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民间散佚中医名方总钩沉

2015/6/28 14:12|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235|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 孟庆广的日志  此是哈尔滨中医院院长生前收集,由其夫人打字整理出来。请我们帮忙发表在网上。无有版权!欢迎转载!利益众生!益气通瘀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 孟庆广的日志

  此是哈尔滨中医院院长生前收集,由其夫人打字整理出来。请我们帮忙发表在网上。无有版权!欢迎转载!利益众生!
益气通瘀汤
组成:太子参 15 克、枣仁 15 克、苏木 15 克、降香 15 克、丹参 15 克、桃仁 15 克、川芎 5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 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 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20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 12 克、郁金 12 克、积壳 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 20 克、白芍 15克、僵蚕、夏枯草 12 克。

逐 瘀 调 经 汤
组成;当归 10 克,赤芍 10 克,五灵脂 10 克,三棱 10 克,莪术 10 克,益母草 15 — 30 克,肉桂 3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 2]天或行经的中期[2 —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 10 克,杜仲 10 克,狗脊 10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
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 10 克,黄芪 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 15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
拒按者,加入延胡 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 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 6克,〈包煎〉、雪竭粉 6克分吞,花蕊石 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 10 克、炒柴胡 5克、炒丹皮 10 克、勾藤 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 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化瘀止漏汤
组成;当归 20 克、山楂 20 克、川芎 10 克、五灵脂 10 克、蒲黄 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
。虚寒相兼者,减去五灵脂、蒲黄,加入党参、桃仁、炮姜、炙干草。腰腹痛重者加延胡索、续断。如属胎盘残留或死胎不下者,用原方与桂
茯苓汤(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相合。日久不愈,并发感染者,更加银花、连翅、土茯苓、炒贯众等。日久滑脱者,将蒲黄炒用
,或生、炒各半,更加乌贼骨,或龙骨牡蛎。凡有身热、头痛者,酌加葛根紫苏叶、荆芥穗等。如上加减法,亦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及继发性痛经,兼有瘀滞症者,服用后有缩短经行期,减少血流量之功效。
清热化瘀汤
组成;柴胡 12 克、黄芩 15 克、当归 9 克、赤勺 12 克,蒲公英 15 克、虎杖 12 克、北沙参 15 克、薏苡仁 18克、苏梗 12 克、白薇 15 克
功能;和解表里,清热化瘀。
组治;手术后发热不退。
加减运用;病在上中焦者加大青叶蚤休生石膏。病在中下焦者加滑石、、黄柏。发热惊厥者加羚羊角粉。
通 经 除 批 痹 汤
组成;丹参 15 克、当归 15 克、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姜黄 10 克、鸡血藤 15 克、威灵仙 10 克、地龙 10克、制川乌 10 克、南星 10 克、连翘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通络、搜风祛寒除湿化痰。
主治;颈椎综合征、臂丛神经痛肩周炎、肌纤维织炎等。
加减运用;病在肩颈、上肢者,加葛根、羌活、桂枝、桑枝:病在腰背者,加杜仲、川断、狗脊;病在下肢, 加牛膝独活木瓜
通脉化瘀汤
组成;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苏木 10 克、紫草 10克、丹皮 10 克、石斜 10 克、秦艽 3克、公英 30 克、泽兰 15 克、忍冬藤 30 克、生姜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加减运用;患肢肿胀明显者加苡仁、连翘;红肿明显者加天花粉、银花;病在下肢者加牛膝、防已;病在上肢者,加桑枝、姜黄。
除痹逐瘀汤
组成;当归 15 克、川芎 12 克、红花 9 克、刘寄奴 15 克、姜黄 12 克、路通 30 克、羌活 9 克、白芷 12克、桑枝 30 克、胆星 9 克、白芥子 9克。
用法;水煎服,没日有一剂,服六剂休药一天,十二天为一疗程。 功能;活雪化瘀、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主治;颈椎病
加减运用;气虚体弱手麻明显加黄芩 30 克;项背强急加葛根 24 克;热郁经络加双花藤 30 克;湿热内蕴,心烦口苦加黄芩 9克或栀子 9 克、胆草 5 克。
化瘀解瘫散
组成;黄芩 50 克、葛根 20 克、川芎 20 克、益母草 20 克、毛冬青 40 克、丹参 20 克、红花 15 克、地龙 10克、陈皮 15 克、天麻 15 克、秦艽 10 克、连翘 20 克、石菖蒲 15 克。
功能;补气活血,化瘀消栓宁络。
组治;中风之中经络,以半身不遂,语蹇口涩为主证者。
适用于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 脑出血后遗症脑栓塞出现中风之中经络者,及暂短性脑缺血发作。
用法:诸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10 克重,日服 2 — 3 次,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散剂每服 4 克,温开水冲调,每日 2 — 3次。更可作煎
剂服用。
禁忌:脑血管病有出血倾向,女月经期孕妇均忌服。
通冠宣痹汤
组成;瓜萎实 15 克、薤白 15 克、半夏 10 克、丹参 30 克、檀香 15 克、砂仁 10 克、红花 15 克、川芎 15克、赤勺 15 克、细辛 3 克、荜菝10 克、田七 10 克(为末冲)
功用;本方具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泄浊化痰,降逆和胃之功。
主治:胸痹胸闷,心悸心痛,痛彻胸背,气短喘促,不足以息,咳痰浊唾,呕逆烦满,脉缓或沉细,舌质淡紫,苔薄白。
加减运用: 1 心动悸不得眠加枣仁 10 克、柏子仁 10 克。
2惊悸心慌多梦龙齿、磁石各 30 克。
3胃脘痞胀加化桔 15 克、积实 15 克。
4心律失常,脉结代加太子参 10 克、苦参 10 克。
活瘀消积汤
组成:荆三棱(炒) 10 克,连莪术(炒) 10 克,青皮(炒) 10 克、积壳(炒) 10 克、柴胡 8 克、郁金 10 克、当归10 克、赤勺 12 克、鳖甲(醋制) 15 克、牡蛎(生用先煎) 20 克。
功能;养血活瘀,疏肝止疼,软化肝脾。
主治:痞积块,肝脾肿大或肝缩脾大,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变。证见:脘腹胀满,两肋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黧黑,或见蜘蛛
痣、肝掌,唇青舌瘀或舌质暗红,脉细涩。
用法:将生牡蜊先煎 20 分钟后,投入全方药物,加水至淹覆药面,置火上煎煮,沸后 20分钟,滤扎滓取汁,早晚各服一次,每日一次。
加减运用:腹水甚者加四芩汤(白术、泽泻、猪芩、茯芩)。腹胀甚者加广木香、槟榔衄血者加蒲黄炭、阿胶、西草、毛根。肋痛者加金铃
子散(金铃子、延胡索)。
热 痹 饮
组成:当归 12 克、黄芩 9 克、连翘 12 克、忍冬藤 12 克、海桐皮 12---15 克、生甘草 12---15 克、生苡仁24 克、防风 12 克、防已 12 克。
右药 9 味水煎,一剂煎二次,上午煎头煎,下午煎二煎,煮开煎半小时,每次煎成一小碗,饭后一小时服,一日一剂。
功能: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主治:湿热为主,风寒为兼,寒热虚实错杂,气血流行不畅的热痹证。
加减运用;热胜者,加知母 12 克、栀子 9 克、羌独活各 12 克;湿胜者加苦参 15 克、滑石 15 克、半夏 9 克、秦艽 12克阴虚者,加生地黄
18 克、知母 12 克、苦参 12 克、半夏 9 克、滑石 15 克。
清热宣痹汤
组成:生石膏 30 克、知母 10 克、生干草 5 克、桂枝 10 克、防已 15 克、忍冬藤 30 克、天花粉 30 克、威灵仙30 克、稀莶草 15 克、黄柏 12克。
功能:清热通络,宣痹胜湿。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热痹),证见高热,关节肿口渴,苔白腻或黄腻,血沉增速和抗链‘‘ 0 ‘’升高。
用法:上药先煎石膏,约半小时后,将其余药物一起兑入,
再煎半小时取服,每剂煎 2 次,日服 1 剂,分二次温服,如病情严重,可日服 2 剂,分 4 次服用。
加减运用:咽痛明显加射干、野芥麦利咽解毒热毒炽盛,高热不退加水牛角 30 至 50克以凉血清热;兼夹温邪加苍术、伸筋草燥湿通络;风
邪盛加羌活、防风祛风通络;上肢关节疼痛明显加桑枝,下肢关节疼痛明显加牛膝舒筋活络;痰多加白芥子、广地龙豁疾通络;疼痛明显而剧
烈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若日久不愈,久病入络或疾瘀凝结者酌加虫类搜剔之品,如全蝎、僵蚕、地龙等;若热势已挫,出现气、血、阴虚
者则去生石膏、知母、桂枝、天花、黄柏,气虚加黄芩、党参,血虚熟地、当归、鸡血藤,阴虚加生地、白芍、玄参
逐 痹 汤
组成:当归 15 克、白芍 15 克、川芎 10 克、威灵仙 10 克、白芷 10 克、独活 10 克、秦艽 10 克、玄胡 10克、细辛 4 克、鸡血藤 15 克、五加皮 10 克、豨莶草 10 克、甘草 10 克。
服法:将药加水 600 毫升,侵透,煎取约 300 毫升,分两次温服。
功能:养血行血,温经散寒,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腿足屈伸不利,或痹着不仁,四肢关节疼痛,以及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颈肩疼痛。
加减运用;行寒肢冷者加附子 15 克,桂枝 10 克。疼痛以上肢为主者,加羌活 10 克,片姜黄 10 克。疼痛以下肢为主者加牛膝15 克,防已 10克。温盛者加薏苡仁 20 克,苍术 10 克。若痹证日久,体倦乏力,舌淡脉弱者加黄芩 20 克,党参 15克。
三 柴 调 心 汤
组成:紫石英15克、紫丹参15克、紫参15克、琥珀末5克、淮小麦30克、合欢花10克、柏子仁12克、广郁金12克、生卷柏12克。
功能:润燥宁心、活血调经。
主治:继发性闭经,月经停闭逾三个月,且为明显的精神因素所致。证见性情忧郁,心烦有易躁,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夜寐不宁,苔薄舌质
暗红,脉细涩..
煎服方法:先将紫石英加水入煎,沸后30分钟,除琥珀末外,将其它药加入共煎,合欢花后下。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琥珀末亦分两次
吞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心火旺者,加焦山栀12克、辰麦冬10克;心肾失济者加交泰丸30克(包煎)。
益 心 健 脑 汤
组成:黄芪30—60克、葛根15—30克、桑寄生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
煎服法:将药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两次,取汁约300—400毫升。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
功能: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主治:气虚血瘀之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学脂等心血管疾病
加减运用:主要根据病证的变化和兼证的多少而进行相应的加减。如出现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
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首乌15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12克、元
胡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益 心 汤
组成:党参20克、紫丹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龙眼肉10克、郁金10克、炒远志10克、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瓜萎15克、薤白15克、葛根15克、生黄芪20克。
功能: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早博,心前区痛,心房纤颤,失眠,脉结代或沉细或涩,舌质黯或紫暗苔薄。
煎服方法:汤剂共煎3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便干者加肉苁蓉30克,心火偏旺者加炒山栀10克,口干者加元参10克、石斛10克,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30克,下肢浮肿者加在泽
泻20克。
心 痛 饮
组成:紫丹参30克、三七粉2克、(冲服)真降香5克、薤白10克、远志10克、琥珀粉2克、(冲服)醋柴胡5克、杭白芍10克、五味子5克、青
橘叶10克、卧蚕草10克、党参10克、炒积壳5克、桔梗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早晚两次服。晚间服药时以药液冲服琥珀粉、三七粉。
主治:血瘀气机不调之冠心病急慢心绞痛发作,伴心绪不宁之焦虑失眠的患者。
加减运用;如心绪不宁焦虑失眠,可去琥珀、五味子;多汗者加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舌苔厚腻者加清半夏8克,若兼见食无味、纳呆可
去清半夏而用半夏曲10克。
禁忌及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宜进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大便通畅。
益气活血养心汤
组成:炙贡芪60克,淮小麦30克,毛冬青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30克,全当归9 克,川芎 9克,桃仁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功能:益气活血,助阳通脉。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气不足,血脉瘀滞,胸闷胸痛,心悸乏力。
加减运用:心不藏神,出现心悸怔忡,善惊易怒者,加龙齿30克,磁石30克,琥珀粉1,5克,(吞服)。血脉瘀阻、出现胸闷胸痛者加五灵脂
12克,山楂12 克,降香9克。心肾阳虚,浮肿明显,面色幌白者,加熟附子9克,万年青根9克,姜皮3克,车前子30克。心脉痹阻、肺失肃降
,出现喘息气急者,加苏子9克,白芥子9克,降香9克。肺络瘀阻,出现咳嗽咯血者,去桂枝,加旱莲草30克,鲜苇根30克。血不养心,出现
头晕心悸,面色少华者,加龙眼肉9克,大枣 15克。
通脉宁心汤
组成: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萎15克,丹参15克,川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主治:冠心病、心肌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属心火亢盛所致者。
加减运用:心气虚者去郁金加党参、黄芪;心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不寐者加枣仁,远志;胸痛者加元胡、川芎。
注:心肾阳虚者,长期腹泻滑精者本方慎用。
大道通心针方
穴组:心俞、灵道、通里,大钟。
主治:躁狂、忧郁、失眠、多梦、惊风、子痈、瘖哑、喉舌耳鼻病、脘痛、咳喘、呕吐、乳少或乳病、脉伏或无脉、自汗盗汗、下腹及妇产
病。
用法:心俞灸,余可针,以针与灸交替应用为宜。
甘温宁心汤
组成:桂枝10克、炙甘草15克、党参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丹参15克、炒枣仁18克、炙远志10克、生姜6克、大枣6枚。
功 用:温阳宁心,调整心律。
主治:心阳不振所致的心悸不安、胸闷、气短、胃冷、脉细缓或结代等症(心律失常:如心过缓、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风心病、冠
心病心律不齐者)。
加减运用:身恶寒、四肢冷者,加熟附子6克;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12克、菖薄10克;胸痛明显者,加薤白15克。
养心宣痹汤
组成:丹参25克,石菖蒲10克, 远志10克,郁金10克、夜交藤15克、鸡血藤15克。
服法;水煎服,日二次、早晚服。
功能:养心通窍解郁宣痹。
加减运用;若胸痹气滞者在本方内加旋覆花15克、(布包)清半夏10克,降香6克,(旋覆花汤之意)。胸痹痰阻者加全瓜萎、薤白(瓜萎薤
白酒汤之意)。胸痹时痛(心绞痛)此方加金铃子、元胡(金铃子之意)。心悸失眠者加北沙参、五味子、寸冬(生脉饮之意)。胸痹怔忡
(早搏)加桂枝、炙甘草(桂枝甘草汤之意)。肝热头痛者加珍珠母、钩藤。惊悸不安烦燥者加生牡蛎、生龙骨。呃逆不畅加生代赭石、旋覆
花(旋覆代赭石汤之意)。肺气壅闭,郁而不宣而喘促者加葶苈子、苏子(苏葶泻肺汤之意)。
滋阴养肝
组成:南沙参30克,全当归10克,杭麦冬10克,甘枸杞10克,熟地黄10克,杭白芍10克,制鳖甲10克,鸡内金10克,霍山石斛10克,北五味
5克,广郁金10克,青陈皮各10克
功能:滋阴养肝
主治:慢性肝炎,肝肾志虚型,证见两胁隐痛口苦咽干,手足心热,头昏卫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细
加减运用:口苦甚者加酒炒黄连以清热,失眠者加酸枣仁、琥珀以安神定志,腹胀纳差者加炒三仙以助运化,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加桃仁、
红花、三七以活血通络。
禁忌:肝胆湿热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加 味 半 夏 泻 心 汤
组成:党参15克,半夏15克,黄芩 10克,黄连9克,干姜 9克,枳壳 9克,甘草6克,瓦楞子20克,海螵蛸20克,大枣5枚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调和阴阳
主治:中虚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症见心下痞满、疼痛、干呕或呕吐泛酸、嘈杂,或肠鸣下利,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浅表性胃炎

