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015/5/13 17:35|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762|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方源〗《伤寒论》:“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
 
 
  〖方源〗伤寒论》:“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 四两,去节[9g]         杏仁 五十个,去皮尖 [9g]
 
      甘草 二两,炙 [6g]          石膏 半斤,碎、绵裹[18g]
 
  〖用法〗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
 
      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5top


 
  〖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咳喘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而数者。
 
      
病机分析
 
  〖功用〗辛凉宣肺清热平喘
 

5top


 
   ┌ 麻黄 ── 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    ┐
  ┤                      ├两药相配,既能宣肺,又能泄热。
说明
   └ 石膏 ── 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 ┘

  ── 
杏仁 ── 苦降肺气止咳平喘 ── 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黄泻肺热。

 佐使 ── 炙甘草 ── 顾护胃气,防石膏之大寒伤胃,调和麻黄、石膏之寒温。
 
 纵观全方,药仅四味,配伍严谨,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
配伍特点

5top


 
  1.本方为清宣肺热,治疗外邪未解,肺热咳喘的常用方剂。以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为证治要点。风寒咳
 
  喘,痰热壅盛者,均非所宜。
本方临证加减运用

  2.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
 
  属邪热壅肺,外邪未解者。

5top


 
  1.本方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
 
  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都能获效。
 
  2.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渴,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加味用之。
 

5top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柯琴:“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然用之不当,适足以招祸。故
 
青龙以无汗烦躁,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也;白虎以有汗烦渴,须粳米以存胃中津液也。此但热无寒,故不用姜桂,喘不
 
在胃而在肺,故于麻黄汤桂枝之监制,取麻黄之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外之实热,斯溱溱汗
 
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
 
  实验研究:麻杏甘石汤临床上用于治疗哮喘、荨麻疹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从现代免疫学角度分析,哮喘和荨麻
 
疹均属第一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防治第一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首先要控制其发生的几个主要环节,其中防止过敏原进入
 
机体外,在机体方面,可控制IgE的产生;阻断IgE与肥大细胞的嗜酸性粒细胞结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阻止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以及解除效应器官反应等。本文采用Schwartz等法进行大白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实
 
验,说明麻杏甘石汤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证明本方还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器官反应的作用,可缓解由于抗原刺激
 
而增强的肠管蠕动,能保护肠管中肥大细胞免受抗原的攻击。上述实验表明,麻杏甘石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抗原刺激
 
致敏肠管释放组织胺以及对致敏肠管蠕动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方治疗第一型变态反应的机理,(辽宁中医杂
 
志,1983;8:43)。

  来源http://class.ibucm.com/fangjixue/6/xw_23.htm

  

  ----------------------------------------------------------------

  

  六八、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这条是讲发汗以后的辨症,如果病人已经发汗了,为什么不能再给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就是麻杏甘石汤。平常在临床看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得病,得到太阳证,桂枝汤证或麻黄汤证或葛根汤证,病人星期三得病的,本来只是感冒,星期六才来医,病的表邪已经进入肺了,就是西医讲的滤过性病毒已经进入肺了,结果桂枝汤下去,表证没了,病人开始胸腔有问题,西医就说是病人得了肺炎,本来是感冒,太阳证来不及治,一发完就会有这个现象,因为病在肺上面,所以病人汗出而喘,病人流汗,肺主皮毛主表,所以这时候用麻黄,麻黄入肺,可是已经表虚了,不可以再发汗、所以不可能用桂枝;为什么用石膏?石膏的性非常的寒凉,石膏就是白虎,白色很寒凉的药,石膏和麻黄碰在一起的时候,麻黄把石膏带到肺,本来有肺炎,就是肺有壮热,石膏能够去热,麻黄和石膏并用,病人不会流汗,是小便解掉的,因为痰很多,肺很热,所以加了杏仁去痰。这三味药下去,怕麻黄还来不及发散,胃还来不及吸收药,药就到大肠小肠去了,所以加甘草,甘草有两个功能,一是停在胃,让药能停在胃上直接到肺上面去,一就是为了没消化的食物,所以张仲景常常在感冒药里面加甘草,就是让胃里面还没消化的食物,不好的分解掉,好的留下来,因为甘草可以解百毒的。故以麻黄扩张肺管,使肺中之鬰热得以排泄,用石膏消肺中发炎,杏仁下平气喘,甘草缓肺急迫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石膏半斤打碎绵囊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沬,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开麻黄的时候,如果有石膏在,不用担心太重,要让石膏达到肺的每一个血管里面。麻黄去节,麻黄的节能够止汗,所以要剪掉,麻黄用三钱,杏仁差不多用两钱最多可以到五钱,石膏也是四钱到六钱,和麻黄量相等就可以,甘草二钱或少一点,石膏一般用棉布包起来,先煮麻黄减二升,就是先去掉麻黄的气,留麻黄的味,不要麻黄跑到头部去了。开大青龙汤的时候,麻黄开六钱,杏仁开两钱、石膏开四钱,如此一来,杏仁加石膏与麻黄的六钱相等,就不会伤到津液。石膏的目的是去热,杏仁是去痰、润肺。因为麻黄甘石汤的病人没有大热、没有发高烧,所以麻黄的剂量不用很多,麻杏甘石汤不是用来退烧的。

