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小建中汤方

2015/7/5 05:53|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320|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小建中汤方【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饴糖45克(分冲)【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小建中汤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饴糖45克(分冲)

【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解,温服。呕家不可用建中,以甜故也。

【方解】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腹满痛,今加大量甘温补虚缓急的胶饴,虽仍治腹痛,但已易攻为补,故名之为建中。谓之小者,以其来自于桂枝汤,仍兼解外,与专于温补的大建中汤则比较为小也。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涩为津血虚,阳脉涩,即脉浮涩,为表虚荣卫不利。弦为寒,阴脉弦,即脉沉弦,为里虚有寒。伤寒得此脉,依法腹中当急痛,宜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谓服小建中汤后,而病未全治,当已转属少阳,故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脉浮涩而沉弦,为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共有的脉象,但腹中急痛,为小建中汤所属,而柴胡证不常见。先与小建中汤,不只是治腹中急痛,而且因表里实,津液自和,即伤寒四证,亦当自汗而解。假设不瘥,知已转属少阳,当以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血少气虚则悸。表不解则烦。小建中汤内能补虚,外能解表,故主之。

按:营气虚血少者,不可发汗。中气建,血液充,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论中有明文,可互参。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虚劳,为古人对虚损不足之病的通称。里急,腹中痛,即腹中急痛的互词。悸者,为血少心气不足。衄者,为气冲热亢。梦失精者,为下焦虚,精不守。四肢酸痛者,为荣卫不利。手足烦热者,为虚热。咽干口燥者,为津液枯燥。
腹皮弦急,按之腹筋不松软而拘挛者,即里急腹急之候。里急腹中痛者,即小建中汤应用的主证。以上所述为小建中汤证,故以小建中汤主之。不要以为小建中汤能治一切虚劳。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8条: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注解:腹中痛,即腹中急痛的简词。妇人腹中急痛者,当以小建中汤主之。

这里虽举妇人腹中痛,实际有是证,男子也可用本方。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兼见腹中急痛,或见心悸而不呕者

【验案】例1?张某,男性,42岁,某厂门诊病历号529,1966年6月l0日初诊。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五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近症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酸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结果:上药服六剂,胃脘疼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仍日二行,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塘外,他无不适。

例2?刘某,男性,28岁,1968年9月21日初诊。一年来,胃脘时痛,同时见前阴抽痛,多治无效,苔薄白,脉弦细,此属表虚里寒之证,与小建中汤三剂诸症已。


  ---------------------------------------------

  

  小建中汤证

许叔微医案:治乡人邱生者,病
伤寒发热,头痛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许日:虽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日:“尺中迟者,营气不足,未可发汗。”用小建中加当归黄芪,翌日脉尚尔。其家索汗药,言几不逊。许忍之,只用建中调营而已。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信乎医者当察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取效暂时,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寥笙注:本案患者病
伤寒,头痛发热,虽似麻黄证,而脉浮数无力,尺以下迟而弱,此为里虚气血不足之候。脉证不相吻合,应舍症从脉,虽有麻黄证,亦不可发表,故以小建中汤加当归黄茂,大补营血,建立中气,中州既建,然后审其病之在表在里,或汗或下,方不致误,以中州既建,虽发汗不致亡阳,虽下阳亦不致内陷,所谓急则从标,而缓则从本也。服小建中汤加味五日,营血得复,尺脉方应,然后以麻黄汤解表,得汗而愈。若不循次第,妄用麻黄汤发汗,虚以实治,必亡阳而死。小建中汤为桂枝汤化裁,功能温养中脏,补虚和里,使气血两调,外邪亦能自解,是寓攻于补的方剂。桂枝汤治太阳中风虚证,小建中汤治太阳伤寒里虚证,故方可加味互用,一表一里,对比观之,尤易醒人眼目。本案辨证关键在于脉诊,尺以下弱而迟夕为里虚气血不足,此为要点,若凭证而不察脉,治必大错,信乎切脉之不可或缺也。