清肝化滞汤
组成:柴胡10克,白芍 15克,金钱草10克,淅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菜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
,黄芪30克,山楂 10克,陈皮10克
功能:疏肝利胆,悦脾化滞
主治:肝郁胆热,脾虚失运,痰浊滞留而致的脂肪肝,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少,脘胀体倦,便秘或便溏,苔腻,脉弦细滑等。
用法:清水浸泡1小时许,中火煎两遍,共熬汁 500毫升。分早晚服,忌食辛辣油腻。
加减运用:气虚疲乏益甚加党参,肾虚腰酸胫软加菟丝、杜仲,阴虚心烦不寐加炒枣仁,转氨酶升高加茵陈,便秘加槟榔,血脂高荷叶
舒 肝 化 癥 汤
组成:柴胡9克,茵陈20克,板蓝根15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莪术9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女贞子20克。五味子15克,茯苓
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中晚分三次服,也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三丸。
功用:舒肝解郁,活血化症,清解祛邪,培补脾胃。
主治:各种急慢性病毒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加减运用:有湿热征候或瘀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克,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虚赢不足严重
的,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偏于阴虚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补肾阴,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菀陈莝、温阳利水的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退黄连温胆汤
组成:川连5克,天麻10克,竹沥半夏10克,炒陈皮9克,辰茯苓 12克,姜竹茹 9克,炒枳实9克,珍珠母30克,琥珀6克。
功能:清热除痰,利胆安神
主治:胆虚痰热壅阻,上扰神明,焦虑幻想,惊悸夜游,虚烦不得眠,或酒毒攻心,口苦,呕哕频作,胸中嘈杂灼热,,水谷不进。
加减运用:阴虚唇舌干燥,加麦冬、花粉;手足心灼热,加丹皮、地骨皮;胃纳不振,加生谷麦芽。妇女月事不调,加当归、白芍。
柔肝益脑汤
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炒枣仁15克,丹参24克,白芍15克,辰茯神12克,当归15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郁金10克,天麻12克。
功能:柔肝安神,涤痰通瘀。
主治:癫痫、癔病(精神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不寐症。
用法:冷水适量浸泡上药40分钟,加温煎沸后,再经文火煎 30分钟,取汁 250毫升,每日一剂,每剂二次,早晚各服一煎。
加减运用:心肾不交之虚烦失眠,加肉桂、川连、琥珀;痫证目睛上吊加决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钩藤;神昏厥逆加天竺黄,制胆
星,肝阳上亢眩晕加夏枯草,生石决明;心虚胸闷心悸加青龙齿,甘松;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生地,沙参。
养肝熄风汤
组成:菊花15克,钩藤 15克,制首乌5克,潼蒺藜15克,旱莲草15克,丹参15 克,怀牛膝 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
功用:养肝、育阴、熄风
主治:头昏头胀。,眩晕,艰寐,下肢乏力,脉弦。
疏肝散结汤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莪术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淡苁蓉10克、巴戟天
10克。
功能:疏肝理气,益肾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病,有块(质韧,边界不清),常感疼痛,经前为甚。
用法:从排卵期起,至经净为止,每日煎服一剂。
加减运用:胃气不舒加玫瑰花10克,香橼皮6克,有血虚症状加地黄15克。
活血舒肝汤
组成:当归10克,炒柴胡10克,黄芩 6克,赤芍10克,红花5克,桃仁7克,枳壳 10克,大白10克,大黄10克,甘草2克
功能:活血祛瘀,疏肝理气。
主治:伤后瘀血,症见局部肿疼,胸胁不利,腹部胀满,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质暗红,脉弦大。
煎服方法:先将大黄开水浸泡,其余诸药水煎,待其煎成后,将大黄及其浸泡液投入药锅内,见沸即起火,滤出药汁,一次温服,四小时后复
煎内服,每日一剂,待大便通利后,大黄即与众药一起煎煮
加减运用:若瘀血严重,大便梗塞,加芒硝12克,软坚通下。若胸胁受伤,气逆咳痰,加姜半夏10克,降逆祛痰,若瘀血流注,筋肉青紫硬结
,加羌活10克,通结活络。
育阴养肝汤
组成:生地15克,白芍20克,枸杞子20克,女真子20克,制首乌20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炙鳖甲或龟板20克
煎法:每剂煎二汁,头汁用冷水二碗约1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再煎至大半碗约300毫升;二汁加水600毫升左右煎至300毫升,下午2—3时、
7—8时分服。
功效:育阴养肝,化瘀消症
主治:早、中期肝硬化,症见胁肋隐痛或不舒,脘腹胀满,头晕神疲,纳少咽干,面色晦滞少华,舌嫩红,苔少,脉弦细。
加减运用: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苏梗 10克,兼有腹水、苔腻者去生地,加米仁30克,茯苓20克,泽泻 20克,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30克,、槐花15克。尿赤口干加青蒿10克,石斛15克,麦冬15克。大便不实者去首乌加葛根15克,荷叶6克,山药20克,干秘加爪蒌仁15克;精神萎顿、血三系偏低加黄芪30克,当归25克;乙肝三系不正常者加大青叶30克,晚蚕砂(包煎)15克;腹胀甚则加枳壳 6克,槟榔 20克。
舒肝利胆汤
组成:金钱草15克、茵陈15克、柴胡6克、白芍9克、积壳6克、木香6克、元胡9克、川楝9克、生大黄9克(后下)、内金9克、元明粉6克、白
术9克、青皮6克、五灵脂9克、生蒲黄6克、黄芩9克、胆草6克、苡仁15克。
用法:水煎两遍,分两次服。
功能:疏肝利胆,气滞瘀结之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胰腺炎等。
加减运用:便秘加生大黄、元明粉;热重加黄芩、胆草;湿重加苡仁、白术;剧痛加五灵脂、生蒲黄、元胡索、白芍、川楝子;腹胀甚者加积
壳、青皮、木香、柴胡;黄疸不退加金钱草、茵陈、生大黄;呕逆加半夏、竹茹;体质虚甚者加党参、黄芪;胆石加内金、冬葵子急性子
王不留行。
理 肝 汤
组成:早莲草12克、柴胡9克、台乌药10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党参15克、云苓15克、麦芽18克、甘草6克。
功能:疏肝行气,清肝平肝,养肝益阴,益气健脾。
主治:精神抑郁症,肝胆疾病及胃肠功能紊乱。
用法:每日一剂,水3碗煎取2碗,顿服。药渣复煎,用水2碗,煎取1碗,6小时后再服。
加减运用:肝火盛者,去党参,加夏枯草15克,川楝子12克、黄芩10克、肝阴虚者,改党参为沙参或太子参,加干地黄15克。腹部胀痛严重者
,加积壳10克、川朴10克。有肝胆结石者,加酸梅树根15克、灵仙20克、生苡仁15克、绵茵陈20克、有黄疸者,加虎杖15克、田基黄15克。
柴 胡 篙 芩 汤
组成:北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青篙10克、竹茹10克、积实10克、党参10克、碧玉散10克、炙干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陈皮10克。
功能:和解表里,分消湿热。
主治:少阳枢机不利兼三焦湿热之手足少阳同病。
加减运用:湿热甚者,去党参、大枣、炙甘草,加茯芩、车前、泽泻;兼湿浊者藿香、佩兰;少阳邪郁较重者、去大枣、炙甘草,加重柴胡
用量,并加制香附、郁金;胸闷肋痛者去干草、大枣、加牡蛎、桔叶;兼阴上傷者,酌加沙参、麦冬、兼太阳表证者加桂枝、白芍。
急 性 肾 炎 的 中 医 治 疗
中医认为急性肾炎属水气病中的风水及皮水两大类,临床上又分为四个类型的辨证。风寒袭肺、水湿蕴结,表现为冷、发烧、咳嗽、气短、浮
肿。治则为清宣利湿、通利三焦,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加减,用药为麻黄、连翘、赤小豆、鱼腥草、石苇、苦参、猪岑、泽泻、车前子。风热
犯肺、三焦阻滞,表现为高烧、咳喘、口渴喜饮,全身浮肿、尿少、色红、便干。治以清宣肺热、淡渗利湿,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即加滑石
、黄芩、鱼腥草、猪苓、泽泻、车前子。下焦湿热、邪迫血分,表现为尿为洗肉水样,浮肿、头晕、呕吐。治法不急于止血,而是凉血。可用
鲜茅根、大小蓟、清黛、鱼腥草、紫草、侧柏炭、苦参、石苇,还可加豆豉等。肾阴虚热、气血淤阻,表现为血尿迁延日久,尿色暗红,而色
苍白无光泽脾气急燥。应治以阴活血。清化余热,可用当归,川芎。续断炭。紫河车山萸肉。生地黄石苇。苦参。鱼腥草。另外,舌苔厚腻
者表示湿盛,应加冬瓜皮,泽泻。腹胀可加大腹皮,木香。便秘加黑白丑。阴囊肿加抽葫芦。头晕目眩。加珍珠毋。磁石。呕吐加半夏。陈皮
食欲不振加谷稻芽。焦山楂。

