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汤头歌 理气之剂

2015/7/9 04:41|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65|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气之剂  气,有营气、卫气、谷气、胃气、宗气、中气、元气……等名称,不停地运行在人体内外,自上到下,从表到里,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处处都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气之剂
  气,有营气、卫气、谷气、胃气宗气、中气、元气……等名称,不停地运行在人体内外,自上到下,从表到里,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处处都有,是维持生命和保障健康的物质之一。
  然而人在天地之中,外加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影响,内有喜怒忧思恐惊的七情活动,以及饮食起居等生活上的不调,都能造成气的运行失常,或气逆在上,或后陷在下,或郁结不通,于是变生多种疾病。这就需要按照分别运用降逆、升陷、开郁等方法来进行治疗。凡是属于这一类性质的方剂,就叫做理气之剂。
  1、补中益气汤(李东垣)补气升阳。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木香苍术易归术,调中益气畅脾神。
  本方是李东垣的著名方剂之一,用黄芪虚热甚者一钱炙草各五分,人参白术各三分,当归身二分,橘皮升麻柴胡各二分或三分(按本方用药分量在李东垣著名的《脾胃论》,抄录的),水煎一次稍热服。治疗饮食劳倦所伤的气虚身热,心烦懒言,不贪饮食,四肢困倦,或动即气喘,或口渴多汗,以及中气不足而致吐血便血,或肛门脱出,或子宫下坠等证,本方有较好的疗效。
  因为饮食劳倦所伤,必然脾气虚弱,脾气一虚,肺气也就不足,所以首先用黄芪补肺气以固表,人参、甘草补脾气、和中焦而清虚热。白术健脾,当归身补血陈皮理气,升麻、柴胡,升腾清阳之气。因此本方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如果是阳气虚弱的人感受了外邪,可在本方中加入适当的发表药,有益气解表、扶正驱邪的优点。
  补中益气丸即照本方做成的蜜丸,每次服三钱,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本方去白术、归身,加木香、苍术,叫调中益气汤,可治疗脾胃不和,胸满短气,四肢无力,饮食减少,口不知味,以及食后呕吐等症,有益气调中、舒畅脾胃的作用。
  2、 乌药顺气汤(严用和)中气。乌药顺气芎芷姜,橘红枳桔及麻黄僵蚕草姜煎服,中气厥逆此方详。
  本方由乌药、陈皮各二钱,麻黄(去根节)、川芎白芷桔梗、炒枳壳各一钱,僵蚕、炮干姜、炙草各五分,共十味药组成,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煎服。治疗因大怒引去肝气上逆,突然昏厥,不知人事,牙关紧急,身体四肢逆冷,脉沉伏中气证。如果是中风而见到遍身顽麻,四肢骨节疼痛,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等证状,了可用本方先调气,然后再根据证候分别用药。
  本方用乌药通调逆气,麻黄、桔梗、宣通肺气,川芎、白芷,和血气而散风。气逆就会生痰,所以用陈皮、枳壳,理气行痰,僵蚕散结化痰而消风。炮干姜温经通阳,甘草和中泻火,再加姜、枣调和营卫。因此本方不仅能调顺逆气,并且有消风化痰的作用,所以能治中气,也可治疗中风。
