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桂枝汤1

2015/5/10 04:23|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232|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http://www.39kf.com/酒客酒客   指嗜酒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http://www.39kf.com/

酒客


酒客   指嗜酒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J]栏目

风伤卫证


风伤卫证   病证名。指桂枝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张氏医通·诸伤门》:“如交霜降节后,有病发热,头痛自汗,脉浮缓者,风伤卫证也。以风为阳邪,故只伤于卫分。卫伤,所以腠理疏,汗自出,身不疼,气不喘,脉亦不紧。”治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参见太阳中风条。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F]栏目


烦   证名。出《素问·生气通天论》。  ①指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注解伤寒论》卷二:“烦者,热也。发汗身凉为已解,至半日许,身复热,脉浮数者,邪不尽也,可更发汗,与桂枝汤。”《伤寒明理论》卷一:“烦者,热也。”“又有烦疼,即是热疼,又有烦渴,即是热渴也。”“至于胸中烦,心中烦,内烦虚烦,皆以烦为热。”   ②指烦躁。《素问·生气通天论》:“烦则喘喝。”王冰注:“烦谓烦躁。”   ③指内热心烦。《杂病源流犀烛·烦躁健忘源流》:“内热心烦曰烦。故烦者,但心中郁烦也。”参见烦热、虚烦、心烦、烦躁条。
日期:2006年1月11日 - 来自[字母F]栏目

桂枝汤治疗产后低热1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2岁,农民,40天前产一男婴,产时
失血过多,感头昏、体倦,其半个月来形寒恶风,午后低热,动则汗出,汗后甚恶风。值天明时热退,热退时大汗淋漓头晕心慌、疲乏、面色无华、大便不畅、脉薄弱、舌淡苔白。药用:桂枝、当归炙甘草各6g,白芍12g,生姜3g,大枣3枚,黄芪30g。服4剂,体温降至正常,余症显著减轻,继以八珍汤善后。

  2 讨论

  桂枝汤出自
《伤寒论》,为仲景群方之冠。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适用于太阳虚证,方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产后低热是由于产后血气虚损,或产后抵抗力差,卫外不固所致;产后失血伤阴,营弱导致营卫失调,以桂枝汤加减芍、桂、姜量加当归补血,以治虚,达调和营卫的目的。

  (编辑文 静)

    作者单位:277514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站


日期:2005年11月13日 - 来自[2005年第2卷第5期]栏目

玉屏桂枝汤治疗误汗致自汗证36例

  笔者临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因感冒过用发汗,致长期自汗不愈(误汗致自汗证)。疗效满意,总结36例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28~56岁。病程1个月~半年不等。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自汗”的诊断标准,定以下标准:(1)均有因感冒而过服发汗药史。(2)在感冒愈后,仍不因劳累,不因天气热及穿衣过暖而汗出频频,动则加剧。(3)不耐风寒,极易重复感冒。并将其辨证分为营卫不和、气虚、阳虚气阴两虚四型。其中营卫不和型者,伴恶风,时寒时热,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气虚型者,伴畏风,气短,倦怠懒言,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无力;阳虚型,伴形寒肢冷,纳少,腹胀便溏,舌淡胖大、苔白薄腻,脉虚弱沉迟。

  1.3治疗方法 以“玉屏桂枝汤”为基本方:生黄芪15~30g,白术15g,防风10g,桂枝6g,白芍10g,大枣10枚,炙甘草3g。加减法:营卫不和与卫气虚者,以调整药物剂量为主。营卫不和者,加大桂枝和白芍用量,分别为10~15g;卫气虚者,宜加大黄芪用量30~60g。阳气虚者,加煅牡蛎15g(先煎)、附子6~10g。气阴两虚者,加五味子15g、麦冬15g,乔麦15g。治疗期间配以口服西药谷维素片20mg,维生素B 1片20mg,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

  1.4疗效标准 治愈标准:自汗及伴随症状消失,1年以上无再发。

  2治疗结果

  1疗程治愈25例,2疗程治愈11例,治愈率100%。

  3典型病例

  患者,女,36岁,某企业职工,2002年5月15日就诊。诉:10个月前始因外感发热恶寒无汗,全身酸痛,咽痛,到私人诊室诊治,经肌注安痛定,口服扑感敏及中药新加香薷饮”加减2剂,汗出热退,伴随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复用药3日,药后汗出不休,多方就医,症状反复,且极不耐风寒,易感冒,伴形寒肢冷,得衣被症减。就诊时,见其衣帽数裹,面色无华,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脉迟。辨证为误汗致自汗证———阳虚型,投以“玉屏桂枝汤”加煅牡蛎、附子,服6剂减衣帽,10剂告愈。1年后随访,无再发。

