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小青龙汤新用 1

2015/5/13 18:57|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467|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青龙汤新用三则小青龙汤新用三则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麻黄、艾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青龙汤新用三则


小青龙汤新用三则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方由麻黄、艾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组成,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症。笔者宗其“温肺化饮”之旨,用于其它疾病,也获显效,介绍几则,供同道验证。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谷某,女,38岁。患者自汗3年,不分寒暑,汗出即湿衣,且于活动及进餐时尤甚。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迭经益气固表温阳补气之剂罔效。余察患者汗出清冷如珠,自觉背部畏寒,似有一桶冷水浇着,伴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辨证其为饮邪阻肺、宣发失常、营卫失调、汗孔开合失司,当以散寒宣肺调和营卫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化裁:麻黄5克,细辛3克,五味子9克,桂枝6克,干姜5克,半夏、浮小麦白芍羌活各10克。患者服药3剂后自觉背部寒冷感减轻,自汗减少,精神转佳。续服3剂,诸证若失,后以黄芪口服液益气固表而善后。

    本证乃寒邪外感于肌表,饮邪内停于肺,肺失宣发,汗孔开合失常所为。小青龙汤可温肺化饮、温阳散寒、调和营卫治其本,加浮小麦收敛止汗治其标,羌活疏风散寒,助诸药解表散寒之力。诸药合用,外散风寒,内化水饮,营卫和调,故自汗止。

    感冒 李某,男,32岁。患者自诉一周前偶感风寒后,即现发热恶寒咳嗽、痰色清稀白粘、流清涕。曾在某院求治,诊断为“感冒”,予疏风散寒解表之剂口服,诸症虽减,但腹泻频作、泻下清稀、腹部隐痛、手足不温、食欲不振。察患者舌淡苔白滑、脉沉滑脉症合参,此乃寒邪犯肺、留滞不去、下迫大肠传导失常所为,当以疏风散寒、通调水道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加味:麻黄5克,炙甘草、桂枝、干姜各6克,五味子、白芍各9克,半夏、车前子各10克,细辛3克,白术茯苓各12克。患者服药2剂后腹痛消失,腹泻减轻,食欲增进。继服2剂,诸症悉除。

    风寒袭肺,宣降失常,通调失司,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流注肠道而发为泄泻。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使肺气宣畅,水道通调,水液下走膀胱,大肠传导正常。又加茯苓、车前子、白术等利水渗湿以助其功,故感冒愈而腹泻止。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叶某,女,45岁。患者双下肢水肿两年,伴畏寒、肢冷、心悸、头昏、食欲减退、胃脘胀满、夜寐不宁小便短少、大便溏薄。曾在某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予中西药物治疗年余,诸证仍作。察患者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迟。此乃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症,当以温肺散寒、健脾除湿为治。药取小青龙汤化裁:白芍、五味子、法半夏各10克,麻黄、细辛、甘草、干姜各5克,桂枝、泽泻、白术各20克。患者服药7剂后,水肿减轻、尿量增多、食欲增进、胃脘胀满感消失。药即对症,效不更方,续进7剂,水肿消失,诸症悉除,心率上升至68次/分。乃改汤作丸,续服6月。随访至今,患者病情稳定

    风寒外袭,肺气失宣,水道通调失常,水饮内停,故见是症。小青龙汤温肺散寒,通调水道,倍桂枝,温通心阳化气利湿,增加心脏收缩力;加泽泻、白术,健脾利湿。诸药合用,温心阳、暖脾阳、理肺气、调水道,故水肿消失而心率上升。

