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汤头歌 和解之剂

2015/7/12 02:01|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91|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解之剂  病邪在半表半里,既不可发表,也不可攻里,也不可攻里、涌吐,就应该用清透并行、祛邪扶正的方法治疗,或脏腑之间有偏盛偏衰、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解之剂
  病邪半表半里,既不可发表,也不可攻里,也不可攻里、涌吐,就应该用清透并行、祛邪扶正的方法治疗,或脏腑之间有偏盛偏衰、上热下寒,或阳气被遏而致的病证,应该用平其偏盛,补其偏衰,或者寒热并用的方法治疗。这些都是和解之剂。
  和解之剂虽然用药比较平和,但其针对性都是很强的。因此,在临床使用时,同样要辨清病证,有的放矢。若误认和解是一种平妥的方法,不需要详细辩证便可使用,必然会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这点需要注意。
  1、 小柴胡汤张仲景)半表半里和解。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本方由柴胡三钱,半夏三钱,人参一钱(或党参三钱),甘草二钱,黄芩三钱,大枣三枚,生姜三钱,共七味,水煎,去渣再煎,分三次温服。凡病邪在半表半里,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舌苔白,脉弦等少阳证时,都可用本方治疗。
  本方肋柴胡散邪透表,黄芩除热清里,半夏降逆和胃,人参、甘草补正和中以助祛邪,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行津液,共同合成清透并用、祛邪扶正、和解少阳的方剂
  本方在临床的应用范围较广,除上述少阳证外,对妇女月经期产后感冒,以及疟疾黄疸等见有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的,也能治疗。
  由于本方有透邪清里、调和营卫的作用,所以服后一般有微汗出,是病邪已解的好现象。若原是少阳证,误用攻里之剂损伤了正气,或病人本来就正气不足,服本方后,可以见到先恶寒,后又发热,再后才汗出的,也是正常现象。这些情况应预先告诉患者,以免惊慌。
  本方原有随证加减用法,现附录如下,供参考: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全瓜蒌根(即天花粉)四两,若服中痛者,去黄苓,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苓,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四两。
  2、 四逆散(张仲景)阳症热厥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邪成厥逆,敛阴泄热平剂扶。
  本方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十分,捣筛,白饮(即米汤)和服方寸匕(二钱),日三服。治疗阳证热厥。
  热厥是由热邪入里、阳气被郁而致手足厥逆,同时还可能出现脘腹痛,或泄泻不畅、里急后重等症状。因此,当用和解表里、疏肝理脾的方法治疗。
  本方用柴胡透热解郁,枳实泄热下气,互相配合以和解表里、升清阳、降浊阴。芍药敛阴,甘草益气,互相配合以缓急舒挛、和肝脾、止疼痛。四药配合,就能达到解除热厥、止痛哭除痢的目的,是疏肝理脾的平剂。
  3、 黄连汤(张仲景)升降阴阳。黄连汤内用干姜,半夏人参甘草藏,更加用桂枝兼大枣,寒热平调呕痛忘。
  本方由半夏三钱,大枣四枚,人参一钱或党参三钱,甘草、桂枝、黄连、干姜各一钱,共七味组成。治疗胸中有热,胃中有寒,腹中痛,欲呕吐的证候。
  胸中有热,胃中有寒,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表里不和,所以用黄连泻胸中之热,干姜、桂枝散胃中之寒,互相配合,寒热平调。再加半夏和男胃降逆,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使中焦升降复常。这样就能使寒热消散,表里调和,痛呕都止。
  本方对原来胃虚有寒的人,因受凉而致胃痛呕吐的证候也可服用。
  4、黄苓汤(张仲景)太阳少阳合病下利。黄苓汤用甘芍并,二阳合利枣加烹,此方遂为治痢祖,后人加味或更名,再加生姜与半夏,前症兼呕此能平,单用芍药与甘草,散逆止痛能和营。
  本方由黄苓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大枣四枚四味组成。治疗太阳(表证)少阳半表半里)合病的下利,症见身热口苦,腹痛下利,或热痢脓血,里急后重,舌反红,脉弦数等。
  少阳少阴合病,虽然是二经都都有病,但具体又分以太阳为主和以少阳为主。本方主治的身热口苦,腹痛下利,是以少阳为主,所以用黄芩清泄少阳邪热,芍药敛阴和营,甘草、大枣益脾和中,互相配合,使少阳邪热得清,里气得和,太阳之邪自然解除。
