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桂枝汤新用 (转载)

2015/5/10 04:22|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470|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方意新解桂枝汤是《伤寒论》第1方,有群方之冠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方意新解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1方,有群方之冠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5味药可分为2组(或者说2对药),桂枝、甘草为温通阳气的一组药;芍药、甘草为滋养阴血的一组药。配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透表。药味精炼,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疗效广泛,体现了经方的可贵处。

深入究之,桂、芍均为血分药,桂枝入血通阳,芍药入血滋阴,甘草、姜、枣实为脾胃药。然其如何发挥调和营卫、解肌发汗的功效而成为解表的良方。这就应从桂枝汤的整体结构和生理、病理的角度来理解。因为血汗同源,表虚自汗不固,说明营卫之气不和,其汗因于风邪迫劫汗液外泄。所以,用桂枝、芍药通阳和血,配以姜、枣、草脾胃药,养胃气,使谷气充,气血生化之源充买,滋生汗液有来源,故服用桂枝汤后,辅以啜粥助汗,实为充养胃气,其汗(上执+下水)(上执+下水)而出,应为生理之汗,尤在泾说得好,桂枝汤是取正汗以祛邪汗,简单地说,桂枝汤所治表虚自汗的汗,是风邪迫使汗液外泄;而服用汤药之后的汗,是中焦水谷之精微所滋生之汗。此乃桂枝汤所以能发汗,以及其发汗的生理、病理机制的道理所在。

应当指出,姜、枣在方中并非是配角,所谓引经药而己。从方剂组合来看,桂、芍均为血分的里药,如果没有姜之辛的发散、枣之养胃调和营卫以透肌表,那桂枝汤是不能发汗的。笔者曾用桂枝汤因无生姜,服后非但不发汗,反而肌表郁热,燥而肌肤瘙痒,后配齐生姜的桂枝汤,服后全身温煦,汗出舒畅,可见取桂枝汤解肌发汗,姜、枣是主角,全方配齐,协同发汗,缺一不可。此外,笔者常以桂枝汤去姜、枣,加祛风湿药,治疗上肢关节疼痛,有可靠的疗效,并不发汗,亦可说明桂枝汤中姜、枣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看出,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发汗机理,从药物组合与病机都有本质的区别,此间的深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2 临证验案

2.1 治感冒南方的春天,每多久雨低温,若素体阳虚之人,春寒雨季,终日身寒洒淅,周身酸痛,困重不舒,用桂枝汤佐以祛风药,每多获效。

病案举例:吴某某,男,47岁,干部,1980年3月10日就诊。病者入春以来,经常感冒,自觉周身不适,酸疼胀痛,关节胀痛,背部如冷水浇样,淅淅恶寒,不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润,脉浮缓而弱。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 , 炙甘草5g, 防风6g,秦艽10g,威灵仙10g,生姜3片,大枣3枚。嘱服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服药后,病者有身如日浴之感,诸症若失。遂以原方加生黄芪15g、白术10g,再服2剂告愈。

按:桂枝汤治虚人感冒是首选方,加入祛风的防风、秦艽、威灵仙,既可疏风胜湿,又可达表祛邪。表证一罢,再合玉屏风散,使之益气固表与调和营卫共行,以求治本。

2.2 治肩周炎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男女皆可罹患。究其病因不外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温养,并可兼夹瘀滞。用针灸、理疗等外治可获近效,但容易复发,如用桂枝汤之滋阴和阳,佐以活血温阳的姜黄、当归川乌草乌之类,临床疗效更为巩固。

病案举例:吴某某,女,51岁,家庭妇女,1979年11月10日就诊。患者左肩疼痛,不能抬举,手不能上头,不能后反,遇寒则痛剧,经用针灸、理疗3个月余,能缓解症状,但遇寒冷阴雨气候,则疼痛复发增剧,脉缓略弦,舌苔白润,用桂枝汤加味:桂枝6g,桑枝15g,白芍10g,姜黄10g,制川乌6g,当归10g,炙甘草5g,生姜2片,大枣3枚。服5剂后疼痛缓解,继服20余剂,临床痊愈。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经常来诊,2年余肩周炎未复发。

按:用桂枝汤治肩周炎,其机理是调和营卫,温通经络。临症可据病情而异,酌加秦艽、威灵仙祛风,加桑枝、安痛藤通络,加当归、姜黄活血,加川乌、草乌温阳镇痛;若经年久痛,尚可加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总以审症择药,增强原方功效为宗旨。

