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桂枝汤方

2015/5/10 04:05|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54|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汤方(校补)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口父咀三味⑥,以水七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汤方(校补)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口父咀三味⑥,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⑦,去滓,适寒温⑧,服一升。服已须
臾,歠热稀粥一升馀⑨,以助药力。温复令一时许⑩,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11,不可令
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
后服小促其间12,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13。服一剂尽,病证
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14、酒酪15、臭
恶等物。
①啬(sè 瑟)音:形容怕冷畏缩之状。
②淅(xī 希)淅,风声,如冷雨寒风侵入肌肤的感觉。
③翕(xī 吸)翕,病人自觉发热的情况,好像羽毛披复在身上一样。
鼻鸣:鼻中窒塞,气息不利而发出的鸣响。呕而无物谓之干呕
⑤主之:《伤寒论》文中凡言某汤主之,表示为最适当的首选方剂。宜某汤,表示类方中较适当的方剂,与
某汤,表示无十分适当方剂,可试与之(以后上述诸种情况仿此,不另作注释)。
⑥口父(fǔ甫)咀:古代煎药,先将药料切碎为末,好像经过咀嚼似的,称之为口父咀。
⑦微火:取和缓不猛之火力,使不沸溢。
⑧适寒温:使冷热适当。
⑨歠:同啜,大饮也,就是大口喝之意。
⑩温复:复盖衣被,使周身温暖,以助出汗
11漐(zhí 直)漐:形容微汗潮润之状。
12小促其间:缩短服药间隔时间。
13周时: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之意。
14五辛:《本草纲目》载:大蒜、小蒜、胡荽、韭、芸苔为五辛。
15酪:指动物乳类。
伤寒恒论卷一
·13·

  
【方解及其应用范围】
桂枝汤乃《伤寒论》之首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
肌发汗之总方也。桂枝配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和营中有调胃之功。生
姜味辛,能助桂解肌泄邪。大枣味甘,能佐芍和营益阴。甘草甘平,调和诸药,
安内攘外,配伍最佳,故取效大。柯韵伯谓:“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
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近代有医家
诋毁本方者,咸谓古方不能治今病。本方之能治今病,已为临床所证实。兹举近
代伤寒学家恽铁樵对用本方之标准,以供参考。其谓:“太阳病发热,形寒、头
痛、项强、口中和,汗自出,始可用桂枝汤。口中和就是舌面润,舌质不绛,唇
不干绛,不渴。
如其口渴,舌干、唇绛,即是温病,桂枝是禁药。”故桂枝汤之
可用不可用,在辨证之确切与否,诚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郑氏在《医法
圆通》中说:“桂枝汤一方,乃调和阴阳,澈上澈下,能内能外之方,非仅治仲
景原文所论病条而已”。随即指出“今人不明圣意,死守陈法,不改变通,由其
不识阴阳之妙,变化之机也”。接着提出“桂枝汤方,原不仅治一伤风证,凡是
阳经地面之病,皆可用得。”并将经验病形,列出十条:(1)治胸腹痛,背亦
彻痛者,(2)治通身寒冷;(3)治小儿角弓反张,手足抽掣;(4)脑后生疮;(5)
治周身皮肤作痒,时而恶风;(6)治足跟痛,痛彻腰股;(7)治小儿两腮肿,发
热恶风;(8)治小儿发热痘出;(9)治妇人妊娠恶阻;(10)治发热、恶风、下
痢,日数十次。笔者师法郑氏,除用本方加减治疗上述诸病外,用以治伤风咳嗽
以及长期低热症,均获满意疗效;合玉屏散以治流行性感冒,有立竿见影之效。
近人用本方加减治鼻炎、多种皮肤病,疗效不错,主要是协调营卫的作用;又治
风寒之邪内闭而足肿痛,痛彻腰股,或关节肌肉风寒痹而有汗者,均可用本方治
疗。

  

  郑钦安医书阐释》

  

  目录

桂枝汤
  1.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 主治
  3. 禁忌
方解
  1. 化裁
  2. 附方
  3. 附注
  4. 方剂比较
桂枝汤加/减/换三方
方歌
制方特点
桂芝要炒姜枣
药理作用
出处
证候
方义
桂枝汤
  1.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2. 主治
  3. 禁忌
方解
  1. 化裁
  2. 附方
  3. 附注
  4. 方剂比较
桂枝汤加/减/换三方
方歌
制方特点
桂芝要炒姜枣
药理作用
出处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