  【类聚方广义】曰:哮喘胸中如火,气逆涎潮,太息呻吟,声如拽锯,鼻流清涕,心下鞕塞,「虚里」动如奔马者,宜此方。

  大青龙汤就是麻杏甘石汤加三味药,就是麻杏甘石汤加「桂」、「姜」、「枣」就变成大青龙汤,所以大青龙汤有表证,用桂枝和麻黄一把它发表,所以麻黄用到六钱;除了清里热还要解表,麻杏甘石汤和大青龙汤的分辨,同样是气喘也是热,问病人胃口好不好?胃口好就吃麻杏甘石汤,胃口不好的吃大青龙汤,因为甘姜枣就是开胃的药,药吃下去,为什么会流汗?就是靠肠胃的津液去流汗的,胃功能没有了,那还有津液流汗,就是这样分类的。

  气喘的治疗、

  一、热喘,就是病人虚汗很多,阳虚了,苔黄黄的,气喘到你的手上的时候,大都是虚证了,一定喘很久了,小孩用单剌不留针,呼吸痰的声音很大,只针不灸、下「公孙」内关」胃心胸〉,「三里」「太白」〈土生金〉,「临泣」「太白」〈合化土〉,正面的『云门」背后的「肺俞」,一般来说气喘的病人胃口一定不好,再加「中脘」。处方用大青龙汤和麻杏甘石汤的变方,视胃口好不好而定,如果病人喜欢喝酒就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二、寒喘、看到最多的就是寒喘,每到冬天的时候都不能睡觉,都要坐着睡,吐出来的是白痰,肺寅大卯胃辰宫,每天晚上三点到五点的时候就开始喘,很准时,确定病人是寒喘,除了针之外还可以灸,针灸的穴道还是一样的,也是虚证的治疗,背后的「肺俞」、「脾俞」、「胃俞」,其它的穴道一样,用土生金的方法来治疗。寒喘的时候一定要加灸,灸的效果很快的,处方用小青龙汤来加减。

  倪海厦中医师

  

  -------------------------------------------------------

  

《删补名医方论》之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治湿热内发,表里俱热,头痛身疼,不恶寒反恶热,无汗而喘,大烦大渴,脉阴阳俱浮者,用此发汗而清火,若脉浮弱沉紧,沉细恶寒,自汗出而不渴者,禁用。

【组成】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觔碎绵裹 以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集注】柯琴曰: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然用之不当,适足以召祸,故青龙以无汗烦躁,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也,白虎以有汗烦渴,须梗米以存胃中之液也,此但热无寒,故不用姜桂,喘不在胃而在肺,故不须粳米,其意重在存阴,不必虑其亡阳也,故于麻黄汤去桂枝之监制,取麻黄之专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外之实热,斯溱溱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

  -------------------------------------------------------------

  