  4讨论

  误汗导致自汗长期不愈之误汗致自汗证,其病理机制仍因汗为心液、“心之阳不能卫外而为固,则自汗出”;“肺主一身之气,外主皮毛”、“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不泄,故气泄矣”,故出现营卫不和,心肺阳气虚损,气阴两伤之自汗证。因此,治疗该证以调和营卫,益气补肺,温心阳,固阴液为法。“玉屏桂枝汤”取《丹溪心法》之“玉屏风散”,及《伤寒论》中“桂枝汤”加减而成。方中生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合黄芪以增气血之源;防风走表祛风,合芪、术以益气散邪;桂枝振心阳,祛风散邪;白芍敛阴;大枣、炙甘草益气养营、调诸药。方中黄芪配防风,一固表、一散表,固表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桂枝配白芍,一散一收,调和营卫,辛温而不伤阴。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误汗致自汗证多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因此在治疗上适当加口服维生素B 1片、谷维素片,以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由此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故疗效满意。

  作者单位:365000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23)

  (编辑松石)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24例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是鼻科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等特点。该病的发生遗传环境因素有关,也与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刺激有关,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今尚无特异疗法。近年来,笔者采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为主治疗2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7~54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半年。常见症状为流清涕,阵发性鼻痒或鼻阻,喷嚏,遇寒加重,反复发作。鼻粘膜白水肿,其分泌物可见嗜酸粒细胞,周围血象WBC总数正常而嗜酸粒细胞比例增高。

  1.2 治疗方法桂枝9g,白芍9g,生姜6g,大枣6枚,黄芪30g,白术9g,防风9g,辛夷9g,苍耳子9g,鼻腔瘙痒者加蝉衣,风寒外束者加麻黄荆芥,伴有咳嗽者加冬花紫苑舌苔白腻者加茯苓山药水煎服,每天1剂。首服5剂,再视病情而加减,10剂为1疗程。

  2 结果

  全部病例在服药5剂后症状减轻,10剂后症状消失,鼻腔检查正常。2例停药3个月后复发,再服上方仍然有效,2疗程后症状消失,未再复发。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之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由于肺气,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胃有寒而致清涕常出不能自止。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总方。玉屏风散治中虚卫阳不振、表虚自汗、易感风寒等症。重用黄芪以补固表,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辛夷具有疏风散寒之功,善通鼻窍,温胃止涕,为治鼻病之要药,辛夷的挥发油有收缩鼻粘膜血管,减少分泌物的作用苍耳子散寒通窍,宣肺降浊。诸药合用,标本兼治,肺窍通利,病乃获愈。由于该病受诸多因素影响,容易反复,因此在饮食起居等方面做到:顺应四时,注意保暖,饮食清淡,起居有常;还宜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复发。

    作者单位:266011青岛海军青岛保障基地门诊部


日期:2005年8月10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归芪桂枝汤治疗胃脘痛65例临床分析

  【摘要】以归芪桂枝汤为基本方药,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加味治疗胃脘痛65例,总有效率达91%。表明使用该方药是治疗胃脘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胃脘痛是最为多见的脾胃病病证,笔者跟随周乐年主任医师以归芪桂枝汤加味治疗胃脘痛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5例,其中男22例,女4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82岁。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常伴有嗳气泛酸,脘闷胀满,纳呆腹胀,恶心呕吐舌暗淡,苔白,脉缓。中医辨证脾胃虚寒39例,肝郁气滞肝气犯胃5例,胃阴5例,中焦气机不畅16例。1.2 治疗方法

  1.2.1 基本方药 生黄芪20g,当归15g,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

  1.2.2 临证加减 脾胃虚寒加党参15g,干姜10g,白术10g,肝郁气滞加柴胡10g,枳壳10g,胃阴虚加百合20g,乌药10g,中焦气机不畅加砂仁10g,木香10g。