中国医药报
胡献国

2003.02.20


日期:2005年4月7日 - 来自[老药新用]栏目

聂惠民:《伤寒论》方药解析 小青龙汤证

  [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麻黄去节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提要]
  太阳伤寒兼内饮的证治。
  [原文]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提要]
  补充小青龙汤证的主证及药后寒去欲解的机转。
  [阐论]
  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是对外寒内饮小青龙汤证病机的概括。“发热”一症代表了“表不解”,而恶寒、无汗、身疼痛等伤寒表实证自在言外。心下部原有寒饮之邪内停,即所谓“心下有水气”。寒饮扰胃,胃气上逆则呕;水寒射肺,肺失宣降则咳嗽。水饮之邪变动不居,可随三焦气机升降出入,故有众多或见症:水饮不化,津液不滋,则渴,但不欲饮水;水走大肠,清浊不分,则下利;水寒滞气,气机失畅,则噎;水饮内停,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甚或少腹胀满;寒饮迫肺,肺气上逆,则喘。综上分析诸症,咳喘、渴、噎为上焦证候;干呕为中焦证候;小便不利、少腹满、下利为下焦证候。证候虽多,关键为“水气”所致。心下有水饮,外有表寒,治以小青龙汤外散在表之寒邪,内消心下之水饮,此乃发汗蠲饮,表里两治之法。
  小青龙汤由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芍药、甘草组成。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兼以利水;配桂枝可增强宣散寒邪,通畅阳气的作用。干姜配半夏,温化中焦水寒之邪,治心下水气。细辛辛温而散,温散上中下三焦水寒之邪。诸药辛散太过,犹恐耗阴动阳,损伤正气,故用炙甘草温以守中扶正。芍药酸敛以护肝阴。五味子酸敛以护肾阴,使本方为温散寒饮而不伤正气。统观本方外解表寒,能温通三焦,有治上中下三焦寒饮之功效。
  第41条属倒装句法,“小青龙汤主之”应接于“发热不渴”之后。“伤寒,心下有水气”与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之意同。前条所述主证为干呕、发热而咳,本条补述咳而微喘,这正是外寒内饮小青龙汤的全面证候。上条或见症中有口渴一症,是因水气不化,津液不滋所致。本条服用小青龙汤后而见渴者,乃是药后寒饮之邪已去,胃阳之气渐复,里气温,水气散的征象,故仲景说:“此寒去欲解也”。此时虽渴,但不甚,可不治自愈,或少少与饮水即可。
  小青龙汤证的诊断依据:(1)患者面部有水色、水斑、水气、水苔出现。所谓水色,指患者面部青色或黧黑,或下眼睑处呈青暗;所谓水斑,指患者面部出现对称性的色素沉着;所谓水气,指面部虚浮、眼睑微肿;所谓水苔,指舌苔水滑。(2)咳嗽、喘息、痰多呈白色泡沫样痰(落地成水),或是咳吐冷痰,自觉痰凉如粉,痰色似蛋清样半透明,且连续不断。(3)冬季寒冷时则发作加重,天气暖和时病情缓解。(4)其他见症诸如气短、憋闷、窒息感;重者则咳逆倚息不得平卧,甚则咳喘时涕泪俱出;更甚者,可因水气上冲而突然昏厥。(5)脉弦,舌苔水滑。
  临床应用小青龙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干姜、五味子的用量比例。若治新喘,宜注意温散,干姜必重用;若治久喘,宜注意收敛肺气,五味子须重用。
  2.方中麻黄配桂枝,升散之峻也。若喘甚,去麻黄易杏仁,谨防与细辛协合而辛散太过,且加杏仁降逆气而平喘,故后世叶天士治喘麻黄、细辛很少同用。
  3.老弱及婴幼之体,尤其是患有心肾疾病者,应慎用本方,以防伤阴动阳之弊。
  小青龙汤用治外寒内饮证,但此药有发越下焦阳气,拔肾气之虑,凡脉沉、微喘、气短不足以息的虚喘,皆不宜服。发越阳气的具体征象:面色如有热状、心慌心跳、喘促憋气,有时动血而鼻衄,甚者虚脱。
  4.小青龙汤不可长期连用。久服伤阴动阳则生他变,故治咳喘时,当以小青龙汤救其急,苓桂之剂善其后(如酌选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苓桂杏甘汤等)。