《伤寒论》方药解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聂惠民

    [原文]
  发汗后,不可更行
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3)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囊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温服一升。
  下后,不可更行
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2)
  [阐论]
  两条皆为倒装笔法,63条论汗后
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162条论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文中“不可更行桂枝汤”句应接在“无大热者”后,方为理顺易解。“发汗后”,是指太阳病发汗不得法或发汗太过,使邪热内传壅盛于肺而致病。肺主气,外合皮毛,热壅于肺,蒸迫津液外走毛窍,故汗出;肺司呼吸,热盛则气逆故喘;因邪热已内传,则表无大热。因太阳发汗后,证候已经发生变化,所以不可再用桂枝汤。从鉴别诊断角度分析“汗出而喘”,并非无汗而喘,故不是麻黄汤证;“汗出而喘”、“不可更行桂枝汤”,又非太阳中风所致。这样就把太阳表证之喘排除在外。进而分析“汗出而喘”、身“无大热”,且无阳明烦渴见症。这样又把阳明内热上迫于肺之喘排除在外。最后诊断本病是邪热壅肺所致,故治疗重在清宣肺热,而不在于发汗解表,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
  表病论治,宜因势利导采用发汗,使
表邪从汗而解。若误用攻下,邪易陷入,发生其他变证。本证属误治一例,下后表邪不得外解,反而乘机内入,以致邪热壅肺,不得宣通。两条的致病原因虽不相同,但热邪壅肺的病理机转则一,所以治疗方法也一样。
  本方为麻
黄汤去桂枝加石膏而成。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石膏甘寒清里热,两药配伍,能清宣肺中郁热,有定喘之功;且石膏的用量多于麻黄一倍,借以监制麻黄辛温之性转为辛凉清热之用。杏仁降肺气之逆,佐麻黄以平喘;甘草性甘缓,能调和麻黄、石膏凉热之力溶和,以相助成功。麻黄汤去桂枝之辛温,加石膏之甘寒,能佐麻黄清泄肺热,助杏仁而止咳喘,这一加一减,则变辛温之剂为辛凉之方。四药之功,各有所主,麻黄发肺郁,杏仁下肺气,甘草缓肺急,石膏清肺热。四药相合,共奏清热宣肺,降气定喘之功。
  本证的成因,是“发汗后”或“下后”邪热壅肺而致。后
世医家尤在泾认为,此证形成是“缘邪气外闭之时,肺中已自蕴热”。这一观点与临床亦较贴切。据临床所见,本证成因有三:①汗下后,邪热壅肺;②未经汗下,传经邪热,内袭于肺;③素日肺热,复感外邪。一般公认,本证有热、喘、咳、渴四大症状,至于“发汗后”或“下之”的因由不必追究。
  关于方中有汗用麻黄、无大热用石膏的问题,似乎令人费解,实则不然。从麻黄的药理
功能来看,不同的配伍,所发挥的作用各异。有汗禁用麻黄,是指麻黄汤而言,因麻黄与桂枝相配,发汗走表,效力功专。本方仅用一味麻黄,且与石膏相配,则能透发在里之郁热,故功效专于清宣肺热而定喘。无大热用石膏者,因石膏与知母相伍,能清阳明里热;与麻黄杏仁相配,能清肺热而平喘。况且表无大热,而里热壅肺已急,故用之甚当。
  应用本方的注意事项如下:
  1.辨本方证要点:证见
咳嗽喘促身热或外无大热、口渴、痰黄等热喘的特征;舌尖舌边红、苔淡黄(中间或根部),或舌面乏津;脉数或弦数、滑数。
  2.
药物用量的比例:各药之间的比例,是取得疗效的关键。①麻黄与石膏原方的用量是1:2,大量的石膏,一则制其辛温,使本方变为辛凉,二则功效专一,使本方专于清宣肺热,笔者临床用量多掌握在1:5或1:10之间,效果为佳。石膏用量的多少,视肺热轻重而定,一般是热重者,石膏宜重用。②麻黄与甘草的比例也宜恰当,据临证经验,取两者等量为宜。因为甘草量大则牵制麻黄宣散之力,量小则恐麻黄宣散太过,两者配伍恰当,功专在肺,取效则速。若属风寒实喘,以及久喘虚证,皆不宜服用此方。
  3.本方证之喘与
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麻黄汤证的鉴别。小青龙汤证,因风寒束表,内有停饮而致,证见发热恶寒干呕咳喘、脉弦紧,治当外散表寒、内蠲水饮;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因营卫不和,肺气失宣所致,证见发热恶风、汗出而喘、脉浮缓,治当调和营卫,宣肺定喘;麻黄汤证,因风寒外束,肺气闭郁而致,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而喘、脉浮紧,治当辛温发汗,宣肺定喘。
  
