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股骨头坏死病——尽在《金匮》中

2015/4/6 21:16|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670| 评论: 0|原作者: 豆米

摘要: 股骨头:是指人体下肢最大的长骨,长骨上端位于身侧环跳穴,交结处有两个肌肉附着的结节,称大转子和小转子。人体站立往上抬腿时,以手触摸能感觉其转动。下端关节于膝盖处,既与小腿胫骨关节相连。上下端骨关节头皆 ...
股骨头:是指人体下肢最大的长骨,长骨上端位于身侧环跳穴,交结处有两个肌肉附着的结节,称大转子和小转子。人体站立往上抬腿时,以手触摸能感觉其转动。下端关节于膝盖处,既与小腿胫骨关节相连。上下端骨关节头皆由韧带包绕,及其它肌肉,经络血脉相维系,在各组织生理配合下以共同完成人体直立,行走,伸屈大小腿的作用。而股骨头缺血坏死之病位,正在长骨髋关节处。
    有人总结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1.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复位后;
2. 股骨胫骨折愈合后;
3. 酒精中毒
4. 高脂血症
5. 镰状红细胞贫血
6. 滥用激素与抗炎镇痛药;
    至今寒热不分,虚实不明的外国医学观,对中医“湿邪”并不了解,以至对人体病因病理认识不足。所以我说,股骨坏死病,尽在《金匮》历节中。
    历节风之证,外由风寒湿邪侵入肌肉,经脉,久痛成痹,深入滞留于筋骨;或内因肝肾不足,经脉失养,寒湿之邪乘虚入侵,流注关节,邪气阻而成骨痹,既现代所指股骨头坏死病者,属中医历节病之范畴。
     
股骨头因缺血而失养,逐渐形成坏死,甚至塌陷,国内外医学界尽倡假体置换,将其作为挽救髋关节功能的无赖选择。
但是在并未导致肢节僵直之时,股骨头虽然开始形成坏死,但未严重变形,而完全丧失活动功能之时,为何不去找中医,消除筋骨内外血循障碍之痹阻呢?
   

2
历节:历乃经历,经过;节乃骨节,关节。历节既指发生经过于骨关节之疾病

历节病的药物治疗,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今只言历节,而中风不在此论。

历节病,又名历节风,白虎风,白虎历节风。为中医痹证的一种。因病在骨节,或以骨节症候为突出,为主证一类的痹证,故又可称骨痹。骨痹之病名,出《内经》痹证等篇。《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骨痹……

  
3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

[原文]四,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 故曰历节。


解读:针对以肢体筋骨关节疼痛为主证的疾病,以患者寸口之脉“沉而弱”来推断,沉脉就主骨,这是因为沉脉主肾,而肾主骨的道理。弱脉可以主筋,也是因为弱脉主肝,而肝主筋。(说明:以浮,中,沉,三部皆不足,主诸虚之脉,得于沉部则称弱脉,主精血不足。同为此脉,在肝为阴血虚,在肾为精气弱)患这种历节风之人,曾经在出汗,毛窍开泄之时进入冷水中沐浴,水湿侵入,伤害到肌肤与血脉,因脉濡筋骨,邪亦入侵留滞筋骨,邪郁蒸热,就发生了在外汗出黄色,在内疼痛筋骨关节之病。这是历节风与黄汗病同时出现的原因。以内因肝肾不足为本,外以湿邪入侵为标,以此病因形成之骨关节病,所以称历节风。

4
[原文]五,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

解说:趺阳脉,又称冲阳脉。位于足背胫前动脉博动处,属足阳明胃经的搏动经脉。侯切趺阳脉博之强弱,可以测知脾胃谷气的盛衰。谷气:指后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之精气,可称正气

上条经文已阐明了历节病之病因病理,外因是湿邪,内因是肝肾不足,提出肌表所出之黄汗就不能再混爻归属于脾胃病的范围,(此条明确指出)如何去辨别它呢?可以患者趺脉浮而滑来加以区别,以往来流利的滑脉就表明了后天水谷精气旺盛,脾胃正常。浮脉虽主表邪,但阳明病得脉浮是表明阳气旺盛,所以才能汗自出。故仲师此条是阐述历节黄汗发热与阳明发热的区别。