温 阳 撤 邪 汤
组成:生附子24克,麻黄10克,细辛6克,葱白10克,白术12克,茯苓14克,甘草3克。
功能:温阳撤邪,调化交济,消利固守。
主治:肾病综合症。
用法:方中生附子,米水洗先下久煎。麻黄以红糖炙(小儿量酌减)。
加减运用:久病正虚,水气尚在、津亏水蓄、阴精损耗,治当育阴消利,治常选用阿胶、猪苓;呕逆者选用生姜皮、旋复花以辛散降逆止呕,
亦能行水;偶见血尿大便色黑者,去附子加用丹皮、茜草根有凉血止血之意;淡渗利湿,选用瞿麦、泽泻、车前仁配育阴之品使阴阳协调,消
利而不伤正。
本病蛋白尿及男性成人遗,乃人体精气外泄,故多以益气固精,亦可培土制水而施以图巩固。益气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固精多用芡
实、金樱;血脂难降者,可用山楂、泽泻适量泡水常服;遗精频频而水气甚者,可用文蛤,龙骨为末以本人唾液调湿纳脐,意在固精不碍水气
;证中恐补中有滞,常选用茯苓、怀山药以平补平泻,固涩而不留邪。
益 肾 固 崩 汤
组成: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子10克、五味子6克、生山药12克、熟地15克、山芋肉9克、二冬各10克、知柏各6克、煅
牡蛎12克、桑螺蛸10克。
功能:滋阴益肾、缩泉固崩。
主治:尿崩症、消渴、尿频及肾阴部足所致药疼等症。
加减运用:若口渴甚者加生地10克、玉竹10克、尿频者加桑椹10克。
资 肾 益 气 汤
组成:生晒参10克、(药汤炖)黄芪30克、车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泽泻15克。
功能:扶正祛邪、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肾炎、气阴两虚。
煎服法:水400毫升,先浸10分钟,煎20分钟、去药渣,将汤炖生晒参10分钟, 分二次服。
加减运用:
食欲不振,加淮山药30克、麦芽15克、鸡内金10克、
睡眠欠佳,加炒枣仁30克、合欢皮10克;
腰膝酸软加怀牛膝10克、续断8克;
血压高加地龙干20克、夏枯草15克;
冠心病加丹参20克、瓜萎衣10克、川三七2克、(研末分二次冲服);
肾阳虚加川附子10克、肉桂粉2克(分二次冲服)。
补 泄 理 肾 汤
组成:黄芪30克—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克—30克、泽泻15—20克,
功能:益气补肾,行水泄浊。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怔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者。
加减运用:慢性肾炎因外感引动伏邪者,可加用羌活、白芷、苍耳草、蝉衣等。其中羌活与黄芪相伍,对预防感冒复发,功胜玉屏风散。如果
血压便高,可加用夏枯草、防己等,另加党参、黄芪、附子等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血压偏高而见阳虚症壮者可用。如伴有湿热内蕴者,可
加用漏芦、生大黄、白蔹、猪苓、茯苓等,阳虚明显者,加炮附子、干姜、肉桂、仙茅等。
益 肾 利 尿 汤
组成:车前子20克、益智仁5克、草薢15克、乌药材5克、石菖蒲10克。
功能:益肾开窍,利尿顺气。
主治: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小便不利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15剂为一疗程,1至3个疗程即愈。
益 肾 坚 骨 汤
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报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甘杞子12克、干地黄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
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功能:益肾养雪、和络止疼。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疼,脊柱活动欠利者。
加减运用:夹湿者加苍术12克,寒痛者加制川乌10克、川桂枝10克。
温经止痛散
组成: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主治:经久缠绵难愈之寒湿痹痛,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拘挛疼痛,腰背胸胁痛,痛经,疝痛,扭伤阴疽瘫痪,瘘
证等一切寒邪所政之痛症,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用。
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
汗出为度。每日1—2次,每次2—4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
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一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碗内
,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部,迅速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
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亦有良效。本方切忌内服。
加减运用:在外用本方的同时,可内服《局方》五积散化裁,达宣痹止痛之目的。如妇女腹痛、痛经、腰痛、可加玄胡30克、当归30克,热熨
;如经久不愈面瘫,可加黄芪100克、白附子60克,温熨;如属热痹,红肿疼痛,此则不宜。另用龙蛇夏马膏即龙胆草、蛇泡草、夏枯草、马
齿苋,鲜者各250克,洗净泥沙、捣如泥状,外敷患处,薄膜或油纸盖定。每日1—2次,每次4—6小时。頗具强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凡火热毒邪所致之疔毒痈肿,亦有显著疗效。