  1.2.3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1.2.4 疗程 每7剂为1个疗程。

  2 结果

  2.1疗效标准基本治愈: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以上无复发者;好转:胃脘痛明显缓解或发作次数减少,其他伴随症状消失或好转;无效:经服用1个疗程胃脘痛无明显缓解者。

  2.2治疗结果经治疗65例患者中基本治愈为21例,好转38例,总有效率率为91%,无效6例,治疗时间最短者为1个疗程,最长者为4个疗程。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1岁,主诉:胃脘痛反复发作3年余,胃脘胀痛,夜间为甚,伴腹胀恶心,纳呆乏力,舌淡苔薄,脉缓。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杆菌检测阴性,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寒,气机失调,治宜温阳健脾,理气止痛。方药黄芪20g,当归15g,桂枝10g,白芍20g,云苓30g,生甘草10g,白术15g,干姜10g,党参15g,丹参20g,黄连5g,服药7剂后疼痛大减,续服7剂疼痛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

  4 讨论

  胃脘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病证,其成因是由饮食不调,外感邪气,或情志失调,肝气犯胃。患者由于经常反复发作而最终导致脾胃虚弱气机不利,不通则痛。治疗应以健脾温中,调畅气机为主。采用归芪桂枝汤加味治疗。方中生黄芪益气健脾,使脾胃恢复运化功能。胃痛日久血瘀入络,当归为血中之气药,活血兼可行气。桂枝温脾胃之阳,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根据不同病因及兼证佐以不同的药物,以达到健脾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效。

  作者单位:100091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北京丰台中山医院


日期:2005年6月9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柴胡桂枝汤治疗杂病

    柴胡桂枝汤原为仲景治外感太阳、少阳合病,或因太阳之邪不解,又波及少阳而成;亦可因太阳少阳经同时受邪,临床加减变通用于无论外感和内伤的杂病。

    例一:余某某,女,58岁,工人,1998年元月初诊患尿频3年多,尤其是夜尿多最烦恼,进入腊月天气寒冷,夜晚每隔1小时尿1次,反复感冒,夜尿多,经多家医院治疗,感昌好转,夜尿仍2小时1次;转诊中医,脉数大,舌质暗淡根白,大便秘腰痛小便频;脉数大,属阳,治疗:柴胡桂枝汤加大黄、山药,服药二剂,复诊大便秘改变,夜尿症减少一半,效不更方,按上方继服3剂,诸症悉除,随访1年未复发。

    按:患者近6旬,长期大便秘、小便频,上有瘀滞实热,下有虚损不足,故用柴胡桂枝汤疏 调三焦、大黄泻腑实热、山药补脾胃而收功。

    例二:姚某某,女32岁,工人,1998年6月12日初诊,因家事不顺患肋胸瘟神经痛、胃痛,7年余更医数十,吃药无效,曾经注射维生素类药、营养神经类药物,经三个疗程,症状依然。患者口苦烦渴,两边肋间神经痛,胃脘闷胀隐疼不适,脉数舌红苔黄便秘,证属肝气郁结,肝胃不和。方用柴胡桂枝汤加郁金、元胡、川楝、白芍、麦芽、蒌仁。1剂后左右肋间疼痛明显减轻,胃脘不适缓解,诸症减轻,再按原方继服5剂,余症消失,半年后随访,诸症未见复发。