  小青龙汤药物配伍的重点,在于细辛、干姜、五味子合用。仲景治寒饮喘咳,多用五味子收敛肺气,必合麻黄、细辛、干姜散发风寒,温肺化饮。细辛、五味子一散一敛,干姜、五味子开合并用,麻黄、五味子上下相召,交合肺肾,则升降机灵,而咳喘则止。从此可知五味子对实喘、虚嗽均可用之,故有“五味为咳嗽要药”之称。
  5.小青龙汤为散寒蠲饮,表里双解之剂。若无表证,则专一散饮,而治咳喘。从临床上看,外无表证,只见水寒射肺,肺中寒痰冷饮之咳喘,亦屡见不鲜,小青龙汤同样可以治愈。
  6.小青龙汤证有五个或然见证,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相对应的小青龙汤有五个加减化裁方法,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其中有四个加减法皆去麻黄,这是为什么呢?一般来说,麻黄本身主治咳喘,应是方中主药,岂可去而不用?与其原因有二:小青龙汤证之喘的病因,病机是外有表寒,内有里饮,水寒射肺而致咳喘。咳喘之证,皆因肺气不利所致。肺之气机,主宣发与肃降,其中或宣发不利,或肃降不行、或宣发与肃降同时失职,皆可导致肺气不利而发咳喘。再观小青龙汤之咳喘,水寒射肺,源在“心下”(“心下有水气”)其水寒之邪,循经向上,逆阻于肺而致。治疗此种咳喘,当避免应用辛散向上,宣发之品,故去麻黄以避其宣散,加杏仁以利肺气肃降,止咳平喘,此乃原因之一。再者,寒饮内停之人,阳气多虚,而麻黄能发越阳气,故去麻黄,以免阳气更伤,此为原因之二。
  笔者临床应用
  (1)抓主症:小青龙汤的使用标准,前面已进行归纳,可视为临床辨证的依据。但小青龙汤的主症,重点在于咳喘、干呕、发热等;病机的重点在于寒饮。左季云《伤寒论类方彙参》曰:“此风寒挟水气,浸渍胸中及肺胃之间,发热干呕而咳,为制发汗利水之温方也。胸为太阳出入之表,又为肺经安居之所。皮毛者,肺经之所主,太阳之所行,故能治水气浸入胸中干呕而咳,”此突出了治疗的重点。
  (2)应用加减:笔者应用本方,属慢性咳喘病,久咳不愈者,重用五味子、并加党参;痰盛者,加白芥子、苏子;兼热象者,见口干且渴、心烦苔黄,加石膏桑皮;见胸满、心烦,加炒山栀、豆豉;喘甚者去麻黄,加杏仁、款冬花。
  医案选录
  医案一:寒饮射肺证
  陈×,男,50岁,1985年11月初诊。
  患慢性气管炎十几年,每入冬反复发作。今冬以来,咳嗽、气喘,夜卧尤甚,难于平卧,痰多且稀,色白易咳出,胸部满闷,口渴能饮,尤觉口干,经服用消咳喘及抗菌素等药未效。诊见面部虚浮,下睑浮肿如卧蚕状,舌淡红,苔薄白而水滑,脉沉弦,心律齐、率不快,两肺可闻干湿哕音。西医诊断: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中医辨证:水饮内停,寒饮射肺致喘,宜小青龙汤化饮平喘。但唯见口渴,似有热象,然细审之,虽口渴但并无热象。故疏小青龙汤三剂,水煎温服,以观后效。药后咳喘及口渴皆减,再进三剂,渴已喘平,后改用苓桂术甘汤加杏仁、薏苡仁等调之而愈。(聂惠民医案)
  医案二:外寒内饮证
  王××,男,54岁。1963年8月5日初诊。
  患者咳喘已十余载,往往冬发夏愈。今年起,自春夏,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睡棉被,凛凛恶寒,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苔薄白,脉弦紧。此为风寒外束,饮邪内停,阻遏阳气,肺气失宣。治宜温肺化饮,解表通阳。
  处方:炙麻黄3克、桂枝9克、姜夏9克、五味子3克、干姜4.5克、白芍9克、细辛1.8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
  复诊:8月13日,投青龙剂后咳嗽已稀,已弃棉衣,畏寒亦减,前既中肯,毋事更张。原方加干姜至6克,细辛加至3克。
  三诊:8月29日,青龙剂已服六剂,咳喘平,已能穿单衣,睡席子,夜寐通宵,为除邪务尽,原方再服三剂。
  四诊:9月9日,诸恙悉减,唯动则气喘,初病在肺,久必及肾,配都气丸常服,以图根除。(《江苏中医》[0:22,1965)
  医案三:咳喘证
  韩×,女,60岁,1968年11月初诊。
  患慢性气管炎十多年,每入冬季则发咳喘,近日外感风寒,咳嗽复起,痰稀色白,痰多流涕,进而胸闷喘作,服药不效,故请余诊治。刻下症:发病三天,咳喘胸闷,倚被而坐,气喘不得乎卧,脉沉弦略数,苔薄白水滑,颜面虚浮。证属:风寒束表,痰饮内停。治宜解表散寒,化饮平喘。拟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党参,水煎,服药六剂,咳喘得平。后以苓桂术甘汤调理水饮而愈。(聂惠民医案)B23


