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小柴胡汤新用 6

2015/5/11 05:26|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587|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柴胡汤化裁治疗肾绞痛    肾绞痛为结石移动引起输尿管梗阻、痉挛,产生阵发性剧痛,先在腰部,沿输尿管向膀胱、大腿内侧等处放射,发病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柴胡汤化裁治疗肾绞痛


    肾绞痛为结石移动引起输尿管梗阻、痉挛,产生阵发性剧痛,先在腰部,沿输尿管向膀胱、大腿内侧等处放射,发病急,疼痛发作时往往腰痛连腹,腹通连腰,属祖国医学“腰痛”范畴。

  笔者在临床上采用
柴胡化裁治疗肾绞痛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小柴胡汤疏肝利胆、通调三焦和解少阳之主方,兹以其证治与肾绞痛参照:(1)从部位分析,《灵枢·经脉篇》说,足少阳胆经“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肝胆疏泄失司,“是动”则病如上述部位。(2)从方证分析,伤寒论论述阳明病,“胁下鞭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苔白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如水道壅塞,不能决渎,则上焦不能纳,中焦不能化,下焦不能出,故用小柴胡汤加减使得上焦得通,亦能间接使下焦通调。

  《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后世医方有执说“阳主气,涩主痛,阴主血,弦主急”。而腹中急痛,是腹中拘急作痛,用小建中汤先行益阴以和阳,如不见病好转,再用小柴胡汤,收到较为满意效果。

    1 典型病例

  例1,男,48岁,2003年7月15日来诊。自诉突然左腰剧痛连腹,大便未解,
小便点滴难出。痛楚难忍,口干苦,不渴。舌质红,苔厚质白,脉弦大略数。尿常规检查红细胞视野草酸结晶(+);X线腹部平片检查示左侧输尿管中段结石。治以疏肝利胆,通调三焦,理气止痛。拟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9g,法夏9g,牛膝15g,黄芪30g,泽泻9g,甘草5g,生姜3片为引,日服2剂。1剂药后2h即觉稍安,4h后服第2剂,其痛渐止,小便已通,次日照原方加金钱草通草,连服2天,疼痛止,小便利。后拟四逆散排石散以排石通淋巩固疗效。

  例2,男,35岁,2004年8月10日来诊。自诉突然
腹痛难忍,似有刀绞,并有坠胀感,小便淋漓不出,在村卫生室服止痛药疼痛不减而来院就诊,症见口苦咽干舌苔黄,脉弦数,尿检草酸钙结晶(++),腹部B超检查,诊断为右输尿管下段结石。证属三焦决渎失司,少阳枢机不利;治以疏肝利胆,泄热止痛。拟方: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9g,大黄12g,法夏9g,血余炭5g,枳壳9g,川朴9g,党参5g,甘草5g,生姜为引,当日以2剂量合煎,每2h服1次,服药6h后患者疼痛减轻,遂每日1剂,连服3天后仅微感腰痛,自诉夜不能寐,即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巩固疗效。

  2 讨论

    肾绞痛的发生,多见于肾、输尿管结石病,为常见病之一。笔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肾绞痛,取其和解少阳,条达气机,决渎三焦之意;临床治疗数十例,均达到了痛止、小便通、发热退之功效。对通过B超检查,结石直径<0.6cm的小结石,用小柴胡汤加减之方药,大剂量服用直至结石排出。服药同时并配合跳跃运动,促使结石下移排出。疗程结束后,均进行B超复查予以证实。对较大结石服药不能排出之患者,待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后,采用手术或激光碎石等治疗方法

    (编辑新 竹)

    作者单位:438600湖北省罗田县匡河中心卫生院


日期:2005年9月21日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浅谈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一书,其用广,其效佳,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本文结合临床择例报道并略谈体会如下。