香 连 固 肠 汤(丸)
组成: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炮姜5克、黄连5克、木香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炙甘草3克。
服法:作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剂,每次5—10克,日服3次。
功效:益气运用力用时脾,燥湿固肠。
主治:慢性腹泻(肠炎),慢性痢疾
增 效 调 经 丸
组成:地黄10克、当归6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菟丝子10克、川续断10克、制香附10克、月月花3克
用法:按上药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或水煎服服。
效用:补肾培本,养血调经。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
加减运用:如作汤药煎服,因血热而致月经先期者;加地骨皮、丹皮;证偏阴虚血热、迫经先行者加麦冬、女贞子、白芍;因寒客胞脉面致月
经后期者加桂心艾叶;证偏血虚加枸杞、枣皮;证见郁滞腹痛者加元胡、台乌药;因肝郁而致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加柴胡、炒白芍;证偏因郁
致瘀者加元胡、蒲黄;证见肾虚者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因气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者加黄芪、仙鹤草,重用党参;因热盛于里而致月
经过多者加炒黄柏、炒地榆、旱莲草;因瘀滞致经行量多夹块者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炒茜草;因血瘀而致月经过少者加桃仁、红花;证
见痰湿者加陈皮、茯苓、半夏。
调 经 汤
组成:女贞子50克、旱连草25克、生地25克、山药25克、侧柏叶20克、白芍25克、乌梅15克、黄芩15克、地榆炭50克、芥穗炭15克、甘草10
克。
功能:养阴养肾,酸敛肝阴,升发肝阳,发散郁火,凉血止血,固精益气,凉血滋阴。
主治:肝郁肾虚之经漏,风阳妄动之月经先期、带下等症。
加减运用:气虚加党参、白术;脾肾气虚之暴崩不止加破故纸、赤石脂;夹瘀加茜草、乌贼骨;心血不足加麦冬,五味子。
妇宁丸
组成:柴胡8克,薄荷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橘叶10克,木香10克,山楂12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10克,牛膝
10克,路路通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制备:上方为一剂饮片量,按此比例制丸。将橘叶、路路通、山楂三味煎汁浓缩至比重1:20(20·C)作为粘合剂,其他药低温干燥后粉碎过
80目筛,混成均粉,将粘合剂拌药成丸,每克约80粒,干燥打光入瓶备用。
主治:中医:经行乳胁胀痛、乳房结块、经行抑郁、躁怒、少腹胀痛、痛经等。
西医:经前期紧张症、乳痛症、乳腺增生病,以及症见胸胁少腹胀痛之黄体功能不良、不孕习惯性流产、慢性盆腔炎等。
功效:调肝通络、理气散瘀。
用法:每次6克,一日三次,经前10—15天开始,经期停服。乳腺病者持续服用。
归 气 定 喘 汤
组成:党参30克,麦冬15克、熟地12克、白术6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知母12克、枸杞15克、核桃5个(打破)紫河车粉10克、(兑服
)、甘草6克。
功能:补肾纳气;归气定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心源性哮喘。
服法:上药除紫河车粉外,一并浓煎3次,弃渣取汁,加入紫河车粉,分3次服,一日一剂。
加减运用:咳漱痰多者,加款冬花、紫苑止咳化痰;若喉痒、干咳少痰甚者,加天花粉、雪梨养阴生津润肺
平 哮 汤
组成:炙麻黄6—9克、炒杏仁12克、桑白皮20克、地龙12克、蝉衣6克、蜈蚣1—2条、党归12克、石苇20克、细辛5克、徐长卿20克、生甘草6
克。
功能:理肺平哮,解痉脱敏。
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持续期,寒热不甚明显者。
用法:每日11剂水煎服。发作时服汤剂。上药量加2—5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2克每日3次口服,作为发作期控制后巩固疗
效,持续期亦可服用。
加减运用:偏热者加僵虫、生石膏、鱼腥草;偏寒者加干姜、桂枝,重用细辛;痰盛气逆者加葶历子、半夏、云苓;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
白果仁;咳剧者加冬花、白前、枇杷叶。其它如全虫、 、穿山甲等虫类药物,均有解痉通气,行瘀开闭之效,临症时酌情选用。
黛 麦 养 肺 止 咳 汤
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能: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气阴虚咳漱(外感后咳漱、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用法:水3碗煎取1碗,药渣熏煎1次,共分2至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运用: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夏。咽经、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
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
蒿、鳖甲。自汗、盗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
参。
止 痉 镇 咳 汤
组成:天竺黄10克、僵蚕6克、苏子6克、半夏6克、瓜萎皮10克、麦冬6克、杏仁3克、五味子3克、百部3克、炙冬花3克、施复花(布包)3克

功能:祛风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百日咳痉挛期,阵发性顿嗽者。
用法:水煎150毫升,3—5克岁,日分4次服,6—7岁日分3次服。服时加蜂蜜一匙。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肺热痰黄者,减半夏3克,去冬花、百部,加鱼腥草10克、川贝6克。肺寒痰清、手足不温者,加干姜3克。鼻、巩膜出血者,去百
部、冬花,加细生地6克,赤芍6克,大贝6克。
竹 茹 清 胃 饮
组成:竹茹12克,芦根30克,公英15克,枳壳10可,金石斛10克,煅石膏15克,寸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干草6克。
功能:轻清凉润,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表浅性胃炎偏热者,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胃无大热,服清胃散(汤)太过者。
用法:水箭3哦哦毫升,早晚分两次饭前口服。每周服5剂。
加减运用:胃脘甚痛者,重用芍药、甘草,加玄胡15克;胃及十二脂肠溃疡者,加茶10克,去石斛。
四 子 平 喘 汤
组成:葶苈子12克,灸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2克,苦杏仁9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9克,陈皮5克,沉香5克,(后下),大生地12克
,当归5克,紫丹参15克。
功能:化痰止渴、纳气平喘。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加减运用:畏寒肢冷加肉桂;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芪、焦山栀;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开 肺 宣 郁 汤
组成:秋桔梗6克、炙紫苑12克、川郁金9克、炒积壳9克、炙杷叶(包)12克、粉甘草3克。
功能:开宣肺气,利气疏郁。
主治:食道炎食道痉孪、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肺失宣降,气机郁滞者。
加减运用:若肺郁化火者,佐用泻火开郁之品,如栀子、豆鼓、丹皮之类;肺郁扰神伍入远志、夜交藤;肺郁痰阻加入菖蒲、陈皮、橘梗;肺
郁而肠痹者佐用瓜萎、麻仁,或用适量硝、黄、取小承气意;肺郁阴血不足者,当兼以养阴益血,可伍以养阴益血,可伍以白芍、当归、鸡血
藤之类,肺郁兼气虚者应当配用参、芪之类以助其推行之力。
蒲 连 复 胃 汤
组成:蒲公英15克、黄连9克、太子参15、法半夏12克、干姜3克、苏梗10克、无梅9克、甘草6克。
功能:益胃清热,和胃降逆,理气止疼。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胃不和等病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遍,早晚服用。
加减运用:泛酸者去乌梅加乌贼骨15克,大贝母10克,持续痛者加元胡15克,川楝子9克,有出血者加白芨15克,蒲黄6克,腹胀便干者加槟
榔6克;舌红少苔,胃阴亏伤者减黄连3克,加沙参15克,麦冬10克。

  

  +分享此帖给我的好友

  益气通瘀汤
组成:太子参 15 克、枣仁 15 克、苏木 15 克、降香 15 克、丹参 15 克、桃仁 15 克、川芎 5克、干草5克、石菖蒲15克。
功用:益气宁心,活血祛瘀。
组治;冠心病之心慌气短,胸闷胸疼,心律不齐等症。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五天,休息二天,每个疗程 20 剂。
加减运用;口苦咽干、舌红苔黄、心火旺盛者,可加麦冬 15 克、莲子心 2 克、心悸怔忡、夜卧不安者,可加珍珠母 20克、胸闷甚、舌苔厚腻者,可加法半夏 12 克、郁金 12 克、积壳 10 克、高血压、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 20 克、白芍 15克、僵蚕、夏枯草 12 克。