    按:长期思想郁闷不解,引起肝气郁结,肝胃不和,出现肋间神经痛及胃脘不适,舌红苔黄便秘,故用柴胡桂枝汤,加疏肝理气和脾胃药,多年顽疾告愈。


日期:2004年6月1日 - 来自[其它]栏目

柴胡桂枝汤临证之十


突破定式追循真谛另觅佳方
前述九条,是笔者使用
柴胡桂枝汤的心得,有似自作围城。然而若不能从围城中自由出入,则无异于作茧自缚。故笔者常自我提醒,若从某思维方法而不效者,必须突破定式,追循真谛,另觅佳方。
  如S君,非洲来华人员,于1995年9月就诊。身材高大而壮实,诉左背胁阵发性
疼痛7年,甚则牵引项部疼痛,胃脘不适,精神饮食等正常,脉缓,舌淡而胖,裂纹满布而润泽于常,苔薄白。经多种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据疼痛部位分析,当属太阳少阳二经,故投柴胡桂枝汤和胃通络之品,断续服药2月,症状似有减轻而复发如前。12月27日三诊,病证如前,并补述每于房事后疼痛必发且重,于是令笔者猛省,其证虽酷似柴胡桂枝汤证,然用而不效,更知其病每于房事后必发且重,7年如斯,则柴胡桂枝汤证无此规律。因思《名医名方录》第4辑上有福建林庆祥先生据闽南方言提出“色风”一证,表现为房事后腹中绞痛不休,并拟蝉凤色风汤(蝉衣、凤凰衣、莱豆衣、苏叶、马蹄金香附木香大腹皮、桂枝)治之。林氏曰:临床50载,经治10余例,每每顺手,并无危象。然观其案例,属于初发,与S君病程7年不同。况因国域不同,体质差异,性观念多有不一,故难以直接援引林氏方。揆度其情,肾精已有暗耗,不过借先天精气尚充,后天水谷奉养,且在年轻体壮之时,故无肾虚之证可察。而前述之舌质变化,则微露肾虚之端绪,故当交合之际,百脉动摇,则肝胆之经脉何以濡养?更兼沐浴更衣,易受风邪暗袭,自在情理之中。若长此以往,宁无肾亏脱绝风气百疾之忧?有鉴于此,拟益肾祛风之法似属合拍。处方如下:生地10g,山药10g,山萸肉10g,泽泻10g,丹皮10g,茯苓30g,蝉衣10g,全蝎10g,蜈蚣2条,木瓜10g,防风10g,白芍30g,炙甘草10g,乌梢蛇10g。服药2周,略有加减。诉疼痛偶发,程度甚轻,疼痛时间缩短,因而精神爽朗。仍按原方服15剂,以善其后。由是言之,则林氏经验即此案之病机真谛。仅此为例,余以类推。
摘自:《中国
中医药报》文/梅国强湖北中医学


日期:2006年9月18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柴胡桂枝汤临证之五:经腑同病 互为因果 反复难愈


  后人研究《伤寒论》,有经证腑证之言,如太阳经、腑证,阳明经、腑证,已为多数学者所接受。而少阳之经、腑证,尚无定论。笔者曾有《论少阳腑证》一文,提出小柴胡汤证是少阳经证,大柴胡汤证是外感病中典型少阳腑证之观点。正确与否,尚且不论,即以愚思,而探讨杂病范围内少阳(或有兼证)经腑同病。杂病之中,必有少阳经脉症状(如沿少阳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等),亦必有胆腑症状(如上腹或右上腹疼痛等),方可谓之经腑同病。其发病特点为彼此影响,十分明显。如少阳或兼邻近经脉出现症状,常能引发上腹或右上腹症状,反之亦然。若兼外感,则有寒热现象,此与146条所载之“支节烦疼”、“心下支结”,较为相似,故可提挈其纲领。若以西医学之诊断对照,则颈椎病肩周炎合并急、慢性胆囊炎,多种胃病合并颈椎病或肩周炎,急、慢性胆囊合并肩周炎或关节炎等,笔者以为与少阳(或兼其他)经腑同病相类。临诊之际,若依六经辨证之原理,则146条可一言以蔽之;若以西医诊断及思维模式而寻求中医治法,势必方药杂陈,而功效渺然。
  有刘某,女,55岁,95年1月25日就诊。左肩、背、胸部及
颈项疼痛,互相牵引掣痛约10年,左臂活动受限。微恶风寒,不发热口苦而干,头昏目眩。伴右上腹疼痛而胀,不欲食,厌油,时时恶心心烦。脉弦缓,舌苔白而略厚。询知曾有慢性胆囊炎、颈椎病、肩周炎病史,并称每当颈椎病或肩周炎发作较严重时,多能引发右上腹疼痛等;若胆囊炎发作时,则肩周炎、颈椎病必然加重,或二者同时发作。治疗未曾间断,而反复如斯。考肩、背、颈、项,为少阳或太阳经脉所过之地,是经脉之症状明也。而右上腹痛、口苦、目眩等,是少阳胆腑郁滞生热明矣。病证既明,则柴胡桂枝汤为恰当之方,故书方如下:柴胡10g,黄芩10g,法夏10g,太子参10g,桂枝1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全蝎10g,蜈蚣2条,忍冬藤30g,鸡血藤30g,玄胡15g,郁金10g。因病者路远,故予药14剂,暂未知其效否。忽于3月15日复诊,谓方药早已尽剂,原证未发,是多年所未见者。今因感冒咳嗽求医。此虽不能谓之旧病已愈,然控制病情之疗效,尚属无疑。


