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肾病综合征1

2015/5/15 16:26|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288|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网摘    【概述】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网摘  

  【概述】

  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特征。在小儿常见的肾脏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因不明,可分为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见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临床以单纯性肾病最多见,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良好。本病属中医“水肿”、“阴水”范畴。

  【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系外受寒湿或湿浊内生,脾肾虚弱所致。病理主要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化失司,三焦壅塞冰道不通冰湿流溢肌肤而成。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微,若寒湿困脾,脾虚中阳不振,则土虚不能制水而肿。而肾主水,藏真阴而寓元阳,有温化、调节、输布津液及排泄尿液的功能,若寒湿留滞,肾阳亏损,命门火衰,开阖不利,则不能化气排水而发为水肿。脾肾两脏在水肿发生的病理中又互相关联,肾气有赖于脾气输布精微以充养,而脾气又须得到肾气的温养。肺气不足,不能通调水道,也可发为水肿。

  若阳损及阴,肝肾同病,出现肝肾阴虚,又因阴虚火旺,热伤血络而带尿血

  【诊断要点】

  1.全身呈凹陷性浮肿。一般起病缓慢,初见颜面下肢及阴囊处,以后遍及全身,可伴胸水、腹水,甚至包皮、阴唇均可出现水肿。尿少时水肿更严重,面色蜡样苍白,呼吸困难,纳呆食少,并有营养不良,容易感染。

  2.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常在卅以上,24 小时尿蛋白定量>0.1g/kg,一般无血尿,少数可短暂出现少量红细胞

  3.低蛋白症,血浆总蛋白量降低,白蛋白降低,a2 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血胆固醇明显增高,血沉增快,补体正常。

  4.肾炎性肾病发病多在7岁以上,除单纯性肾病四大特征外,还可有明显血尿,血压升高,血清补体降低,氮质血症等。

  【辩证分型】

  1.脾虚湿困症状:全身浮肿,四肢肿甚,面色苍黄,精神萎软,食欲不振,院腹闷胀,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儒细。

  证候分析:脾虚失运,寒湿困脾,土不制水,则全身浮肿,小便短少。脾主四肢,故四肢浮肿明显。脾气虚弱,脾阳不振,湿阻中焦,故面色苍黄,精神萎软,纳呆便溏。湿浊内阻,气机不利,则脘腹闷胀。舌淡苔白,脉儒细,均为脾虚湿盛之象。

  2.脾肾阳虚症状:全身明显浮肿,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精神疲软,小便短少,胸腹有水,纳呆食少,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故面?s肢冷,神疲形寒,全身水肿严重,纳呆食少。水湿内盛,蓄于胸腹,则发为胸水腹水。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均为脾肾阳虚之象。

  3.肝肾阴虚症状:水肿不甚,烦躁头晕,面色潮红,手足心热,目睛干涩视物模糊腰酸乏力,舌质红,苔少,脉细弦数。

  征候分析:久病阳损及阴,真阴不足,水不济火,导致肝肾阴虚,故烦躁头晕,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肝开窍于目,肝肾阴精不足,不能滋润两眼,故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腰为肾之府,肾亏则腰酸乏力。舌红苔少,脉细弦数,均为肝肾阴虚之象。

  4.并发症 本病发病过程中,皮肤与呼吸道常易感染,以及因长期忌盐引起的低纳综合征。

  (1)疮毒感染:皮肤有轻微损伤即可引起感染,尤其是受压部位如外阴部、大腿部、下腹部等,起病急,局部明显发红,有疼痛感,边缘隆起不明显。中医辨证属皮肤感染热毒之邪。