逐 瘀 调 经 汤
组成;当归 10 克,赤芍 10 克,五灵脂 10 克,三棱 10 克,莪术 10 克,益母草 15 — 30 克,肉桂 3克,[后下]
功能;逐瘀通脉,化脱子宫内膜。
主治;较重的血瘀性痛经,血瘀性出血痛证,如膜样性痛经,子宫内膜脱落不全性月经过多。使用本方必须掌握时间,行经的初期[1 — 2]天或行经的中期[2 — 3] 天为适合。
加减运用;腰酸明显者,加用川断 10 克,杜仲 10 克,狗脊 10克;加强温阳补肾的作用,以促子宫内膜之化解和脱落。神疲乏力,小腹中作
坠,大便偏溏者,加用白术 10 克,黄芪 10 克,煨木香 5 克,党参 15克,以健脾益气、温运中阳,既有助于子宫内膜脱落。腹疼剧烈,胀疼
拒按者,加入延胡 10 克、灸乳没各 6 克、景天三七 10 克,以增强化瘀止痛之力,经量过多、头昏心慌者,加入炒蒲黄 6克,〈包煎〉、雪竭粉 6克分吞,花蕊石 15 克,以增强化瘀止血的作用。胸闷烦躁、舌苔黄腻,加入制苍术 10 克、炒柴胡 5克、炒丹皮 10 克、勾藤 15 克,以清除肝经湿热。若烦热口渴,大便干躁者,可加积壳 10 克、大黄 6 克〈后下〉。
化瘀止漏汤
组成;当归 20 克、山楂 20 克、川芎 10 克、五灵脂 10 克、蒲黄 10 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利血脉、消积止漏。
主治;产后恶露不止、腹痛阵作,或在流产、早产之后漏下淋沥,腹痛日久不止。
加减运用;热者加黄芩、黄柏,寒者加桂枝、泡姜,脾虚气弱者加黄芩、白术,肺肾两虚者减去五灵脂与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相合
。虚寒相兼者,减去五灵脂、蒲黄,加入党参、桃仁、炮姜、炙干草。腰腹痛重者加延胡索、续断。如属胎盘残留或死胎不下者,用原方与桂
枝茯苓汤(桂枝、茯苓、丹皮、桃仁、白芍)相合。日久不愈,并发感染者,更加银花、连翅、土茯苓、炒贯众等。日久滑脱者,将蒲黄炒用
,或生、炒各半,更加乌贼骨,或龙骨、牡蛎。凡有身热、头痛者,酌加葛根、紫苏叶、荆芥穗等。如上加减法,亦可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及继发性痛经,兼有瘀滞症者,服用后有缩短经行期,减少血流量之功效。
清热化瘀汤
组成;柴胡 12 克、黄芩 15 克、当归 9 克、赤勺 12 克,蒲公英 15 克、虎杖 12 克、北沙参 15 克、薏苡仁 18克、苏梗 12 克、白薇 15 克
功能;和解表里,清热化瘀。
组治;手术后发热不退。
加减运用;病在上中焦者加大青叶、蚤休、生石膏。病在中下焦者加滑石、、黄柏。发热惊厥者加羚羊角粉。
通 经 除 批 痹 汤
组成;丹参 15 克、当归 15 克、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姜黄 10 克、鸡血藤 15 克、威灵仙 10 克、地龙 10克、制川乌 10 克、南星 10 克、连翘 30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通络、搜风祛寒、除湿化痰。
主治;颈椎综合征、臂丛神经痛、肩周炎、肌纤维织炎等。
加减运用;病在肩颈、上肢者,加葛根、羌活、桂枝、桑枝:病在腰背者,加杜仲、川断、狗脊;病在下肢, 加牛膝、独活、木瓜。
通脉化瘀汤
组成;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乳香 10 克、没药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苏木 10 克、紫草 10克、丹皮 10 克、石斜 10 克、秦艽 3克、公英 30 克、泽兰 15 克、忍冬藤 30 克、生姜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清热利湿。
主治;血栓性静脉炎。
加减运用;患肢肿胀明显者加苡仁、连翘;红肿明显者加天花粉、银花;病在下肢者加牛膝、防已;病在上肢者,加桑枝、姜黄。
除痹逐瘀汤
组成;当归 15 克、川芎 12 克、红花 9 克、刘寄奴 15 克、姜黄 12 克、路通 30 克、羌活 9 克、白芷 12克、桑枝 30 克、胆星 9 克、白芥子 9克。
用法;水煎服,没日有一剂,服六剂休药一天,十二天为一疗程。 功能;活雪化瘀、行气通络、除湿涤痰
主治;颈椎病
加减运用;气虚体弱手麻明显加黄芩 30 克;项背强急加葛根 24 克;热郁经络加双花藤 30 克;湿热内蕴,心烦口苦加黄芩 9克或栀子 9 克、胆草 5 克。
化瘀解瘫散
组成;黄芩 50 克、葛根 20 克、川芎 20 克、益母草 20 克、毛冬青 40 克、丹参 20 克、红花 15 克、地龙 10克、陈皮 15 克、天麻 15 克、秦艽 10 克、连翘 20 克、石菖蒲 15 克。
功能;补气活血,化瘀消栓宁络。
组治;中风之中经络,以半身不遂,语蹇口涩为主证者。
适用于脑血栓形成 [脑梗塞] 脑出血后遗症或脑栓塞出现中风之中经络者,及暂短性脑缺血发作。
用法:诸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10 克重,日服 2 — 3 次,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散剂每服 4 克,温开水冲调,每日 2 — 3次。更可作煎
剂服用。
禁忌:脑血管病有出血倾向,女月经期、孕妇均忌服。
通冠宣痹汤
组成;瓜萎实 15 克、薤白 15 克、半夏 10 克、丹参 30 克、檀香 15 克、砂仁 10 克、红花 15 克、川芎 15克、赤勺 15 克、细辛 3 克、荜菝10 克、田七 10 克(为末冲)
功用;本方具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泄浊化痰,降逆和胃之功。
主治:胸痹胸闷,心悸心痛,痛彻胸背,气短喘促,不足以息,咳痰浊唾,呕逆烦满,脉缓或沉细,舌质淡紫,苔薄白。
加减运用: 1 心动悸不得眠加枣仁 10 克、柏子仁 10 克。
2惊悸心慌多梦加龙齿、磁石各 30 克。
3胃脘痞胀加化桔 15 克、积实 15 克。
4心律失常,脉结代加太子参 10 克、苦参 10 克。
活瘀消积汤
组成:荆三棱(炒) 10 克,连莪术(炒) 10 克,青皮(炒) 10 克、积壳(炒) 10 克、柴胡 8 克、郁金 10 克、当归10 克、赤勺 12 克、鳖甲(醋制) 15 克、牡蛎(生用先煎) 20 克。
功能;养血活瘀,疏肝止疼,软化肝脾。
主治:痞积块,肝脾肿大或肝缩脾大,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变。证见:脘腹胀满,两肋胀痛,腹大青筋,或有少量腹水,面色黧黑,或见蜘蛛
痣、肝掌,唇青舌瘀或舌质暗红,脉细涩。
用法:将生牡蜊先煎 20 分钟后,投入全方药物,加水至淹覆药面,置火上煎煮,沸后 20分钟,滤扎滓取汁,早晚各服一次,每日一次。
加减运用:腹水甚者加四芩汤(白术、泽泻、猪芩、茯芩)。腹胀甚者加广木香、槟榔。衄血者加蒲黄炭、阿胶、西草、毛根。肋痛者加金铃
子散(金铃子、延胡索)。
热 痹 饮
组成:当归 12 克、黄芩 9 克、连翘 12 克、忍冬藤 12 克、海桐皮 12---15 克、生甘草 12---15 克、生苡仁24 克、防风 12 克、防已 12 克。
右药 9 味水煎,一剂煎二次,上午煎头煎,下午煎二煎,煮开煎半小时,每次煎成一小碗,饭后一小时服,一日一剂。
功能:清热利湿,宣痹通络。
主治:湿热为主,风寒为兼,寒热虚实错杂,气血流行不畅的热痹证。
加减运用;热胜者,加知母 12 克、栀子 9 克、羌独活各 12 克;湿胜者加苦参 15 克、滑石 15 克、半夏 9 克、秦艽 12克阴虚者,加生地黄
18 克、知母 12 克、苦参 12 克、半夏 9 克、滑石 15 克。
清热宣痹汤
组成:生石膏 30 克、知母 10 克、生干草 5 克、桂枝 10 克、防已 15 克、忍冬藤 30 克、天花粉 30 克、威灵仙30 克、稀莶草 15 克、黄柏 12克。
功能:清热通络,宣痹胜湿。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热痹),证见高热,关节肿口渴,苔白腻或黄腻,血沉增速和抗链‘‘ 0 ‘’升高。
用法:上药先煎石膏,约半小时后,将其余药物一起兑入,
再煎半小时取服,每剂煎 2 次,日服 1 剂,分二次温服,如病情严重,可日服 2 剂,分 4 次服用。
加减运用:咽痛明显加射干、野芥麦利咽解毒;热毒炽盛,高热不退加水牛角 30 至 50克以凉血清热;兼夹温邪加苍术、伸筋草燥湿通络;风
邪盛加羌活、防风祛风通络;上肢关节疼痛明显加桑枝,下肢关节疼痛明显加牛膝舒筋活络;痰多加白芥子、广地龙豁疾通络;疼痛明显而剧
烈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若日久不愈,久病入络或疾瘀凝结者酌加虫类搜剔之品,如全蝎、僵蚕、地龙等;若热势已挫,出现气、血、阴虚
者则去生石膏、知母、桂枝、天花、黄柏,气虚加黄芩、党参,血虚加熟地、当归、鸡血藤,阴虚加生地、白芍、玄参。
逐 痹 汤
组成:当归 15 克、白芍 15 克、川芎 10 克、威灵仙 10 克、白芷 10 克、独活 10 克、秦艽 10 克、玄胡 10克、细辛 4 克、鸡血藤 15 克、五加皮 10 克、豨莶草 10 克、甘草 10 克。
服法:将药加水 600 毫升,侵透,煎取约 300 毫升,分两次温服。
功能:养血行血,温经散寒,祛风湿,止痹痛。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腿足屈伸不利,或痹着不仁,四肢关节疼痛,以及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颈肩疼痛。
加减运用;行寒肢冷者加附子 15 克,桂枝 10 克。疼痛以上肢为主者,加羌活 10 克,片姜黄 10 克。疼痛以下肢为主者加牛膝15 克,防已 10克。温盛者加薏苡仁 20 克,苍术 10 克。若痹证日久,体倦乏力,舌淡脉弱者加黄芩 20 克,党参 15克。
三 柴 调 心 汤
组成:紫石英15克、紫丹参15克、紫参15克、琥珀末5克、淮小麦30克、合欢花10克、柏子仁12克、广郁金12克、生卷柏12克。
功能:润燥宁心、活血调经。
主治:继发性闭经,月经停闭逾三个月,且为明显的精神因素所致。证见性情忧郁,心烦有易躁,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夜寐不宁,苔薄舌质
暗红,脉细涩..
煎服方法:先将紫石英加水入煎,沸后30分钟,除琥珀末外,将其它药加入共煎,合欢花后下。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琥珀末亦分两次
吞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心火旺者,加焦山栀12克、辰麦冬10克;心肾失济者加交泰丸30克(包煎)。
益 心 健 脑 汤
组成:黄芪30—60克、葛根15—30克、桑寄生15—30克、丹参20—40克、生山楂9—15克、川芎6—9克。
煎服法:将药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左右,煎两次,取汁约300—400毫升。每日一剂,分2—3次温服。
功能:补气活血,益心健脑。
主治:气虚血瘀之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动脉硬化以及心律失常、高学脂等心血管疾病。
加减运用:主要根据病证的变化和兼证的多少而进行相应的加减。如出现畏寒肢冷;加桂枝6克、炮附子9克;出现口干、舌红少苔,大便干结
等阴虚证,加麦冬12克、生首乌15克;体倦、神疲、气短等气虚证明显者,加党参30克、五味子6克;血瘀气滞疼痛明显者,加香附12克、元
胡9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
本方在用量上可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益 心 汤
组成:党参20克、紫丹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龙眼肉10克、郁金10克、炒远志10克、菖蒲10克、柏子仁10克、瓜萎15克、薤白15克、葛根15克、生黄芪20克。
功能:养心安神、化瘀通痹。
主治:心悸气短、胸闷憋气,早博,心前区痛,心房纤颤,失眠,脉结代或沉细或涩,舌质黯或紫暗苔薄。
煎服方法:汤剂共煎3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分早晚温服,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便干者加肉苁蓉30克,心火偏旺者加炒山栀10克,口干者加元参10克、石斛10克,夜寐多梦者加夜交藤30克,下肢浮肿者加在泽
泻20克。
心 痛 饮
组成:紫丹参30克、三七粉2克、(冲服)真降香5克、薤白10克、远志10克、琥珀粉2克、(冲服)醋柴胡5克、杭白芍10克、五味子5克、青
橘叶10克、卧蚕草10克、党参10克、炒积壳5克、桔梗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早晚两次服。晚间服药时以药液冲服琥珀粉、三七粉。
主治:血瘀气机不调之冠心病急慢心绞痛发作,伴心绪不宁之焦虑失眠的患者。
加减运用;如心绪不宁焦虑失眠,可去琥珀、五味子;多汗者加浮小麦30克、生牡蛎30克;舌苔厚腻者加清半夏8克,若兼见食无味、纳呆可
去清半夏而用半夏曲10克。
禁忌及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宜进清淡易消化之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大便通畅。
益气活血养心汤
组成:炙贡芪60克,淮小麦30克,毛冬青30克,丹参30克,益母草30克,全当归9 克,川芎 9克,桃仁9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功能:益气活血,助阳通脉。
主治:风湿性心脏病,心气不足,血脉瘀滞,胸闷胸痛,心悸乏力。
加减运用:心不藏神,出现心悸怔忡,善惊易怒者,加龙齿30克,磁石30克,琥珀粉1,5克,(吞服)。血脉瘀阻、出现胸闷胸痛者加五灵脂
12克,山楂12 克,降香9克。心肾阳虚,浮肿明显,面色幌白者,加熟附子9克,万年青根9克,姜皮3克,车前子30克。心脉痹阻、肺失肃降
,出现喘息气急者,加苏子9克,白芥子9克,降香9克。肺络瘀阻,出现咳嗽咯血者,去桂枝,加旱莲草30克,鲜苇根30克。血不养心,出现
头晕心悸,面色少华者,加龙眼肉9克,大枣 15克。
通脉宁心汤
组成:细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萎15克,丹参15克,川郁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降火通脉,活血宁心。
主治:冠心病、心肌炎、膀胱炎及前列腺炎属心火亢盛所致者。
加减运用:心气虚者去郁金加党参、黄芪;心血虚者加当归、何首乌;不寐者加枣仁,远志;胸痛者加元胡、川芎。
注:心肾阳虚者,长期腹泻、滑精者本方慎用。
大道通心针方
穴组:心俞、灵道、通里,大钟。
主治:躁狂、忧郁、失眠、多梦、惊风、子痈、瘖哑、喉舌耳鼻病、脘痛、咳喘、呕吐、乳少或乳病、脉伏或无脉、自汗、盗汗、下腹及妇产
病。
用法:心俞灸,余可针,以针与灸交替应用为宜。
甘温宁心汤
组成:桂枝10克、炙甘草15克、党参30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丹参15克、炒枣仁18克、炙远志10克、生姜6克、大枣6枚。
功 用:温阳宁心,调整心律。
主治:心阳不振所致的心悸不安、胸闷、气短、胃冷、脉细缓或结代等症(心律失常:如心过缓、过早搏动、房室传导阻滞以及风心病、冠
心病心律不齐者)。
加减运用:身恶寒、四肢冷者,加熟附子6克;失眠多梦者,加柏子仁12克、菖薄10克;胸痛明显者,加薤白15克。
养心宣痹汤
组成:丹参25克,石菖蒲10克, 远志10克,郁金10克、夜交藤15克、鸡血藤15克。
服法;水煎服,日二次、早晚服。
功能:养心通窍解郁宣痹。
加减运用;若胸痹气滞者在本方内加旋覆花15克、(布包)清半夏10克,降香6克,(旋覆花汤之意)。胸痹痰阻者加全瓜萎、薤白(瓜萎薤
白白酒汤之意)。胸痹时痛(心绞痛)此方加金铃子、元胡(金铃子之意)。心悸失眠者加北沙参、五味子、寸冬(生脉饮之意)。胸痹怔忡
(早搏)加桂枝、炙甘草(桂枝甘草汤之意)。肝热头痛者加珍珠母、钩藤。惊悸不安烦燥者加生牡蛎、生龙骨。呃逆不畅加生代赭石、旋覆
花(旋覆代赭石汤之意)。肺气壅闭,郁而不宣而喘促者加葶苈子、苏子(苏葶泻肺汤之意)。
滋阴养肝汤
组成:南沙参30克,全当归10克,杭麦冬10克,甘枸杞10克,熟地黄10克,杭白芍10克,制鳖甲10克,鸡内金10克,霍山石斛10克,北五味
5克,广郁金10克,青陈皮各10克
功能:滋阴养肝
主治:慢性肝炎,肝肾志虚型,证见两胁隐痛口苦咽干,手足心热,头昏卫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细。
加减运用:口苦甚者加酒炒黄连以清热,失眠者加酸枣仁、琥珀以安神定志,腹胀纳差者加炒三仙以助运化,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者加桃仁、
红花、三七以活血通络。
禁忌:肝胆湿热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加 味 半 夏 泻 心 汤
组成:党参15克,半夏15克,黄芩 10克,黄连9克,干姜 9克,枳壳 9克,甘草6克,瓦楞子20克,海螵蛸20克,大枣5枚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功能:和胃降逆,开结除痞、调和阴阳
主治:中虚寒热错杂、脾胃升降失调,症见心下痞满、疼痛、干呕或呕吐泛酸、嘈杂,或肠鸣下利,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浅表性胃炎

