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小柴胡汤新用 5

2015/5/11 05:26|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2806|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柴胡汤临床治验2则  小柴胡汤,方载《伤寒论》,为医圣张仲景治疗少阳病半表半里证而设,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柴胡汤临床治验2则


  柴胡汤,方载《伤寒论》,为医圣张仲景治疗少阳半表半里证而设,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之功能。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此方治疗诸多杂证,颇收良效。现举案如下。

  1 低热

  患者,男,56岁,中学教师,1999年9月8日初诊。患者自诉2个月前患感冒,经门诊治疗,外感症状已解,惟觉低热不适。初未介意,仍坚持工作,至月余低热犹存,渐至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胸胁憋闷,间有盗汗发生。自疑患肺结核。经胸部拍片及实验室检查,排除肺结核,遂求诊于某中医大夫旬余,效果不佳,低热仍在38℃左右,胸闷不适。又赴某市医院检查,亦未明确诊断,经人介绍就诊于余处。考虑前医滋阴之法已用。遂改用活血化瘀法,方用血府逐瘀汤,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9月12日复诊:诉服药初觉有效,药停仍发低热。观患者面色少华,测体温38.2℃。症见:神疲纳差,胸闷胁胀,口苦咽干,夜间盗汗,大便稍稀,小便如常,脉弦细,苔薄白,舌质深红,证类少阳,枢机不利,气郁化热,郁热伤阴,至阴虚之象明显。病机是气郁化热,予小柴胡汤。处方:柴胡18g,法夏9 g,党参9 g,炙甘草6 g,黄芩9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9月16日复诊:服药有效,诸症缓解,守原方剂量和煎服法再进3剂。追访得知,6剂小柴胡汤,使2个月的低热霍然而愈。

  按:少阳部位为半表半里,邪犯少阳,枢机不利,少阳气郁,不升发则化火,郁火伤阴,发为是证。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解郁行气之功,用之气郁得舒,而火热自散,阴无以伤,则津液自复矣。

  2 阳痿

  患者,男,38岁,工人,2000年1月16日就诊。患者诉半年来阳事不举,不能与妻子同房,曾多方求医问药不效,夫妻二人十分苦恼,经熟人介绍就诊于余处。详问患者起因,乃知半年前正值暑热,一次与妻子行房事时十分口渴,即痛饮冰茶而酣然入睡。事后,每当行房事,则不能成功,夫妻二人心烦日甚,多方求医,补肾壮阳之中药、成药,屡试效果不佳。症见:形体憔悴,神疲乏力,胸胁胀闷,少腹弦急,二便正常,苔薄白,脉弦缓。此为水结气滞络阻,阳气不舒所致。即予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2g,法夏9 g,人参9 g,炙甘草6 g,生姜5片,大枣5枚,蜈蚣3条,茯苓9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口服。1月20日复诊,患者面露喜色,告服药后有效,能与妻子同房,但效果不理想,效不更方,原方再进4剂,剂量、煎服法同前。后随访得知,患者房事正常,病已痊愈。

  按:患者行房饮冷而致水结气郁、气滞络阻,阳气不伸,发为阳痿。非肾气肾阳虚,故补阴壮阳罔效。小柴胡汤宣展气机,蜈蚣通络,茯苓、生姜行水,服之使水气宣散,气机舒展,阳气得伸而阳痿自除。

  作者单位: 473600 湖北通山,通山县卫生局

  (编辑:李建伟)


日期:2006年12月19日 -来自[2006年第4卷第14期]栏目

【小柴胡汤】


  

    治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耳聋脉弦数者。此是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证,宜此汤以和解之。

    【组成】柴胡半觔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以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括蒌实。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枯蒌根,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犡,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温覆取微似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

    【集注】程应旄曰:方以小柴胡名者,取配乎少阳之义也,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何则。少阳脉循胁肋,在腹肠背阴两歧间,在表之邪欲入里,为里气所拒,故寒往而热来,表里相拒而留于歧分,故胸胁苦满,神识以拒而昏困,故嘿嘿,木受邪则妨土,故不欲食,胆为阳木而居清道,为邪所郁,火无从泄,逼炙心分,故心烦,清气郁而浊,则成痰滞,故喜呕,呕则木火两舒,故喜之也,此则少阳定有之证,其余或之云者,以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罅,皆能随其虚而见之,不定之邪也,据证俱是太阳经中所有者,特以五六日上见,故属之少阳,半表半裹兼而有之,方是小柴胡证,方中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补久虚助生发之气,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荣卫,相须相济,使邪无内向而外解也,至若烦而不呕者,火成燥实而逼胸,故去人参半夏括蒌实也,渴者燥已耗液而逼肺,故去半夏加括蒌根也,腹中痛,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黄芩以安土,加白芍以戢木也,胁下痞硬者,邪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泥,加牡犡之咸而软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水邪侵乎心矣,故去黄芩之苦而伐,加茯苓之淡而渗也,不渴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桂枝以解之也,咳者半表之寒凑入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干姜助热也,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日期:2006年12月15日 -来自[删补名医方论]栏目