日期:2006年9月18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小青龙汤治疗过敏性鼻炎

   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上采用小青龙汤治疗过敏鼻炎,疗效颇佳,屡试不爽。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吸入外界过敏抗原而引起的以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涕,有时尚伴有眼结膜、上腭部甚至外耳道奇痒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临床可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主要是由于遗传过敏体质及反复多次暴露和吸入外界的过敏源所致。北京地区8~10月份,秋风送爽,野生植物蒿草和草(俗称拉拉秧)的花粉飞扬播撒,成为主要过敏源,使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已成为秋季的流行病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的范畴。中医认为:“鼻为肺窍”,既是人体呼吸道的门户,又是嗅觉器官。《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肺,开窍于鼻。”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赖肃降以吸入天之清气,靠宣发以呼出体内浊气,吐故纳新,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灵枢·脉度》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即肺气宣降正常,则鼻窍通利,呼吸通畅,嗅觉灵敏;而肺气宣降失常,则鼻窍壅塞不通,打喷嚏,流清涕,嗅觉失灵。“鼻鼽”的鼽,即鼻塞之意,“鼻鼽”,主要指肺气虚弱,腠理疏松,卫表不固,感受风寒之邪,使肺失宣降,津液凝滞停聚,阻塞气道,出现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嗅觉失灵等病症,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过敏性鼻炎。中医证属风寒束肺,肺失宣降。治以温肺散寒,小青龙汤主治。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原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咳喘等症。笔者现取其温肺散寒之功效,驱散束肺之风寒,恢复肺主宣发肃降之功能。若症见恶风寒,喜暖,每遇冷风,鼻塞,喷嚏,流清涕发作或加重,配伍玉屏风散,益气固表;若症见咽痛,口干,眼痒,浊涕,配伍桑菊饮,疏散上焦风热。

    1典型病例

    患者,女,56岁,2004年9月2日初诊。入秋以来,患者出现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咽痒眼痒,后又咽痛口干等症状,曾于某医院做变应原皮试等检查,诊断为春秋花粉过敏,每年秋季均犯。服用西药治疗无效。舌苔薄白,脉浮。印象:过敏性鼻炎,证属风寒束肺,寒郁化热;治以温肺散寒,兼清风热;方药小青龙汤配伍桑菊饮加减:炙麻黄5g,桂枝10g,细辛3g,五味子10g,白芍15g,桑叶10g,菊花10g,杏仁10g,连翘15g,芦根15g,牛蒡子12g,桔梗6g,薄荷后下6g,辛夷6g,防风10g,生甘草6g,5剂。

    2004年9月7日二诊:药后鼻塞鼻痒,咽痒眼痒,打喷嚏,流清涕明显减轻,但畏风寒喜暖,遇冷风则必发作,伴有咳嗽白痰,舌脉同前,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肺失宣降,玉屏风散配伍前方加减,益气固表,生黄芪30g,炒白术10g,防风6g,再服汤药7剂而告愈。