清肝化滞汤
组成:柴胡10克,白芍 15克,金钱草10克,淅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菜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
,黄芪30克,山楂 10克,陈皮10克
功能:疏肝利胆,悦脾化滞
主治:肝郁胆热,脾虚失运,痰浊滞留而致的脂肪肝,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少,脘胀体倦,便秘或便溏,苔腻,脉弦细滑等。
用法:清水浸泡1小时许,中火煎两遍,共熬汁 500毫升。分早晚服,忌食辛辣油腻。
加减运用:气虚疲乏益甚加党参,肾虚腰酸胫软加菟丝、杜仲,阴虚心烦不寐加炒枣仁,转氨酶升高加茵陈,便秘加槟榔,血脂高加荷叶。
舒 肝 化 癥 汤
组成:柴胡9克,茵陈20克,板蓝根15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莪术9克,党参9克、炒白术9克,黄芪20克,女贞子20克。五味子15克,茯苓
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头煎二煎药液相混,早中晚分三次服,也可共碾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三丸。
功用:舒肝解郁,活血化症,清解祛邪,培补脾胃。
主治:各种急慢性病毒肝炎,早期肝硬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加减运用:有湿热征候或瘀胆现象的,方中茵陈可重用40—60克,以利于清利湿热,再加赤芍,栀子,是出于祛瘀利胆的目的,虚赢不足严重
的,偏于阳虚酌加淫羊藿,仙茅、肉桂以温补肾阳,偏于阴虚酌加生地,枸杞等以滋补肾阴,对于肝硬化代偿失调。血脉瘀滞,阳虚不化所出现的腹水,根据“去菀陈莝、温阳利水的治则,在重用补益脾肾和活血祛瘀之品的基础上,尚须酌加理气利水之品,如大腹皮、茯苓皮、泽泻、白茅根等,如此标本兼治、有利于腹水消除,恢复肝脏代偿功能。
进退黄连温胆汤
组成:川连5克,天麻10克,竹沥半夏10克,炒陈皮9克,辰茯苓 12克,姜竹茹 9克,炒枳实9克,珍珠母30克,琥珀6克。
功能:清热除痰,利胆安神
主治:胆虚痰热壅阻,上扰神明,焦虑幻想,惊悸夜游,虚烦不得眠,或酒毒攻心,口苦,呕哕频作,胸中嘈杂灼热,,水谷不进。
加减运用:阴虚唇舌干燥,加麦冬、花粉;手足心灼热,加丹皮、地骨皮;胃纳不振,加生谷麦芽。妇女月事不调,加当归、白芍。
柔肝益脑汤
组成: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炒枣仁15克,丹参24克,白芍15克,辰茯神12克,当归15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郁金10克,天麻12克。
功能:柔肝安神,涤痰通瘀。
主治:癫痫、癔病(精神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不寐症。
用法:冷水适量浸泡上药40分钟,加温煎沸后,再经文火煎 30分钟,取汁 250毫升,每日一剂,每剂二次,早晚各服一煎。
加减运用:心肾不交之虚烦失眠,加肉桂、川连、琥珀;痫证目睛上吊加决明子、珍珠母;手足抽搐加丹皮,钩藤;神昏厥逆加天竺黄,制胆
星,肝阳上亢眩晕加夏枯草,生石决明;心虚胸闷心悸加青龙齿,甘松;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生地,沙参。
养肝熄风汤
组成:菊花15克,钩藤 15克,制首乌5克,潼蒺藜15克,旱莲草15克,丹参15 克,怀牛膝 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
功用:养肝、育阴、熄风
主治:头昏头胀。,眩晕,艰寐,下肢乏力,脉弦。
疏肝散结汤
组成:柴胡10克、当归10克、赤、白芍各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橘叶10克、莪术10克、仙茅10克、仙灵脾10克、淡苁蓉10克、巴戟天
10克。
功能:疏肝理气,益肾散结。
主治:乳腺增生病,有块(质韧,边界不清),常感疼痛,经前为甚。
用法:从排卵期起,至经净为止,每日煎服一剂。
加减运用:胃气不舒加玫瑰花10克,香橼皮6克,有血虚症状加地黄15克。
活血舒肝汤
组成:当归10克,炒柴胡10克,黄芩 6克,赤芍10克,红花5克,桃仁7克,枳壳 10克,大白10克,大黄10克,甘草2克
功能:活血祛瘀,疏肝理气。
主治:伤后瘀血,症见局部肿疼,胸胁不利,腹部胀满,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质暗红,脉弦大。
煎服方法:先将大黄开水浸泡,其余诸药水煎,待其煎成后,将大黄及其浸泡液投入药锅内,见沸即起火,滤出药汁,一次温服,四小时后复
煎内服,每日一剂,待大便通利后,大黄即与众药一起煎煮
加减运用:若瘀血严重,大便梗塞,加芒硝12克,软坚通下。若胸胁受伤,气逆咳痰,加姜半夏10克,降逆祛痰,若瘀血流注,筋肉青紫硬结
,加羌活10克,通结活络。
育阴养肝汤
组成:生地15克,白芍20克,枸杞子20克,女真子20克,制首乌20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茜草15克,炙鳖甲或龟板20克
煎法:每剂煎二汁,头汁用冷水二碗约1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再煎至大半碗约300毫升;二汁加水600毫升左右煎至300毫升,下午2—3时、
7—8时分服。
功效:育阴养肝,化瘀消症
主治:早、中期肝硬化,症见胁肋隐痛或不舒,脘腹胀满,头晕神疲,纳少咽干,面色晦滞少华,舌嫩红,苔少,脉弦细。
加减运用: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苏梗 10克,兼有腹水、苔腻者去生地,加米仁30克,茯苓20克,泽泻 20克,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30克,、槐花15克。尿赤口干加青蒿10克,石斛15克,麦冬15克。大便不实者去首乌加葛根15克,荷叶6克,山药20克,干秘加爪蒌仁15克;精神萎顿、血三系偏低加黄芪30克,当归25克;乙肝三系不正常者加大青叶30克,晚蚕砂(包煎)15克;腹胀甚则加枳壳 6克,槟榔 20克。
舒肝利胆汤
组成:金钱草15克、茵陈15克、柴胡6克、白芍9克、积壳6克、木香6克、元胡9克、川楝9克、生大黄9克(后下)、内金9克、元明粉6克、白
术9克、青皮6克、五灵脂9克、生蒲黄6克、黄芩9克、胆草6克、苡仁15克。
用法:水煎两遍,分两次服。
功能:疏肝利胆,气滞瘀结之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胰腺炎等。
加减运用:便秘加生大黄、元明粉;热重加黄芩、胆草;湿重加苡仁、白术;剧痛加五灵脂、生蒲黄、元胡索、白芍、川楝子;腹胀甚者加积
壳、青皮、木香、柴胡;黄疸不退加金钱草、茵陈、生大黄;呕逆加半夏、竹茹;体质虚甚者加党参、黄芪;胆石加内金、冬葵子、急性子、
王不留行。
理 肝 汤
组成:早莲草12克、柴胡9克、台乌药10克、白芍12克、丹参15克、党参15克、云苓15克、麦芽18克、甘草6克。
功能:疏肝行气,清肝平肝,养肝益阴,益气健脾。
主治:精神抑郁症,肝胆疾病及胃肠功能紊乱。
用法:每日一剂,水3碗煎取2碗,顿服。药渣复煎,用水2碗,煎取1碗,6小时后再服。
加减运用:肝火盛者,去党参,加夏枯草15克,川楝子12克、黄芩10克、肝阴虚者,改党参为沙参或太子参,加干地黄15克。腹部胀痛严重者
,加积壳10克、川朴10克。有肝胆结石者,加酸梅树根15克、灵仙20克、生苡仁15克、绵茵陈20克、有黄疸者,加虎杖15克、田基黄15克。
柴 胡 篙 芩 汤
组成:北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青篙10克、竹茹10克、积实10克、党参10克、碧玉散10克、炙干草6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
、陈皮10克。
功能:和解表里,分消湿热。
主治:少阳枢机不利兼三焦湿热之手足少阳同病。
加减运用:湿热甚者,去党参、大枣、炙甘草,加茯芩、车前、泽泻;兼湿浊者加藿香、佩兰;少阳邪郁较重者、去大枣、炙甘草,加重柴胡
用量,并加制香附、郁金;胸闷肋痛者去干草、大枣、加牡蛎、桔叶;兼阴上傷者,酌加沙参、麦冬、兼太阳表证者加桂枝、白芍。
急 性 肾 炎 的 中 医 治 疗
中医认为急性肾炎属水气病中的风水及皮水两大类,临床上又分为四个类型的辨证。风寒袭肺、水湿蕴结,表现为冷、发烧、咳嗽、气短、浮
肿。治则为清宣利湿、通利三焦,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加减,用药为麻黄、连翘、赤小豆、鱼腥草、石苇、苦参、猪岑、泽泻、车前子。风热
犯肺、三焦阻滞,表现为高烧、咳喘、口渴喜饮,全身浮肿、尿少、色红、便干。治以清宣肺热、淡渗利湿,可用麻杏石甘汤加减,即加滑石
、黄芩、鱼腥草、猪苓、泽泻、车前子。下焦湿热、邪迫血分,表现为尿为洗肉水样,浮肿、头晕、呕吐。治法不急于止血,而是凉血。可用
鲜茅根、大小蓟、清黛、鱼腥草、紫草、侧柏炭、苦参、石苇,还可加豆豉等。肾阴虚热、气血淤阻,表现为血尿迁延日久,尿色暗红,而色
苍白无光泽脾气急燥。应治以阴活血。清化余热,可用当归,川芎。续断炭。紫河车。山萸肉。生地黄石苇。苦参。鱼腥草。另外,舌苔厚腻
者表示湿盛,应加冬瓜皮,泽泻。腹胀可加大腹皮,木香。便秘加黑白丑。阴囊肿加抽葫芦。头晕目眩。加珍珠毋。磁石。呕吐加半夏。陈皮
。食欲不振加谷稻芽。焦山楂。