王全年 孙广仁 :小柴胡汤宗阳明而治


 少阳本态病,处于寒、热双重态:开-闭态。因寒故有闭,因热故有开。开、闭交作,随寒热交作也。什么是态?《说文》:“态,意态也。”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不同的态,对应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态,就是一个东西,处于一定的发展形势及状态中。因为它“必见于外”,故可产生中医“藏者,象也”的信息,让人们认识。伤寒六经病,实为六态之为病。态的意义,显然远远大于经络或脏腑,是“一身之气”织成的六大进行时也。常态潜于“一气”而固守,异态演生出“三阴、三阳”六态之为病。小柴胡汤,就是典型的少阳病宗方,但却宗阳明而为,治不离阳明。
  1.少阳本态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
  2.少阳本态病解释
  (1)病机:少阳态,故一定寒热交作,寒热往来。这种状态的产生,多由太阳之病转归而来,或因其他原因造成了少阳之为病的“开-闭”态。寒者,阴邪进,寒性收引,故有“闭态”或“敛态”。热者,阳邪进,阳热外释,故有“开态”或“热态”。寒者,似太阳之为病有“闭”态之貌;热者,似阳明之为病有“开”态之容。所以,寒热往来,是少阳病的焦点症状。在这一态下,少阳枢机不利,引动胆火上乘,灼阴伤津,故有“口苦,咽干,目眩”。脾胃也受影响,故可见“嘿嘿不欲饮食,喜呕”。胸胁为肝胆所辖,故少阳之热可致阳气运动不畅而“胸胁苦满”。有热可“心烦”。所以,少阳,可认为处于太阳、阳明两态之间的一个过渡态品种。因有寒,所以能将少阳态滞定于太阳之为病的闭态;因有热,所以又能将少阳定格于阳明之为病的开态。寒热交作,因气虚无力祛邪所为。而不是阳虚或阴虚。
  (2)治法:清热解阳明开态之热,补气聚能祛太阳闭态之寒。
  (3)方药:小柴胡汤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水煎服。
  (4)方解:柴胡、黄芩,苦寒,气质轻清,以清阳郁之热为最佳,治阳明开态热胜恰如其分。又“寒性收引”,顺阳明内趋主阖、主敛势。人参、炙甘草、大枣,益气补中,大补阳明“土”位之气,使“阳明”有足够的能量“阳明主阖”。所“阖”能量,以气的固摄与防预作用,祛除寒邪,消太阳之为病的寒性“闭”态,恢复生理上的“太阳主开”。寒、热消除,阳明、太阳各回到生理意义上的态势。
  中焦“土”位,在脏为胰(传统认为脾)、肝,在腑为肠胃。腑主消化、吸收,主纳、主入;脏主传输、上达,主升、主开。阳明主阖,就是消化吸收;太阴主开,就是升清上达。半夏、生姜,降逆止呕,顺应腑气以降为和,又顺应阳明内敛之德。
  全方合,内聚阳明之“气”能,以祛太阳之为病的“寒”;又苦寒之药,清解阳明之为病的“开”态余热。所以,本方主治,实只从阳明入手,这才是张仲景大师小柴胡汤的千年之妙。阳明之生理在于“阖”,故可补不可泻,参、芪类故也;阳明之为病在于因热有“开”。故可泻不可补,柴、芩可为。
  3.小柴汤宗阳明而治
  由于拘于传统六经的“经络说”,所以少阳病提纲误认为“口苦、咽干,目眩也”。笔者认为提纲应该是“少阳之为病,寒热往来也”。它是阳明与太阳互有胜负打持久战。阳明故有热,太阳故有寒。寒、热,最能反映机体性质的两大类病性因子。所以,以“寒热往来”命定少阳提纲,更具有临床意义。《伤寒论》101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处的证,实际对应着一个特殊病机:开-闭态。其实质就是抓住与证高度相恰的“病机”。而在众多与此证对应的“症”中,只有“寒热往来”,最具有代表性。小柴胡汤,以补阳明之“土”位固其本。《灵枢·五音五味篇》:“阳明常多血多气”,阳明主阖,是人体一切能量的蓄集塔。所以,大补气为首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柴汤宗阳明而治,清阳之为病的“热”,补阳明生理主阖的“气”,实为千古之秘。
  再,寒热是《伤寒论》定性的要点:太阳寒热,同时出现;少阳寒热,交互而为;疟疾寒热,发有定时;而阴虚之热,朝热盗汗。所以,采“寒热往来”定性少阳提纲,最为精确。它是与少阳证“寒-闭”态下,众多症中最准确的一个。
  伤寒三阳病,本质均为热病。所以刘完素依据《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者,则为病热”。指出伤寒发而为热病,其机理主要是“阳郁化热”。如他在《宣明论方·热论》中说:“寒藏于肌肤,阳气不行散而内为怫结,故伤寒者反为病热。”此处的“怫结”,即“阳郁”后而化热。阳者,阳气也,阳郁而盛而化热。热胜则成火。任何病理因子,如果瘀而成患,都可造成阳郁,阳郁则化火,故刘河间认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六经传受皆为热证”。
  伤寒三阳态病的热,各有所因,均由阳化。太阳之为病,因寒成闭态,因闭而阳郁而化热。阳明之为病,内阖之气聚集,遇热化热。阳明病热,或由于直接感受温热之邪(如气分热),或因太阳闭态阳郁化热成阳明(太阳它态证),均可引动阳明主“阖”主“敛”的能量而化热。此能量,附于内阖之“气”而存在,气化阴气、阳气。阳热之邪,恰好引动的是阳气。两阳叠加,必生大热。故阳明态病,以发热为主。
  极热,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白虎汤主之,清阳明热用石膏;次热,如“心烦懊憹不眠”,可用栀子豉汤,清阳明热用栀子;太阳、阳明合病的“利遂不止”,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清阳明热用黄芩、黄连;而小柴胡汤,寒热往来,寒时是太阳,热时是阳明,用柴、芩清阳明之热。可见,随阳化热的“阳明之为病”产生的热量多少,所用清阳明之药,随证而变。不拘泥于白虎汤也。
  小柴胡汤,只是众多清阳明热方剂的一个,却演生出中医最重要的“半表半里”的小阳理论。此处半表半里,只是一种思维模型,实为一个过度态品种:开闭态。


日期:2006年11月16日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李兴培教授谈“小柴胡汤事件”后汉方医学的变化