  3、越鞠丸(朱丹溪)六郁。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又六郁汤苍芎附,甘苓橘半栀砂仁
  本方又名芎术丸是朱丹溪治疗因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而见到达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等症状的方剂。由炒苍术、醋炒香附、川芎、炒神曲、黑山栀等五味药各等分,研为细末,用水做成丸药如绿豆大,每次服三钱,白开水送下。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开郁舒气,所以能使气机通畅,而六郁皆舒,痛闷均除。方用辛湿芳香的香附开气象台郁,苍术燥湿郁,川芎调血郁,栀子苦寒,能解火郁,神曲消食郁。痰由郁生,五郁得散,痰郁自除,所以用五药而能统治六郁。假使湿郁重的再加茯苓、白芷。火郁甚的再加青黛。血郁甚的再加桃仁红花。气郁甚的再加木香、槟榔。食郁甚的再加麦芽、山查、砂仁。痰郁甚的再加制南星、姜半夏、瓜蒌、浮海石。若挟寒的加吴茱萸。这些方法都可供临证时参考。
  六郁汤原是朱丹溪创制的方剂,按六郁分类用法用药,到明代李挺又根据丹溪的方法制出了以消痰行气、化滞除痞的六郁汤,这里介绍的是李挺的六郁汤。由醋炒香附、赤茯苓、陈皮、制半夏、川芎、山栀各一钱,苍术、砂仁、甘草各五分,共九味药组成,加生姜三片煎服,主治与越鞠丸相同。
  4、 苏子降气汤(《局方》)降气行痰。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依,下虚上盛痰咳喘,亦有加参贵合机。
  本方是由紫外线苏子、制半夏各二两半,炙草二两,当归、肉桂、橘红各一两半,前胡、厚朴各一两,八味药共研成细末,每次用二三钱,加生姜三片同煎温服。治疗虚阳上越,痰涎壅积蓄,气不下降而造成的胸膈痞闷,咳嗽气喘,头目昏眩,身体疲倦,饮食减少等症状。
  苏子降气平喘,配合半夏、厚朴、橘红、前胡以下气化痰、降逆散痞而治上盛。当归和血,甘草益气调中,再加肉桂引上越的虚阳下行,并且能温补肾阳而治下虚。所以本方是治疗肾阳素虚(下虚)、虚阳和痰涎壅积(上盛)而引起咳嗽气喘的效方。假使阳气太虚,可加人参,但必须是无温痰的人才可用。气喘较重的,可加沉香
  苏子降气丸即照本方制成的不丸,每次服二三钱。每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5、四七汤(陈言)开郁化痰。四七汤理七情气,半夏厚朴茯苓苏,姜枣煎之舒郁结,痰涎呕痛尽能纾,又有局方名四七,参桂夏草妙更殊。
  本方是由制半夏五两,茯苓四两,制厚朴三两,紫苏叶二两,共四味药组成,研成细末,每次由于喜怒恐忧思惊七情影响而致的气郁不通,痰涎结聚咽喉中如有物堵塞,吞咽不下,咯吐不出,心腹胀满,旁冲两胁,或呕或痛。
  半夏除痰开郁,厚朴降气除满,紫苏宽中散郁,茯苓渗湿化痰,使郁解结散,痰去气行,所以痰涎壅盛、呕吐和胀满疼痛等症皆能解除。
  本方同名的又有《局方》四七汤(原名七气汤)。由人参、炙草、肉桂各一两,制半夏五两,共研粗末,每次服三钱,加生姜三片同煎温服。治疗寒、热、怒、恚、喜、忧、愁七气郁结,心腹绞痛,不能饮食等症。是一个温中解郁、散结化痰的效方。尤其方中用人参补气,是因郁结日久,正气不足的原故,所以更适合郁结兼有气虚的证候。若绞痛过甚的,可加延胡索同煎,疗效更好。
  6、四磨汤(严用和)七情气逆。四磨亦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逆气,实者枳壳易人参,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
  本方是人参、槟榔、沉香、乌药四味各等分,磨浓汁后和水煎三四温服。治疗因七情变动,造成气逆不降,上气喘急,胸腹满闷,不能饮食等证候。
