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张寿杰用经方经验

2015/5/16 00:22|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213|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寿杰(1912~1995年),男,上海人。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一生从事中医工作。建国后历任上海县血吸虫病防治站副站长,县第五期医科函授进修班教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寿杰(1912~1995年),男,上海人。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一生从事中医工作。建国后历任上海县血吸虫病防治站副站长,县第五期医科函授进修班教授,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常见疾病中医讲座主讲人,市第八人民医院中医带徒老师。曾获卫生局“从事中医工作五十年”等表彰。1981年被聘为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员。
编写《血吸虫病防治》、《中医活页文选》、《不孕症》、《喉科专著》、《外科发挥》等著作,并发表学术文章多篇。
张寿杰一生行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仲景学说推崇备至,研究至深。他治学严谨,反对世人泥古不化的学风,他就:“历来读仲景书,守其条文而绳墨之,可谓执而不化”。
张老治伤寒病有其丰富的经验,师仲景法,用仲景方,并善于化裁。曾治闵某,年64,恶风恶寒,两手清凉,心悸,溲清,形瘦骨立,面黄如蜡,脉伏寻骨,苔白干腻。认为此乃太阳少阴两感证也,病势颇急,拟用温经达表,兼以养正,勿使邪而趋险途,用麻黄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生脉散加味。其理论依据全出自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主之”,为病之的证,其所以舍甘草而取细辛者,以其表证虽重而少阴更重也。《少阴篇》又云:“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程郊倩注曰:“夫肺主气,而肾为生气之源,盖呼吸之门也,关系人之生死也最钜,息高者,生气已绝于下而不复纳,故游息仅呼于上,而无所吸也。死虽成于六、七日这后,而机自兆于六、七日之前,既值少阴受病,何不预为固护,迨今真阳涣散,走而莫追,谁任杀人之咎?”张老根据患者之脉证,权衡其轻重,取麻黄附子细辛汤,益以生脉散之益气生津,而制麻附之偏而不使汗,并以局方黑锡丹扶阳温肾,一剂而病去其半,二诊守其法而表解里和,脱离险境,有以致也。
张老治痰饮则以仲景《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为依据。曾治一老年痰饮患者,症见形寒发热,无汗,口渴引饮,咯痰稠粘兼见,日以盈碗计,溲淡黄而长;五日来夜不安眠,倚而卧,不得平;不欲食,两耳失聪已数年,近因劳动冒寒而病。患者体丰硕,色润而苍,脉浮紧带数,舌滑苔白如傅粉。认为此风寒客于太阳之表,内合于肺,致形寒发热而咳;下趋膀胱,则渴欲饮而溲多,中阳为寒邪所困,外则表实无汗,内则洲都气化失司,发为停饮,煎熬而成痰,扰少阴而难安眠。根据《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辨为支饮,同时又据患者年高体丰,认为肥人多湿多痰,虽正气未衰,但须顾其缓急轻重虚实标本,先从解表清热蠲饮祛痰着手,以期急则解表清热为要务,以小青龙加石膏为先导,二诊转入苓桂术甘汤五苓散为主,佐以豁痰清热之品,使表解而里和。其所以豁痰者,盖饮去而痰留,防阻舌根致清阳内闭,此步步为营之法,勿使邪为烬余,反生他变。四诊以后,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脾肾并治。盖饮病必究肺、脾、肾。兼表则小青龙法,表证罢,温药和之,如此层次分明而合仲景法。
黄素英
来源: 中医文献杂志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