日期:2006年9月18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桂枝汤加减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体会


    寒冷性荨麻疹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俗称“风疹块”。《诸病源候论》把本病称之为,并将其分为赤疹白疹二类。主要表现为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风团可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呈苍白色。风团大小、形态不已,可小如芝麻或米粒;大至巴掌,略高出于周围皮肤。时隐时退,退后不留痕迹。本病特点是,接触冷水或其他冰冷物之后,受冷区暖时出现瘙痒性水肿和风团,多发于暴露部位如颜面和手部,口舌、咽部等黏膜部遇冷食物或冷饮亦可发生水肿,甚至腹痛。本病多发于女青年,常伴有头痛,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晕厥等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期长于1年的患者,就诊前1周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物,3天内未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入选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期、症状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桂枝汤加减(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生龙骨20g,生石膏20g,生牡蛎20g,蝉衣10g,全蝎3g,蜈蚣2条,生黄芪20g,炒白术6g,当归6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3g),水煎服,分2次服,15剂一疗程。对照组:西替利嗪10mg,每日1次。

    1.3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皮损全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遇冷不起风团;显效,皮损消退60%以上,自觉症状减轻,遇冷偶起风团;有效:皮损消退30%~60%,自觉症状减轻,遇冷即起风团;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自觉症状为减轻,遇冷仍起风团。

    2结果

    治疗结果详见表1。

    表1桂枝汤加减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略)

    从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经χ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χ2=8.28,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有2例,用药后出现轻度胃部不适;对照组中有12例出现嗜睡,均不影响治疗。

    3讨论

    寒冷性荨麻疹是以正气内变为主,复因饮食不节以及鱼、蛋、虾、蟹馨香燥热之味,或外在风寒之邪侵袭机体,“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一旦失和,则“邪气客于肌肤,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所谓“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是也。风寒伤表,病属卫分,故瘾疹色白,遇风、冷则甚,得晴暖则瘥。发疹时间也多在隐晦之日或朝夕阳微之时,治疗以整体调节营卫为主,补肺脾之气为辅,佐以活血祛风。重视营卫二气、肺脾与肌肤皮毛内外风、心神等的关系,通过整体调节患者免疫力,达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目的。桂枝、白芍、甘草、大枣为桂枝汤,调和营卫经典方。龙骨、牡蛎加上桂枝汤即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具有调和阴阳,收敛固涩之功;桂枝、龙骨、牡蛎加甘草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该方有补益心阳、镇静安神之功,对于慢性荨麻疹伴有心神被扰、心烦不安致夜卧难寝者有良好的疗效。荆芥、防风、蝉衣驱风散寒,善于清除外风,风邪是寒冷性荨麻疹发病的关键因素,全蝎、蜈蚣皆为虫类药,具有搜风散邪通络,善于清除内风,对于慢性荨麻疹效果更佳,两者相合内外之风皆能除。生黄芪、防风加炒白术为玉屏风散,使腠理得密,卫表得固,邪不得入。生黄芪加上当归则为当归补血汤,使气血得充,正气得旺,抵御外邪能力增强,而当归又为血分药,达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效果。生石膏清除余热,主要是由于风寒之邪郁久致使气血壅滞,不得宣泄于外,郁滞于内而化热。且生石膏主要成分是含水硫酸盐、钙盐,其作用能减少血管渗透性,具有脱敏、止痒、消炎之功效。在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均能达到预期的疗效。

    (编辑:唐城)

    作者单位: 331800江西东乡,东乡县皮肤病防治所

          330006江西南昌,江西中医学

              江西进贤,进贤县同济医院


日期:2006年9月3日 - 来自[2005年第2卷第4期]栏目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32例

  寒冷性荨麻疹系皮肤科常见病,患寒冷性荨麻疹患者近年来有所增加。32例患者中骑摩托车发病21例,3例从事冷藏工作,8例农民接触凉水发病。近2年来,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合桂枝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32例,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门诊患者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38岁,平均26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2年,平均1.1年;见冷风起风团者21例,见凉水、冷物起风团者11例,风团以暴露部位和接触部位为主。

