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理中丸

2015/5/9 22:46|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23|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健运失职,升降无权,脾之清阳不升 —— 自利     │     │ 胃之浊阴不降 —— 呕吐中焦虚寒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健运失职,升降无权,脾之清阳不升 —— 自利
     │
     │ 胃之浊阴不降 —— 呕吐
中焦虚寒 ┤
     │ 寒邪凝滞 —— 腹痛不渴
     │
     └ 脾不健运则饮食内停 —— 腹满不食

  脾主统血,脾阳虚不能统血,故见失血证(便血经血过多,皮下出血)。
  小儿久病或吐泻伤脾,或病中过服寒凉之品,土虚不能荣木则肝虚不能养筋,爪为筋之余,目为肝之窍,故小儿慢惊,手足抽搐,目睛上视。
  涎为脾之液,病后损伤中焦阳气脾虚而不摄津液上溢于口,故病后喜唾涎沫。
  饮食不节,气候冷热失调,致病邪直中脾胃,清浊相干,以致脾胃阳气受伤,升降运化失常,故见霍乱,吐泻交作。
  中阳亏虚,胸阳受损而阴寒阻滞于胸中,寒其前后之位,气血不通,则为胸痹,表现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背痛彻胸,短气,喘息不得卧。
 正如程应旄所说:“理中者,实以燮理之功,予中焦之阳也”。
  本方作汤剂,在《金匮要略》中称人参汤,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理中丸方后亦有“然不及汤”四字。盖汤剂较丸剂力强,临床可视病情之缓急酌定剂型。
  理中汤干姜为君,温中祛寒;人参补气健脾白术健脾燥温。方中温、补、燥三法合用而以温为主,使中焦之寒得去,虚得补,清升浊降,运化健而中焦治,故曰“理中”。本方亦可用于阳虚失血,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及胸痹而属中焦虚寒者。
 理 中 丸  ▲▲▲
 〖方源〗《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 各三两[各9g]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味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5top

〖主治〗脾胃虚寒证。脘腹冷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或阳虚失血;或小儿慢惊;或病后喜唾涎沫,或霍乱吐泻,以及胸痹等中焦虚寒所致者。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病机
     ┌ 升降失职 —— 吐、利、满、痛(冷、喜温、喜按)┐
     │                         │
     │      ┌ 吐衄、便血、崩漏         │
中焦虚寒 ┤ 统摄失权 ┤                  ├ 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
     │      └ 喜唾流涎             │
     │                         │
     └ 土不荣木 —— 抽搐、目睛上视(小儿慢惊风)  ┘


5top


君 干姜 —— 辛热,温中散寒     ┐┌—┐      ┌———┐
                    ││温│      │中阳复│
臣 人参 —— 补脾益气        ││ │      │   │
                    ├┤补├ 兼备,使 ┤中寒去│
佐 白术 —— 健脾燥湿        ││ │      │   │
                    ││燥│      │中气补│
使 甘草 —— 益气补中扶正以调和诸药 ┘└—┘      └———┘

〔原文〕〔理中汤〕〔组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5top

1.本方是一首温补方剂,主要适用于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所致之证。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为证治要点。
2.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助阳祛寒之力;兼气滞停饮,可加枳实茯苓以理气化饮。原书在方后尚有加减用法,如脐上筑动,为下焦肾寒上犯,去白术,加肉桂以平降冲逆;吐多者,去白术之壅滞,加生姜降逆和胃;利多者,仍用白术,意在健脾止泻心悸者,为寒湿凌心,加茯苓以利湿宁心;渴欲得水,为脾不化湿,津液不布,加重白术用量,意在助脾运化。
3.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均可应用。

5top

  方中药性偏于温燥,故对外感发热或阴虚者忌用。

5top

  《医方考》:“太阴者,脾也,自利渴者为热,不渴者为寒。脾喜温而恶寒,寒多故令呕。寒者,肃杀之气,故令腹痛。便溏者,后便如鸭之溏,亦是虚寒所致。霍乱者,邪在中焦,令人上吐下泻,手足挥霍而目缭乱也。霍乱有阴阳二证,此则由寒而致故耳。病因于寒,故用干姜之温;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人参、白术、甘草之补。”
  临床报道:用理中丸作汤剂治疗脾阳虚多涎症42例,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3年。吐涎日久,纳差,便溏者,加砂仁鸡内金。每日1剂,结果治愈40例,好转2例(广西中医药,1992;2∶15)。
  实验研究:通过小鼠耐寒实验,结果表明,理中丸加附子能增强小鼠的耐寒能力。对醋酸引起的小鼠腹痛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对家兔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比较复杂,可明显拮抗肾上腺素所致的回肠运动,抑制乙酰胆碱所致的回肠痉挛中成药,1990;5∶25)。

5top

〖附方一〗附子理中丸(《阎氏小儿方论》)
组成:人参去芦、白术锉、干姜炮、甘草炙,锉、黑附子炮,去皮脐,各一两(各9g)
用法:为细末,炼蜜和,一两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及七分,稍热服,食前。小儿分二三服,大小以意加减。
功用: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利转筋等。

  
〖附方二〗桂枝人参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四两(12g)、甘草四两,炙(9g)、白术三两(9g)、人参三两(9g)、干姜三两(9g)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功用:温里解表,益气健脾。
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
〔分析说明〕〔附子理中丸与桂枝人参汤比较〕

  
〖附方三〗理中化痰丸(《明医杂著》)
组成:人参、白术炒、干姜、甘草炙、茯苓、半夏姜制(原书无药量
用法:为末,(水泛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滚汤下。
功用:益气健脾,温化痰涎。
主治: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食少,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