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感者,本身木气疏泄偏胜,伤及肾家藏气,肾阳外泄,肾气空虚,又感时令疏泄之气之病也。此病极危险,一为肾气丸证,一为大青龙汤加附子证。 肾气丸证,其证微恶寒微发热,全身倦怠,两足困乏,神志昏迷,脉象微弱散乱。方用肾气丸六钱调服。 恶寒发热,乃荣卫之郁,寒热不甚,而全身倦怠,则荣卫之败也。两足困乏者,肾气微少也。神志昏迷脉弱而散者,肾阳外散,中气无源。肾阳外散,则心神失根,中气无源,则脉息不振也。肾气丸附子以回肾阳,桂枝以回肝阳,以定木气之根,地黄滋津液养风木,山萸肉敛浮阳补木气平疏泄,山药补肺金助收敛,丹皮去木滞清瘀热,苓泽扶土气也。肝肾阳复,心神有根,中气有源,土气健运于中,荣卫升降于外,故病自愈。 单感时气之疏泄,肾气能自固藏,病轻。既感时气之疏泄,肾气又被拔动,故易致死。此等病证,一服辛凉,汗出腹泻即死。 大青龙汤加附子证。此方见湖南主席何健手抄伤寒古本。其证恶寒发热,身痛如被杖,头痛如斧劈,口干欲裂,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方用大青龙加附子汤。 此肾阳素亏,又病感寒温病也。恶寒发热者,里气亏乏于内,荣卫郁阻于外也。身痛如被杖者,肾阳不能达于外,卫气不能外发也。头痛如斧劈者,肾阳离根上卫也。口干欲裂,烦满而渴者,上焦津液,被卫气闭敛之热烧灼也。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者,下焦无阳,中气失根,不能安定也。方用大青龙汤。麻黄桂枝各一钱,杏仁二钱以开卫闭,生石膏二钱以清卫气闭于上焦之热,炙草二钱生姜一片红枣二钱以补中气,加附片三钱以回肾阳也。 此证头痛如至如劈,脉又摇摇无定,肾阳拔泄,并于头上,其中下之虚极矣。非附子炙草不能挽回根本。口干而至烦渴,上焦燥热极矣。又非石膏不能回复津液。身痛如杖,卫气郁极,非麻黄桂枝不能调和荣卫。温病而用麻桂,其中必兼有卫闭也。 此病用此方,非老手确有把握,不可试用。可用三豆各三钱加薄荷一二钱煎汤,调服肾气丸五钱以代之。薄荷可代麻桂,三豆可代石膏杏仁甘草红枣。肾气丸之山药熟地丹皮,有补津液之能,山茱萸附桂可回肾肝之阳,茯苓泽泻有益中土。荣卫司于肝肺,根于中气,而起源于肾家。注重肾家以达荣卫,实为此病根本治法。见效而不犯险。 大凡外感之病,脉象微弱,或洪虚,原因皆是内伤。如浮沉细数不定,则内伤至极矣。不治内伤而徒治外感之药,无不耗散伤内者,内益伤病益重矣。脉象浮沉细数不定,为用肾气丸的根据,药店的肾气丸,内有车前牛膝,过利小便,不合此病。须用桂附地黄丸便合,即古方的肾气丸。 本篇温病方中之乌梅三豆肾气三方,皆内伤之要法,皆事实上常有,前人书中所无。前人书中何以无内伤治法,只因王叔和将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二句经文的冬寒的寒字,认为风寒的寒字,谓冬日伤了寒气,登时病作为伤寒,登时不病,寒毒藏于肌肤,来春发作。化为温毒。遂认为温病为毒气,所以用药皆以解毒清热为主。不知温病全由内伤也,更不知春温的温字,乃天人的生气也。知温病为天人的生气为病,自知设法保其生,自不致将人治死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大青龙汤加附子验案: 刘某,女,60岁。以“浑身酸痛三天”为主诉于2004年10月15日就诊,患者诉三天前不慎受凉后始出现恶寒和浑身身酸痛,患者自行服用感冒药后,恶寒之症已除,但仍然感到浑身酸痛,且重,抬举无力,无汗,小便量少且频,口干且不欲饮水,大便日一行,味不臭,成形,舌质淡胖且嫩,苔湿润薄白,脉在中部,缓。望诊所见患者形体肥胖,肌肉松软,头大脸阔,脸有虚浮貌,脚步滞重。辨为溢饮,但患者为阴寒体质,选用大青龙汤小剂加附子。处方: 生麻黄9克,桂枝3克,杏仁5克(杵), 炙甘草3克,生石膏10克,红枣6克, 生姜三大片,炮附子15克,一剂。