喘证的辨证方法,首先要抓住呼吸困难喘息等主症。喘证按病理性质分为:①表邪之喘:由风寒束表,内犯于肺而致,辨证关键在于表证兼喘。②水饮之喘:由水饮内停,肺气上逆而致喘。辨证要点在于水饮为患。③热实之喘:由热邪壅肺或肠腑燥结而致喘。其辨证要点,一则在热,一则在实。④阳虚之喘:由阳衰阴盛真阳欲脱,肺肾两竭致喘,证属少阴危候,表现为息高之象。
  笔者临床应用
  1.急性
气管炎:证见咳嗽黄痰、苔淡黄脉数者,本方加桑皮贝母桔梗金银花等清热化痰止咳之品。若见身热者,再加桑叶芦根、茅根以疏解外邪。
  2.小儿
肺炎支气管肺炎:证见喘咳痰涎甚者,酌加金银花、葶苈子、桔梗、天竺黄、杏仁等清热解毒化痰平喘之品;若身见高热者,加柴胡黄芩牛蒡子、金银花等清热疏解之品;若麻疹合并肺炎,疹毒内陷、肺炎炽盛者,加黄芩、前胡蝉衣紫草等清热透表之品。
  3.
百日咳:属风热袭肺,肺气不宣,痰涎壅盛者,酌加百部葶苈子、大枣、前胡、贝母等清热化痰止咳之品。
  4.
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属热邪壅肺者,可酌加桑皮、芍药、蝉衣、葶苈子等品。
  5.
咽炎、喉炎:属热邪郁结者,酌加板蓝根射干牛蒡子、桔梗等。

    医案选录
  医案一:过敏性
哮喘
  米某,9岁,男,1987年10月9日初诊。咳喘三天,昨起加重,咳嗽频作,喘息胸闷,身热有汗,口干且渴,脉数,苔黄。病始于幼时患肺炎后,每于春秋季节发作频繁。体温38.2℃,呼吸急促,口唇红紫,两肺散在干啰音,心律齐,150次/分。中医辨证为邪热壅肺,气逆致喘。治以疏解清热,化痰平喘。宗麻杏甘石汤加味治疗,处方:炙麻黄5g,生石膏25g,杏仁10g,炙草5g,桑叶、桑皮各10g,芦根、茅根各10g,金银花15g,川贝母10g,水煎温服。进药三剂,热退,咳喘平息大半。上方去桑叶、茅根、芦根,加杭白芍12g,桔梗10g,百部10g,蝉衣10g。五剂。三诊:咳喘皆平,嗣后固本调理而安,次年春季未见复发。(《聂惠民医案》)
  医案二:小儿肺炎
  傅某,9个月,男,1986年5月10日初诊。咳嗽频作三日,伴有喘息,痰多,喉中有声,口唇
干燥大便硬结,服药未效,指纹紫、苔白中黄,体温38℃,右肺下可闻湿啰音,某院诊为肺炎。中医辨证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而致喘证。治以清热化痰、降气平喘,宗麻杏甘石汤加葶苈子、桑皮、前胡、黄芩、金银花治疗,进药六剂而愈。(《聂惠民医案》)
  医案三:肺热咳嗽
  李某,男,56岁,1985年5月18日初诊。咳嗽月余,病始于
外感,初始服过抗生素止咳药,亦服用过养阴清肺丸中药汤剂等效果不佳,故来门诊求治。现证:咳嗽不已,夜卧亦咳、痰量中等,色黄黏稠,不易咳出,咳甚汗出,时有胸闷,口干能饮,便燥溲赤。舌尖红、苔淡黄,根部略厚、脉弦略数。证属痰热壅滞、肺失宣降,而致咳嗽,治宜清热化痰止咳。宗麻杏甘石汤加贝母、双花、桔梗、栝楼皮,水煎温服。进药六剂、咳嗽锐减,惟觉晨 起痰多。前方去双花加陈皮浮海石,增强清肺化痰之力。继进五剂,咳痰皆除。(《聂惠民医案》)
  医案四:麻疹兼喘
  心成兄,幼时出麻,
冒风隐伏,喘促烦躁鼻扇,肌肤枯涩。不啼不食。只服麻杏石甘汤一服,肤润,麻渐出,再服,周身麻出如痱,神爽切安,目开喘定。(《程杏轩医案》)
  医案五:哮喘证
  王某,男,19岁,1989年7月21日初诊。患哮喘十余年,每入夏则发哮喘,一般为8月中旬发作严重,哮喘、胸闷,甚则难于平卧,治疗后9月末渐缓解,诊断为过敏性哮喘。现表现为:喘尚未作,咳嗽流涕,有痰色黄,
舌质红、苔淡黄,脉沉弦略数。证属邪热郁肺。拟清热止咳平喘,宗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味,处方:炙麻黄3g、生石膏15g、杏仁10g、炙甘草6g、桑皮10g、前胡10g、桔梗10g、百部10g。六剂水煎,每剂分二次温服。药后咳减,惟有鼻塞鼻痒流涕等过敏现象,舌红脉弦数,守方进退,调理月余而愈,哮喘未发。(《聂惠民医案》)B05.3