  后人根据要玟清热止利、和中止痛的特点,作为治疗热性痢疾的祖方。如《和法体要》中将本方减去大枣,名黄芩芍药汤治热性痢疾,里急后重。又如芍药汤(见本书攻里之剂)即本方加木香槟榔大黄、黄连、当归肉桂而成。
  本方再加半夏、生姜、即黄苓加生姜半夏汤,治疗黄苓汤证而兼有呕吐的。
  本方除去黄芩、大枣、单用芍药和甘草即为芍药甘草汤。有和营散逆,舒挛止痛的作用,治疗胃气不和,腹中挛痛和发汗不当而脚挛急不能伸等证候。
  5、 逍遥散(《局方》)散郁调经。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本方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各一钱,甘草五分等六味药(加煨生姜、薄荷叶)组成。治疗血虚肝郁引起的胁肋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及骨蒸劳热,最为有效。
  当归、白芍养血,柴胡疏肝散郁,白术、甘草、茯苓健脾渗湿,再加生姜暖胃、薄荷消风热,使肝血充足,肝气舒畅,脾胃功能恢复,症状自然消失。
  妇女孩子因忧郁而致经血不调,其病最为多见,本方加丹皮栀子名加味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既能养血舒肝,益气健脾,又能和血清热,是调经的效方。
  成药逍遥丸,即按逍遥散方药制成水丸,服法同逍遥丸。
  6、 藿香正气散(《局方》)辟一切不正之气。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本方由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各三两,陈皮、白术、厚朴、半夏曲、桔梗各二两,甘草一两共十一味组成研末,每服五钱,加姜、枣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冷湿,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呜泄泻,口淡,苔腻而白,以及山岚瘴气和不服水土等证。
  藿香,芳香辟秽,理气和中,用为主药,所以作为方名。紫苏、白芷、桔梗散寒邪利胸膈,腹皮、厚朴消除中满,陈皮、半夏利气化痰,茯苓、白术、甘草,和中健脾去湿,辅助中州正气。正气通畅无阻,诸邪自然解除。
  成药藿香正气丸,即本方制成水丸,每次服三钱,每日服二次,温开水送下。
  7、六和汤(《局方》)调和六气。六和藿朴杏砂星,半夏木瓜赤茯苓,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或益香薷或苏叶,伤寒伤暑用须明。
  本方由藿香、木瓜、赤苓、白扁豆各三钱,厚朴二钱,杏仁炙甘草各一钱组成,捣粗末,每服三五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治疗因饮食不调,内伤生冷,外感暑气,以致胸膈痞闷,头目昏痛,身体困倦,恶寒发热,口微渴,小便黄赤,或霍乱吐泻等证。
  本方以六君子(参、术、茯、甘、陈、夏)补气为主,加藿香、朴、杏、砂理气,扁豆、木瓜去暑渗湿,对于夏季暑热伤气各证,更为适宜,所以多应用于夏季,秋冬时,适应证较少。若夏季伤暑受寒,恶寒发热无汗,加香薷(一钱),秋冬时见上述症状而无汗时,可加苏叶(一、二钱)。
  8、 清脾饮(严用和)阳疟。清脾饮用青朴柴,苓夏甘白术偕,更加草果姜煎服,热多阳疟此主佳。
  本方由青皮、厚朴、柴胡、黄苓、半夏、甘草、茯苓、白术、草果各等分,捣粗末,每服四钱,水一杯半,加生姜五片煎。治疗一切热性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苔白腻,脉弦数。
  本方由小柴胡汤加减而成。小柴胡汤原是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方剂,也能治疟疾。现在减去人参、大枣,是因内有痰湿,所以又加青皮、厚朴行气破结,燥湿除痰,白术、茯苓渗湿健脾,草果不但能化湿痰,还是截疟的要药。这样对于脾虚而痰湿重的疟疾,更加适宜。
  9、 痛泻要方(刘草窗)痛泻。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泻并用理肝脾,苦作食伤医便错。
  本方由白芍四钱,白术三钱,陈皮二钱,防风一钱,共四味药组成,或用水煎,或作丸剂,应视具体需要斟酌决定,治疗腹痛泄泻。
  芍药泻肝,缓中止痛,白术健脾,燥湿和中,陈皮理气健脾,防风升清舒脾,配合成为疏肝健脾,解痛止泻的方剂。
  本方所治的腹痛泄泻,是因肝气犯脾而致,同时还有食欲不振,胃部微胀,泻出的大便中挟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很容易误诊为伤食。但伤食的痛泻,泻后痛胀都减,肝气犯脾的痛泻,泻后症状不减。如果分辨不清,可能发生误治。
  增辑
  1、何人饮(张景岳)虚疟。何人饮治久虚疟,参首归陈姜枣约,追疟青陈柴半归,首乌甘草正未弱,若名休疟脾元虚,参术归乌甘草酌,四兽果梅入六君,补中兼收须量度,更截实疟木贼煎,青朴夏榔苍术着。