  (2)风邪感染:呼吸道感受风邪,出现发热、咳嗽、有痰,甚者气急。中医辨证属风邪束肺,肺气不宣,甚者肺气闭塞(肺炎喘嗽)。

  (3)浊气上逆:长期忌盐,湿浊内盛上逆,出现呕吐便搪,精神萎软,食欲不振,渴不欲饮,水肿加重,嗜睡,血压下降,甚至惊厥,脉细微。

  【分型治疗】

  1.脾虚湿因治则:健脾利水。

  主方:防己黄芪汤加减。

  加减:腹胀尿少,加大腹皮10克、车前草30克;

  大便搪薄,加山药10克、煨葛根10克;胸闷纳呆,加砂仁3克(后下)、权壳6克;泛泛欲吐,加半夏10克、陈皮6克。

  主方分析:本方为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要方。

  方中防己利水,黄芪健脾补气,两药同奏化气行水之功。白术甘草健脾和中,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但全方利水通便功效不强,需加入茯苓、泽泻、车前子等利水之品。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防己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车前草30克 枳壳6克 大枣5枚 生姜3片 甘草6克

  2.脾肾阳虚治则:温阳利水。

  主方:真武汤加减。

  加减:浮肿尿少,加泽泻10克、车前草30克;脾肾虚亏,大量蛋白尿者,加黄芪10克、党参10克、补骨脂10克、玉米须30克;大便稀搪,加炮姜炭10克、吴茱萸10克;水湿上泛,胸满气促,加防己10克、椒目6克、葶苈子10克。

  主方分析:真武汤为温肾散寒,健脾利水之要方。方中附子温阳散寒,茯苓、白术健脾利水,生姜温散水气,白芍和营敛阴。

  处方举例:

  黄芪10克 附子10克(先煎)白术10克白芍10克 茯苓10克 生姜3片 泽泻10克玉米须30克 巴戟天10克 补骨脂10克 桂枝10克 车前草30克

  3.肝肾阴虚治则:滋补肝肾

  主方:杞菊地黄九加减。

  加减:血压偏高,加夏枯草10克、钩藤10克(后下);伴有尿血者,加小蓟草10克、赤芍10克;口干咽燥,加石斛10克、生地10克;尿蛋白多,加锐蓄草10克、苡仁根30克。

  主方分析:方由补肾要方六味地黄丸枸杞子、菊花组成,为治肝肾阴虚之要方。方中熟地、萸肉、山药滋补肝肾丹皮、泽泻、茯苓清肝泻火枸杞子、菊花滋肝补肾,清热明目。

  处方举例:

  枸杞子10克 菊花10克 熟地10克 山药10克 山萸肉10克 丹皮10克 泽泻10克 茯苓10克 夏枯草10克 车前子10克(包煎)苡仁根30克 茅根30克

  4.并发症治疗

  (1)疮毒感染:可用清热解毒之剂,如五味消毒饮。常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黄芩半枝莲、山栀等。严重者可与抗生素同用。

  (2)风邪感染:可用清热祛风宣肺之剂,轻者如银翘散,重者麻杏石甘汤。常用银花、连翘板蓝根杏仁、前胡、防风、黄芩、桔梗等,重者可用麻黄生石膏、杏仁、鱼腥草、陈胆星、天竺黄等。若为重证,证属肺炎喘嗽,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治疗。

  (3)浊气上逆:可用化湿泄浊,降逆止呕之剂,如黄连温胆汤。常用半夏、陈皮、茯苓、黄连、竹茹、生姜、代赭石、甘草等。此证因忌盐过久,低钠所致,尚须同时静脉补液,及时补充钠盐,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中成药