    2讨论

    患者过敏体质,禀赋不足,肺气虚弱,腠理疏松,卫表不固,立秋之后,寒凉之气主宰,风寒之邪乘虚侵入,肺为娇脏,不耐寒热,风寒束肺,使肺失宣降,津液凝滞,出现鼻塞,流清涕;“无风不作痒”,风邪作祟,故鼻痒、眼痒、咽痒;邪从热化,则口干咽痛。中药麻黄、桂枝宣肺解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细辛温肺化饮,五味子温敛肺气,桑叶、菊花、薄荷疏散上焦风热,连翘、芦根、牛蒡子清热,杏仁、桔梗宣肺止咳,防风祛风解表止痒,辛夷为通鼻窍之要药,黄芪益气固表,合白术散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古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驱之,而患无以御之;……。”诸药共奏益气固表,温肺散寒,兼清风热之功。

    作者单位: 100803北京,新华社门诊部中医科

    (编辑:悦铭)

  


日期:2006年9月5日 - 来自[2006年第2卷第1期]栏目

中医十大名方妙用--小青龙汤

作者:谭庆刚 主编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7800897249
印次:3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1998-3-1
字数:119000
版次:1

a内容提要:
本书对小青龙汤的源流、方论、药理研究、临床运用、制剂研究、系列方研究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可谓集小青龙汤研究与运用之大成。
本书资料翔实,取材新颖,力求反映国内外有关小青龙汤及其类方的临床运用、药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有的裨益。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出处、方名释义及组成
第二节 各家方论
第二章 药理研究
第一节 主要组成药物的药理研究
麻黄
细辛
五味子
桂枝
干姜
半夏
芍药
甘草
第二节 小青龙汤的药理研究
第三章 临床应用
第一节 内科疾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肾炎
其他疾病
第二节 儿科疾病
小儿支气管哮喘
其他儿科疾病
第四章 制剂研究
第一节 临床制剂
第二节 定性鉴别
第三节 含量测定
第五章 系列方研究
第一节 大青龙汤
第二节 射干麻黄汤 编辑推荐:

日期:2006年8月8日 - 来自[中医]栏目

痰饮咳嗽

痰饮咳嗽  病证名。指痰饮病以咳嗽为主证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所论痰饮病,其中之十枣汤证、小青龙汤证均以咳嗽为主证。《医门法律·咳嗽续论》:“盖以咳嗽必因之痰饮,而五饮之中,独膈上支饮,最为咳嗽根底,外邪入而合之固嗽;即无外邪,而支饮渍入肺中,自足令人咳嗽不已。”痰饮咳嗽,如见多痰、色白或如泡沫,咳引胁痛者,治宜温化痰饮,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等方;悬饮则需逐饮,用十枣汤、控涎丹等方;畏寒肢冷、水肿,脉沉细者,属肾阳虚,宜温阳利水,用真武汤肾气丸等方。又:《丹溪心法附余》主张以辰砂半夏丸主治一切痰饮咳嗽。参见痰饮、支饮、悬饮等条。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T]栏目

水咳

水咳  病证名。由水饮凌肺引起的咳嗽。见《医学入门》卷四:“水咳,因饮茶水停蓄,为涎上涌,身热,胸满,怔悸者,小青龙汤;身寒胁硬者,玄武汤;结胸者,小半夏汤;小便闭者,十枣汤;小便涩者,五苓散。”《伤寒六书·咳嗽》将水咳分为太阳表水、太阳里水、阴证水气三证,以小青龙汤主太阳表水,十枣汤主太阳里水,真武汤主阴证水气。参见咳嗽条。
日期:2006年1月12日 - 来自[字母S]栏目

小青龙汤配合雷米封等药物对23例哮喘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与治疗

    哮喘性支气管炎(简称哮支)是一危害性大、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本病有家族史,小儿发病率很高,冬春多见,诱发因素很多,包括特异体制的内因和引起变态反应的外因(过敏原或变应原),但真正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患儿中,男13例,女10例。2岁以下1例,1∶2000的OT试验(++);3~5岁11例,OT试验皆为(++),痰培养(-);6~8岁6例,3例OT试验(++),2例(-),1例痰培养(+);8~15岁5例,2例OT试验(++),3例痰培养(+)。

