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癌症康复本能的内外因激励之差异

2015/7/13 19:47|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630| 评论: 0|原作者: 何裕民

摘要:   同样生了癌,甚至是同一种癌、同一病期、病理类型一致,接受同一医生诊治,但往往结果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   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因素就是康复的动因不同。 ...
  

同样生了癌,甚至是同一种癌、同一病期、病理类型一致,接受同一医生诊治,但往往结果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
  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因素就是康复的动因不同。
  康复动因也是一种本能。因为没有人(除非伴有严重抑郁)不想活下去!活下去就是种本能的渴求。但这种康复本能还是需要不断地加以激励的。
  深入分析,此类激励也可细分成外因和内因激励两大类。
  大多数患者对为什么要康复而活下去的答案表面上都是一样的:我想活,我还没有活够!但进一步仔细作分析,又有很大差异。
  有些人可能更多地归因于一些身外之物如:“我有很多钱,我没有好好享受过,我有地位、名声,我有很好的住所,我生活条件刚刚改善,我还有哪些地方没去旅游过,故就这样死,我死不瞑目……”
  有些人则主要归因于强烈的内心需求如:“我的自我价值还没有体现;我的人生任务没有完成(如子女还小);我还需要赡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我一辈子醉心的课题只进行到一半;这件事只能我来做,不做好,我死不瞑目……”
  心理学家把前者称为外因激励,后者则是内因激励。
  外因激励虽有效果,但很难持久,碰到困难(如治疗痛苦)很快就会消退。
  临床上畏惧痛苦而漫长的治疗者,往往主要就只有外因激励;缺乏内因机制。  
  内因则重在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所在;这些,就成了他能够克服重重痛苦和困难而坚持下去的强烈动机。因此,可以持久维持较高水平的激励效果和全身心的投入。
  我们观察发现,内因或外因激励似乎与男女性别没有太大关系。不少女性内因激励强烈,特别是为了家庭、子女和后代,能够坚韧地坚守;很多男性则缺乏内因机制,一有变化或痛苦,便意志低沉、埋怨、退缩,乃至放弃!
  内因或外因激励与年龄因素有较大关系:很年轻的,内因激励通常不很强烈,可能涉世不深;高龄老人通常也不强烈,也许走了这么长的人生路,酸甜苦辣都经历了,不再过分留恋了。
  两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很巧,两个人都是神经内分泌型胰腺癌,都有肝转移;而且生病年龄都在五十四五岁;都是从事管理的:一个是企业管理(某央企董事长),一个是机关行政管理;且都是厅级或副厅级干部。搞企管的生病在先,2007年时发现泄泻消瘦而确诊。由于开始时误诊,把体检中看到的肝内转移灶误认为是肝囊肿,直到手术中才发现已多发性肝转移,手术失败了,只能把部分胰体病灶拿掉。但术后出现伤口溃烂,高烧,愈合不好。我被要求会诊时,他十分消瘦,低烧,难以进食,呈恶病质态。伤口溃烂问题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愈合了。他是个非常坚韧的男性,我们后来成了很好的朋友。他明确地告诉我:这辈子他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一定要活下去完成它!再大的痛苦,再苦的药,再不能承受的治疗,他都能坚持下去!因为他还想做完很多事。他的毅力真的令人佩服。以前很少锻炼的他,伤口刚好,身体还很弱的情况下,就让人扶着,贴着墙尽可能地活动锻炼。一旦身体许可,他就进行了球场上的锻炼,风雨无阻。坚持了四五年,终于逐渐康复了。2013年春节前,上海著名的B超权威胡兵教授悉心检查,发现他肝内的绝大多数转移灶已趋钙化,没有活性了。大家都为他感到很高兴。
  另一位也患了胰腺神经内分泌癌肝转移的患者,2010年通过大学找到了我。他做文秘出身,官至副局长(副厅),一般情况尚可,没有手术,没有特别症状,就是厌食,时有泄泻。我还牵线让他向前者请教(前者经过3年多治疗,此时总体状态已经挺不错了),开始时他还是信心满怀的,一定要活下去。但情绪起伏很大,稍有不适就阴雨绵绵,情绪一落千丈。胰腺癌患者多少有点疼痛。但他的疼痛充其量只是轻中度的,不需要特别处理,情绪好时根本感觉不到疼痛。我去看过他多次,每次吃药都紧皱着眉头。他常和我唠叨:活得太累!这辈子尽管混了个副厅,但没什么值得高兴的,却换了个最凶险的胰腺癌肝转移!太亏了。我则激励他,日子还早着呢,争取往后活得更好些吧!他老婆则天天劝他吃药,哄他吃药,他甚至为此和老婆争执,说:“我都是为了你们才吃药治疗的。”他有一次情绪低潮时和我这样说:“家人之所以希望我活下去,因为他们可以享受我的高薪(他薪水很高,一年总共有30多万)。”他自我并没有这种强烈意愿!我分析原因,可能他是一直夹着尾巴上来的(做秘书出身的)。尽管前面同病相怜的患者给他开导过几次,但效果最多两三天,很快又有点自我消沉了。认定活着没有多大意思,就是可以多点钱!活着是遭罪,活着只是为了家人……。自我缺乏内在强烈的激励机制。一年半、两年、两年半,检查示其病情并没有明显发展,但总体状态却是病恹恹的,丝毫没改善。2013年夏天,因为贪凉,吃了冷饮,诱发肠梗阻,从此江河日下,国庆后去世。其实,去世前胰腺病灶及肝内转移灶变化不大。
  本质上,每个人都有内在的生存及康复本能,都有活下去的意愿。
  但为什么要活下去,不同的人却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有的人有非常坚定的信念,如令人非常敬佩的南浦大桥建设总指挥朱志豪先生,25年前在造桥紧要关头查出晚期胃癌,他不弃不退,继续在病房边化疗、手术,边指挥工程。他认定自己一辈子还有很多意愿没完成,就想造更多的桥。他此后的确又指挥了黄浦江上的另两座大桥建设,且现已84岁高龄,还在为社会作奉献;而25年前的晚期胃癌活到今天,本身就是奇迹。这是崇高的内在驱动力所致。
  也有些人是觉得我还没活够,我应该活下去!哪怕是为子女、家庭活着,这些人也有内化了的康复驱动力,也常能活得很好。我在《癌症只是慢性病》里介绍的倪女士,就是期盼女孩成才,1998年确诊晚期乳腺癌,多处转移,当时被断定只能活半年,同病房的同一病期病友纷纷走了,她却越活越好,完全康复了。
  还有些人缺乏强大的内在激发因素,就像前面秘书出身的那案例,他很想活,但经不起痛苦,一碰到曲折,马上退缩;与其这样活着,找苦受罪,不如随它去,甚至一死了之。同样的治疗,对于他们来说,效果差多了。尽管他也接受治疗,但是被迫的,因为家人的劝,因为亲友的期盼,而不是他内在的激励。
  从对治疗的反馈、指标等的认识,都可分析其内因或外因激励的强或弱。内因激励为主者,往往对这些更愿意从正面去积极理解与接受;外因激励为主者,多半消极理解,老是埋怨!这也可能是导致前者更容易走向康复的因素之一。
  作为医生,我们要努力发掘他内在的康复本能,激发他活下去的人生意义感。从更为高远的层面去激励他。但作为患者自我,也应意识到生命高于一切!对于你来说,活一天不只是两个半天问题,还有更多的意义与价值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在困厄中永远激活且高扬生命之活力,克服困厄,走向成功!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