  1.金匮肾气儿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适用于脾肾阳虚。

  2.济生肾气丸 每日2次,每次6克吞服。适用于脾肾阳虚小便短少时。

  3.雷公藤多甙片每日按1~1.5mg/kg体重给药,分3次食后服。连续服药,疗程2~3月,副作用较小。一般用于单纯性肾病。

  【简便方】

  1.车前子(包煎)、茯苓皮各100克,王不留行15克,赤小豆9克,肉桂粉0.3克,每日1剂煎服。

  有利水消肿作用。

  2.米仁根30克,马兰根30克,红枣5克,水煎服。有健脾利水作用,可减少尿蛋白。

  3.干葫芦3个(不去子),水煎后加红糖适量,分6次服用,每日1次。有利水消肿作用。

  【其它疗法】

  【注意事项】

  1.卧床休息,病情基本缓解后可以增加活动量。高度水肿者,应限制进水量,每天记录液体出入量,并注意血压的变化。

  2.注意饮食调节,除高度浮肿、高血压者短期忌盐外,一般不必过于控制盐、水的供给。要注意增加蛋白质丰富的饮食。

  3.注意保护患儿,勿与感染的患者同居一室,少去人群集中之处,外出应戴口罩。感染疾病后,及时进行治疗。

  

  -----------------------------------------------------------------

  

  来源:网摘  

  肾病综合症为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征候群,共同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四大特点。常见的并发症为感染、静脉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等。

  肾病综合征病因多与免疫有关,部分为遗传因子。机械因子等非免疫因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见于类脂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病、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肾移植排异反应等。继发性者包括各种感染和中毒过敏反应肿瘤糖尿病、浆细胞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静脉血栓形成,先兆子痫等。

  本病诊断依据为大量蛋白尿(超过3.5g/24小时),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g/dc)、明显水肿和高脂血症。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对不同组织类型的肾病综合征疗效有明显差别,并且副作用较多。

  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水肿”、“虚痨”、“腰痛”等范畴。认为水肿、蛋白尿等症为水精输布失调之故,而肺、脾、肾是水精输布过程中的主要脏器,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故有通调水道,散布精微的功能,如外邪侵袭,风水相搏,肺气壅滞,失去宣肃功能,则可导致水肿;脾为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转输精微,上归于肺,利水生合,若脾不健运,水谷不归正化,水湿内停,泛滥肌肤;肾为水脏,司开合主二便,如肾气不足,则开合不利,水液代谢障碍,便可出现小便异常和水肿。若脾气下陷,肾气不周,升运封藏失职,则水谷精微随尿外泄。水肿消退后,尚可见脾肾阳虚,阴阳两虚,阴虚阳亢等证。若水病及血,久病入络,则又可见瘀血阻滞之证。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221例,完全缓解162例,基本缓解43例,好转14例,无效2例。

  

  ------------------------------------------------------------------

  

肾病综合征用药

  来源:网摘  

  常见症状

  1.水肿轻重不一,轻者仅仅表现为面浮或足肿,重者可出现全身高度水肿,均为凹陷性水肿。甚至出现胸腔及腹腔积液。

  2.乏力患者常自觉四肢无力,有明显的疲乏感。

  3.腰酸痛 一般自觉腰部酸困不适,或有痛感。

  4.小便异常 或尿少,或夜尿多,一般均可出现尿中泡沫增多。

  5.贫血及营养不良 可见面色苍白、口唇无华等贫血貌。

  常用中成药

  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将本病分为以下4型治疗。

  1.脾肾阳虚型症见一身悉肿,小便不利,或小便清长,夜尿多,面色白(加光)白,形寒畏冷,四肢不温,脉沉濡软,舌胖大质淡,苔白滑润。此型多见于病情迁延日久不愈者。

  治宜:补脾益胃,温阳行水。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济生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

  2.肝肾阴虚型可见下肢或面部浮肿,伴见口燥咽干心烦易怒,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象细数,或弦细数。此型多见于素体阴虚内热的患者。

  治宜: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昧地黄丸、麦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3.气阴两虚型症见全身浮肿、下肢尤甚,过劳则加重,疲乏无力,纳少腹胀,大便不调,口干咽燥,心烦急躁,夜寐梦多,手足心热,舌胖大质红,苔薄或干,脉软或细数。