    1 发作性睡病

  患者,女,71岁,退休干部。述多年来经常发病,发病前即感头部有蒸热感,且昏昏欲睡,有时甚至在做事时可当即倒下而睡,但
体温不高,呼之能醒,醒后又睡,不吃不喝,1、2天后逐渐好转,恢复后无异常表现。长期经中西医治疗可减轻症状,但始终不能控制其发作和延长发病间隔期。2000年5月来我处诊治。症如上述,察脉弦长有力,舌红苔白。此属少阳枢机不利,痰热上蒙,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拟小柴胡汤合温胆汤。药用: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5g,陈皮10g,生姜3片,大枣5枚,3剂。服后症状明显减轻,第2天即恢复正常。因见其有效,即备药在家,每于稍有发病先兆时即服之,可控制其发作,近年来,发作次数大大减少,且症状亦轻,基本治愈

  2 汗症

    患者,男,74岁,退休干部。2001年5月24日就诊。自述近半个月来,无论白天或夜间,出现颈以上出汗,颈以下其它地方无汗,尤以夜间为甚,时轻时重,并无其它不适,但以汗湿衣领及枕头为之烦心,要求诊治。察脉弦稍细,舌红苔白,且伴口中微苦稍干渴。此少阳枢机不利,上下升降失常,阴阳失和所致。拟枢转少阳兼益阴固涩之法,用小柴胡汤加味。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甘草6g,百合15g,煅牡蛎25g,龙骨15g,大枣5枚,3剂愈。

  
3 耳根周围发热疼痛症

  患者,男,45岁,在职干部。2001年4月2日就诊。述左耳根周围大范围
皮肤发热、疼痛,同时伴咽痛且干枯已十多日,经西医消炎治疗无效,遂来我处诊治。余观左耳根部皮肤并无异常,但触之疼痛,咽部鲜红,扁桃体不肿大,舌红苔黄微腻,察脉浮弦,此为风热之邪客于少阳经脉使然。拟小柴胡汤加减以清疏和解之。药用: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甘草6g,防风12g,玄参15g,蝉蜕10g,板蓝根15g,蔓荆子10g,3剂。服后症即减轻,舌苔转白腻,于上方加藿香10g,佩兰12g,再服6剂愈。

    4 感冒变症

  患者,女,62岁,退休职工。述5天前因晚上受凉而出现
头痛怕冷、流清涕等症。自服复方感冒灵后,上症基本解除,但于第4天开始,自觉胸部微闷,饮食减少,感觉头脑不清醒,健忘,经人介绍来诊。观其人并无神志障碍等症,察脉弦紧稍细重按乏力,望舌淡苔白稍厚,此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上下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拟小柴胡汤原方。药用:柴胡18g,黄芩10g,党参10g,法半夏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2剂,服毕头已清,胸不闷,饮食增加,又服2剂痊愈,病人惊为神奇。

    5 内耳眩晕

  患者,女,57岁,退休职工。2003年10月30日就诊。述3天前突发眩晕,动则
呕吐,并觉房屋转动,已在个体诊所输液2天,症状有所减轻,但仍觉头晕目眩,温温欲吐,两耳似有阻塞感,全身乏力等,观舌红苔白厚,脉弦缓,余以为当从“少阳中风,两耳之所闻”,并结合现代医学认为与耳中迷路水肿有关论治,拟和解少阳,疏调肝胆脾胃化痰利湿之法。用小柴胡汤加味治之,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天麻10g,茯苓15g,泽泻15g,生姜2片,大枣5枚,3剂。服后症状大减,再服3剂而愈。

    6 咳嗽

  患者,男,63岁,退休干部。2000年7月26日就诊。述感冒后经
静脉输液症状减轻,但继而咳嗽加剧痰多,特别在下午3~5点左右觉有寒热不适,每天如此已1周左右,同时每天均服用止咳消炎药无效。望舌红苔白,察脉弦紧。此日晡寒热,邪正相争少阳症,然又兼痰多苔白,用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味。药用:柴胡12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陈皮12g,茯苓12g,川贝母10g,杏仁10g,紫苏子12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共服6剂愈。