    1.2治疗方法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麻黄9g,附片9g,细辛6g,桂枝10g,白芍20g,甘草10g,生姜5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禁止接触冷水,避风寒,忌生冷饮食。

    1.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痊愈21例(65.6%),遇冷风凉水不再出现皮肤风团,皮肤色泽如常;显效7例(21.9%),遇冷水、凉水皮肤症状基本消失,但皮肤变白,有不适微痒感;有效4例(12.5%),遇冷水、凉水皮肤症状改善50%以上。总有效率87.5%。

    2典型病例

    患者,男,23岁,于2004年10月6日来诊,自诉近2个月来,面部、上肢及暴露部位遇冷起风团、痒,见热后皮损自然消失。体格检查发现面部、上肢皮肤变白,起皮色和淡红色风团、痒,触之皮肤发凉,用手按压风团5min后风团消失。诊脉浮紧,舌淡苔薄,中医辨证属风寒侵入肌肤,营卫不和,寒邪蕴结,即发风团。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温经发表,调和营卫,每日1剂,水煎分3次口服,10剂后复诊。患者皮肤正常,无不适感觉,继续服用10剂,6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3讨论

    寒冷性荨麻疹是由于禀性不耐,或表虚卫弱,再遇气候突然变冷,或突然受寒刺激,如侵入冷水、接触冷物,在寒冷的刺激下诱发。以暴露部位和接触冷物部位出现皮色苍白,起皮色和淡红色风团、痒,有冷感觉。病机为风寒束表,蕴结皮肤。笔者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汤,温经发表,调和营卫,使风寒之邪由表而出,营卫调和,经络舒通,症状自然消失。

    作者单位: 262700山东寿光,寿光市皮肤病防治站

    (编辑:宋青)


日期:2006年8月27日 - 来自[2005年第3卷第23期]栏目

桂枝汤临床新用

  桂枝汤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证”,亦即外感风寒。笔者在临床上根据本方外证能解肌去邪气,内证能补虚调阴阳的特点,施治于儿科的脾胃病、皮肤病,每获良效。兹举验案二则。

    1荨麻疹

  患儿,女,5岁。初春,因全身风疹,时隐时现15日之久,曾多次用抗过敏类药物,用药即消,停用即起,难于治愈体检:患儿四肢、胸背满布风疹,甚至多处联合成片,瘙痒不安。其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此乃营卫不调,风邪袭于肌表而致,治以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透邪于外。方用桂枝汤加味,药用:桂枝、白芍各6g,炙甘草、防风、白术、蝉蜕牛蒡子各3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服3剂后风疹消失,瘙痒止,有时周身皮肤自觉干燥不适,此方再服3剂,诸证皆除。

    体会:荨麻疹即中医所称之风疹。虽病在皮肤,病机为营卫不和,卫外不固,外邪侵袭肌表,郁于肌肤,又因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故其疹子忽起忽落,故用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之桂枝汤加祛风透疹之剂而奏效。

    2小儿厌食

    患儿,男,3岁。因纳差、形体消瘦前来就诊,言平素饮食习惯爱食各种零食、饮料,不爱食米面、乳制品、蔬菜,时有脘腹胀满疼痛,便下稀溏,面色不华,身小体瘦。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弦细。证属:寒阻中焦脾胃虚寒。治宜和胃健中散寒。方用桂枝汤加味,药用:桂枝、生甘草各3g,炒白芍、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炙鸡内金各6g,生姜3片,大枣3枚。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5剂后复诊,胃纳稍振,大便成形,脘腹胀满疼痛明显减轻。守方再续3剂,佐以针刺四缝穴,经治疗2周即痊愈。

    体会:小儿厌食症,由于生活日益提高和对孩子过于溺爱,目前临床多见,其病因是由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合理所致,如妄进滋腻、或不食强喂、或多食冷饮,使中阳受阻,脾胃失运,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治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以消导宽中之剂,合以针刺四缝之法,以醒胃气,使之思食而奏效。

    作者单位:054000河北邢台,河北省复员军人医院

    (编辑:石岚)