2.3 治夏日腹泻夏暑酷热,外热内寒,人与天地之气相应,肌表热,脾胃寒。加之恣食生冷,常可诱发腹泻。习惯用药,霍香正气散治时行腹泻,是不成文的规矩。然而夏天的泄泻,尚嫌其表散太过,用桂枝汤健运脾胃,振奋中焦,拨乱反正,似乎有高于霍香正气散的所在。

病案举例:李某某,男,32岁,干部,1982年7月9日就诊。病者盛夏之时,恣食生冷,凌晨顿觉腹痛形寒,继之肠鸣泄泻,大便稀溏而薄,周身酸胀困倦,四肢清冷,肌肤凉润,脉缓而软,舌淡,苔白润。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广木香10g,藿香10g,神曲15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并嘱其药后啜热粥一小碗。服1剂药后身暖如日浴,泄止大半,再剂其病如失。

按:桂枝汤健运脾胃,有其独到之处,桂枝配甘草温养脾胃之阳,芍药配甘草和脾缓急、止痛,伍姜、枣调和营卫。全方内可健脾胃,外可和营卫。既治在里之寒,又散在表之寒,其妙在温而不燥,无姜、附辛热之弊。泄泻剧者,加白术、茯苓,轻则加神曲、广木香;呕者,加陈皮半夏。如此加减化裁,其效优于霍香正气散。

2.4 治肌肉痛四肢肌肉疼痛,多责之于风湿痹痛,一般从活血祛风定痛求治。然而,临床上因于营卫不和、气血不足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稍佐通经活络的药物,亦为临床常法之一。

病案举例:王某某,女,39岁,干部,19S5年3月6日就诊。病者自述,四肢肌肉疼痛已多时,近四五天两上肢从肘关节至腕关节处,肌肉似抽搐样痛,用于不停地按摩疼痛始缓解。停不多久又似抽掣,肌肉跳动,两手无措。两膝以下至踝关节以上肌肉亦疼痛,并每隔一二天抽筋,屈伸不利,腓肠肌掣痛,其他无明显体征。六脉平和,舌苔薄白而润。无风湿病史,抗“O”、血沉均正常。病起于浆洗衣被之后,局部亦无红肿。权且从调和营卫入手求治。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桑枝15g,牛膝10g,安痛藤1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嘱服4剂,以观动静。

二诊(3月9日):服前方2剂后,自觉四肢肌肉疼痛明显减轻,4剂服毕疼痛基本消失。病者来诊谓无何不适,只求巩固。诊其脉和缓,舌苔薄润。遂守原方再进4剂。

半年后因感冒来诊,告之四肢肌肉疼痛未复发作,近期疗效甚著。

按:桂枝汤系为调和营卫剂,正因其有“滋阴和阳”、调和气血的功效,故肌肉疼痛亦可假调和营卫之功而获效。但必须指出,加桑枝通经活络,加安痛藤活血止痛,若下肢疼痛甚,加忍冬藤、晚蚕砂,既合桂枝汤调和气血以治本,亦可作引药下行以治标,临床有其独特之功效。

2.5 治身痒身痒多责之于血热有风,或是阴虚血亏。其实不然,属于营卫不和者,亦不乏其例。其特点是,身痒无明显皮疹,搔抓之后亦无痕迹,亦无阴虚、便结等燥象。故身痒者,不能概以凉血祛风药统治,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身痒,亦属正治之举,并非旁门左道。

病案举例:范某某,男,24岁,技术员,1985年4月1日就诊。患者自1978年起,每于打球或劳动后汗出,全身瘙痒,搔抓后局部起淡红色线状痕迹,有时随搔随消,日久搔后二三日渐消散。初起一二年间,服用抗过敏药有效。近来每每在活动后,身体发热瘙痒加剧,不畏风寒,口和,舌润,薄白苔,脉缓略弦。拟从调和营卫,佐以疏风入手。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桑皮15g,地肤子10g,路路通15g,生姜3片,大枣3枚。嘱服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4月6日):服药后,自述瘙痒基本控制,劳累汗出舒畅,肌腠间的郁热感不复出现,诸身轻爽,脉息和缓,舌苔白润。要求服药巩固,仍依前方,再进5剂,此后未再复发。