  1.2诊断标准发热、咳嗽、哮喘、呼吸困难反复发作半年以上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随全身症状有消瘦、食欲不振、无力、多汗、浅表淋巴结多个增大,以右锁骨上为著,大者如杏仁,中者如黄豆,小者如绿豆,呈串珠样排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推之可移动。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给予小青龙汤:麻黄、桂枝、白及、赤芍、干姜、半夏、五味子、甘草、细辛(单包),以上药剂按年龄不同加减。

  1.3.2 西药 雷米封10~20mg/(kg·d),乙胺丁醇15mg/(kg·d),利福平4~6mg/(kg·d),维生素B 610mg,每天1次,空腹顿服。

  1.4疗效判定患儿咳嗽、哮喘、咳痰、呼吸困难等消失,体重增加,能自由玩耍,2年以上无发作者为近期治愈;18个月以上偶因感冒引起1次小发作者为临床治愈;1年之内有1~2次呼吸困难、哮喘者为好转。

  1.5结果经治疗的23例患儿中,18例近期治愈(78%),临床治愈4例(17%),好转1例(4%),近期治愈和临床治愈占96%。

    2 典型病例

  患儿,男,7岁,咳嗽、哮喘、呼吸困难伴高热20余天,在当地卫生院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双黄连,病情加重,于1998年8月10日来我院。查体:形体消瘦,一般状况差,背入病室。T38℃,P120次/min,R46次/min,体重16kg,口唇紫绀,咽部充血,颈两侧淋巴结均肿大如黄豆。双肺布满哮鸣音,心律齐,无杂音。实验室检查:Hb95g/L,WBC5700/mm3,N48%,L50%,M20%,OT试验(-),痰检和细菌培养(-)。X线诊断:支气管炎。用小青龙汤:麻黄10g,桂枝10g,白及10g,赤芍10g,干姜3g,半夏3g,五味子3g,甘草2g,细辛2g(单包),水煎服。配合雷米封300mg,乙胺丁醇375mg,利福平100mg,维生素B610mg口服。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晚间哮喘轻,精神状况良好,有食欲。继续上述治疗,1周后食欲增加,精神愉快,能下床。半个月后患儿无哮喘,体重增加至18.5kg,面色红润,能上下楼梯,听诊双肺呼吸音正常,嘱其口服抗痨药物18个月,1年后随访,体重从原来的16kg增至23kg,X线透视两肺基本正常,至今未复发。

  3 体会

    哮支是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也是较难治的疾病,属祖国医学“虚劳”范畴,表现为咳喘—气短—气血阴阳皆虚三阶段,肺以气为本,治疗上只能从培补正气入手,兼以祛邪。笔者用小青龙汤主要是利用其燥湿化痰,和胃下气,利肺气,除风邪,调和气血,滋肾生津,止咳定喘之功效,且因中药能消除抗痨药物的毒副作用,故配合抗痨药物治疗哮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1999年在治疗一小儿哮支时,发现该患儿有不典型初染结核表现,进而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有多个增大,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推之可移动,故在服用中药基础上合用雷米封等药物取得很好的效果。后又有几例胸部虽未发现结核,但这类患儿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上例一样用同样的方法治疗均取得较佳的疗效。

  (编辑小 南)

    作者单位:11003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医院针灸科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中西医结合]栏目

小青龙汤夏用治疗哮喘39例

    暑夏季节常有哮喘病发作,其病机多与痰浊寒饮内伏,暑湿外邪引发有关,选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3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6~64岁,55岁以上6例。西医诊断参照《实用内科学》(1997年版)诊断。支气管哮喘26例,慢性支气管炎9例,均为喘息型,急性支气管炎4例。