  中医在国际上首度遭遇“信任危机”一一日本发生的“小柴胡汤”事件,已经过去10余年。对于该事件,日、中间中西医学界都有着若干评论,仁智互见。李兴培教授认为,这绝不是一件孤立事件,该事件的发生,有其时代背景和深层次原因,事件带给我们应有的思考、启迪与教益。对此,李教授谈了以下认识。
  日本汉方医学的兴起
  汉唐以降,中医学东渐,相继不断传入日、朝、越等国家和地区。日本汉方医学大师汤本求真在《皇汉医学》丛书中言“长女以疫痢殇,恨医之无术……始发愤学中医,经十有八年,其间流传四方,穷困备至,未尝稍易其志,用力既久,胜于今日之新法矣……信医圣张仲景遗训,为古方学派”;《类聚方广义》:“张仲景为千古用方之鼻祖……其文简明严正,条理井然,宽猛之治,和攻之法,无不周悉赅备。若能精究其意,推广其义,则万病之治,易如反掌矣”;日本医学博士和田正系为其师《伤寒论阶梯》序:“我们身为医师者,经常遇到疑难病证踌躇莫决,或虽诊断明确而无良好疗法,或治疗而越时重发,但此种情况下,往往易为汉方医学处方所奏效。此种事例,颇不鲜见”。“《伤寒论》不论古今中外均指为惟一之医道遵循……能作为治疗万病的原理”,他赞其师“毕生致于《伤寒论》之笃学者……别无旁求。其对《伤寒论》之解释,为现代医学之最高成就”。足见日本医界有识之士,初始学习中医之切入点乃是从经典着手,其态度之诚恳,起点之高,学习之深入,心得之丰富,俱足以令人叹服。经多代人对中医典籍之研究实践,诞生了后世派、古方派、折衷派和考证学派等,先后还有如《太素经集注》、《医心方》、《医籍考》和《汉方诊疗之实际》等大量汉方医学书籍问世。至二战以前,汉方医学在日本处于主导地位。
  日本汉方医学的挫折及再起
  然而好景不长。日本作为二战和珍珠港事件发动者,无条件投降前,遭到以美国为首的盟军的惩罚性狂轰滥炸,日本列岛大部分城市几为一片焦土,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在美国绥靖政策的羽翼下,战败国日本百废待兴,一切唯美国马首是瞻。联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作为胜利者,趾高气扬,颐指气使,什么都管。在医疗卫生领域,麦氏公然信口雌黄地指责“中医不科学”、“针灸是野蛮术”,虽未直颁“取缔中医”之令,却是践行“取缔中医”之实。日本汉方医学自此开始一蹶不振,疾速掉入低谷,即从往昔主流医学,沉沦为不被政府承认的民间非正统医学。
  新中国诞生后,我国中医事业得以复苏。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期,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果断地制定了“团结中西医”和“继承、整理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中医政策,有真才实学的中医相继被聘入各级医院,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北京、成都、上海和广州四所中医学院成立,中医人士被遴选为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医界感动了,焕发出巨大潜能。在预防、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成就巨大,显示出无比的生命力。如中医在治疗梅毒、麻风、淋病急腹症、急性传染病(暴发性流感、小儿麻疹肺炎、小儿腺病毒肺炎、乙脑流脑、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以及许多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疑难病症,都获得了良好疗效,这对东邻日本无疑是一个不小的震撼。
  日本汉方医学界德高望重的大塚敬节、史数道明等,联合政界若干有影响人物,对我国中医药界取得若干重大成就,明显拉大与日本汉方医学差距的实情,多次向日本有关当局苦苦谏言,直陈利弊得失。日本政府遂逐渐放宽对汉方医学界的限制,汉方医学得以重生,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大塚在弥留之际,还谆嘱其弟子们: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叫中国向我们学习。
  小柴胡汤事件“应运”而生
  重生后的日本汉方医学界,“赶超”中国心切,决定首先主攻中药与方剂。他们购置最现代化的实验设备(迄今仍保持着领先中国的先进优势),对中药粗提或精提后进行药理毒理实验。中医方剂仅部分开展现代实验手段研究,但正式生产汉方制剂500余种之多,而其中仲景经方即达200种以上,且一般都是原方原量使用,不得更易。由此不难窥知,日本汉方医学界,对经方功效是何等肯定,对仲景学说是何等虔诚。
  小柴胡汤在日本应用之广,可谓家喻户晓。为应付大量需要,20世纪80年代日本曾在我国大连专门设厂生产该产品。然而好景不长,沸沸扬扬的“小柴胡汤事件”终于在十几年前的日本发生了。日本、中国先后不断有这类报道及浅评见诸报端或其他媒体,迄今人对之的“旧事重提”,“文外余波”似断非断。“小柴胡汤”怎么了?“中医”怎么了?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活的灵魂
  “小柴胡汤”事件,矛头直指中医,使之遭遇信任危机。溯流穷源,其实这是日本二战后,汉方医学界率用简约对号入座的“汤证疗法”的必然结果。仲景在《伤寒论》中早已强调:中医治病必须“凭脉,辨证,施治”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设若有悖,轻则罔效,重则为祸惨烈。仅此而已,岂有他哉!
  小柴胡汤,药虽七味,其汤证病机涵义却相当深邃。众所周知,外感病邪来犯,一般皆是按照由表入里之传变规律进行。然而仲景从大量宗族和乡里疫病治疗中,悟出由太阳(表)→阳明(里)传变层次间,还横亘着一个“少阳”半表半里层次。少阳证之确立,乃是仲景洞察力之敏锐,独具隻眼处,实补八纲辨证之未逮,该方遂成为仲景最得意传世佳方之一。其适应证呈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及口苦、咽干、目眩或作呕等症者。仲景于论中曾有“但见一证便是”之语,即指上述症状而言。
  须知,仲景在该方之末,明白无误地设有七种加减法:如太少合病,本方合桂枝汤用之;和阳明并病,予大柴胡汤表里双解;误汗而致邪遏不停,柴胡桂姜汤温化宣达;误下热结阳明而少阳仍不解,柴胡芒硝汤和解通结;胸中有热,胃内邪踞,腹痛欲吐,黄连汤清上温下;误下邪陷,滞碍枢机,腹满烦惊,柴胡龙牡汤和解镇惊、扶正祛邪。是故纯恃小柴胡汤“打天下”,万病皆用,独缺加减,不偾事者,几稀矣。我国各地都有应用小柴胡汤化裁,治愈大量感染性疾患和急危难症的报道,也是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取得的成果。
  显然,发展中医和中医治病,丢弃了辨证论治精神,则“欲速则不达”。
  日本汉方医学勃兴已崭露曙光
  日本医师星野惠津夫氏等在《所谓汉方药的副作用》(日本东洋医学会志4:59,1982)文中谓,用某(未具名)汉方16个月,分别出现副作用如感冒样症状、皮疹口腔炎、消化道症状、休克前期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这些症状的出现,急性病在服药数十分钟后,慢性病则在一至数日后。经仔细观察,多属误治。因为往往“更方后”,这些症状皆消失。是为“小柴胡汤”事件根由之诠释。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医、中西医结合又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日本也逐渐恢复与中国交流中医学术,如和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共探血瘀证,购买冠心二号方等。实践反复证明:死方焉能治活病?日本反省后顿悟:应重新向中国学习辨证论治。相继,日本《汉证》杂志第12卷6、7期合刊,特辑发表长篇研究蒲辅周先生临床经验文章;不断延请中国名老中医专家、教授讲学及会诊;派留学生赴中国中医院校学习,攻读学位;频繁来华参加学术会议;中日或多国合办学术研讨会等等。其举措实发人深省。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即优势。日本正郑重再拾起它。我们,怎么办?