按:桂枝扬是治身痒的良方。究其身热汗出身痒,且经年不已,脏无他病,实为营卫不和,风寒郁遏于肌表,故取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于外,稍佐桑皮、地肤子、路路通祛在表之风,药中肯壁,虽属固疾,尤可取效。诚然,用此辛温之剂,如系阴虚血热之身痒,或郁热于表之身痒,皆在所不宜,必须明辨。

2.6 治自汗自汗出多属肌表不固,但久之可使卫外不固而阳虚,是汗出耗津伤气之故。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或桂枝加附子汤,应因人因病而异。

病案举例:郑某某,男,49岁,干部,1958年3月10日就诊。患者自述初则每夜汗出,没有介意。继之白天动则亦汗出,且容易感冒。感冒则鼻塞流清涕,诸身酸楚,淅淅恶风,但不发热,偶尔不药自愈,多数是须经药物调治才能康复。脉浮缓而虚,舌苔白润。拟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生龙牡各15g。嘱服2剂后再行酌定。

二诊(3月13日):服前方后,汗出略减,但好转不明显。自觉仍四肢清冷,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缓而虚。守上方,去龙、牡,加制附片10g,嘱再服3剂。

三诊:服上药后,身暖,汗出止,四肢回温,脉缓软有力,舌苔白润。拟用桂枝汤原方,药量如上,再合玉屏风散(生黄芪15g,防风10g,白术10g),服5剂后,一切如常。

按:论中有“发汗后,遂漏不止,其人恶风”的记载,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其宗旨是汗后阳虚。本例营卫不和,脏无他病,虽未经发汗而汗出不止,故取桂枝加附子汤获效。继之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一则调和营卫,一则温阳益气固表,两方合用各建其功,是阳虚表不固的有效调理剂,临床每多获效。

2.7 治盗汗盗汗有阴虚,有湿热,有积热,亦有实质性病变,如肺结核、肺部感染均可盗汗。临床应区分病性、病位,不可以阴虚盗汗统辖之。

病案举例:曹某某,男,13岁,学生,1979年8月10日就诊。患孩以盗汗多来诊。询其病史,长期寝汗如洗,凡入睡后即遍身汗出,形体瘦小,饮食尚可,两便正常,脉缓弦细,舌苔薄白润。血常规:WBC12×109/L,N 80%,L60%。胸透:肺纹理增粗,左肺有条状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拟用桂枝汤加味: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桑白皮10g,生龙牡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药服2剂后,盗汗止,无任何不适,脉缓略弦。血象WBC 8×109/L,N 56%,L17%。胸透:肺纹理增粗。药已见效,再进2剂,以资巩固。服完4剂后,血象正常,胸透肺无异常,停药观察。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盗汗之由系肺部感染,或肺门淋巴结核者并不少见,尤以3-5岁小孩多见。炎症,一般多用西药抗炎、中药清热治疗。但临床不能视炎症即清热。本案经诊断为肺部感染,病者证候为营卫不和,无热可稽,故用桂枝汤加味取效。笔者治小儿寝汗多例,以桂枝汤加生龙牡,或加浮小麦、凤凰衣均获良效。

2.8 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多见于肺气虚、抵抗力差的体质,不受年龄之限,大人、小孩都可罹患。其特点是,鼻塞流清涕,语气重浊,不闻香嗅等,经常反复。

病案举例:李某某,男,17岁,学生,1994年1月10日就诊。病者患过敏性鼻炎多年,用滴鼻药、抗过敏药未能缓解,几乎每日鼻塞流清涕,不发烧,不闻香嗅,两鼻不通气,或两鼻孔轮流闭塞,有时流脓鼻涕,其他无任何不适,舌苔薄白润,脉缓有力。曾服霍胆丸类药无效。细察病情无肺胃热证,除偶尔前额有轻微胀感,别无他症。拟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防风10g,辛夷3g,白芷10g,葛根15g,前胡10g,杏仁10g,生姜3片,大枣3枚。服5剂,症状基本控制,鼻不流清涕,通气顺畅。

嗣后,因感冒又复发1次,仍守前方再进10剂,隔日1剂,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过敏性鼻炎多为肺气虚,卫外不足,用桂枝汤加宣肺药,加清透阳明药,增强其疗效,但不宜用更多的苦寒药。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使肺卫之气充沛,御外的能力加强,鼻炎自可控制。"
(医药网整理)