  7 讨论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法半夏、人参(党参)、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方中以辛开散,以苦降泄,以甘益气、补虚、和中,共奏清解宣散表里、疏调肝胆脾胃、调和内外阴阳、调达上下升降之功。对于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历代医家多以《伤寒论》所论外邪既不在太阳之表而汗之,又不在阳明之里而下之,惟邪客少阳之半表半里用此汤以和解之;或以《伤寒论》所述“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然笔者认为除以上所述外,更应充分利用小柴胡汤上述之功用,并结合少阳经脉循行的部位、发病时间、发病机制与相关的舌(以舌淡或红、苔白或薄黄为主)、脉(以弦脉为主)等四个方面而灵活应用于临床各种复杂病症之中,无论外感内伤,只要临床病症与上述四个方面有一、二个方面相符,均可考虑用小柴胡汤加减治之。在上述病例中,如耳周发热疼痛症则主要是从少阳经络循行部位而应用的;其就内耳眩晕症亦考虑与经络循行相关;再如咳嗽症则主要是从少阳发病时间上来考虑的;其它如发作性睡病、汗症、感冒变症以及内耳眩晕症均主要是从病机上来考虑的,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收稿日期:2004-05-26)

    作者单位:434020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古城医院

    (编辑一 坤)


日期:2005年9月21日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小柴胡汤治疗儿科疾病


    小柴胡汤源出于仲景《伤寒论》,具有和解表里、升清降浊调和肝胃扶正祛邪等多种功能。笔者结合儿科生理病理特点,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儿科疾病,效果显著。

    举病案2例如下:

    1疳积患者,男,4岁,患儿近3个月嗜食冷饮,开始厌食,甚拒进食。烦躁易怒,夜卧不安,易惊,服用多种助消化药效不佳。诊查患儿面黄肌瘦精神不振,腹胀,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白,用小柴胡汤加味:柴胡6g、黄芩6g、半夏6g、党参9g、干姜4g、大枣3枚、炒麦芽10g、焦山楂10g、神曲6g,每日1剂,日服3次。3剂后再诊:饮食增,睡眠安好,原方再服6剂痊愈。

    2 多汗症患者,女,3岁,患儿半年前患肺炎高热惊厥,之后多汗,动则汗出,夜卧亦汗,易惊,饮食尚可。易外感咳嗽,常诉腹痛,脾气怪异,烦躁易怒易哭,夜卧不安磨牙,诊时见面色白,体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投小柴胡汤加味:柴胡6g、黄芩6g、党参8g、大枣4枚、浮小麦10g、乌梅6g、生甘草4g,每日1剂,日服3次,连服3剂。汗少,但夜卧不安,加服龙牡壮骨冲剂,再服原方3剂后痊愈。

    按:以上2例虽病名各一,表现各异,但均有脾弱不运之征,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加之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多因父母溺爱,任凭恣食油腻香燥或冷饮瓜果之品,久则食积停滞中焦,脾胃运化受阻,脾失健运饮食停滞,食久成积,积久成疳。小儿脾胃脆弱,形气未充,故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方中柴胡疏解少阳经郁热,黄芩清泄少阳胆腑邪热,半夏配干姜和胃降逆,党参、大枣扶正健脾,原方加焦三仙治小儿厌食,加服龙牡壮骨冲剂治疗小儿多汗、脾气怪异、低钙等效果好。此方配伍,巧用众多,应用广泛,为治疗儿科疾病良方之一。

    (收稿日期:2004-04-17) (编辑一坤)

  
  作者单位:01700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医院


日期:2005年9月21日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小柴胡汤治疗肺结核后高热1例

    患者,男,59岁。主因发热,咳嗽,咳痰1个月就诊。当地肺CT示:双肺上叶及右肺中叶结核,左侧胸膜肥厚及胸腔积液伴左肺下叶膨胀不全。经抗结核、抗菌药物治疗2个月,胸片正常,但仍每日或上午11~12点或下午4~6点发热,体温38~39℃,自用消炎痛栓可降温,特来我科就诊。述每日发热前自觉寒冷,无咳嗽、咳痰,食欲差,无恶心、呕吐,二便正常。血常规白细胞12.6×10 9 /L。血伤寒、副伤寒检测均无异常。舌淡,脉浮细。处方:柴胡12g,黄芩12g,党参14g,半夏9g,当归10g,甘草6g,双花20g,野菊花20g,公英10g,连翘15g,地丁12g,天花粉20g,白茅根3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6剂后复诊,患者述明显好转,每日体温最高达37.5℃,余无不适,效不更方,继服10剂愈。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讨论:患者连续高热3个月,持续抗结核及抗菌药物治疗,胸部X线片虽正常,但发热仍不退,曾多次求助中医,患者病有3个月,世医皆以为病久耗伤肺阴阴虚有热,以滋阴清热之品却不能奏效。细观其往来寒热,脉浮细,则邪仍在半表半里,为小柴胡证。《伤寒论》等101条言:“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患者往来寒热,不欲饮食,已符合两大主症,以柴胡和解少阳,半夏降逆止呕,黄芩清热燥湿,党参补脾益肺,甘草缓和药性。其血中白细胞高,系仍有体内感染,配以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以抗感染、抗病毒天花粉、白茅根皆为清热宣散之品,并有抗菌之功效。