王旭高医案:治一人,脉双弦,有寒饮在胃也,脘痛吐酸,木克土也,得食则痛缓,病属中虚;当和中泄木祛寒,小建中汤加减主之。

白芍桂枝干姜炙甘草法半夏橘饼川椒党参白术

寥笙注:本案为中虚里寒,木气横逆,脘痛吐酸症。辨证要点有三:一为脉双弦。脉双弦者,寒也,弦为阴脉,主腹痛,此为阳虚阴盛血气收敛,筋脉拘急之故。二为食则痛缓。痛有虚实之分,实痛腹部硬,拒按,得食加剧。虚痛腹部濡软,按之痛减,得食则缓解。三为吐酸。酸属木味,吐酸为木横克土之症。患者阴寒特盛,故脉双弦,里虚较重,故得食痛缓。治以小建中汤,加大辛大热之干姜、川椒,以温中止痛;党参、白术之甘温,以补中健脾,橘饼之辛温,以理气开胃。仲景
伤寒方不单治伤寒,可通治杂病,本案脘痛吐酸,得食痛缓,类似今日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之属虚寒症者,故用小建中汤加减治之而病愈。本方又治自汗盗汗。自汗属阳虚卫气不固。盗汗属阴虚营血不足。小建中汤能扶助中气,调和营卫,故自汗盗汗,都可用之加减治疗。自汗气虚,可加黄芪。盗汗营虚,可加小麦、茯神。此外,亦治黄胖病(俗名脱力黄)。其症肢面浮而发黄,全身无力,动则气喘,脉象虚弱,舌淡不华,食欲减退。病由脾胃阳虚,生化来源不足,营卫气血俱虚所致。小建中汤温养脾胃,平补阴阳,故能治之。本方为安内攘外,泻中寓补之温剂,仲景治阳虚之总方也,得其旨者,可即此一方,而治百十种阳虚证候,无不立应,是在医者之灵活运用耳。



曹颖甫医案:治王右。腹痛喜按,痛时自觉有寒气上下迫,脉虚弦,微恶寒,此为肝乘脾,小建中汤主之。

饴糖30克白芍18克桂枝9克炙甘草6克大枣6克生姜9克

寥笙注:本案为中阳不足,里虚腹痛证。患者腹痛喜按,脉虚弦,恶寒,为阴寒气盛,中阳不足,肝木乘脾所致,故以小建中汤治之而愈。本汤功能补虚安中,缓急止痛。汤名建中者,建者立也,因中气不足,以此重立之也,此汤寓发汗于不发之中。曰小者,以半为解表,不全固中也。小建中汤重用怡糖,甘温为君补中;白芍为臣,酸甘益阴;佐以桂枝之辛温发散,合白芍以调合营卫;又以甘草、大枣、生姜甘缓辛温,养胃和中,故能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合营卫。本案与前案症状略有出入,前案阴寒更盛,里虚较重,故用小建中汤加味,此案较轻,故以小建中汤主之而不加味,但其为里虚则一也。

《伤寒名案选新注》

  

  ------------------------------------------

  

  医案
某空军干部,肥大性脊柱炎,故脊柱、关节疼痛;慢性溃疡病,故胃脘疼痛。结合舌脉辨证,予小建中汤。一周后,胃疼,脊柱关节疼痛皆缓解。后以蜂蜜代饴糖,因过敏,面部浮肿

  
原文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评语
小建中汤中饴糖不可替代,以此案知之。

  来源:郝万山讲《伤寒论》

  

  ---------------------------------------

  小建中汤所治病证,一般用于太阳病及脾阳虚的病症。

  

  身体虚弱

  心悸、

  腹痛、手足烦热、四肢倦怠疼痛、

  衄血、盗汗、梦遗尿频数且量多

  

  现代有人用以治

  虚弱小儿的感冒

  夜尿、糖尿病、肺结核贫血胃炎

  

  淫羊藿阳痿

  茵陈黄疸

  龙齿高血压均获显著效果。

  加当归、黄芪,更具滋养强壮之效,诚不愧为治阳虚之要方。

  丁香以治各种胃痛症,屡获良效,实由丁香辛温,能温中降逆,暖胃助阳之故。

  加破故纸,益智仁桑螵蛸老年人尿频数,小儿遗尿,十用九效,实由三药皆能补肾、命门之不足,益精气而固肾、有缩小便之功。

  来源: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