日期:2006年9月18日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小柴胡汤

作者:董康 等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7800897249
印次:3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1998-3-1
字数:72000
版次:1

a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小柴胡汤的出处、方名含义、功用主治、方解、源流与方论、药理作用、临床运用、制剂研究、系统方研究等内容。以便读者不仅可以一览小柴胡汤的研究全貌,而且能了解其研究的动态及趋势,并能很好地应用于临床。
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小柴胡汤的专著,特别适合于广大临床工作者,中药方剂研究者,医药院校师生和中医药爱好者使用。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出处、方名释义及组成
第二节 源流与方论
第二章 药理研究
第一节 主要组成药物的药理研究
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
生姜
第二节 小柴胡汤的药理研究
第三章 临床运用
第一节 内科疾病
感冒
支气管哮喘
流行性腮腺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
艾滋病
胆囊炎
胰腺炎
返流性食管炎
胃炎
冠心病
溶血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紫癜
肾盂肾炎
肾病综合征
神经精神性疾病
时辰发性性疾病
第二节 妇科疾病
热入血室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第三节 男子性功能障碍
第四节 皮肤科疾病
脱发
过敏皮肤病
第五节 外科疾病
第六节 儿科疾病
第七节 五官科疾病
第四章 制剂研究
第一节 临床制剂
第二节 含量测定
第五章 系列方研究
编辑推荐:

日期:2006年8月8日 -来自[中医]栏目

寒实践论

作者:陈瑞春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711705206
印次:3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4-3-1
字数:283000
版次:1

a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以临床为主,将作者五十年一的临床体会记录整理而成。上篇“经方实践”将临床所用经方,以及有一定心得的方药归纳成文,其中[方意新解],是对伤寒方的全面认识,并赋予其新意。“临证验案”是每一方的应用记录,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伤寒论》,也是作者读伤寒、用伤寒的些许发挥。
中篇“医案实录”是临床医案的记录,病种甚多,疗效较为确切,没有空谈和不实,足兹临证参考。
下篇“医话实说”是随笔,但不重文采,只是实话实说。旨在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事一议地勾画出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附篇,对几个不同的问题,作了些探讨。 作者简介:陈瑞春,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广为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院伤寒教研室主任,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务副院长,主持工作。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顾问,全国仲景学说研讨会委员,全国中医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等职。全世界国名老中医带徒第二批导师。首批江西名中医。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收入其资料,入选国际名人中心名人榜。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工作50余年,主攻“六经辩证的临床应用”,带教、指导的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生4名,皆以其为研究方向。临证擅用经方,长于内科心、肝、胆病以及内、妇、儿科部分疑难杂症。对《伤寒论》的研究,应用均有独到之处,提出了一些颇具学术价值的观点,如“伤寒救阴法”。面对小柴胡汤的灵活应用,则体现了他师古不泥古的创新精神。1989年研制的“健脾益气冲剂”经临床与实验观察,对提高免疫力和放疗化疗白细胞减少症均有显著疗效,同时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治学严谨,勤奋务实,对中医的理论探讨也作出了不懈努力。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或刊发于美国、香港等医学杂志。主编、参编《伤寒论教学参考》、《喻嘉言医学之书校诠》等著作8部,独著《陈瑞春论伤寒》和《伤寒实践论》。从医执教50余年,教授过各科层次的班级,有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还有博士生以及各类进修生和留学生的课程,授课专业以伤寒、温病为主,同时也旁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药。长期坚持临床实践,50余年从未间断。在对部分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取得了不少独到的经验和体会。如对甲肝乙肝肝硬化、冠心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肿瘤的中药调治、小儿厌食等都有较理想的疗效。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因此也吸引了外省不少求学者前来,近几年,先后有黑龙江、广东等地的四名学员专程求教进修。对带教学员不仅从专业知识方面严格要求,而且注重学员的医德的培养,经常告诫学员要先做人,再做医生。坚持辩证论治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农村或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尽量做到药价廉而疗效好。因此颇为患者赞誉。
目录:
上篇 经方实践
一 桂枝汤
(一)桂枝汤治感冒
(二)桂枝汤治肩周炎
(三)桂枝汤治夏日腹泻
(四)桂枝汤治肌肉痛
(五)桂枝汤治身痒
(六)桂枝汤治自汗
(七)桂枝汤治盗汗
(八)桂枝汤治肺部感染
(九)桂枝汤治荨麻疹
(十)桂枝汤治过敏性鼻炎
二 桂枝麻黄各半汤
(一)桂枝麻黄各个汤治荨麻疹
(二)桂枝麻黄各个汤治身痒
桂枝甘草汤
(一)桂枝甘草汤治冠心病
(二)桂枝甘草汤治胸痹
桂枝加葛根汤
(一)桂枝加葛根汤治颈项强
(二)桂枝加葛根汤治肩周炎
(三)桂枝加葛根汤治颈椎增长
五 桂枝加附子
(一)桂枝加附子汤治误汗恶寒
(二)桂枝加附子汤治脚膝痹痛
六 小柴胡汤
(一)小柴胡汤治外感发热
(二)小柴胡汤治低热
(三)小柴胡汤治肝炎胁痛
(四)小柴胡汤治夜间磨牙
(五)小柴胡汤治经期感冒
(六)小柴胡汤治咳嗽
(七)小柴胡汤治乙肝“三阳”
(八)小柴胡汤治小儿发热
(九)小柴胡汤治冠心病早搏
(十)小柴胡汤治失眠
(十一)小柴胡汤治更年期综合征
(十二)小柴胡汤治暑病夹湿
(十三)小柴胡汤治湿郁发黄
柴胡桂枝汤
(一)柴胡桂枝汤治低热
(二)柴胡桂枝汤治感冒
(三)柴胡桂枝汤治风湿热
(四)柴胡桂枝汤治肺心病肺部感染
(五)柴胡桂枝汤治身体疼痛
(六)柴胡桂枝汤治风湿关节炎
(七)柴胡桂枝汤治风湿发热
八 柴胡加龙骨牡蛎
(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经前期紧张症
……
中篇 医案实录
下篇 医话实说
附篇

日期:2006年8月8日 -来自[中医]栏目

当代有效合方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俊,伍游雅 主编
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ISBN:780121429
印次:1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2-8-1
字数:474000
版次:1

a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合方使用的书籍,作为方药类中医临床参考书,主要介绍了合方的处方来源、药物组成、组方依据、方药分析、用方指证、临床应用、临床报道等几项内容。本书内容新颖、实用,适用于中西医各科临床医师以及中医专业的在校学生。
作者简介:
目录:
一画
一贯煎芍药甘草汤
二画
二至丸合生脉散
二仙汤合逍遥散
八珍汤合小柴胡汤
三画
三仁汤四君子汤
三仁汤合四逆散
三子养亲汤合三拗汤
大承气汤合黄连解毒
大此胡汤合茵陈蒿
乌头煎合桂枝汤
小青龙汤二陈汤
小青龙汤合五苓散
小青龙汤合玉屏风散
小青龙汤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承气汤合凉隔散
小柴胡汤合三仁汤
小柴胡汤合小青龙汤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
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小柴胡汤合平胃散
小柴胡汤合四物汤
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合五苓散
小柴胡汤合四逆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
小柴胡汤汤合竹叶石膏汤
小柴胡汤合金铃子散
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
小柴胡汤合桂枝汤
小柴胡汤合桂枝加芍药汤
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
小柴胡汤合黄连解毒汤合四物汤四逆散
小柴胡汤合麻黄杏甘草石膏汤
建中汤合小柴胡汤
小建中汤合四逆散
小建中汤合当归补血
小陷胸汤合四逆散
四画
五画
六画
七画
八画
九画
十画
十一画
十二画
十三画
十四画
十五画
十六画 编辑推荐:

日期:2006年8月8日 -来自[中医]栏目

小柴胡汤能治疗多动症吗?