    诸药合用,共奏良效。

    (收稿日期:2004-05-26)

    作者单位:050800河北正定解放军第467医院中医科

    (编辑一 坤)


日期:2005年9月21日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小柴胡汤治疗颈性眩晕临床分析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为动脉型、交感型颈椎病的主要表现,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6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7例,女43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30年。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1] 根据病人主诉症状,如颈部过劳或用力不当后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以及颈部不适等,结合颈椎X线、颈椎CT、颈椎MRI以及脑部彩色多普勒等检查确诊。

   1.3 治疗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药用: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0g,半夏10g,甘草6g,生姜5g,大枣10g。项背强几几者加葛根15g。

    2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无效:治疗
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痊愈38例,有效2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3典型病例

  患者,女,49岁。2003年9月25日来诊,自述头晕,目不欲睁,恶心,不欲饮食2日,舌红苔黄,脉弦滑。查C 3~6棘突压痛(+)。叩顶实验(+)。
眼球水平震颤(+)。X线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CT显示C 3~6 椎间盘略向后突出。脑血流图提示椎-基底动脉血管痉挛,脑供血不足。诊断:颈椎病(西);眩晕(中)。处方:柴胡15g,黄芩12g,党参15g,半夏10g,生姜6g,大枣9g,甘草6g,葛根15g。共4剂,水煎服,日1剂。复诊眩晕症状基本消失,随证加减3剂。

    4讨论

  颈椎
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颈性眩晕是其临床表现之一,为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关节增生或变位刺激压迫,导致椎-基底动脉的曲折痉挛引起血流力学异常,颅内供血减少出现一系列症状,如眩晕、眼花耳鸣甚至昏厥等 [2]。据中医理论“眩晕”可由胆腑相火上炎所致,笔者研读张仲景《伤寒论》云:“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伤寒四五日,三阳合病,以少阳之邪为主,症见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3]”。有感于张仲景对小柴胡汤“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执简驭繁的使用方法从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出发,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方中柴胡配黄芩轻疏并用通利枢机,半夏配生姜调理胃气降逆止呕且行甘枣之泥滞,党参、炙甘草、大枣三者相配益中气营卫甘补调中且抑制柴芩之苦寒,葛根疏解颈项拘急痉挛,全方寒热并用宣通内外,通利枢机,和解表里,以达到清眩止晕、降逆止呕的效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511-552.

   2 孙怡,杨任民.实用中西医结合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96.

   3 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编.长沙方歌括白话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73-176.

    作者单位:1 300193天津中医学

       2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为指导教师)


日期:2005年8月11日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干扰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46例患者均为2002年3月~2003年2月我院住院或门诊病人。按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治疗组46例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8~40岁,病程1~6年,平均3.5年。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5~40岁,病程1~6年,平均3.5年。所有病人血清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HBV-DNA均为阳性。ALT、AST反复升高2~4倍。TBiL<17.5μmol/L。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所有病例应用α-1b
干扰素(由深圳科兴公司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300万U肌肉注射,每日1次,2周后改为隔日1次。同时,内服小柴胡汤冲剂,每日1剂,分2次内服,16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只应用干扰素治疗,用法同治疗组。

   1.3 观察方法治疗前后检查患者肝功能(AST、ALT),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包括HBsAg、HBeAg(ELIAS法)及HBV-DNA(PCR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比较 (略)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ˇ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M和HBV-DNA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M和HBV-DNA的比较 (略)