  1.2证候特点(1)胸闷39例,夜间喘息不能卧者16例。(2)喘鸣39例,来诊时查体多听到哮鸣音,个别患者夜间才有哮鸣音,来诊时让其反复深呼吸后即可听到小的哮鸣音及低调的鼾鸣音。(3)咳嗽32例,持续连声,甚至影响睡眠者9例。有痰39例,量少者21例,量较多者18例(50ml/d以上),均为清稀无色或白色泡沫状黏痰。(4)肩背胀29例,13例伴有背寒冷“如掌大”,多在肩胛骨与胸椎之间,有凉、麻、胀感,用手触摸有时可触及团块状物。(5)脘腹胀满纳呆23例,伴有眩晕、呕恶,有腹部受凉及饮食寒凉、腹痛泄泻史,但无里急后重感。(6)此外,还有身重、鼻寒流涕、畏寒或恶寒。周身酸楚,甚者伴有心悸、乏力、冷汗等风寒外感,暑湿内侵诸症。

  1.3 发病季节特点小暑至立秋间,气候最炎热潮湿、气压低,常使人有憋闷感,此季节雨水多、气温高,本组患者发病于此季节。

  1.4治疗方法方药组成及服药方法:炙麻黄9g,桂枝9g,干姜9g,五味子9g,半夏12g,白芍12g,细辛3g,丹参15g,黄芩9g,苏子12g,莱菔子12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枣5枚(掰)。咽干痰少咳痰清稀者桂枝、干姜改为6g。取上药经清水浸泡20min后煎煮2次取药液400~500m1,分2~3次温服,日1剂,6剂为一疗程。

  1.5 疗效观察 治疗前按照支气管哮喘诊断评定病情程度[1],轻度9例,中度18例,重度12例,无危重度。疗效评定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哮喘病诊疗标准[2],临床痊愈12例,临床控制20例,有效6例,无效1例。

  2 讨论

    小青龙汤加味是张仲景治疗外有风寒之感内有痰饮内停的哮证、喘证的有效方剂,因药性偏于温散,多在气候寒冷时应用。夏至白露间,雨多湿感,气候炎热,腠理开泄,外湿更易进入哮喘患者体内引动内饮而发病,特别后半夜,值阴气盛而阳气微之时,凌晨3~5时(肺经经气当任),哮喘患者因感外寒受暑湿与内停的痰饮互聚,肺经之气受阻,不能当任其责,故发作常在此时。患者多有贪凉、饮冷史,多伴鼻塞、流涕、周身酸楚、脘腹胀满、肠鸣泄泻或呕恶、眩晕、肩背胀痛、背部寒冷,舌淡苔白滑或腻,脉沉或濡,背部皮温低。

  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患者虽发病于炎热的暑季,但其病因病机仍为阳虚,痰饮内聚和寒湿阴冷外侵,非用辛温散寒化湿之品不得宣散。患者胸部壅塞、憋闷,服麻杏石甘汤加清热解毒药使寒邪、内饮相聚停于内,而壅塞更重,腹胀、肠鸣、泄泻是脾阳受抑而痰饮更盛所致。

  方用麻黄、细辛、桂枝辛散化饮,配干姜、大枣温健脾阳;五味子、白芍酸甘化阴,防其过于辛燥伤阴;清半夏化痰除饮,痰湿重者可重用(最大用至30g),加苏子、莱菔子、丹参,加强其化痰解郁功效,佐黄芩燥湿清肺热,又可制其过于辛温刚燥,防止耗气伤阴。本方重在温散化痰除饮,使肺气得宜,脾阳得复,又不致太过,用于夏季哮证、喘证常可得心应手。但需注意已有化热及咽部红肿、疼痛、身热烦渴等症者切不可应用。

  夏用温散药物治疗哮喘病,《张氏医通》治冷哮的消渴膏及其加减方外敷报告甚多,均以为在三伏天进行治疗效果最好[3],所选用药物如白芥子、细辛、川椒、姜汁多为辛温、逐饮之品,据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对急性发作可平哮平喘,缓解期治疗则有使患者得到根治或减轻发作时症状结果。分析其作用机制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夏季炎热,汗孔开泄、腠理疏通,药物可直达病所,驱邪外出,使患者得到痊愈。这也是祖国医学利用生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一个例子。而小青龙汤内服直接作用于五脏六腑,辛散、温中、化饮,使痰饮得除,从这一点上分析,夏用小青龙汤确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疗效的评定标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3):186.