  张横柳等以内服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儿童多动症80例,同时以单服利他林治疗多动症20例为对照组。结果,中药组有效率达86.25%,对照组有效率90.0%,两组疗效基本相同,但中药组治疗后出现的副作用远远少于西药组。

    治疗方法: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象牙丝、北芪、党参、女贞子淡竹叶,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治疗期间不用其他疗法,1个月为1疗程。


日期:2006年4月16日 -来自[儿童多动症300问]栏目

胸胁满


胸胁满  证名。胸胁胀满不适。出《素问·刺热论》。由邪阻气郁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伤寒阳明病亦可见本症。“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亦可由热入血室引起。《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语,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参见胸胁苦满条。
日期:2006年1月12日 -来自[字母X]栏目

左胁痛


左胁痛  证名。左侧胁痛。由气滞血瘀、痰饮、食积、肝郁等所致。《医学入门》卷五:“左为怒火与死血,大怒气逆及谋虑不决,或外感风邪,皆令肝火动甚,胁痛难忍,古萸连丸、当归龙荟丸,轻者小柴胡汤加黄连、牡蛎、枳壳瘀血必归肝经,夜痛或午后发者,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乳没。”《古今医彻·胁痛》:“左者肝也,肝藏血,性浮,喜条达而上升,有以抑之,则不特木郁而火亦郁,故为痛。治之宜疏肝清火理血,左金兼桃仁、红花、钩藤青皮之属。”亦可由肝虚所致。《证治准绳·杂病》:“左胁偏痛久,宿食不消,并目(目巟)(目巟),昏风泪出,见物不审”,宜补肝散。《景岳全书·杂证谟》辨胁痛之在气在血,谓不可拘于左血右气之说,但察其有形无形可知。血积有形而不移,或坚硬而拒按;气痛流行而无迹,忽倏聚而倏散。若食积痰饮皆属有形之证,详察所因,自可辨识。参见胁痛、右胁痛条。
日期:2006年1月12日 -来自[字母Z]栏目

磷甲酸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例


    我们于2002~2004年,应用磷甲酸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3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选择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43例,男35例,女8例,平均年龄32.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诊疗前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应用磷甲酸钠2.4g/次,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1h内滴完),间隙时间不少于6h,2次/d,疗程28天,同时加用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一日一剂,疗程3个月,对照组单用磷甲酸钠,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

    2结果

    2.1两组患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18例患者的乏力、纳差、肝区不适等症状明显缓解,而对照组10例缓解,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变化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变化比较(略)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T治=13.38,T对=12.98)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T=2.518)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eAg转阴情况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eAg变化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3.94,P<0.05

    2.4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方向是联合用药[1],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是以抗病毒药物清除感染,佐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中西医联用可取长补短,以取得益彰之功。磷甲酸钠为非核苷酸类广谱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为直接抑制病毒特异的DNA多聚酶[2]。体外试验表明,磷甲酸钠对T、B淋巴细胞的增生和淋巴因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国内外基础及临床研究证实其有良好的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乙肝居“胁病”、“黄疸”等病症范畴,其发展是湿热毒而侵袭少阳,机枢不利,正气虚弱所致,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热盛则伤胃,湿热蕴交蒸,口弱木郁,致肝胆气郁疏泄失调,治宜疏肝解郁,益气健脾;小柴胡汤中,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大枣、人参、甘草等中药组成,是主治少阳病的代表方剂,广泛用于肝胆病症的治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柴胡汤主要药性成分为柴胡皂甙、柴胡醇、福寿草醇、植物甾醇、黄酮类物质等具有激活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加抗病毒的产生,抑制病毒复制,发挥好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双方调节作用,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降低丙氨酸转氨酶,利于肝功能恢复。

    我们用磷甲酸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单独应用磷甲酸钠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中西药合用能使抑制HBVDNA作用增强,提高机体免疫力,利于最终清除HBV,对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及促进肝功能复常均有较好疗效,且中药价廉、安全、方便,但其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定刚.从机体清除乙型肝炎病毒的规律探讨病毒的新策略.中华肝脏杂志,2001,9(4):196.

    2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十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5.

    作者单位:444303湖北巴东,巴东县溪丘文波医院

    (编辑:文静)


日期:2005年12月26日 -来自[2005年第6卷第14期]栏目

小柴胡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65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结合中医学辨证方法以自拟小柴胡汤联合拉米夫定作为治疗组,以单用拉米夫定为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生化指标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eAg阴转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小柴胡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各项疗效指标均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小柴胡汤;拉米夫定

    我院于2003年7月~2004年6月,应用小柴胡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6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对象均为我院肝病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3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诊断标准。治疗组:男40例,女25例,平均年龄34.9岁,平均病程6.6年。对照组: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24岁,平均病程7.2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生化指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选入标准: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HBV-DNA阳性。TBIL<30μmol/L和ALT<300U/L。半年内未正规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排除乙型肝炎病毒以外的其他原因所致的肝损害。

    1.2治疗方法治疗组: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100mg口服,1次/d,疗程6个月。同时应用自拟小柴胡汤,每日1剂,水煎药液150ml,早晚二次分服,疗程亦为6个月。方剂组成:柴胡12g,黄芩9g,半夏9g,生姜9g,党参12g,大枣9g,甘草5g。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1.3观察项目根据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判断标准,分为临床治愈:主要症状消失,肝脾肿大回缩,肝区无明显的压痛或叩痛,肝功能各项检查均恢复正常,HBeAg、HBV-DNA转阴;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肝脾肿大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肝功能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无变化;有效: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肝脾肿大回缩或稳定不变,肝功能中ALT、AST、TBIL下降5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

    1.4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治疗组65例,临床治愈43例(66.2%),有效19例(29.2%),无效3例(4.6%),总有效率95.4%;对照组31例,临床治愈15例(48.4%),有效8例(25.8%),无效8例(25.8%),总有效率74.2%。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病例的HBeAg和HBV-DNA阴转率亦有明显的差别。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43.1%(28/65),HBV-DNA的阴转率为78.5%(51/65),对照组HBeAg阴转率为38.7%(12/31),HBV-DNA的阴转率为74.2%(23/3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58.5%(38/65),HBV-DNA的阴转率为87.7%(57/65),对照组HBeAg阴转率为16.1%(6/31),HBV-DNA的阴转率为80.7%(25/31),前者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①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清除HBV,终止肝损害。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药物,能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活性而控制HBV的复制,是目前抗病毒有效的药物之一,但是因停药后病情易反复以及诱发病毒变异等缺陷,使其难以成为单独治疗乙型肝炎的理想药物[1]。在中医学辨证基础上组合的中药,能发挥在多靶点、多层次上的整体调控功能,既能发挥与拉米夫定抗病毒的协同作用,又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拉米夫定形成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