温 阳 撤 邪 汤
组成:生附子24克,麻黄10克,细辛6克,葱白10克,白术12克,茯苓14克,甘草3克。
功能:温阳撤邪,调化交济,消利固守。
主治:肾病综合症。
用法:方中生附子,米水洗先下久煎。麻黄以红糖炙(小儿量酌减)。
加减运用:久病正虚,水气尚在、津亏水蓄、阴精损耗,治当育阴消利,治常选用阿胶、猪苓;呕逆者选用生姜皮、旋复花以辛散降逆止呕,
亦能行水;偶见血尿大便色黑者,去附子加用丹皮、茜草根有凉血止血之意;淡渗利湿,选用瞿麦、泽泻、车前仁配育阴之品使阴阳协调,消
利而不伤正。
本病蛋白尿及男性成人遗,乃人体精气外泄,故多以益气固精,亦可培土制水而施以图巩固。益气常用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固精多用芡
实、金樱;血脂难降者,可用山楂、泽泻适量泡水常服;遗精频频而水气甚者,可用文蛤,龙骨为末以本人唾液调湿纳脐,意在固精不碍水气
;证中恐补中有滞,常选用茯苓、怀山药以平补平泻,固涩而不留邪。
益 肾 固 崩 汤
组成: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子10克、五味子6克、生山药12克、熟地15克、山芋肉9克、二冬各10克、知柏各6克、煅
牡蛎12克、桑螺蛸10克。
功能:滋阴益肾、缩泉固崩。
主治:尿崩症、消渴、尿频及肾阴部足所致药疼等症。
加减运用:若口渴甚者加生地10克、玉竹10克、尿频者加桑椹10克。
资 肾 益 气 汤
组成:生晒参10克、(药汤炖)黄芪30克、车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泽泻15克。
功能:扶正祛邪、益气养阴。
主治:慢性肾炎、气阴两虚。
煎服法:水400毫升,先浸10分钟,煎20分钟、去药渣,将汤炖生晒参10分钟, 分二次服。
加减运用:
食欲不振,加淮山药30克、麦芽15克、鸡内金10克、
睡眠欠佳,加炒枣仁30克、合欢皮10克;
腰膝酸软加怀牛膝10克、续断8克;
血压高加地龙干20克、夏枯草15克;
冠心病加丹参20克、瓜萎衣10克、川三七2克、(研末分二次冲服);
肾阳虚加川附子10克、肉桂粉2克(分二次冲服)。
补 泄 理 肾 汤
组成:黄芪30克—50克、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克—30克、泽泻15—20克,
功能:益气补肾,行水泄浊。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怔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者。
加减运用:慢性肾炎因外感引动伏邪者,可加用羌活、白芷、苍耳草、蝉衣等。其中羌活与黄芪相伍,对预防感冒复发,功胜玉屏风散。如果
血压便高,可加用夏枯草、防己等,另加党参、黄芪、附子等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血压偏高而见阳虚症壮者可用。如伴有湿热内蕴者,可
加用漏芦、生大黄、白蔹、猪苓、茯苓等,阳虚明显者,加炮附子、干姜、肉桂、仙茅等。
益 肾 利 尿 汤
组成:车前子20克、益智仁5克、草薢15克、乌药材5克、石菖蒲10克。
功能:益肾开窍,利尿顺气。
主治: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小便不利。
用法:每日1剂,分2次煎服,15剂为一疗程,1至3个疗程即愈。
益 肾 坚 骨 汤
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报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甘杞子12克、干地黄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
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功能:益肾养雪、和络止疼。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疼,脊柱活动欠利者。
加减运用:夹湿者加苍术12克,寒痛者加制川乌10克、川桂枝10克。
温经止痛散
组成: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主治:经久缠绵难愈之寒湿痹痛,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拘挛疼痛,腰背胸胁痛,痛经,疝痛,扭伤,阴疽,瘫痪,瘘
证等一切寒邪所政之痛症,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用。
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
汗出为度。每日1—2次,每次2—4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
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一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碗内
,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部,迅速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
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亦有良效。本方切忌内服。
加减运用:在外用本方的同时,可内服《局方》五积散化裁,达宣痹止痛之目的。如妇女腹痛、痛经、腰痛、可加玄胡30克、当归30克,热熨
;如经久不愈面瘫,可加黄芪100克、白附子60克,温熨;如属热痹,红肿疼痛,此则不宜。另用龙蛇夏马膏即龙胆草、蛇泡草、夏枯草、马
齿苋,鲜者各250克,洗净泥沙、捣如泥状,外敷患处,薄膜或油纸盖定。每日1—2次,每次4—6小时。頗具强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凡火热毒邪所致之疔毒痈肿,亦有显著疗效。

