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傅青主治背骨痛方载于《傅青主男科·腰腿肩臂手足疼痛门》“背骨痛”一节中,谓“此症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作痛也。方用黄芪一两,熟地一两,山萸四钱,白术五钱,防风五钱,五味子一钱,茯苓三钱,附子一分,麦冬二钱。水煎服。”笔者临证每遇患背痛久治不愈,辨证属肾水不足,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者,用本方加减治疗,获效者良多。 颈椎病常某某,男,65岁。颈背部酸重、疼痛3年余。稍有劳作则困痛加重,阴雨天必甚,经医院检查被诊为颈椎病。曾有遗精、早泄史。体质清瘦,易出汗,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弦,左尺弱、右尺浮。辨为肾水不足,不能上润颈背经脉,复为风寒湿邪痹阻所致。治当补肾水以扶正,通经脉以祛邪。遂书傅青主治背骨痛方加减:黄芪、熟地各30g,葛根、防风、白术各15g,山萸肉12g,茯苓10g,麦冬6g,五味子3g,附子0.3g,3剂。 二诊:颈背部酸痛显著缓减。效不更方,继服3剂。 三诊:病去七八,但颈椎病临床症状易反复,嘱其今后注意锻炼,活动颈背部,并将原方加量10倍,制成蜜丸,每丸9g,每服1丸,每日2次。 后随访2年,颈背痛未作。 背肌劳损刘某某,女,53岁。背部沉重、疼痛1年余。从事缝纫业工作,常感背部沉重、疼痛,休息后亦难以缓减,劳累及受风着凉后加重,经医院检查被诊为背肌劳损。患者生育较多,加之长期伏案劳作,肾水渐亏,不能上承,背部肌肉失于濡养,正虚邪乘,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触按其背部,颈、胸椎两侧有明显触痛,舌质嫩淡红苔薄白,脉弱。拟治以补肾水而润督脉,通经脉而祛风寒湿邪。予傅氏治背骨痛方加减:黄芪、熟地各30g,山萸肉12g,白术、防风、狗脊各15g,羌活、茯苓各10g,麦冬6g,附子0.3g,3剂。 二诊:药后背痛明显减轻,但仍不耐劳作,食欲不振,舌苔薄白中腻。上方加砂仁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自觉症状显著缓减,食欲亦好转,精力倍增。嘱其勿过劳,适当锻炼,以上方随症加减继服1月而停药。 随访1年,病未再作。 强直性脊柱炎张某,男,39岁。3年前腰骶部僵痛,逐渐向上发展。近1年来,以颈背部僵痛为甚。曾经多家医院诊治,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长期服用西药,症状有所缓减,但背部仍感僵痛,俯仰不便。触按背部腧穴疼痛明显。常感腰酸背困,多汗乏力,不耐劳作,居处潮湿。舌体瘦、舌质偏黯、苔薄白,脉弦尺细缓。辨证属肾水亏乏,督脉失养,寒湿痹阻。治当滋补肾水,充养督脉,散寒除湿。方用傅氏治背骨痛方加减:黄芪、熟地各30g,山萸肉12g,当归、白术、鸡血藤、海风藤、络石藤、钩藤、防风各15g,鹿角胶、茯苓、汉防己、威灵仙各10g,麦冬6g,苡仁50g,五味子3g,附子0.3g。7剂。 二诊:背部僵痛减轻。继予原方,嘱连服2个月。 三诊:自觉俯仰、头痛转动较前灵活,僵痛明显减轻。遂改煎剂为丸剂,上方10倍量,依法制为蜜丸,长期服用。服完1料后改为间断服用。近10余年来,坚持服用丸剂,间断停用,病情趋于平稳,可坚持工作。 傅氏治背骨痛方亦载于《石室秘录》之“长治法”中,名为“润河汤”,谓“此方补气则有黄芪、白术,补水则有熟地、山萸,去湿则有茯苓,去风则有防风,引经则有附子,而又麦冬以生肾水之母,自然金旺水生,水足则河车之路不干,不干则润金滋肾可知,又何痛之作楚。既不痛矣,又何背之不直哉。然此方不能奏近功于旦夕,必须多服、久服乃效,所以入之于长治之门也。”证之临床,确有其效。 傅青主在《药性大纲》中曾说:“处一得意之方,亦须一味味千锤百炼。”治背骨痛方药简效宏,分析此方组成,一是主次药用量悬殊,轻重分明。方中重用黄芪、熟地均为一两,为主药。《本草秘录》谓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厚,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能升举”,“升气于至阴”,欲补肾水以上润“河车之路”,舍黄芪则难以奏功。熟地“味甘,性温,沉也,阴中之阳也,无毒,入肝肾二经”,为“补阴之药,必多用以取效”,与黄芪配伍,相须为用,上润背脊。以白术辅黄芪益气,山萸辅熟地补肾。佐以防风祛风邪,茯苓祛湿邪;麦冬补肺金以生肾水,乃虚则补其母也;五味子味酸,性温,阴中微阳,有滋补肺金,添益肾水之功,既可助熟地之力,又可益麦冬之功,但用量宜少不宜多,故只用一钱。 附子“味辛,气温,大热,浮也,阳中之阳,有大毒”,“无经不达”,只用一分之轻量,盖欲“得其气而不必得其味,入于经而不必存于脏”,可引诸药达于河车之路、背脊之上而奏功,是为使药之用。一方之中,主药用至一两,而使药仅用一分,轻重悬殊,判然有别。二是配伍严谨,构思细致周密。方中以黄芪配熟地,熟地味重而沉,黄芪气薄而升,相互为用,补肾水而易于上达。黄芪配白术、防风,即玉屏风散,可益气固表而祛风邪,散中寓补,补而能疏。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萸、茯苓相伍为麦味地黄汤中主要药物,功著于滋补肾水,有金水相生之妙。黄芪与附子配伍,名芪附汤,有补气助阳固表之功。此方药仅九味而内合三方,曲尽阴阳互济,升降相因,动静结合,相辅相成之妙,疗效显著,可视为傅青主的“得意之方”。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任光荣山西中医杂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