并嘱患者先服一煎,是否服用第二煎与笔者联系后再决定。(是否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呢?此患者有小便不利和口干之症,当有水饮之邪。无心下部的症状,所以没有考虑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无发热和但欲寐之症,所以没有用)患者服用第一煎后三个小时与笔者联系诉服药无明显汗出,笔者嘱其服用第二煎后去睡觉。第二天上复诉时患者诉服药后无明显汗出,但小便次数增多且顺畅,浑身酸痛已去十之三四。处方: 生麻黄13克,桂枝5克,杏仁7克(杵), 炙甘草4克,生石膏15克,红枣10克,炮附子15克,一剂。嘱其服后无明显汗出可隔三个小明服第二煎。下午患者复诊时诉服药后有汗出之意但无明显汗出,小便仍是次多量多且顺畅,但诉服药后心悸明显,中午无明显睡意。舌象同前,脉缓。处方同二诊方炮附子减为10克,一剂,嘱其根据服药后浑身酸痛的情况自行调整服药的次数。愈。 注:该患者为内寒重的阴寒体质类型,因是家庭主妇,长期下水操劳家务,寒湿之邪入侵致溢饮,如是选用大青龙汤则有亡阳多汗之虑,但患者初诊的当下之症又非大青龙汤不能为功,所以为慎重起见,笔者首诊时选用大青龙汤之小剂,取其开郁解表以畅膀胱之腑,复其气化之能,并加用附子固其少阴之阳,防因大青龙汤的腾龙作雨之用而有拔肾根之弊。服药后无明显汗出,但小便顺畅也是太阳之腑气化功能恢复的征兆,由于患者之体尚能承受大青龙汤小剂,所以二诊时笔者改用大青龙汤中剂。从患者服药后出现心悸的症状也可知初诊时用大青龙汤小剂的正确性。
宝宝高烧咳嗽呕吐
12月9日 早上醒来,宝宝赖床不起,一摸额头有掉热,试体温,37度,低烧,放弃去幼儿园。晚上睡的不太好,有咳嗽。 (注:上幼儿园后,回家晚饭仍吃的很多,小肚子吃的圆圆的,才停) 7点多去外面吃的庆丰包子,平时可以吃三个包子一碗粥,这次只吃了一个半,一碗粥。 回家后精神不太好,有点儿粘人。一部小心,摔了一跤,开始哭,然后就吐了不少。 8点多,服用小柴胡颗粒一袋。想起宝宝还没大便,吃小儿七珍丸35粒,通便用。半小时后宝宝大便一次(正常大便,七珍丸应该是拉肚子2~3次)。之后宝宝自己玩了一会儿,咳嗽多,流鼻涕。 喝了一杯淡盐水。 快12点的时候温度上来了39.2度,鉴于上次经验没敢自己开药。 14:30 联系水中火先生:小脸红,全身烫,39.2度,无汗。先生处方大青龙汤。 16点服用大青龙半剂,一小时后39.3度,无汗。再服完剩下的半剂。约两小时后,没有出汗温度仍39度高烧不退。 17点,给先生打电话: 后半剂服完2小时了,效果不明显,只出了一点点儿汗,仍高烧不退,无其他症状。
先生回复让继续抓大青龙一剂,大柴胡汤两剂备用。
打完电话后,感觉宝宝咳嗽有些想吐(早上呕吐,之后还吐过一小口,没在意),发短信:咳嗽时想吐,不太明显。 刚刚发完短信宝宝就吐了很多。19:30赶紧再打电话:高烧39度,无汗,呕吐,烦躁哭闹,清水鼻涕。 药抓回来已经21点多了。 仍是发烧,无汗,呕,上腹部疼不然按。煎药的时候吐一次。 10点:体温不到39,咳嗽稍微轻些了。一直哼哼不好好睡,咳嗽作呕。 半夜12点多,联系不到先生。咳嗽醒了,吐了很多,发烧39.5,,老婆也急了。 后来煎了大柴胡汤方,1点多把宝宝叫醒吃药,看见药,还没吃就吐了些。 喝了一半,要尿尿,然后就全吐了,吐的东西还有中午吃的米饭和菜,都没有消化。后来又勉强喝了两口,就死活不吃了。 大概2点多,我自己又给宝宝冲了小柴胡颗粒,把剩下的大柴胡汤方倒进去一些,给她喝了一大半。 后来呕吐的迹象就慢慢轻了,但是仍然高烧:全身烫,咳嗽睡不太好。后来快亮了,才睡的安稳些了。
12月10日: 早7点反馈了情况:仍高烧39度,咳嗽,无汗。先生让完全醒后再观察症状。 9点多起床,没有力气,没什么食欲,勉强喝了一小碗山药粥。吃完之后大便一次:前硬后溏,粘黄,酸臭。 体温饭前39.2度。