  治宜:气阴双补。

  可选用:补中益气丸和六味地黄丸同服或交替服用。

  4.湿热蕴郁型症见浮肿,小便黄赤不利,大便干结或不爽,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弦数、滑数,按之有力。本型较常见,在服用激素治疗过程中,尤易出现。

  治宜:清热利湿,行水消肿。

  可选用:肾炎四味片、保肾康、八正散等,并宜请中医辨证治疗,切勿自服补药。

  常用西药

  1.激素类 首选强的松,应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2.细胞毒性药物 如环磷酰胺,也须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3.利尿剂 如噻嗪类,适用于有显著水肿或胸腹腔积液的患者,应遵医嘱应用。

  4.降压药物 如甲基多巴、肼苯达嗪、心得安等,适用于血压显著升高者,应遵医嘱。

  5.抗凝剂 如潘生丁,常用剂量50一100毫克,每日3次。可作为辅助治疗剂。

  

  ------------------------------------------------------------------------

  

治肾病综合征验方

  中国中医药报 

  全身明显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为肾病综合征的四大临床特征,该病的发病率在肾脏病中仅次于急性肾炎尿路感染,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其可以是慢性肾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多见于2~7岁的儿童。

  1.鲜鲤鱼500克,去鳞及内脏,加醋30毫升,茶叶 6克,共放入锅内,加水炖熟,空腹吃。

  2.西洋参9克,百合15克,冬虫夏草1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3.蜈蚣6克,天仙子9克。水煎服,每日l剂。

  4.土茯苓15克,苦参12克,茵陈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5.冬瓜500克,鲤鱼1条,清炖。食冬瓜和鱼,饮汤。

  6.金银花12克,麦冬15克,胖大海3克,藏青果6克。水煎,代茶频饮。

  7.太子参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陈皮9克,鸡内金6克。将5味药加水煎服,每日1剂。

  8.大黄粉30克,煅牡蛎30克,蒲公英20克。煎汤,取上清汁,加入温水至500毫升。灌肠,每日1次。

  9.益母草60克,党参、黄芪各15克,山药、补骨脂各30克,肉桂、白术、茯苓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杨贤)

  

  -----------------------------------------------------------------

  

肾病综合征戒肉否

  来源:网摘  

  肾病综合征多见于青少年,主要表现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这种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强的松和免疫抑制药,并有机地配合中药治疗。如能配合正确的饮食疗法,则相得益彰。

  最近我们收治了一位肾病综合征的病人,由于他多方求治不愈,心中十分焦急,竟向一个自称有祖传秘方、专医肾炎的江湖医生求治。这位医生高价卖给他一些中药粉末,并告知他要戒肉类。病人按嘱执行,结果不但病情日趋严重,而且发生水肿,最后连阴囊、腹腔内、胸腔内都有积水。病人和家属害怕起来,急忙来医院求治。经过化验检查,病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竟达12克,每升血白蛋白仅有15克,病人血里蛋白质已经少了,再加上饮食中戒肉类(肉类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怪不得病人的水肿越来越厉害了。经过我们中西医结合治疗,他有了好转,水肿也消退了。这件事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是不要找不合格的医生看病,这些人一般是能说会道,声称包医,使您受骗上当,病人千万不能将生命交到江湖骗子手里;另一方面,这件事也反映了群众对肾病综合征的饮食疗法认识不足。

  肾病综合征的病人,每日从尿里丢失大量蛋白,日久必然引起体内的蛋白质缺乏,这时如果不补充蛋白质,就会越来越缺乏。要知道蛋白质是生命的源泉,体内缺乏蛋白质,不但会水肿,而且会百病丛生,危及生命。社会上流传的肾病病人要戒食肉类、蛋类、无鳞鱼类等是不科学的说法。相反,这些病人倒要多吃些蛋白质,特别是含有丰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鸡、鱼等。当然也不是无限制地食入蛋白质,长期食入蛋白质,不但无益,且会增加肾