  2 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哮喘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中国医药学报,1998,(3):67.

  3 董征.消喘膏对23例哮喘患者10年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6):336.

  (编辑田 雨)

    作者单位:271000泰安山东农业大学校医院


日期:2005年9月21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小青龙汤治疗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分析小青龙汤在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意义。方法用痰液诱导对治疗前后痰液的嗜酸细胞进行计数,并记录呼气峰流速。结果小青龙汤不但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症状,还具有抗过敏作用。结论小青龙汤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咳嗽变异性哮喘 嗜酸细胞 呼气峰流速

  为观察小青龙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研究治疗前后痰液中嗜酸性细胞的变化,我院于1997年9月~1998年10月,对2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进行2周小青龙汤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咳嗽变异性哮喘组20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均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 [1],男12例,女8例,年龄45~75岁,病程45天~8年。对照组30例,为同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年龄、性别和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痰液标本采取 患者深吸气,咳嗽,将痰液吐入无菌容器内。

  1.2.2痰液确定 痰栓为乳白色或黄色成团状或小斑片状粘稠物。

  1.2.3痰液分析总细胞计数,取痰栓500μl,加1%二硫苏糖醇(DTT.Sigma公司)溶液2.5ml在旋涡式混合器上震荡10min,使痰液离散于DTT溶液内成为均匀一致的痰溶液,加人等量的1.5%冰醋酸,混匀后取少量置于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嗜酸细胞计数。

  1.3PEFR的测定方法使用简易呼气峰流速仪之前,详细说明使用方法,使之能掌握简易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每次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前均重复测量PEˉFR3次,取最高记录值。

  1.4治疗药物

  1.4.1治疗方法 治疗组均服用小青龙汤2周,对照组常规口服美喘清25μg,每日2次,酮替芬每次1mg,每日2次,共2周。

  1.4.2小青龙汤组成 炙麻黄、桂枝、炒白芍、炙甘草、细辛、干姜、姜半夏、五味子。

  1.5统计学处理 用t检验。

  2结果

  2.1疗效治疗组20例患者治疗2周后19例咳嗽消失,1例加用美喘清3天后咳嗽症状消失,总有效率为95%。3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经过2周治疗后,咳嗽均消失。

  2.2痰液细胞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嗜酸细胞计数为18.01±10.27和9.23±5.64,t=4.36,P<0.01.治疗前嗜酸细胞分类计数为18.45±11.21、7.25±4.02,t=5.06,P<0.01,两组治疗后嗜酸细胞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嗜酸细胞计数,经统计学处理,t值分别为0.86、1.23,P>0.1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2.3两组PEFR值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前PEFR平均值为498±85,治疗后PEFR平均上升27.25±4.36。对照组治疗前PEFR平均值为502±102,治疗后PEFR平均上升29.76±5.48。经统计学处理,t值分别为1.22,P>0.10,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名隐匿性哮喘或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其病理生理改变,都是以持续气道炎性反应和支气管痉挛为特点[2]。本研究显示经小青龙汤治疗后,临床症状咳嗽不但可以很好的控制(占治疗人数的95%),支气管痉挛缓解,PEFR上升,并且痰液中的嗜酸性细胞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小青龙汤不但有解除支气管痉挛作用[3],还有很好的抗过敏作用 [4]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261-267.

  2Wasserman SI.Basic mechanism in asthma.AnnAllergy,1998,60(2):477-479.

  3童舜华.小青龙汤和补肾定喘汤对哮喘大鼠肺组织β受体和cAMP水平的影响.中成药,1992,21(6):304-306.

  4唐灿,沈映君.小青龙合剂平喘机理研究.中成药,1998,20(3):32-33.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老年科


日期:2005年5月17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来源http://www.39kf.com/my/tag_3_27748a-24679a-26798a23567/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