    小柴胡汤由柴胡、半夏、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2]。其组成现已提示可以预防肝纤维化。例如,从甘草提取的甘草甜素(一种三萜皂苷类物质),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都具有降低转氨酶和改善肝纤维化的能力。黄芩色素(黄芩中含有的一种主要的黄酮类物质)在以大鼠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所作实验中,具有抗细胞增殖和抗纤维化作用;黄芩甙(黄芩中含有的另一种黄酮类物质)通过线粒体途径,可以增强来源于白血病的T细胞系的凋亡,逐渐抑制癌细胞的生长[3]。但是在健康的自愿者体内可以看到它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轻微的毒性。在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肝损害大鼠体内,小柴胡汤显示了抑制胶原形成,提升视黄醛衍生物水平,降低AST、ALT水平,抑制贮脂细胞活性,预防肝纤维化作用。在以四氯化碳制成的急性肝损伤模型中,小柴胡汤及其组成成分黄芩甙、黄芩色素、甘草甜素和甘草亭酸可以抑制急性肝损伤,促使肝功能较快恢复。小柴胡汤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与下调αⅠ型、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有关,与下调肝组织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有关。这也许是由于通过P38路径增强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13的活性,降低了TIMP1、2的活性,从而抑制了肝星状细胞的活性所致。小柴胡汤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物。体外研究证实小柴胡汤能增加白介素1β、白介素6、γ拉米夫定、肿瘤坏死因子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成。动物实验证实了小柴胡汤的化学预防作用。已观察到联合使用小柴胡汤时,肝内细胞色素P450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动物模型证实小柴胡汤能预防肝损伤和促进肝脏再生。Sakaida等通过节食,限制氨基酸摄入、引起胆碱不足来诱生大鼠肝纤维化。针对该动物模型,采用小柴胡汤治疗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羟脯氨酸含量下降,血清透明质酸轻微上升,与对照组相比,表明纤维化减轻。经小柴胡汤治疗的大鼠很少发生瘤前病变。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采用四氯化碳、N亚硝基吗啉和D半乳糖胺制作的肝损伤模型中。将小柴胡汤所含高、低分子量的提取物用于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研究,结果显示它们可以减少由于肝损伤引起的血清中ALT和NO含量的上升。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是一种通过活化氧的方式形成的DNA加合物,被公认是反映肝癌生成危险性的指标,在用二甲基亚硝胺诱生大鼠肝癌的模型中,小柴胡汤通过抑制8-OHdG的形成而预防肝癌的生成。小柴胡汤对于肝脏的再生也发挥一定的作用。在大鼠通过切除70%肝脏和给予二甲基亚硝胺制成的肝损伤模型中,小柴胡汤通过增加肝细胞生长因子和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在肝脾内生成而诱导肝脏的再生。有关小柴胡汤的研究清楚地证明它具有抗炎症、抗纤维化和化学预防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该草药制剂对于慢性肝病,例如乙型和丙型肝炎,有多种功效。用小柴胡汤防止肝炎向肝细胞癌发展非常引人关注,因为到了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晚期,治疗的选择性是有限的。这些综合功效弥补了拉米夫定单一抑制病毒的缺陷[4]。本研究证明,自拟小柴胡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单用拉米夫定组为80%,两组差异显著,治疗2个月和4个月的生化指标以及HBeAg和HBV-DNA转阴情况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提示建立在中医学辨证基础上的自拟小柴胡汤联合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组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8,1697.

    2季宇彬.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4.

    3闻集普,姚昌寿,王伯祥.日本对小柴胡汤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疗效机制与禁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6):378.

    4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2004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7):425-428.

    作者单位:

    1 510900广东省从化市中医院

    2 510800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医院

    (编辑:李弋)


日期:2005年12月26日 -来自[2005年第6卷第14期]栏目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摘要】小柴胡汤的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它具有生物反应调节剂的作用。是一组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方剂,并在防治肿瘤、艾滋病等方面也是有前途的一组方剂。现将小柴胡汤的作用机制作一概述。

    【关键词】小柴胡汤;药理作用

    近年来,因为中医药与西药不同之处,是能以维持机体的体内平衡为特点的,而这种体内平衡的持久是与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这些身体的整体功能密切相关的机体系统相关联的。由于汉方药能够调节免疫系统,从而改善疾病状况,因此汉方药的研究在日本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小柴胡汤就是最引人注目的一具典型方剂。现将近几年来对小柴胡汤的药理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1免疫调节作用

    1.1产生抗体的作用机制[1]加藤由美子等PWM的存在下,将小柴胡汤以50μg/ml的比例加入从足月分娩婴儿中提取的单核细胞中,并培养7天后测定上清液,结果,可以诱导产生IgM和IgG。提示小柴胡汤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用药,小柴胡汤具有临床实际应用的可能。同时经用ELISA法和生物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价素6(IL-6)结果说明,小柴胡汤是通过刺激巨噬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从而诱导细胞产生抗体的。故认为诱导抗体产生的机制新生儿同与成人。

    1.2保肝排毒作用机制通过应用小柴胡汤对氟烷引起的大白鼠肝损害结果表明,小柴胡汤对氟烷引起的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异常有抑制作用,小柴胡汤对肝损害有非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和肝细胞膜的稳定作用。考虑小柴胡汤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或肝细胞膜,并可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1.3抗癌作用机制中田极等通过用化学制剂2-乙酰氨芴混合饮料喂养动物,后给予小柴胡汤后,结果表明小柴胡汤有预防致癌的作用。认为小柴胡汤内含有的黄芩甙元和黄苓甙有抑制肝癌细胞繁殖的作用。通过对大、小白鼠的实验表明,小柴胡汤具有抗癌作用。山铺昌由等运用小柴胡汤对原发性肝癌14例,胃癌6例,肺癌16例患者末稍血单核细胞IL-1β,IL-6及GM-CSF产生功能的研究结果为,小柴胡汤(最终浓度400μg/ml)添加组比非添加组IL-1β的产生量增加5.0倍,IL-6与GM-CSF均有明显增加2.2倍,特别是IL-1β的产生即使小柴胡汤极低浓度亦可使其明显增加。

    1.4抑制艾滋病病毒的作用机制小柴胡汤有对来自艾滋病患者(AIDS)、艾滋病关联综合征患者(ARC)、无症状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的同性恋者(HPA)和健康的异性恋者(HH)的外周单核类细胞之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2]。

    2抗炎作用机制

    小柴胡汤在作用于巨噬细胞,使IL-1产生增加,促进抗体产生,激活细胞的免疫系统的同时,从巨噬细胞诱导脂类皮脂素,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从而通过抑制白细胞三烯和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3激素样作用机制[3]杨柳松等通过检测40只SD大鼠肝脏胞浆糖皮质激素受体(GCR),发现单纯使用小柴胡汤组大鼠G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皮质激素(GC)与小柴胡汤合用组GCR明显高于单纯组使用GC组(P<0.01)。提示小柴胡汤具有激素样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小柴胡汤能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

    【参考文献】

    1袁群.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44.