  槟榔、沉香,都能降气,配合乌药调顺逆气,使喘急满闷得舒。又恐三药伤气,所以再加人参,使不致损耗正气。体实气足的人,用枳壳代替人参,可以增强逆气的作用。
  因为本方中的药物都较坚实,非久煎不能出性。但煎煮过久,又会使芳香的气味散失而削弱疗效,所以采取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沸的方法。
  本方去人参,加木香、枳实,用白酒磨汁服,治疗因突然大怒而致气闭假死的气厥证,叫做五磨饮子。
  7、 旋复代赭汤(张仲景)痞硬噫气。旋复代赭用人参,半夏甘姜大枣临,重以镇逆咸软痞,痞硬噫气力能禁。
  本方是由旋复花三钱(包),代赭石三钱(打,先煎),人参三钱,生姜三钱,炙草二钱,半夏三钱(包),大枣三枚,共七味药组成,用水煎分三次温服。治疗胃虚气弱、痰浊内阻而见到以下痞硬、时时噫气等证。
  旋复花性味感温,能消痰结、软痞硬。代赭石质体重坠,能镇逆气上冲。配合半夏、生姜,温胃化痰而散痞。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而补虚。所以有补胃镇逆、消痞止噫的作用。因此,胃气虚弱,食入即吐的翻胃病本方也可治疗。
  8、 正气天香散(罗知悌)顺气调经。绀珠正气天香散,香附干姜苏叶陈,乌药舒郁兼除痛,气行血活经自匀。
  本方由香附八两,乌药二两,紫苏叶、陈皮、干姜各一两,共五味药组成,研成细末,每次服五、六钱,用水煎服,治疗女子郁气上冲胸之间,胁肋刺痛,月经不调。这主要是因为气的运行失常,经血也就因之不调。所以用乌药、陈皮,顺经活血,解郁除痛。气行正常,血运灵活,月经也就恢复正常,经期自然调匀。本方因所用主药为乌(以天台产者为佳)与香附,故名正气天香散。
  9、 橘皮竹茹汤(严用和)胃虚呃逆。橘皮竹茹治呕呃,参甘半夏枇杷麦,赤茯再加姜枣煎,方由金匮此加辟。
  本方是严用和在《金匮》橘皮茹汤(橘皮、竹茹各三钱、大枣五枚,生姜五钱,甘草三钱,人参一钱,或党参三钱)的基础上加味组成的。用赤茯苓、橘皮、枇杷叶(刷去毛)、麦冬(去心)、青竹茹、制半夏各一两,人参、炙草各半两,八味药共研粗末,每次用四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三个同煎温服。治疗胃虚有热,口渴,干呕呃逆的证候。这是因为胃阴亏损而生虚热,虚热上攻于肺,肺气不得下降,于是见到上述症状。因此首先用性味甘寒的竹茹、枇杷叶、麦冬来滋养胃阴,清润肺燥,以平虚热。再加半夏、陈皮,散逆气而平呕逆,赤茯芩降心火而清虚热,生姜又是止呕的效药,所以有再加人参、甘草、大枣补气益胃。由此可以看出,本方只适合胃虚有热的干呕呃逆,若是虚寒性和实热性的干呕呃就应当禁用。
  10、丁香柿蒂汤(张元素)病后寒呃。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戕,济生香蒂仅二味,或加竹林橘用皆良。
  本方是用丁香、柿蒂各二钱,人参一钱,生姜五片,水煎温服,治疗久病之后,中气被戕,胃中虚寒而引起的呃逆。
  丁香温脾胃、暖命门而行滞气,而柿蒂味苦苦,性温而涩,苦能降气,温以散寒,涩能止呃,、这两味药是治呃逆的主药,所以用作方名。再加人参益气补虚,生姜温胃去寒,对虚寒性的呃逆有良好效果。
  济生方用丁香、柿蒂各一两研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名柿蒂汤,治气郁胸满,呃逆不止的证候,又有丁香柿蒂竹茹汤,即丁香柿蒂汤再加竹茹、橘红,治气郁有痰的呃逆,二方全有良好效果。
  按:呃逆就是气小腹上冲,直至咽膈,而有呃忒声音,虽有寒热的不同,但总因胃虚引起。若久病的人,尤其是老人、产妇,以及平日气虚的人,见到呃逆证,是胃气衰的征象,必须注意。
  11、 喘汤(张时彻)哮喘。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苓兼甘草,肺寒膈热喘哮尝。