古方新用 桂枝汤

桂枝汤又名阳旦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由桂枝9 g、芍药9 g-炙甘草6 g、生姜9g、大枣l2枚组成。其功能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鼻塞,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传统方义:桂枝辛温,发汗解肌祛风;芍药苦酸微寒,敛阴和营止痛。二药调和营卫为方中主药。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表.并和胃降逆止呕;大枣味甘.助白芍和营,并补脾胃,养气津:炙甘草调和诸药,伍桂枝、生姜则辛甘化阳,伍芍药、大枣则酸甘化阴现代研究认为: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冠”.除治表虚证外.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从传统观点概括为:有表证则解肌调营卫,无表证则补虚调阴阳,既治表又治里,既祛邪又扶正。从现代观点概括为:对机体体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体温降低.又可使体温增高。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汗腺分泌亢进,又可使汗腺分泌减退。对肠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蠕动亢进.又能恢复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肠蠕动抑制。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使感受流感病毒的小鼠被抑制的免疫功能恢复.又能使服左旋咪唑的小鼠增强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良好的清热、抗感染、镇静、镇痛作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抗过敏,可改善消化系统,增强机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抑制流感病毒。桂枝汤广泛应用于内科病。呼吸系统常见病如感冒,特别是年老体弱感冒;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动过缓;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神经系统疾病如顽固性发热、汗出、半身凉、半身热、半身汗;骨、关节系统疾病如风湿、骨折、肩周炎;妇科病如妊娠恶阻、产后微寒汗出;儿科病如病毒性肺炎、小儿消化不良;五官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听力下降;皮肤病荨麻疹皮肤瘙痒冻疮湿疹。现将新用案例报道如下:

  1冠心病

  患者李某,女,57岁,患高血压病l0年,心肌梗死、心房纤颤2年。症见:心悸胸闷、大汗出、心烦难眠、多梦、体倦乏力。舌质红,花剥苔脉细数而结。心电图示: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快速型)。证属营阴不足,卫外失固。治以养营阴.调卫气。处方:桂枝6g、芍药30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l2 枚、五味子15 g、山茱萸l8 制附子3g。10剂后,汗出锐减,心悸、胸闷减轻,心率90次/min。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缓慢型)。去制附子,加麦冬,l0剂后出院治疗,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2乳房寒热

  患者王某,女,40岁,左乳房凉、右乳房热l0余年。症见:经常右侧半身汗出,心烦,时咳,月经先后不定期。舌红,苔黄,脉浮。证属肝肺升降不利,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治以疏肝利肺,协调阴阳。处方:桂枝l5芍药25 炙甘草l5 g、生姜5 大枣l0枚、桑白皮20 柴胡10g。服药半月余,症状减轻,继以龙骨牡蛎、炒麦芽加减,调理3个月而愈。用方奥妙:经常汗出,两侧乳房寒热不等.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升降失职而左凉右热.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柴胡升肝阳,桑白皮降肺热而愈。

  3荨麻疹

  患者李某,女,12岁,全身风疹20d。症见:瘙痒难忍,四肢及躯干满布风疹,多处连合成片,上肢尤甚。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自.脉细弱。证属营卫不调,风邪侵袭肌表。治宜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透邪外出。处方:桂枝、白芍各9g,牛蒡子、蝉蜕、菊花、炙甘草各6g,生姜3片,大枣3枚。2剂疹消痒止,再服3剂痊愈。荨麻疹与感受风邪密切相关,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菊花、蝉蜕、牛蒡子祛风止痒消疹,蝉蜕又有良好的抗过敏之功,故能痊愈。4盗汗患者陈某.男,26岁,每日夜寐后通身如浴,醒则汗止,微恶寒。惟有周身酸困。舌红,苔白,脉濡。体温36.7℃,证属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治宜调和营卫。处方:桂枝、白芍各10 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服3剂汗渐止,继服2剂痊愈。一般自汗责之于阳虚,盗汗责之于阴虚。本案盗汗,余症见微恶寒,周身酸困,故属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协调阴阳而愈。

  