解说依据:查《伤寒》阳明篇,有关“汗自出”之辩汗,表邪初传阳明的患者,可因正气较强,通过“战汗”而自愈。又将小便不利兼骨节疼痛来合看,证明还有水湿之邪留着在筋骨间,(证明筋骨间病是肝肾病而不属脾胃病)。 又有病人久虚,不能汗自出者,这是津液不能外达肌表的缘故。又有阳明病,正气胜邪者,能自汗出而愈。病人脉象微缓而柔和,能微微汗自出者,这是邪去正复的好现象。 有患者脉象充实有力的,虽然也表现邪气充盛,但这种阳明经表之证,宜发汗散热而愈。故仲师于历节黄汗等几条之中,论及趺阳脉与汗自出之症,实属提醒我们,历节之本在肝肾,病位在筋骨。

  
5
[原文]六,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解读:少阴肾之病脉,是微细脉,既弱脉,只有沉取可得。但少阴脉浮呢?查《伤寒》少阴篇,225条原文:“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四逆汤主之。”少阴脉浮只此一条:但迟在这里,已经表露了里寒之不足了。这是太阴与太阳互为表里的缘故。所以少阴兼有表证恶寒发热的,就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而达表。可见仲师辨杂病之法,与伤寒相通,在强调“历节风”是以肾虚脉弱为本的前提下指出:少阴肾病之脉是弱脉,弱脉就是精血不足,历节筋骨疼痛之病,得浮脉,也同四逆汤证之:“脉浮而迟”一样之理解与掌握,就是要把握住里之肾虚与筋骨疼痛之主证,而浮脉在此就是外感风寒湿邪,故称浮为风邪。所以这条在讲外风病邪与肝肾阴血不足相合而闭阻侵袭筋骨,而引发骨关节疼痛而活动受限.腿脚不遂屈伸而跛行困难之病机

6
[原文]七,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解读:外在身体肥胖的人,脉体小而往来艰涩,出气短而常出虚汗,其外表“丰满壮实”,说明后天脾胃水谷之气充足,而内有肾亏,精血不足之虚弱。所以脉涩小表示精伤血少,而肾不纳气则出气短,而自汗多,这类人患历节风,腿脚疼痛而不可屈伸,多是平素喜欢无节制,过量的饮酒,酒后发热,迫使身体出汗,被风邪侵袭,而导致风寒湿邪与精血内虚相合。此条亦不关脾胃之事。

7
[原文]八,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解读:患肢内外侧和膝髋部,甚至双腿所有骨关节都疼痛,身体枯瘦,两脚股骨大关节处肿得象要脱掉下来,胸腹间闷闷涌涌,象要呕吐的样子,头眩晕而气短乏力,这是历节风,寒湿邪气入侵筋骨后,郁久化热,邪无出路,邪由下焦上逆中焦脾胃所致。 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四两,白芍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 观此方用桂枝汤大枣之壅补,加麻黄助其通 阳,用白术培伸脾气而运湿,入防风而不入黄芪者,欲其邪之发散而不欲固守,入知母以清肃气血郁热。(观白虎汤用知母清气,知柏地黄用知母清肝肾可知)重用生姜宣散镇胃。以平呕逆,入附子二枚者,以肾虚之本当固,以方药必入于肾而能通阳化气以泽筋骨之历节(观太阳篇桂枝加附子汤,以之治伸倔困难之经骨病,则明太阳与少阴相贯之理,而此骨痹为必用。)