    注:与对照比较, ˇP<0.05

   3 讨论

    干扰素是目前国内外公认较好的抗病毒物,认为清除HBV终止免疫性肝损伤对于本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具有直接抗病毒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且还有预防肝纤维化及抗肝癌的疗效。但单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即便延长疗程至6~12月时,其应答率也仍为30%~40%[1]。但如何提高干扰素的疗效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据乙肝病理机制复杂多样的特点,采用干扰素联合中药小柴胡汤治疗该病,疗效较为满意。小柴胡汤由柴胡、人参、半夏、黄芩、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现代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具有效抑制肝炎病毒复制的作用,从病因上可以阻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过程,小柴胡汤还具有保护肝细胞和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并可作用于T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2]。干扰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AST、ALT值的恢复,比单纯用干扰素组高(P<0.05)。HBeAg和HBV-DNA的阴转率治疗组分别分加为40%及37%,比对照组的30%及23%高(P<0.05)。提示这种中西结合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有协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加强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福奎,贾继东,
王宝恩.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4):253.

   2 赵进军,吕志平,红继富.小柴胡汤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3):188.

  作者单位:834000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
医院感染


日期:2005年7月4日 -来自[经验交流]栏目

小柴胡汤治老年虚感冒

    小柴胡汤是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名方,笔者体会其对老年或体虚感冒患者,邪郁少阳半表半里之证亦有显著疗效。

  风寒感冒数日不解,可见寒热往来、纳少体倦或低热不退等症状,对此可按少阳证治疗,予小柴胡汤加减。应用本方的主症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脉多弦细等,但临床上寒热往来之症多不典型,可见寒热时作时止,恶寒怕风后心烦躁热,自觉肢体紧束或背部有凉感,此为余邪未尽,腠理失和之症,多与年老体弱或误治、失治后体虚有关。

  小柴胡汤有和解透表、宣通内外、和畅气机功能。方中柴胡疏邪透表、和解腠理,为少阳经要药,亦为本方之君药,其用量不应少于10g;若热重者柴胡量大于黄芩,热不重者柴、芩量相同,恶寒重的宜配桂枝;方中生姜、半夏和胃降逆,生姜配大枣又能助其调和营卫,以使腠理疏而阴阳和。此外柴胡配人参能益气胜邪,因而对年老体虚感冒者人参亦不可少。清代张锡纯说:“愚用此方时,于气壮实者,恒不用人参,而于误服降药后及气虚者,则必用人参也。”现临床常用党参代替人参,其用量视病人体质和病情而定,一般为10~30g。

  曾治一患者吴某,女,55岁,家庭妇女。主诉感冒5天,曾服中西药,仍发热不退。现体温38℃,寒热往来,头痛,腰身酸痛,口苦,咽干微痛,咳吐白痰,乏力,舌苔薄白稍腻,脉弦滑略数。此属体虚感冒,邪郁少阳不解兼痰热客于肺咽,肺失清肃,治以和解表里,宣肺利咽。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 g,半夏12 g,党参10 g,杏仁10g,前胡12g,桔梗10g,豆根10 g,桑枝30g,甘草6g。上方服1剂后烧退,2剂后头痛、腰身疼痛消失,他症也无。此后其家人患感冒数日不愈,症状与其基本相同时,亦服此方,一二剂即愈。
  
另治一男性患者李某,57岁,干部。主诉:1个月前感冒,恶寒发热,服中药发汗后发热渐减,但头晕、口苦、身痛、恶寒症状未除,服清
热剂不效,后又重感,体温达38.9℃。现症:感冒月余,仍恶寒微热,头身疼痛,口苦纳差,自汗乏力,舌微红,苔薄白,脉弦无力。辨证为体虚感冒,治疗失当,余邪不解,郁于少阳,治以和解退热。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0 g,半夏12 g,党参25 g,花粉10g,桑枝30 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服药3剂后,恶寒微热、头身疼痛症状均除,仍纳差、有汗,舌脉同前,原方去花粉,加陈皮10g,焦三仙30g,党参加至30g,继服3剂,诸症皆除而愈。

  

来源:放心120


日期:2004年12月6日 -来自[老人感冒]栏目

来源:http://www.39kf.com/my/tag_9_27748a-32543a26612a23567/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