  本方用何首乌三钱至一两,人参三、五钱或一两,当归二、三钱,陈皮二、三钱(大虚不用)组成,加煨生姜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钱)同煎。治久疟不止,气血俱虚,在发作前二三小时服,有截疟的功效。
  方中何首乌、人参、当归大补气血,扶正却邪,陈皮理气休痰,姜枣调和营卫。
  追疟饮用制首乌一两,青皮、陈皮、柴胡、姜半夏、当归、炙草各三钱,水煎服。治久疟不止,气血不甚虚弱者
  首乌、当归补血,炙草益气健脾,柴郁和少阳之邪,青皮、陈皮理气,半夏化痰,是一个祛邪兼扶正的截疟方剂。
  休疟饮用人参、白术、当归、何首乌、炙草组成,水煎服。治疗疾汗散过多,脾脏虚弱,或年老体衰而疟不止。是一个补气血、扶脾气、止疟疾的方剂。
  四兽饮用草果、乌梅、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炙草、姜半夏组成组成,加生姜、大枣同煎。治久疟不止因而脾虚致有积痰的证候。所以用六君子健脾化痰,益气助阳,再加草果除脾中湿痰,乌梅生津止汗,姜枣调和营卫。但本方有乌梅的酸敛,是补中兼收之剂,用时须要酌量病情,不可大意。
  以上四方都是治疗久疟,而兼顾正气的方剂。若体质强盛,而属多湿多痰的实疟,可用木贼煎截疟。方由木贼草、青皮、厚朴、姜半夏、槟榔、苍术组成,在疟发前二三小时煎服,可使疟疾停止发作。因木贼入肝胆两经,组散风湿郁火,而半夏、青皮、槟榔、厚朴都是燥湿理气,破坚结实痰的药品,苍术不仅燥湿,还与木贼草同样发汗解表,使疟邪从皮毛而出,所以截实疟有效。
  2、 奔豚汤(张仲景)腹痛气上冲。奔汤治肾中邪,气上冲胸腹痛佳,芩芍芎归甘草半,生姜干葛李根加。
  本方是用葛根四钱,李根白皮五钱,半夏、生姜各三钱,当归、芍药川芎、黄芩各三钱,甘草二钱等九味药组成,水煎服。治奔豚气,其症状是阵发性,发作时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好象小猪在腹中奔冲一样,腹痛剧烈。发作时很严重,但发作过后,却和好人一般。这是由于心气受惊恐而虚肾中阴寒之气上冲而成。
  芍药、甘草为解腹中痛专药,当归、川芎善能养血强心,半夏、生姜专下逆气,制伏肾中邪气,使不得上犯,黄芩清肺热,肺清则肾水亦净,为从上源根本解决之要法,葛根善生津,合当归、川芎,更能补养心血,李根白(即李树根白皮,也可用梓树根白皮)为治肾水犯心的奔豚专药。互相配合,能补心气,平冲逆。心气得补,肾水不再上冲,因而奔豚病症可以治愈。
  本方为治奔豚病的专方,所以方名奔豚汤。
  3、 达原饮(吴又可)瘟疫初起。达原厚朴与常山,草果槟榔共涤痰,更用黄芩知母入,菖蒲青草不容删。
  本方由常山、槟榔、知母各二钱,草果、厚朴、甘草、菖蒲各一钱,黄芩、青皮各一钱五分等九味组成,清水煎服。治疗瘟疫初起,又能治疟疾(治疟要在发作前热服)。
  膜原即上焦膈膜,通于少阳,故见症多与少阳相似。
  常山、草果、槟榔、厚朴都是涤荡痰涎的要药,无痰不成疟,故本方又善治疟疾,黄芩、知母清瘟疫之热,青皮、菖蒲清上焦膜原气分,甘草和解中焦气分,并能调和诸药。膜原气清,中气调和,痰涎涤静,瘟疫或疟疾之邪,自然消退。
  但本方主药草果、常、厚朴、槟榔都是芳香燥烈之品,对湿盛之证适宜,若湿微热盛的证候,则有劫津助热之弊,必须与清凉之药配合使用,方能有益无损。
  按:达原饮又名达原散,是治瘟疫初起,邪在膜原的方剂,载在《瘟疫论》一书中,由槟榔三钱,厚朴、知母、芍药、黄芩各一钱,草果、甘草各五分,共七味药组成,水煎午后温服。如有胁痛耳聋,寒热往来,呕吐口苦,是邪热溢于少阳经,加柴胡一钱。娟腰背项痛,是邪热溢于太阳经,加羌活一钱。如有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是邪热溢于阳明经,加葛根一钱。今歌中多常山、青皮、菖蒲,少芍药,用量也不同,虽除痰的力量更强,但与原方有出入,所以之说明。
  4、 蒿芩清胆汤(俞根初)清胆利湿,化痰和胃。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本方由青蒿、黄芩、陈皮各二钱,生枳壳一钱半,制半夏、赤苓、碧玉散(包)、竹茹各三钱组成,水煎服。治疗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口苦心烦,胸脘痞闷,吐酸苦水,或呕吐黄涎而粘,甚至干呕呃,胸胁胀痛,舌红苔白腻而干,或间杂色,脉弦滑而数的证候。
  上述证候是由少阳邪热兼有痰湿内阻所致。方中青蒿苦寒芳芬,是清透肝胆邪热的要药,配合黄芩、竹茹,尤能清泄胆热,治疗热重寒轻的寒热往来。半夏、陈皮、枳壳理气化痰,和胃除痞,同黄芩、竹茹配合,更能止呕除烦。赤苓、碧玉散利下便,清湿热,导邪下行。共同配合而成和解少阳、清利湿热的方剂,使中焦宣布畅,诸证自解。对于暑湿疟疾和黄疸而有上述症状的,也有疗效。
  
来源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566239&PostID=12945028&idWriter=0&Key=0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