  脏负担,而导致加重肾损害。

  肾病综合征病人每天进食多少蛋白质为好呢?这要分两种情况来回答。一种是肾功能正常的肾病综合征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加上尿中丢失量即可。另一种是有氮质血症(化验血尿素氮、肌酐高出正常值)的肾病综合征病人,要适当地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食入的蛋白质约40克左右为宜。应选优质蛋白质,首选蛋类和乳类食物,一只鸡蛋约6克蛋白质,一碗牛奶(约200毫升)约含6克蛋白质,50克瘦肉约含8克蛋白质,鸡肉含蛋白质比瘦肉稍多,

  而鱼类稍少。这样,可以算出一个肾病综合征病人每日摄入的蛋白量。

  这里须指出,人体每日需要一定的热能才能活命,有氮质血症的肾病综合征病人,进食蛋白质少了,就一定要多吃一些碳水化合物(如蔗糖、葡萄糖)去补充,此外应多吃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对于肾病综合征出现水肿的病人,要注意限盐。限盐饮食因无味会引起不少病人食欲不振,影响了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长时间限盐饮食,更使病人不易接受。我们认为,充足的蛋白和热量摄入较之限盐更重要,且目前已有强有力的利尿剂,能有效地排钠。因此,限盐饮食应以病人能够耐受、不影响其食欲为度,摄入量一般每日小于3克。

  

  -------------------------------------------------------------------------

  

肾病综合症中药方

  来源:网摘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肾气亏虚,水湿泛滥,脾运失职。

  【治法】益肾健脾,化湿消肿。

  【方名】益肾健脾汤。

  【组成】黄芪12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炒山药9克,甘草4克,茯苓9克,石苇9克,野山楂9克,丹参9克,制萸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0天为1疗程。

  【出处】马莲湘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真阳虚衰。

  【治法】温阳利水。

  【方名】加味麻黄附子汤。

  【组成】麻黄4.5克,附子9克,乌豆30克,车前子12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潘石言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肾两虚,下焦湿热。

  【治法】调补脾肾,清利湿热。

  【方名】健肾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30克,山药30克,枸杞30克,山萸肉15克,淫羊藿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莲30克,泽泻30克,苡米根30克,黄柏9克,益母草30克,红花6克,炙甘草9克,干蟾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万文谟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

  【治法】益气补肾,行水泄浊。

  【方名】补泄理肾汤。

  【组成】黄芪30-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30克,泽泻15-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处】裘沛然方

  

  ----------------------------------------------------

  

肾病患者能食黄豆吗?

  来源:网摘  

  民间对肾脏病人的饮食宜忌众说纷云,似较其他系统疾病有更多的限制,因此,凡得了肾脏病者,无论是哪一种肾脏病,也不论轻重,几乎是毫不例外地都要向医生咨询饮食宜忌。从医理上来说,肾脏病的治疗确与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就以蛋白质的进食量和种类为例,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开始研究,得到全世界医学者们的重视和推广,尤其是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水肿)和肾功能受损伤时,合理的营养疗法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余的暂且不谈,在此只谈对黄豆类食品的争议。

  黄豆是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按其成份,每100克黄豆含蛋白质36.3克,多于同等重量的瘦猪肉和牛肉(分别含蛋白质16.7克和20.2),而三种食物所产生的热量分别是411、320、143千卡。可见黄豆的营养价值上乘,因来自于植物,故被称为植物蛋白。这么好的营养品,用于肾脏病低蛋白者不是最好不过吗?但几十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肾病者不宜吃豆类”,甚至豆制品也抵制。医生也强调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氮质血症期)便应控制蛋白的进食量,尽量选择动物肉类、牛奶、鸡蛋,不选黄豆、花生,即是把来源于动物的食品命名为优质蛋白,控制蛋白进食量的治疗方法称为优质低蛋白饮食疗食疗法。因而逐渐形成了不吃黄豆的传统。其理由是肉类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较多,而黄豆以非必需氨基酸为主,治疗的目的希望减少体内的非必需氨基酸,迫使利用体内的尿素氮(引起尿毒症症状的代谢废物之一),合成非必需氨基酸,降低尿素氮的水平;补充必需氨基酸后,又可与非必需氨基酸合成蛋白,补充营养,是一举两得的办法,因而这种方法沿用了20多年。