日期:2006年8月20日 - 来自[2005年第5卷第17期]栏目

寒实践论

作者:陈瑞春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711705206
印次:3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4-3-1
字数:283000
版次:1

a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以临床为主,将作者五十年一的临床体会记录整理而成。上篇“
经方实践”将临床所用经方,以及有一定心得的方药归纳成文,其中[方意新解],是对伤寒方的全面认识,并赋予其新意。“临证验案”是每一方的应用记录,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伤寒论》,也是作者读伤寒、用伤寒的些许发挥。
中篇“
医案实录”是临床医案的记录,病种甚多,疗效较为确切,没有空谈和不实,足兹临证参考。
下篇“
医话实说”是随笔,但不重文采,只是实话实说。旨在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事一议地勾画出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附篇,对几个不同的问题,作了些探讨。 作者简介:陈瑞春,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
医师。广为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院伤寒教研室主任,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务副院长,主持工作。现任中华中医药学理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顾问,全国仲景学说研讨会委员,全国中医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全世界国名老中医带徒第二批导师。首批江西名中医。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收入其资料,入选国际名人中心名人榜。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主攻“六经辩证的临床应用”,带教、指导的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生4名,皆以其为研究方向。临证擅用经方,长于内科心、肝、胆病以及内、妇、儿科部分疑难杂症。对《伤寒论》的研究,应用均有独到之处,提出了一些颇具学术价值的观点,如“伤寒救阴法”。面对小柴胡汤的灵活应用,则体现了他师古不泥古的创新精神。 1989年研制的“健脾益气冲剂”经临床与实验观察,对提高免疫力和放疗化疗白细胞减少均有显著疗效,同时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治学严谨,勤奋务实,对中医的理论探讨也作出了不懈努力。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或刊发于美国、香港等医学杂志。主编、参编《伤寒论教学参考》、《喻嘉言医学之书校诠》等著作8部,独著《陈瑞春论伤寒》和《伤寒实践论》。从医执教50余年,教授过各科层次的班级,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有博士生以及各类进修生和留学生的课程,授课专业以伤寒、温病为主,同时也旁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药。长期坚持临床实践,50余年从未间断。在对部分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不少独到的经验和体会。如对甲肝乙肝肝硬化冠心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肿瘤中药调治、小儿厌食等都有较理想的疗效。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因此也吸引了外省不少求学者前来,近几年,先后有黑龙江、广东等地的四名学员专程求教进修。对带教学员不仅从专业知识方面严格要求,而且注重学员的医德的培养,经常告诫学员要先做人,再做医生。坚持辩证论治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农村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尽量做到药价廉而疗效好。因此颇为患者赞誉。目录:
上篇 经方实践
一 桂枝汤
(一)桂枝汤治感冒
(二)桂枝汤治肩周炎
(三)桂枝汤治
夏日腹泻
(四)桂枝汤治肌肉
(五)桂枝汤治身痒
(六)桂枝汤治自汗
(七)桂枝汤治
盗汗
(八)桂枝汤治肺部感染
(九)桂枝汤治荨麻疹
(十)桂枝汤治
过敏性鼻炎
桂枝麻黄各半汤
(一)桂枝麻黄各个汤治荨麻疹
(二)桂枝麻黄各个汤治身痒
桂枝甘草汤
(一)桂枝甘草汤治冠心病
(二)桂枝甘草汤治胸痹
桂枝加葛根汤
(一)桂枝加葛根汤治颈项强
(二)桂枝加葛根汤治肩周炎
(三)桂枝加葛根汤治颈椎增长
桂枝加附子汤
(一)桂枝加附子汤治误汗恶寒
(二)桂枝加附子汤治脚膝痹痛
六 小柴胡汤
(一)小柴胡汤治外感发热
(二)小柴胡汤治低热
(三)小柴胡汤治肝炎
胁痛
(四)小柴胡汤治夜间磨牙
(五)小柴胡汤治
经期感冒
(六)小柴胡汤治咳嗽
(七)小柴胡汤治乙肝“
三阳
(八)小柴胡汤治小儿发热
(九)小柴胡汤治冠心病
早搏
(十)小柴胡汤治失眠
(十一)小柴胡汤治更年期综合征
(十二)小柴胡汤治暑病夹湿
(十三)小柴胡汤治
湿郁发黄
七 柴胡桂枝汤
(一)柴胡桂枝汤治低热
(二)柴胡桂枝汤治感冒
(三)柴胡桂枝汤治
风湿热
(四)柴胡桂枝汤治肺心病肺部感染
(五)柴胡桂枝汤治身体疼痛
(六)柴胡桂枝汤治
风湿关节
(七)柴胡桂枝汤治风湿发热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前期紧张症
……
中篇 医案实录
下篇 医话实说
附篇