11点与先生通电话: 症状:无呕吐症状,高烧,有点怕冷,主动要盖被子,两臂抱胸前,粘人,让抱着。 处方:大青龙加附子汤。
13点服第一剂一大半,1小时后无明显出汗,服剩余的。 后半剂吃完快两小时,头和脖子有些汗,后背只是潮。现在38.5度。后背和肚子摸上去很烫。 与先生短信确认后,再煎一剂。煎完,看她还有在出汗,没有吃。 16点检查,看她没汗了,头和脖子出汗明显但身上没怎么出汗,还在烧。于是将第二剂一次服完。 18点多时出汗明显,小汗珠出了一层,后背也出汗了,体温也降了不少。 先生嘱咐不要再着凉。 晚上睡觉时,体温已经下降到37.5了。 睡觉还有咳嗽,但不烧了。 醒的很早,3点多就不睡了,摸身上也不烧了。主动要水喝。还说饿了,要喝粥。
附: 小儿七珍丸 [处方组成] 雄黄960g、天麻240g、天竺黄480g、全蝎480g、僵蚕(炒)480g、清半夏240g、钩藤240g、桔梗240g、黄芩240g、巴豆霜720g、胆南星480g、蝉蜕240g、蟾酥(制)2.8g、沉香80g、水牛角浓缩粉160g、羚羊角4.5g、人工牛黄13.3g、麝香13.3g、朱砂1000g。
答案分析: 三诊的处方是大青龙加附子汤
就“大青龙是发汗峻剂”这种认识来说,是否未曾亲手一用?说其为峻剂,如何峻法?汗出不止、亡阳而毙? “大青龙证是强人才会出现的,是强人才能用的,”这是谁的规定?你们这样理解大青龙汤,这样去读伤寒,确实不会用在体弱年高之人,故不必强用之。
《伤寒论》39条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此条文最难解处在于 为何无端提出“无少阴证者”,其意何居?
众所周知,太阳伤寒的主方是麻黄汤。而伤寒不会停留,是要发生传变的,故有伤寒多少日,太阳病多少日之说。
在其传变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不同的症候。若太阳病证不罢者,而传入阳明。
既不可单用麻黄汤以治太阳伤寒,又不可单用白虎汤以治阳明燥热,只能合二方为一方而治之。
于是乎,仲景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上兼治阳明的石膏。双管齐下。表里兼治。
大青龙汤的作用在太阳阳明,若病邪下传少阴而成太阳少阴两感者,则再加附子, 仲圣之良苦用心和遣药配方之精,虽历两千年而无有能及者。仲圣之名当之无愧。
所以,此条文之“无少阴证”的意思就是病邪尚未传入少阴,就直接用大青龙汤
大青龙加附子汤才是仲景给出的正宗的治疗太阳与少阴两感的方药。而由于历代传抄遗漏的结果,通行本《伤寒论》只有太阳少阴两感的描述, 通行本《伤寒论》云: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
到底太少两感的症治方药是什么。通行本就没有下文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历代注家认为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的是少阴病始得之。
大青龙汤是一个治病的方子,自有其适应证,相符者,效如桴鼓,故有“有故无殒亦无殒”之 说,但临床是否如此简单呢?未必,因为还有其他的影响判断的干扰因素,功底深厚者,是有手段解决这 些影响因素的。
大青龙汤敢用于3岁多的小孩,自有正确的中医知识作指导,不幸的是,掌握中医知识的人很多 ,而掌握正确的中医知识的人较少。
中医一些教条,对中医的危害不可低估。常常导致后学者心存畏惧,视角狭窄,以致良方埋没 ,临阵无将,今日中医技术退步,是有原因的。
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18/09/347077_15706420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