8
[原文]九,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博,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具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 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解读:此断经文,以五味之需及太过之害讲解历节风,伤于肝肾的病因病理。酸入肝而养筋,咸入肾而滋骨。但过食酸味就会伤筋,过食咸味就会伤骨。筋被伤就松弛,漏失气血之养就称漏泄,骨被伤就萎缩,枯竭精血之充就称枯萎。枯竭肾精之充与漏泄肝血之养相互影响,筋骨就完全断绝丧失精血的充养。而称之为“断泄”。 荣血不畅通,卫气不能单独运行,荣卫气血都衰弱,三焦升降运输就得不到统御。那么四肢就缺少气血濡布,身体也就瘦弱了。独见双足肿大,汗出沾衣色黄如柏汁,称黄汗,兼见腰髋松弛疼痛,两胫发冷,身疼重,脉沉迟等症,虽然是风,寒,水,湿之邪交蒸于内,黄汗溢渗于外。(请见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假若邪郁发热,侵袭留滞筋骨,就可成为历节病了。

  
9
[原文]十,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方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脚气不在此论。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三两(炙) 川乌五枚(叹咀,以蜜二升,煮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叹咀四味,以水三升,者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解读,在前几条反复阐明了肝肾精血不足与寒湿病邪相合的前提下,此条提出,得了骨关节病腿脚筋骨疼痛,屈伸困难而跛行的,用乌头汤治疗。仲师文以言简义奥著称,而于历节病则以七条经文之多反复强调作论,治法则只此二方,正方与变证之方各一。故能识能用乌头汤者,用之无不应手取效,观方后言: 不知,尽服之。则知也。此方不独专习温病者闻之摇头吐舌,纵然历来金匮之注家,亦只以文词浅浅作解,蒙昧过关,而于方药主治效用,或多见识不到而各书未闻所言,或有能见识到者,以为枕中之秘而不肯泄。或必择通儒之人,审其居心厚道而后可授之。我得之于师承而能用,然先师亦言有所禁。今既医道遭废,难再师承,我亦随逆子横孙身后,作一败家之举。

  
10
区分不同部分药用效能一一乌头,天雄,附子。
乌头,主产于四川省彰县,(云南,贵州亦产)又称川乌。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称附子。附子侧之小幼根,名侧子。附子未生幼根者名天雄。乌头长老者,多刺角,质疏,可留种。称草乌
方书多载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回阳救逆而入十二经。但以同一植物,中医是怎样区分出了它们不同部分之药用效能呢?
借邹氏论附子,天雄,乌头之性各不相同:“乌头为老阴之生长发育已尽者,天雄为孤壮之阳而不能生长者,附子兼二物之长,为阳药之含阴包阳者。
阴者,质松中疏,以气为用,孤阳者,不能生长,质密而中实,以精为用,气主发散,精主敛藏。发散者能入筋骨搜风而外达腠理,敛藏者以其有生精壮阳之力而能摄敛于肾也,附子则兼备二气,内充实而外强健,其气相贯而生,故上下表里无所不到。以其兼二物之精气,故能擅二物之长,其用较二物为广。”
观邹氏之论本草,与仲圣之意合,故附子为温少阴专药,凡肾病之宜温补者,用之必取效快捷。故桂枝芍药知母汤,虽用以治历节筋骨之痹,以患者枯瘦而必用附子。
乌头治风,惟阳虚肾衰而挟寒挟湿者最宜。同能入肾内达筋骨,然兼开发腠理则胜过于附子,抉壅滞,通痹阻,疗骨止痛,亦过于附子。故同为少阴肾药,肾气丸有附子无乌头,仲师大乌头煎及乌头汤有乌头而无附子。
天雄,仲师惟天雄散一方。附于《金匮》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同治失精者。论治虽系后世医家增入,而两方于失精家原可通用,但脉为极虚芤迟,证见清谷亡血失精,则已肾损及脾,不补脾则生精之源绝。故白术用至八两,少腹虚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种种肾衰精损,自非其它补肾药能胜任,故选用精气充实未生长外泄之天雄,又以龙骨潜敛,壮骨生精,潜敛之中,复以桂枝入膀胱以化气,以精生于气之理兼续心阳入肾之交。以成大温大补镇纳之剂(然天雄较少,可以附子代之,取其性能相近)。此当用天雄而又不用附子,乌头。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