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桂苓五味甘草汤

2015/5/7 03:09|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372|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苓五味甘草汤  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升本方为《金匮要略◎痰饮篇》方,治疗“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苓五味甘草

  

茯苓四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三两(炙),五味子半升

本方为《金匮要略◎痰饮篇》方,治疗“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食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此为表邪未散,内饮未消。
尤在泾说;“方中以茯苓、桂枝以抑冲气,使之下行,然逆气非敛不降,故用五味子之酸敛其逆气,土厚则阳火自伏,故以甘草之甘补其中也。”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平冲气。五味子的用量,各种版本略有不同,作者据唐容川《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所载的用量《五味子半斤》,验之临床,用24克效果较好。
后世方剂家多不用此方。作者认为此方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甚广,疗效显著。另外此证不一定在服青龙汤后才出现,其他原因也可引起。

【冲气病】
尤在泾说:“冲气,冲脉之气也。”
作者近年来遇到十五例,多因生气、受惊引起,患者均感觉在脐旁有悸动,上冲胸咽,手足逆冷。发作时伴有齿抖者八例,面部潮红者九例,两股内侧有热气或冷气下流至足心者八例,小便不利者九例,后背发凉者七例,全身发抖者六例。可见症状的产生,与冲脉循行路线有关。又因冲、任、督一源而三歧,故还可见视力减退(任脉入目),巅顶作痛(督脉上顶)。
脉象多滑数有力,不似《金匮要略》所述之“寸脉沉,尺脉微”。冲气病与奔豚病不同,奔豚病伴有腹痛,往来寒热。两者仅脐下、少腹悸动相同。

陈x,女,40岁,工人,1979年10月26日初诊。由生气后引起阵发性脐下悸已八个月,每日发作三至五次,发作时,自少腹有一股气上冲。冲至胸部时则胸憋,冲至咽部时则咽喉发痒、颈部憋胀感,达于口则唇麻、抖齿、言语不利、面部潮红。并有两股冷气自少腹沿股内侧下行至足心,下肢冷,麻、无力,步履困难。初发时,进食可以缓解,近一月来症状加剧。气上冲时,不但达到胸咽,并抵左眼,直达巅顶,出现头痛。左眼怕光怕风,瞳孔缩小,视力由1.5减至0.6,对光反射迟纯,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发作后视力可恢复至1.5),口干,小便不利,大便正常。苔薄白,脉滑数有力。
辨证:冲气上逆。治则:平冲降逆。
服苓桂五甘汤原方二十一剂,诸症状消失,随访两年无复发。

【气厥】
因气机逆乱,遂卒然昏倒而成。《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灵枢◎寿天刚柔》说:“忧恐忿怒伤气。”《素问◎厥论》说:“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人不知也。即情志过极,气机逆乱,上冲胸咽,蒙蔽清窍,可致昏仆。

樊xx,女,60岁,工人,1982年1月19日初诊。每天昏厥五,六次已半年。由于生气引起,发时首先出现脐下悸,慌恐万状,气短,四肢发凉,遂即不省人事,经过推拿,良久苏醒,须人监护。西医曾作各种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癔病。苔薄白,脉滑数有力。
辨证:气机逆乱,蒙蔽清窍。治则:平降冲气。
服苓桂五甘汤原量六剂,停止发作。偶有心悸,但无不省人事现象,服二十四剂痊愈,疗后半年无复发。

【喘证】
时XX,女,23岁,工人,1982年1月12日初诊。喘十年,四季均发作,夜间不能平卧,往往抱枕而眠。喘时自腹部有气上冲,胸憋气短,咳嗽不止。检查发现两肺均有干湿罗音。苔白腻,脉滑数。
辨证:冲气上逆,肺气不降。治则:降冲止喘。
处方:茯苓12克,桂枝12克,五味子24克,甘草9克,苏子12克,炒莱菔子15克,炒杏仁9克,共服二十四剂,喘止。1982年8月23日复查,半年无复发。

【慢性支气管炎
杜x,女,54岁,退休工人,1982年8月22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八年。夏秋发作,咳嗽,气短,心悸,有时心前区疼痛胸闷,X线透视诊断:肺气肿肺心病。屡用中西镇咳祛痰药无效,且越来越重。近来心前区疼痛,每日发作四、五次。喘咳发作和心前区痛时感到腹部有气上冲,腹胀胸闷。苔白,脉滑数。印象;喘。
辨证:冲气上逆作喘。治则:降冲、止喘、祛痰。
处方:茯苓12克,桂技12克,五味子24克,甘草9克,紫菀12克,冬花12克,炙皂角6克,服十八剂喘咳止,心前区疼痛消失。

对气管炎咳喘,中医辨证不一,治法各异。但有的咳喘常兼有冲气上逆,如果不降冲气,则疗效不著。《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说:“……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其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临床上经常遇到这类病人,按此治疗,常获佳效。

【胃痛】
胡x,女,16岁,农民,1980年9月1日初诊。胃痛已一年多。每天发作一次,发作时感觉胸中有气上冲咽喉,咽部憋闷,有时直达巅顶则出现头晕头痛,全身颤抖,抖齿,手足逆冷。并有冷气自腹部沿两股内侧下行。胃痛剧烈时抖齿亦剧。苔白,脉滑数。
辨证:冲气犯胃。治则:降冲敛气。以苓桂五甘汤原量六剂治愈。

【下肢麻木
谢x,女,78岁,1981年4月13日初诊。两腿发麻无力已三、四个月,活动不利。头晕,咽喉不利,胸憋气短,脐下悸,有冷气自脐沿两股内侧下行,受凉后加重。苔薄白,脉滑数。印象:痹证。
辨证;气机逆乱,经络阻滞。治则:降冲抑逆,通经活络
处方:茯苓12克,桂枝12克,五味子24克,甘草9克,黄柏9克,苍术9克,川牛膝15克,服六剂后腿麻消失,活动自如。

坐骨神经痛
吴x,女,70岁,退休工人,1982年1月6日初诊。咳嗽、左腿痛已一年多,久治未效,行动困难。阵发性腹部跳动,有气上冲,并有冷气沿股内侧下行,发作时全身稍有发抖,左腿剧痛,腿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下行,伸腿时加剧,不发作时腿痛较轻。舌苔薄白,脉滑数。印象:痹证。
辨证:气机逆乱,气血不畅,筋脉失养。治则:降冲抑逆,濡养筋脉。
处方:茯苓12,桂枝12克,五味子24克,甘草9克,薏苡仁30克,黄柏9克,苍术9克,炒扁豆15克,服十二剂,诸症状消失。

【痹证】
辛xx,男,33岁,农民,1955年4月15日初诊。腰腿痛,心悸,纳呆,呃逆,已两个多月,因生气后引起。咽喉不利。舌苔薄白,脉滑数。
辨证:气机逆乱,筋脉失养。治则:降冲抑逆。
处方:茯苓12克,桂枝12克,五味子24克,甘草9克,三剂。
4月18日复诊腰腿痛大减,心悸、呃逆减轻,纳增,脉滑数。继服初诊方加代赫石12克,服三剂后,诸症状消失。

苓桂五甘汤证的表现虽然各异,但均有气机逆乱,冲气下行,喻嘉言说:“气失其和,则为邪气,气得其和,则为正气。”气失其和,即气机逆乱。
本文介绍的气机逆乱,多为七情所伤引起,特别以忿怒和恐惧为主。

经方验》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