  来源http://www.39kf.com/cntcm/shtml/2217-b-31.shtml

  

  --------------------------------------------------------------

  

王绵之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 【组成用法】麻黄去节,四两(5g)杏仁去皮尖,五十个(9g) 甘草炙,二两(6g)石膏碎,绵裹,半斤(18g)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本方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适用范围】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
    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方义讲述】麻杏甘石汤,现在呢都叫麻杏石甘汤,实际上这些问题要注意,仲景在这些排列上有意思,在药名的排列上,方子如果把好多药放上去了,它跟它的组成配伍、排列有关。那么这个方子所以作为辛凉解表,它实际上是清泄肺热,通过清泄肺热来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讲义上写的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实际上就是通过清,通过泄,在清肺的同时用散肺邪的办法,使得肺邪外泄,所以这个泄字不能代替这个字,不能用泻字,这个地方泄跟泻不相等,就刚才讲的好多透邪也就这么个意思,透泄嘛,向外透泄,如果作为泻的话就只能从大便。因为它的原书上它是治汗出而喘,所谓讲身无大热,它还是有热,并不是没有热,只是因为汗出而病不解,同时着重的是喘,那么从这些问题,以及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用这个方子来说,所以把这个症状补充的更加具体一些,有热,有喘有咳,喘咳以后,由于气机的难受,甚至它可以看到鼻子的煽动,鼻翼煽动,口渴。此方主治证中其中“有汗或无汗”,只是说在此情况下这个方子都可用,但是做为正常的方子是用来治有汗的,所谓正常的方子就是把它的配伍用量来看它是治疗有汗的,因此,无汗要加以变化,首先对一些症状作以补充。为什么要提出来,明明是汗出而喘,这又提出无汗或有汗,那么这个情况就是根据现在用的情况来变化加减用它。
    在这首先注意一下,麻黄是四两,石膏是半斤。这个用量是比以前讲的几个方用量都大了,石膏的用量都大了,而麻黄的用量不是最大,大青龙汤麻黄跟桂枝同用,麻黄还用六两,这个地方它用四两,它石膏的用量比白虎汤小,可是在一般用量里,它是比较大了,用了来斤。那么这个问题还往往有个争论,究竟汗出而喘,谁为君药,为什么它又这么排列?那么肺热如何来治?所以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它肺热是从哪来的,肺热是外邪,从
    伤寒上的肺热来说,它还是风寒郁而发热,因为它所伤首先是寒邪,那么从现在临床上来说,它可以有风寒郁而化热,也可以直接受风热、温热引起,因此既然是外来之邪,还得从外而解,而且邪在肺,肺与皮毛相合,还得出表通过肌表来散除它,这样顺利。而肺经的专药,散肺邪的专药还是麻黄,因此麻黄是首位。正因为它气逆而甚,所以在用麻黄的时候,它不能离开杏仁,既宣肺散邪又有降肺平喘,所以这两个作为君、臣药用在这地方是相息相使药,也可以说麻黄平喘是离不开的一对,可是麻黄跟杏仁都是温药,那如何使得能够治疗肺热呢,所以在这样的情况时候不得不用大于麻黄的石膏来相配,因为石膏它的特点:辛、甘、大寒,它首先是阳明经药,它是肺、胃二经的,一般习惯肺胃都在一块,肺胃二经。