  铁杆中医论坛

  ----------------------------------------------------------------

  1 午时昏厥

  王某,男,6岁,1995年7月2日初诊。患儿2年来,每到中午12时左右即出现四肢发凉寒战头痛,心烦,眩晕,渐至昏迷,持续约半小时,醒后周身大汗淋漓,疲惫,13时后即复常。自患病后,12时前无法午睡,必待发作后方能休息。平素无神疲乏力等感觉,饮食、睡眠均如常人。屡治未见好转。诊见:患儿神志清,精神可,发育好,对答清晰,未见阳性体征,舌淡、苔薄白,脉弱。证属阴阳不和,拟桂枝汤治之。处方:桂枝15g,白芍、生姜各10 g,大枣(掰开)6枚,炙甘草9g。水煎服,每天1剂。服2剂后,中午未见昏厥,却处于嗜睡状态,手足微温。4剂药后,中午已能安睡,仍略有疲惫感。6剂药毕,诸症悉除。遂减各药用量,守方又服3剂以巩固善后。随访2年无复发。

  按:本例临床较为少见,前医多从寒厥论治,方拟四逆汤加减未效。思虑再三,认为患者年仅6岁,稚阴稚阳,脏腑形气未充,且疾病发作定时,午时一过,患儿即如常人。故本证与寒厥证有明显差异。且发作时间与自然界阴阳二气消长时刻较为一致,午时正是一天之中阳气渐消、阴气始生之时,提示该病与人体阴阳二气相关。《伤寒论》第337条曰:“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指出厥证病机为阴阳二气不相顺接,症状表现为手足逆冷。患儿为稚阴稚阳,不能适应体内阴阳二气的消长,出现一过性阴阳失和而不相顺接。治法在于通达、调和,而不在温补,故投较大剂量桂枝汤。重用桂枝通阳化气以制阴,白芍敛阴以和阳,生姜助桂枝通阳,大枣助白芍敛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和阴阳之功。

  2 梦游症

  江某,男,31岁,1997年5月29日初诊。患者9年前因三度高考落榜,羞见他人,沉默寡言,终日以干农活为解脱。2年后,出现夜间起床后于房内来回走动,后发展到步行于街,甚则爬墙跳入邻家,举止怪异,醒后不知。近半年来,症状加重,每夜均作,遂来诊治。诊见:头晕健忘,郁郁少言,周身乏力,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薄白,脉细略数。证属营卫失调,神不守舍,投桂枝汤加味。处方:桂枝15g,白芍20 g,合欢花夜交藤、生姜、炙甘草各10 g,大枣(掰开)12g。每天1剂,水煎服。每晚睡前服。服药7天,梦游次数虽未减少,但发作时间缩短,头晕减轻。效不更方,上方继服7天,梦游只发4次,均为20分钟左右,睡眠好转,头晕、乏力除,精神好,但仍郁郁少言,守方加柴胡12g。嘱注意调情志,以言语开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上方加减服用3个月,精神振作,睡眠正常,未再出现梦游。

  按:梦游症多因火热扰心,心神不宁所致。本例虚证较明显,属本虚标实证。本病发作与睡眠相关,而卫气昼行于阳则寤,夜行于阴则寐,行阳行阴,营卫谐和,则“昼精而夜瞑”。患者因情志不遂,致肝气不舒,气机不畅,日久营血生化无源而亏虚,故见头晕,健忘,精神不振;营阴亏虚,阴不敛阳,神不守舍,故梦游,醒后不知。肝气不舒在前,营卫不调在后,且表现以营阴亏虚为主,故治法应首先调和营卫。方中重用白芍、大枣养阴敛阳;桂枝、生姜通阳行气;合欢花解郁安神;夜交藤养心安神。取效后加柴胡疏肝行气,调畅情志。诸药合用,共奏调和营卫,解郁安神之效。

  

  3、我曾治一病,产后,大汗不止,几治无效,我诊之,见其色苍白,脉浮,苔稍白,于是投桂枝汤加黄芪30克,当归10克三剂而见效。)产后一般气血虚弱,卫阳不固或阴虚内热浮阳不敛,自汗外滥所致,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加黄芪,当归补气血。有条件也可以加上一些羊肉。

  

  4、我在治疗肩背痛时也用桂枝汤加味治疗。效果甚好。用的过程中加上根据病症的实际情况,气虚则加上黄芪,人参,血虚则加上当归,丹参,扁寒症则加上羌活独活细辛若风邪偏重者,加防风、防己以祛风通络肩背痛是中医所称的痹证,痹证由素本“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腠理开,受微风,邪遂客于血脉,致肌肤麻木不仁,状如风痹,但无痛,是与风痹之区别,而脉微涩兼紧,说明邪滞血脉,凝涩不通。《素问·痹论》说:“营气虚,则不仁。”故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而立法。

龙川中医人

  

  -------------------------------------------------------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