  近年发现用动物肉类为主要成分的饲料喂肾病大鼠,排出的尿蛋白增多了,另一组同样的大鼠,用黄豆为主要饲料,尿蛋白的排泄没有增加;有专家给肾病综合征的病人进食黄豆蛋白为主的素食,尿蛋白量也显著减少了。据分析,黄豆中富含支链氨基酸,对肾脏病并无害处。现在已不再向肾脏病人推荐肉、奶等动物蛋白,而提倡食大豆蛋白为主的素食。肾功能受损伤后,仍然主张低蛋白饮食,其控制蛋白量的程度依肾功能毁坏多少而定,亦已不必严格戒食豆类,有人主张肉类蛋白占50%-60%,其余食植物类食品。如果低蛋白饮食的同时,加食必需氨基酸或a—酮酸,是不需要对食物的种类作限制的。在食黄豆的争议中,对于肾病病人确是一个好消息,饮食方面多一种选择,生活上多一份乐趣。不妨更改一下以前的饮食习惯,探索黄豆为主的素食是否更适合您。

  

  -----------------------------------------------------------

  

中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证见解

  来源:网摘  

  肾病综合征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但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较多,且易复发。加用免疫抑制剂虽可减少复发,但又有降低生殖能力的副作用。笔者通过对本病的中药治疗,获得了一些临床见解,现阐述如下。

  立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全身皮下组织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胸腔、腹腔及阴囊鞘膜积液。症见全身水肿、按之凹陷、气短乏力、头晕、腹满纳差、恶心呕吐、小便短少、时有腹泻舌苔白滑、脉象沉细。从临床症状上讲,可归属于中医的“水肿”、“肾风”和“虚劳”等疾病的范畴。

  从病机上讲,水液的代谢障碍是本病的发病根源。而水液的运化、输布和排泄,主要与脾、肺、肾三脏有关。在三脏中,惟脾位于中焦,且主运化水湿。若脾阳受损,土不制水,水湿外溢,必致水肿。若病失治,脾阳虚进一步发展,渐侵及肾,损伤肾阳,而成脾肾阳虚之证,可见尿少、胸水、腹水、外阴水肿等临床表现。总之,脾阳不振,土残水滥是本病辨证的关键。正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其中,湿指水湿;肿指肢肿,甚或全身浮肿;满指胸满(水)、腹满(水)。

  立法:笔者认为本病的病位在脾,辨证为脾阳不振,脾阳虚损的程度决定了本病的转归方向。若受损的脾阳得到纠正,则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趋于康复;若脾阳得不到补充,或误治、失治,致使脾阳虚损及肾,而成脾肾二阳俱虚,则疾病会进一步恶化,病情加重。因此,温补脾阳应始终贯穿于本病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温脾以运水,达到祛除水肿,消除尿蛋白的目的。

  关于如何健脾补肾,许叔微有“补脾不如补肾”,孙思邈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说。两者在论述其治法上各有侧重。前者乃指治脾应治其本,如脾阳不足应补肾阳,而后者指肾病应治后天(脾),用后天补先天(肾)。这两位大医家的着眼点不同,其侧重点亦因之各异,在理论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当见到脾肾同病时,必有一脏是主要的。临证时当分辨清楚,何时健脾,何时补肾,何时双补。笔者之见,在全身浮肿,尿量不少时以补脾为主;若尿量减少,出现胸水、腹水、外阴水肿时,要以脾肾双补为主。

  2003年04月04日《中国医药报》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