法:诸药共水煎,每剂取汁500ml,分三次服,每日一剂,用药期间忌食油腻辛辣之品。

  六、柴胡利胆

  组成:柴胡10g、半夏10g、党参15g、甘草10g、郁金10g、金钱草50g、丹皮15g、芍药15g、薏仁30g;

  功能:利胆和胃,清热渗湿。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为胆囊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有时为急性胆囊炎的遗患,但大多数病例,既往没有急性发作病史,发现时即为慢性。症见:右胁下隐痛,或右肩胛区疼痛,上腹或左上腹不适,胃脘胀满或灼热,口苦,嗳气恶心,进油煎或脂肪类食物后,上述症状加重,小便时黄,大便时干时稀,脉弦,舌苔厚腻

  用法:浸泡20分钟,水煎两次,每次煎25分钟,两煎混合,早、晚空腹各温服一半,每日一剂。

  七、宫血丸

  组成:生熟地炭各15g、旱莲草30g、女贞子15g、炒蒲黄10g、炒黄芩20g、炒白术10g、党参15g、仙鹤草30g、乌贼骨20g、田三七3g;

  功能:滋补肝肾、养阴止血

  主治:各种类型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用法:将上药研细末泛水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

  八、参苓赤白止泻

  组成:党参10克、茯苓10克、赤石脂15克、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肉蔻10克、莲肉10克、椿根皮15克;

  功能:健脾补肾,涩肠止泻。

  主治:肾阳虚衰,脾失健运,大肠不固致泄泻经久不愈者(肾脾两虚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

  临床应用:本方对虚寒型急、慢性腹泻标本兼治,平稳有效,如进三剂不能显效加诃子12克、石榴皮15克;泄泻缓解腹痛仍著者加炒粟壳10克;纳呆恶心者加砂仁10克、草蔻10克;泄泻向愈仍面色苍白怕冷、四肢不温者加制附子6克、炒干姜10克;泄泻虽愈而见口、鼻、咽干燥、目涩者加麦冬12克、枸杞子10克。本方用于小儿患者药量酌减。

  九、咳喘七子汤

  组成:紫苏子10克、葶苈子(包)10克、车前子(包)10克、光杏仁(打)10克、莱菔子(炒打)10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1O克、生白术10克、生甘草10克;

  功能:健脾化痰、温肾纳气、止咳平喘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咯痰艰辛,痰白或黄浊,胸闷息短,纳食欠香,大便粘滞不爽或干结,小便黄热,脉濡滑,苔薄黄腻。

  临床应用:本方为咳喘而设,无论外感咳喘或引动伏饮喘咳,今之急性支气管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均可加减应用而获效。其辨证要点为咳喘痰稠,或黄或白而艰咯,胸闷息促,纳少大便结,脉濡滑,苔黄或腻。加减法:外感风寒加蜜炙麻黄10克、防风10克、解表宣肺;感受风热咽红燥痛加银花10克、黄芩10克、板蓝根20克、清热解毒利咽;咳甚痰多视痰色而定,痰清稀如涎沫加细辛3克、干姜2克、温化痰饮;痰白粘而易咯加法半夏10克、云茯苓10克、橘红10克、健脾化痰;痰黄稠艰咯加黄芩10克、百部20克、海浮石10克、清肺消痰;胸闷或胸痛白芥子10克、枳壳10克、瓜篓皮10克、丹参10克、化痰瘀、宽胸止痛;久咳肺虚,动则汗出、息短,面色苍黄加黄芪15克、防风10克、党参10克、益气固表;肺阴不足,咽干舌红,大便燥结元参15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滋阴润燥通腑;肾虚腰酸,咳喘息促,神疲气力,脉细苔薄加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菟丝子10克、胡桃肉10克、补肾纳气。

  十、理气散结方

  组成:旋覆花6克、代赭石6克、陈皮6克、云苓15克、制半夏6克、竹茹6克、降香6克、乌药6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僵蚕6克、地龙15克。

  功能:行气、降逆、散结、安神。

  主治:气机紊乱(主要包括气滞、气逆)及其病理产物瘀血、痰湿所致内科心身疾病及心理疾病。症见胃脘痛、胸痛、心悸、呃逆、腹痛、胁痛、气短、胸闷、腹胀以及易激动焦虑、压抑、睡眠欠佳等躯体障碍与情绪障碍。

  十一、温阳止崩汤

  组成:炙黄芪30克、党参30克、熟附片炭5克、炮姜炭5克、生地炭12克、鹿角胶12克、三七粉(吞)3克、熟军炭6克、血余炭10克、仙鹤草30克;

  功能:温经壮阳,固摄冲任。

  主治:阳虚血崩

  十二、癌热方

  组成:柴胡30克、银花15克、三叶青15克、青蒿15克、山慈菇30克、水牛角30克、干蟾皮9克、制大黄10克、生甘草6克;

  功能:宣郁导邪,解毒退热。

  主治:肿瘤发热。

  十三、健脾温肾止泻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升麻9克、桔梗9克、柴胡9克、茯苓12克、炒扁豆15克、炒苡米20克、砂仁6克、(后下)、补骨脂15克、五味子15克、肉豆蔻9克、吴茱萸9克、甘草9克、

  功能:益气升阳,健脾温肾。

  主治:肺、脾、肾俱虚所致的慢性泄泻。症见病时日久,形瘦神疲,纳谷呆顿,下肢肿胀,食入即便,晨起五更泄泻,昼日大便溏稀,每日4-5次甚至10多次,常感困倦短气,便后更觉乏力,头晕目眩,四肢不温,喜热饮食,进食生冷油腻即肠鸣、泄泻,舌质淡胖,苔白薄,脉沉细无力。

  十四、太子健

  组成:太子参6克、柴胡4.5克、黄芩6克、法半夏6克、桂枝3克、赤芍6克、蝉衣3克、丹参6克、炙甘草3克、红枣12克;

  功能:和解表里,调和营卫,增强体质;

  主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迁延期及恢复期。

  十五、理气散结汤

  组成:青皮l0~l2克、枳壳10~12克、郁金l0~l2克、当归12~15克、川牛膝10~12克、川贝母10~12克、僵虫10~15克、炒麦芽30~40克;

  功能:理气调冲,活血散结

  主治:乳癖(乳腺增生)。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