    2齐藤滋.和汉医学会志,2001,(3):452-453.

    3张问渠(译).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3):14-18.

    作者单位:255100山东淄博,淄博市淄川区医院药剂科

    (编辑:海涛)


日期:2005年12月26日 -来自[2005年第6卷第14期]栏目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

    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人自身耐寒性降低等原因,慢性鼻窦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慢性鼻窦炎病程长、迁延难愈,合并症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患者均经过X线摄片检查确诊,男32例,女20例;年龄最大50岁,最小9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年。临床表现:鼻塞脓涕28例,无鼻塞流涕2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可伴有嗅觉减退、健忘失眠、恶心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以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减:柴胡9~15g,黄芩9~12g,半夏9~12g,白芷9~12g,辛夷9~12g,苍耳子10~15g,川芎9~12g,藁本9~12g,羌活9~12g,藿香9~15g,薄荷9~12g。随证加减:头痛加钩藤、僵蚕;头晕加天麻;口干口苦重用黄芩,加连翘;舌苔厚腻伴恶心重用半夏,加竹茹;面色苍白乏力,易感冒者加黄芪白术防风;头面部怕冷者加桂枝、细辛。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服。

  1.3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鼻腔黏膜肿胀消退,X线摄片检查鼻窦黏膜恢复正常,1年内无复发。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鼻窦X线摄片复查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鼻腔黏膜肿胀无明显改善或鼻窦X线摄片复查无变化。

  1.4 治疗结果 治愈39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2%。服药最少15剂,最多40剂,平均26剂。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19岁,学生。2003年2月10日初诊,患者述于3年前始鼻塞、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倦怠乏力、易感冒,病情时轻时重,重时有鼻塞流黄涕,在某医院诊为慢性鼻窦炎,服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于10天前患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后发热、鼻流黄涕症状消失,但仍时有头痛头晕,前额部有胀痛感,午后加重,嗅觉减退。查:患者面色苍白、舌质红,舌边有齿印,苔薄黄腻、脉濡数,上颌窦轻度压痛。鼻窦X线摄片示:上颌窦及筛窦、额窦黏膜肥厚,诊为慢性鼻窦炎。证因素体气虚,卫气不固,外邪侵袭,日久郁而化热生火,上熏清道,灼津成浊、鼻窍壅塞所致。治宜清热化浊通窍兼以补气固表。柴胡12g,半夏12g,黄芩12g,川芎12g,党参12g,苍耳子12g,辛夷9g,白芷12g,藿香15g,僵蚕12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服。2003年2月21日二诊,服上方10剂后,头痛头晕减轻,舌质淡红,舌边仍有齿印,舌苔薄白腻,以前方加羌活12g,继服10剂。3月3日三诊,诸症消失,舌淡红,苔薄白,前方去黄芩、僵蚕、辛夷,加白术12g,黄芪24g,继服15剂,补肺益气固表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是指鼻窍时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止,甚则涕出腥臭的一种疾病。常伴有头额胀痛、鼻塞不利、香臭难辨等症状。多因六淫外袭、胆热上犯、脾经湿热、正气亏虚所致。《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曰:“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鼻为肺之阊阖,吸引五臭,卫养五脏,升降阴阳。胡鼻为清气道。或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逸,致清浊不分,随气壅塞,遂为清涕,鼻洞浊脓……虽种种不同,未始不涉三因。”说明慢性鼻窦炎由外感内伤所致,有虚实之分。六淫外袭:主要有风热和风寒化热之分。风热犯肺,蕴热内蒸,热壅清道,则津液化浊,发为鼻渊。或因触冒风寒,甚则郁久化热所致。内伤:胆经素有郁热,随经隧上移于脑,热蕴于内,津液蒸浊下流,也有酒食肥厚、辛辣炙酿生湿热或正气亏虚外邪乘袭所致。

    本病治疗初起属实者,以祛邪为要,久病正虚者,应扶正祛邪。方中柴胡配黄芩解表清热,清胆泄浊;半夏、羌活、僵蚕祛风化湿;苍耳子、辛夷、白芷辛宣通窍;藿香芳香化浊;川芎理气活血止痛;薄荷既能散风热,又能升清降浊;党参、白术、黄芪补气固表。诸药和用,既能清热泄火化浊通窍治表,又能补肺固表以御邪。据患者病症的虚实可灵活化裁。小柴胡汤原为治疗伤寒、邪在少阳之证,又清解少阳,透邪外出之功,加减化裁用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276400山东省沂水县人民医院

    (编辑小 南)


日期:2005年11月13日 -来自[2005年第2卷第2期]栏目

小柴胡汤临床拓宽应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处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能:和解少阳。主治:少阳病证。国内外有关小柴胡汤临床拓宽应用屡有报道,综述如下。

  1 痛经

  刘氏 [1]用小柴胡汤加白芍、香附各10g,每日1剂,每月从行经之日起连服10剂,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37例。痊愈8例,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

  2 妊娠呕吐

  白氏 [2]用本方治疗妊娠恶阻呕吐,经临床反复验证,疗效可靠。方药为:柴胡6g,半夏10g,党参15g,炙甘草5g,生姜3片,红枣5枚,水煎服。

  3 胆囊

  刘氏 [3]等用大剂量小柴胡汤治疗胆囊炎285例,总有效率达98.9%,刘氏认为本方治疗胆囊炎疗效明显高于国内外的报道结果,疗效可靠、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眩晕

  王氏 [4]采用小柴胡汤加牛膝、龙骨、牡蛎、珍珠母、代赭石各30g为基本方治疗眩晕41例,36例痊愈,5例好转,疗效理想。

  5 乙肝

  谢氏 [5]用小柴胡汤加乙肝疫苗治疗乙肝,A组94例,B组82例,均用小柴胡汤日服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A组加乙肝疫苗30μg肌注,2周1次,用6次;C组70例用益肝灵、复方树舌片口服。三组均常规给予维生素C口服,有黄疸者常用门冬酸钾镁静滴。结果:三组分别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肝脾肿大回缩或稳定不变、肝功恢复正常)35、28、7例;有效54、45、40例;无效5、9、23例,总有效率94.7%、89%、67.1%。A、B组总有效率,γ球蛋白复常率,肝脾肿大回缩率、HBVMI、HBeAg、HBV-DNA阴转率均明显优于C组(P<0.01),且A组HBeAg、HBV-DNA阴转率优于B组(P<0.05)。

  6 产后发热

  邢氏 [6]采用小柴胡汤治疗产后发热,以小柴胡汤加减,咽痛金银花、荆芥穗,少腹痛加桃仁、红花各10g,乳胀加公英30g,穿山甲10g,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00ml。疗效判定:用药48h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无效:用药超过48h,体温不退,临床症状不减。60例患者均有汗,平均用药10h退烧,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刘军.小柴湖汤加减治疗痛经.江西中医药,1992,23(24):39.