而它着重是阳明经药,不是肺经药,所以按次序来说它是胃经、肺经药,它是以清热为主,它的清热跟其它药有所区别的地方,就是因为除了甘味以外,它还有辛味,所以说这清而能透。所以有人说的再过一点,说石膏能发汗,有这种说法吧,石膏怎么能发汗呢?只是石膏清而兼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配合得好,它不影响散邪。所以在这里面石膏的位置放得后,从石膏的量来说也不算太大,为什么?麻黄四两,杏仁也有了,还有甘草,那么炙甘草二两再往上一加,再加上这几十个杏仁,所以说是寒温各半吧。所以我们现在来用这药折合所现在量用,根据证,要配伍的时候就可以这么考虑了。
    因为这个它现在有两个误解,一个误解:
    肺炎既是炎嘛,一个炎两个火,火上加火就非用凉药不行,因此尽管知道麻杏石甘汤就是用大量的石膏,那么量过大了,对于它这个证就有了选择性,对有些合适,对一些热不甚,或者是皮毛还不开的,它用下去效果就不好,这是一个。
    再一个特别是用于麻疹并发肺炎的,麻疹并发肺炎它还是要开皮毛,你汗不出它疹不透,疹不透病不好,所以你还得将来开它的皮毛,使它汗出疹透,自然热就轻了,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过分用了石膏那就不行了。
    所以这个方子引起注意这个情况,那么我们可以根据它热的情况,可以根据它汗的有无来调整石膏与麻黄的比例。从这里面石膏跟麻黄是2:1,加上其它的基本是1:1。这是一个情况,那么我们现在来辨,如果是有汗而肺热甚,我们可以适当加重一些石膏;如果说是没有汗,我们可以麻黄的量考虑不要过小,同时可以考虑用桔梗配合起来开肺气,这样就可以减一些麻黄的用量,而取到相同的效果。这是一个变化方法。
    还有一个变化方法,就是如果这个人它的脾胃素来不好或者小孩本来后天不好,特别是大便经常溏薄的孩子,由于脾胃弱,那么在这样的情况,石膏就得减量,可是减量又不能解决里面的肺热,那怎么办,所以后来就有人改了叫五虎汤,五虎汤有几个方子,其中之一而比较通用有效的就是加炙桑皮,桑白皮炙一下,这就可以泻肺清肺,因为它跟地骨皮合起来就是泻白散的主药嘛,清泄肺热的嘛,所以这个可以,这是一个情况。
    还有一个情况,就刚才讲的麻疹的问题,麻疹的问题在这把麻黄减少以后,除了用一些桔梗,还可以根据刚才讲的一些辛温解表发汗药配进去,配辛温发汗而不燥的药,你例如上面所说的荆芥、防风,或者少用一点苏叶,少用,因为苏叶入血分,用多了以后这麻疹出来可麻烦,即多又密又大,伤耗孩子,所以在这讲着重是气分的药,跟着它辛温发汗,那么这样用起来比较平稳,对于麻疹并发肺炎有好处。
    刚才还有一点说了,要注意的,就是说用石膏减少量,用桑白皮为的是小孩原来它素质脾胃不好,后天失调,可是在热甚的时候,肺热甚,肺移热于大肠,那么这样的情况也可以见到泻,这个情况特别是麻疹的小孩常见,所以这个不要误解它是脾胃的问题,这个是因为肺热下移于大肠,所以一般的麻疹小孩高热的时候,虽然麻疹还没有全透出来,它大便溏稀一天三两次,可以不理它,只是超过这以后再给它止泻,因为泻多了以后气虚了,麻疹不容易透。
    因为从这联系到麻杏石甘汤具体应用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既然治疗大叶性肺炎也好,在小孩麻疹的情况也好,常用于鼻子里面有血,常用于咳吐痰中带血,所以这情况可以适当加凉血的药止血。凉而散的药最好,赤芍丹皮是吧,它都是凉而散,而能止血的,就类似这些东西都可以的,所以整个的麻杏石甘汤在临床上就这么用。这个症状里面还有一个字也错了,“鼻煽”它印成鼻痛,所以类似这样的错字给它改一改就行了,另外这个方子底下还有一个方子附带再看一看,
    【附方】越婢汤