  本方是由白果二十一枚(去壳打碎炒黄),麻黄、姜制半夏、款冬花各三钱,蜜炙桑白皮、苏子各二钱,杏仁、黄苓各一钱半,甘草一钱,共九味药物,用水煎服。
  哮喘就是呼吸急促,连续不得息,喉中有痰声象青蛙叫一样。这是由于平日膈间有痰,气不通利,又感受风寒,肺气壅塞,痰不得也,郁结生热,于是气逆而喘,痰随气动而有声。所以用麻黄解散风寒,宣肺平喘,苏子、半夏、杏仁,降气化痰,桑白皮泻肺中壅气,款冬花润肺利痰,黄苓清热,甘草和中,使肺中风寒解散,壅塞宣通,痰热得泄,于是哮喘可平。然而本方配合的特点还在于用温涩的白果,既有涤痰的作用,又能敛肺平喘,与麻黄配合后就变成发中有收,收中有发,解邪而不伤气,所以是定喘的好方剂。
  增辑
  1、 苏合香丸(《局方》)脏腑中恶,小儿客忤。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熏陆气同芳,犀冰白术沉香附,衣用朱砂中恶尝。
  本方用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熏陆香(即乳香,别研)、冰片青木香、丁香、犀角(镑屑)、白术、沉香、香附(炒)麝香(别研)各一两,安息香[用无灰酒(即上好黄酒)一升熬膏]各二两.(按原书还有檀香一两,荜拨、诃子各二两)将安息香膏和蜜,与药末和匀,制成丸药,如弹子大,用朱砂为衣,每服一丸,开水送下。治中恶客忤,突然昏迷。痰壅气闭,不省人事。
  苏合香、安息香通脏腑而透窍开闭,麝香、冰片辟秽恶而走窜经络,犀角凉心解毒,香附理肝,乳香宣肺,木香醒脾,沉香镇肾,荜拨下气化痰,丁香温胃,白术健脾,朱砂镇心安神,于是痰去窍开,秽恶可除,气机舒畅,则神志清醒。尤妙在用诃子一味,防止诸香过窜,消散真气,故稍加收涩味,因而是一个开闭的确效方。但是若误用于虚脱症候,能促进恶化,必须注意。
  2、 瓜蒌薤白汤(张仲景)胸痹。瓜蒌薤白治胸痹,益以白酒温肺气,加夏加朴枳桂枝,治法稍殊名亦导。
  本方原名“瓜蒌白白酒汤”,方用瓜蒌实一枚(捣),薤白三钱,白酒(即现时黄酒)二两,煎分两次服。加半夏三钱,名“瓜蒌薤白半夏汤”。去白酒,加厚朴、枳实各二钱,桂枝一钱,水煎服,名“枳实薤白桂枝汤”。三主都治胸痹,但具体症状不同,所以方药治法亦稍有不同,方药略有增减,而主名也就各导了。
  瓜蒌薤白白酒汤治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的胸痹证,所以用瓜蒌涤除垢腻之痰,薤白温中散结气,助以白酒佐药力上行,并温肺气,于是胸中阴寒结聚之邪得除,阳气宣畅,而痹痛可止。
  若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是有痰饮中阻,所以用前方加半夏除痰和胃,名“瓜蒌薤白半夏汤”。
  若气结在胸中,心中痞满,气从胁下上逆抢于心者,则用前方去白酒,加枳实、厚朴除痞散满,桂枝能阳而平逆气,方名“枳实薤白桂枝汤”。
  3、丹参饮、心胃诸痛妇人更效。丹参饮里用檀砂,心胃诸痛效验赊,百合汤中乌药佐,专除郁气不须夸,圣惠更有金铃子,酒下延胡均可嘉。
  本方用丹参一两,檀香、砂仁各一钱,水煎服。治血气互结的心胃气痛。
  丹参活血去瘀,檀香理气止痛,砂仁温胃行气。若是肝火的胃痛不宜用。
  百合汤用百合一两,乌药三钱,水煎服。因为百合能益气调中,乌药能舒胸腹邪逆之气,所以专治因气郁而致的心胃疼痛。
  《太平圣惠方》有金铃子散,用金铃子和延胡索二味,各等分,研细末,每服三钱,酒调下。
  金铃子苦寒,疏肝泄热。延胡索为理气活血止痛的要药,古人有“心痛欲死,速觅延胡”的说法。因此治肝胃气痛,疗效可靠。

  来源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566239&PostID=12945040&idWriter=0&Key=0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