  2白祥瑞.小柴湖汤加味治疗产后发热临床体会.浙江中医杂志,1994,(7):239.

  3刘风树.大剂量小柴湖汤治疗胆囊炎28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4):218.

  4王道庆.小柴湖汤加味治疗眩晕.浙江中医杂志,1993,(3):108.

  5谢士达.小柴湖汤或用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肝.江苏中医药,1996,16(9):7.

  6邢燕军.小柴湖汤治疗妊娠呕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19):1927.

  作者单位:255400山东临淄齐鲁石化医院集团

  (收稿日期:2004-03-12)

  (编辑海 涛)


日期:2005年9月22日 -来自[2004年第2卷第7B期]栏目

小柴胡汤验案六则

  笔者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虚人感冒、慢性胃炎、失眠、慢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发热与肾结石碎石后发热等六则验案,并阐述了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及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的运用原则,现报告如下。

  1 验案六则

  1.1 虚人感冒患者,女,68岁,于1998年2月25日就诊。患者素易感冒,2天前因受凉后感头痛、头昏,周身酸楚,一阵发冷一阵发热,稍感胸闷口苦,纳尚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证属外感风寒,拟荆防败毒散以发汗解表,祛风止痛。服药3剂,患者头身疼痛有所减轻,但仍见寒热阵作,且纳食减退,苔薄白,脉弦细。考虑其体虚之人,卫外不固,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腠理者,少阳之分也。故仿仲景和解少阳法,小柴胡汤主之,柴胡12g,半夏10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羌活10g。服药3剂,诸症解除。

  1.2 慢性胃炎患者,女,62岁,2002年4月16日就诊,患者素有慢性胃炎。近1周来因受凉而感胸脘痞满不适,呃气较频,恶心欲吐,口苦纳呆,头昏,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弦细。前医已予香砂六君汤加减治疗,症状无明显减轻。因《伤寒论》少阳证条文:“……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则突然醒悟,此乃小柴胡汤证也。即予小柴胡汤加减以调畅气机,和胃降逆,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2g,陈皮10g,炙甘草6g,生姜4片,大枣6枚,苏叶6g。服药6剂后,诸症全消。遂改六君汤加减以巩固疗效。

  1.3 慢性胆囊炎患者,女,65岁,于2001年10月15日就诊。患者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近4天来感右胁胀痛不适,胸中烦热,口干口苦,纳差,大便通畅,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细。证属肝胆气郁化火,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川楝子10g,郁金10g,茵陈10g,甘草6g,大枣3枚,生姜3片。服药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继服4剂,诸症悉除。

  1.4 失眠患者,女,42岁,于1997年10月25日就诊。患者近2年多来反复失眠。近1个月来因工作不顺心而再发。每晚约睡3~4h,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心胸烦闷,头昏神疲,口干口苦,纳差,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细。证属肝郁化火,扰乱心神,拟小柴胡汤加减以疏肝解郁,泻火安神。柴胡10g,白芍15g,黄芩12g,茯苓12g,合欢皮15g,夜交藤15g,半夏10g,党参12g,郁金10g,栀仁10g,炙甘草6g。服药10剂后,患者能安静入睡,余症亦缓解。

  1.5 肾结石碎石术后发热患者,女,39岁,1989年10月5日以“右肾多发性结石”收住院。入院后予八正散加减清热泻火,利尿通淋,配合西药消炎治疗。3天后予以体外震波碎石术。术后第3天因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头痛、纳差、恶心欲呕,经中西医治疗后头痛、恶心等症状消失,但仍有低热(38℃以下)。且于第7天再次碎石后体温上升至39.4℃,右肾区叩痛明显,自觉寒战发热,口干口苦,尿黄,舌红,苔黄厚,脉数,以小柴胡汤加减清热泻火利湿。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0g,金银花15g,蒲公英20g,车前子12g,金钱草20g,栀仁12g,石韦12g,甘草3g,配合氨苄青霉素静脉点滴,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1.6 胆囊切除术后发热患者,男,46岁,于1997年3月31日因“肝硬化,脾大及胆囊结石”而住外科治疗。于4月9日行“脾切除及胆囊切除术”。术后第3天出现发热。西医予以抗炎、退热、支持等治疗,发热不退,且体温逐渐上升(39.5℃)。于术后第6天邀中医会诊,协助治疗。刻诊:口干口苦,纳差,大便尚可,尿黄,舌淡红,苔黄厚,脉弦数。查体温38.7℃,巩膜轻度黄染。脉证合参,证属肝胆湿热,予以小柴胡汤加减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柴胡10g,黄芩12g,川楝子10g,赤芍12g,茵陈12g,半夏10g,党参10g,连翘12g,甘草6g,栀仁10g。服药3剂后,体温降至正常,但仍感头昏头痛,守上方去半夏,加夏枯草12g,川芎10g,继服5剂,诸症悉除。

  2 运用体会

  小柴胡汤的作用机理《伤寒论》第98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可知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证。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薄,能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蕴热,以除烦满。柴芩合用能解半表半里之邪。生姜、半夏调理胃气,降逆止呕。甘草、大枣、人参益气和中,扶正祛邪。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有疏利三焦、通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作用。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虚人感冒、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病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其理法为历代医家所遵循,其方药为古今临床所习用,而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小柴胡汤了。有人[1,2]用它加减治疗咳嗽、腹泻、水肿、黄疸等病证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如《伤寒论》原文103条所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说明少阳病,只须见到一部分主证,即可使用小柴胡汤,不必主症俱备,然后用之。临床验证,确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邹国松.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咳嗽之我见.中医杂志,1994,35(9):568-569.

  2 高德.伤寒论经方医案选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38-139.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418000湖南怀化铁路医院
410007长沙湖南中医学院


日期:2005年9月21日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来源:http://www.39kf.com/my/tag_8_27748a-32543a26612a23567/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