    组成:麻黄六两(9g)石膏半斤(18g) 生姜三两(9g)甘草二两(5g) 大枣十五枚(5枚)
    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功用:发汗利水。主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看这个方子的意思,就是我们回过来再考虑麻黄跟石膏的问题,因为仲景收集的这些方子里面,它给我们举出了好多例子出来,就麻黄与石膏相配,它好几个方子,大青龙汤、小青龙汤加石膏,现在的麻杏甘石汤,还有越婢汤。到了越婢汤它治的是汗出,它的汗出不同点,它不是治疗喘的,它是治疗水的,所以从这它加了生姜,而麻黄跟石膏的比例在这又有有所不同,是不是这么个情况。所以这都可以看一看,六两麻黄,石膏量没动,加上了生姜,越婢汤嘛,那么这个也从几个方面可以知道,刚才所以讲生姜它是行水的嘛,射干麻黄汤里面为什么加生姜呢,在这也可以看出来,这是从一个方面看了跟前面所学的东西都可以联系起来比较。还有一个方子这上面没有写,麻黄加术汤,实际上呢,也是治水的,就是根据越婢汤它又要给它发汗去水,那么又要让它发汗不太过,所以它这个去水就不仅仅是在表还兼有里,所以这个问题,在时候你仅看书看了是里水,你跟脾水,风水这些词你就难辨,它所谓里水,它还是外面有肿的,外面不肿不用越婢汤,这个是在《金匮》里面水气篇里,所以看原书有时候可以进一步看一看就知道了,汗出的很多,但是肿不消,小便不利,通过这个东西来宣畅它的肺气,散它的水气,肺气宣畅,里热一清,当然小便就通利,水就去了,这个就是加术,就是要发汗又防止它汗出太多,所以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麻黄本身是有汗的,可以发汗,麻黄加术汤完全说明还不行。因为麻黄还配桂枝的,它这地方麻黄不配桂枝了,你说麻黄没有发汗作用,所以我们一开始讲麻黄要发汗,又怕伤阳气,讲麻黄配桂枝,所以这个整个的都要综合起来进一步理解,这样就能麻黄汤的精神,就能理解好,麻黄的配伍就能理解的更清楚一些。
    这里附带再补充一个方子,就是越婢加半夏汤,原方不动加半升半夏,那么就是治疗一个病人肺胀,它的病名也叫肺胀,肺胀就是肺中气逆而胀,由于肺胀满、气逆,那么可以知道咳嗽、喘、胸满,它这个胸满到什么程度呢,就是眼睛也觉得胀,它书上写的是“目如脱状”,实际上就是眼睛胀的很厉害,好像要往下掉似的,这就说明里面的气往上顶的很厉害。所以这么个情况加上个半夏降逆、祛痰,着重的是降逆,所以这个问题回过来也可以知道一下,为什么小青龙里面用半夏,它并不是特别用来去它的饮,当然小半夏汤也是治饮,力量弱。在这个地方就说明这么个情况,所以不是特别是它半夏来治饮的,而主要是用它降逆的作用,但这个问题根据现在药的情况,再给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的半夏更多的是水半夏,跟半夏不是一个东西,生到水底下的也叫半夏,叫水半夏,这个水半夏经过使用,祛痰的作用好,当然祛痰就可以止咳了,可是和胃降逆这些情况它不行,所以我们在用半夏的时候,如果用了不满意,我们用来降逆和胃的时候,那就看一看,那半夏是什么东西,如果它是水半夏,就知道是药不行,不是我这方子用的不行,那么再想别的办法,如果用的是真半夏而不行,就说明我们在辨证用药上有问题,需要在方子上进一步考虑。这是现在有一些混乱的情况顺便跟大家说一说。





  来源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76682.htm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麻杏甘石汤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