香 连 固 肠 汤(丸)
组成: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炮姜5克、黄连5克、木香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炙甘草3克。
服法:作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剂,每次5—10克,日服3次。
功效:益气运用力用时脾,燥湿固肠。
主治:慢性腹泻(肠炎),慢性痢疾。
增 效 调 经 丸
组成:地黄10克、当归6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菟丝子10克、川续断10克、制香附10克、月月花3克
用法:按上药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或水煎服服。
效用:补肾培本,养血调经。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
加减运用:如作汤药煎服,因血热而致月经先期者;加地骨皮、丹皮;证偏阴虚血热、迫经先行者加麦冬、女贞子、白芍;因寒客胞脉面致月
经后期者加桂心、艾叶;证偏血虚加枸杞、枣皮;证见郁滞腹痛者加元胡、台乌药;因肝郁而致月经先后无定期者加柴胡、炒白芍;证偏因郁
致瘀者加元胡、蒲黄;证见肾虚者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因气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者加黄芪、仙鹤草,重用党参;因热盛于里而致月
经过多者加炒黄柏、炒地榆、旱莲草;因瘀滞致经行量多夹块者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炒茜草;因血瘀而致月经过少者加桃仁、红花;证
见痰湿者加陈皮、茯苓、半夏。
调 经 汤
组成:女贞子50克、旱连草25克、生地25克、山药25克、侧柏叶20克、白芍25克、乌梅15克、黄芩15克、地榆炭50克、芥穗炭15克、甘草10
克。
功能:养阴养肾,酸敛肝阴,升发肝阳,发散郁火,凉血止血,固精益气,凉血滋阴。
主治:肝郁肾虚之经漏,风阳妄动之月经先期、带下等症。
加减运用:气虚加党参、白术;脾肾气虚之暴崩不止加破故纸、赤石脂;夹瘀加茜草、乌贼骨;心血不足加麦冬,五味子。
妇宁丸
组成:柴胡8克,薄荷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橘叶10克,木香10克,山楂12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10克,牛膝
10克,路路通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制备:上方为一剂饮片量,按此比例制丸。将橘叶、路路通、山楂三味煎汁浓缩至比重1:20(20·C)作为粘合剂,其他药低温干燥后粉碎过
80目筛,混成均粉,将粘合剂拌药成丸,每克约80粒,干燥打光入瓶备用。
主治:中医:经行乳胁胀痛、乳房结块、经行抑郁、躁怒、少腹胀痛、痛经等。
西医:经前期紧张症、乳痛症、乳腺增生病,以及症见胸胁少腹胀痛之黄体功能不良、不孕、习惯性流产、慢性盆腔炎等。
功效:调肝通络、理气散瘀。
用法:每次6克,一日三次,经前10—15天开始,经期停服。乳腺病者持续服用。
归 气 定 喘 汤
组成:党参30克,麦冬15克、熟地12克、白术6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知母12克、枸杞15克、核桃5个(打破)紫河车粉10克、(兑服
)、甘草6克。
功能:补肾纳气;归气定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心源性哮喘。
服法:上药除紫河车粉外,一并浓煎3次,弃渣取汁,加入紫河车粉,分3次服,一日一剂。
加减运用:咳漱痰多者,加款冬花、紫苑止咳化痰;若喉痒、干咳少痰甚者,加天花粉、雪梨养阴生津润肺。
平 哮 汤
组成:炙麻黄6—9克、炒杏仁12克、桑白皮20克、地龙12克、蝉衣6克、蜈蚣1—2条、党归12克、石苇20克、细辛5克、徐长卿20克、生甘草6
克。
功能:理肺平哮,解痉脱敏。
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持续期,寒热不甚明显者。
用法:每日11剂水煎服。发作时服汤剂。上药量加2—5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2克每日3次口服,作为发作期控制后巩固疗
效,持续期亦可服用。
加减运用:偏热者加僵虫、生石膏、鱼腥草;偏寒者加干姜、桂枝,重用细辛;痰盛气逆者加葶历子、半夏、云苓;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
白果仁;咳剧者加冬花、白前、枇杷叶。其它如全虫、 、穿山甲等虫类药物,均有解痉通气,行瘀开闭之效,临症时酌情选用。
黛 麦 养 肺 止 咳 汤
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能: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气阴虚咳漱(外感后咳漱、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用法:水3碗煎取1碗,药渣熏煎1次,共分2至3次服。每日1剂。
加减运用: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夏。咽经、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其中兼便结者,再加胖大海。
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枝、苏子、葶苈子。若见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时有低热者,加青
蒿、鳖甲。自汗、盗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风。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
参。
止 痉 镇 咳 汤
组成:天竺黄10克、僵蚕6克、苏子6克、半夏6克、瓜萎皮10克、麦冬6克、杏仁3克、五味子3克、百部3克、炙冬花3克、施复花(布包)3克

功能:祛风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百日咳痉挛期,阵发性顿嗽者。
用法:水煎150毫升,3—5克岁,日分4次服,6—7岁日分3次服。服时加蜂蜜一匙。每日一剂。
加减运用:肺热痰黄者,减半夏3克,去冬花、百部,加鱼腥草10克、川贝6克。肺寒痰清、手足不温者,加干姜3克。鼻、巩膜出血者,去百
部、冬花,加细生地6克,赤芍6克,大贝6克。
竹 茹 清 胃 饮
组成:竹茹12克,芦根30克,公英15克,枳壳10可,金石斛10克,煅石膏15克,寸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干草6克。
功能:轻清凉润,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表浅性胃炎偏热者,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胃无大热,服清胃散(汤)太过者。
用法:水箭3哦哦毫升,早晚分两次饭前口服。每周服5剂。
加减运用:胃脘甚痛者,重用芍药、甘草,加玄胡15克;胃及十二脂肠溃疡者,加茶10克,去石斛。
四 子 平 喘 汤
组成:葶苈子12克,灸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2克,苦杏仁9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9克,陈皮5克,沉香5克,(后下),大生地12克
,当归5克,紫丹参15克。
功能:化痰止渴、纳气平喘。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加减运用:畏寒肢冷加肉桂;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芪、焦山栀;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开 肺 宣 郁 汤
组成:秋桔梗6克、炙紫苑12克、川郁金9克、炒积壳9克、炙杷叶(包)12克、粉甘草3克。
功能:开宣肺气,利气疏郁。
主治:食道炎、食道痉孪、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肺失宣降,气机郁滞者。
加减运用:若肺郁化火者,佐用泻火开郁之品,如栀子、豆鼓、丹皮之类;肺郁扰神伍入远志、夜交藤;肺郁痰阻加入菖蒲、陈皮、橘梗;肺
郁而肠痹者佐用瓜萎、麻仁,或用适量硝、黄、取小承气意;肺郁阴血不足者,当兼以养阴益血,可伍以养阴益血,可伍以白芍、当归、鸡血
藤之类,肺郁兼气虚者应当配用参、芪之类以助其推行之力。
蒲 连 复 胃 汤
组成:蒲公英15克、黄连9克、太子参15、法半夏12克、干姜3克、苏梗10克、无梅9克、甘草6克。
功能:益胃清热,和胃降逆,理气止疼。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及胆囊炎、胆胃不和等病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遍,早晚服用。
加减运用:泛酸者去乌梅加乌贼骨15克,大贝母10克,持续痛者加元胡15克,川楝子9克,有出血者加白芨15克,蒲黄6克,腹胀便干者加槟
榔6克;舌红少苔,胃阴亏伤者减黄连3克,加沙参15克,麦冬10克。

  源地址:http://blog.renren.com/GetEntry.do?id=449136132&owner=242105017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