日期:2006年8月8日 - 来自[中医]栏目

桂枝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的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潮热汗出、烦躁易怒胸闷心悸、头昏目花、耳鸣、失眠、多梦、哭笑无常等诸症,一般以45~55岁左右的妇女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笔者以桂枝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本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患者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规定,符合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具有上述症状,并排除肿瘤及各种器质性疾病

  1.2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系2003~2005年本院门急诊患者,年龄在45~55岁之间,绝经11例,月经紊乱19例,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经心电图、X线等检查排除心脏病、结核甲亢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方选桂枝汤合甘麦大枣汤。具体方药:桂枝15g,白芍15g,大枣30g,生姜15g,甘草15g,浮小麦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服药最少6剂,最多30剂,大多12~15剂。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绝经前后诸症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燥热汗出,烦躁易怒等症状消失;好转:临床诸症减轻;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痊愈17例,占56.7 %;好转9例,占30%;未愈4例,占13.3 %;总有效率86.7%。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9岁,就诊时停经3个月。症见:燥热汗出,心烦易怒,时悲伤欲哭,不能控制,失眠多梦,胸闷心悸,不思饮食,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查体无明显异常。生化全套、甲状腺功能测定、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均正常,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证属阴阳失调血虚脏躁。治拟调和阴阳,养血调肝,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处方:桂枝15g,白芍15g,大枣30g,生姜15g,甘草15g,浮小麦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服药6剂后,燥热、汗出减轻,情绪稳定睡眠好转,上述症状明显减轻,药已中的,上药继服6剂,诸症消失,临床治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4 体会

  更年期综合征,归属于中医“绝经前后诸症”、“脏躁”等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故形坏而无子也。”《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妇人以血为主……阴分日亏,则经血日涸,而冲任肾气竭矣”。妇女七七肾气渐衰,天癸渐竭,致肾之阴阳平衡失调。阴阳失衡,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或肾精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肾不交;而肝肾同源,肾精不足,肝失所养,肝气郁结,失于条达;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互相充养,肾虚阳衰,火不暖土,致脾肾阳虚;或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心脾两虚,导致气血失调,影响冲任。故天癸渐竭之时,肾虚而致阴阳失调是其致病之本。阴阳失调,脏腑气血逆乱,是以变证丛生。治当协调阴阳疏理冲任为本。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为“仲景群方之魁”。《金匮心典》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柯琴谓桂枝汤“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总方”,与本病阴阳失调之病机恰合。更年期综合征多以燥热自汗出为其临床主症,此“汗”非“热逼津液外泄”,而是“卫气不共荣气谐和”,因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伤寒论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全方散中有补,滋阴和阳,调和营卫,燥热自汗之症自消。

  烦躁易怒为更年期综合征又一主症,中医谓之“脏躁”。《金匮心典》云:“血虚脏躁,则内火扰而神不宁,悲伤欲哭,有如神灵,而实为虚病”。妇人以血为本,血属阴,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天癸渐竭之时,肾精不足,血虚而五脏阴不足,终致虚热燥扰。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麦者肝之谷,心病者宜食麦,故以小麦养心除烦;“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损其肝者益其中”,以甘草、大枣甘润生阴,补中缓急。全方共奏养血调肝、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之功,养脏阴而躁必止也。

  现代药理学研究已证实,桂枝汤具有镇静、调节免疫及双向调节作用[1];甘麦大枣汤之中的小麦胚芽油有类似雌激素的生物活性,大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甘草可镇静、调节神经[2]。故桂枝汤合甘麦大枣汤二方并投,诸药合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多获良效。

  【参考文献】

  1 窦红霞,丁一芳.桂枝汤的现代研究进展.中医药信息,2005(3):52-53.

  2陈蓉.麦氏汤治疗绝经前后诸症31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8):410.

  作者单位: 610072 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编辑:张 彦)


日期:2006年7月19日 - 来自[2006年第7卷第9期]栏目

阳旦

阳旦证   病证名。即桂枝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证象阳旦。”成元己注:“阳旦,桂枝汤别名也。”《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旁注:“即桂枝汤。”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Y]栏目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