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白虎加人参汤方

2015/7/20 06:00|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209|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白虎加人参汤方【方剂组成】知母18克,石膏60~100克,炙甘草6克,粳米30克,人参9克【用法】煎服法同原方。【方解】热伤津液,若白虎汤证,津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白虎加人参汤方

方剂组成】知母18克,石膏60~100克,炙甘草6克,粳米30克,人参9克

【用法】煎服法同原方。

【方解】热伤津液,若白虎汤证,津液耗损较甚,以至渴欲饮水者,因加人参安中以滋液。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解:服桂枝汤以微似汗出者佳,若服之不得法,而使大汗出,则病必不除。由于大量亡失体液,胃中干燥,故大烦渴不解。脉洪大为热盛津虚之应,故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第168条:伤寒病,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解:《脉经》、《千金方》均于伤寒后无“病”字,可从。伤寒法当发汗,误施吐下,津液大伤,邪变内陷,因致热结于里。但时时恶风,则外邪还不了了,故谓为表里俱热。大渴、舌上干燥而烦,为津虚热盛之候。欲饮水数升,更见思水自救之情,宜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第169条: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解:无大热,指身热不大,并非无热之谓。口燥渴、心烦为热盛伤津之征。里热甚者,则背反微恶寒,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按:热实于里,势必迫于外,而身蒸蒸发潮热,为可下证候。无大热谓身热虽然而未至潮热之大,故宜石膏之配剂以清热,而不宜承气辈以攻实也。又热盛于里者,亦常有恶风寒的自觉证,若上条的时时恶风和本条的背微恶寒均属之。

《伤寒论》第170条: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解:伤寒脉浮、发热无汗,若表不解者,为麻黄汤证,当然不可与白虎汤,尤其加人参的本方更非所宜自在言外。若渴欲饮水,并确知其无表证者,则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按:由本条的说明,可见以上二条的时恶风和背微恶寒均非表不解的征候甚明。

《伤寒论》第222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注解:此亦表里俱热的三阳合病。脉浮紧属太阳;咽燥口苦属少阳;腹满而喘以下概属阳明。由于阳明的征候独显,因以阳明病冒之。不过身重为有湿郁、里虽热而未实,乃白虎汤证,而不可汗下,若误发其汗,重亡津液,则胃中干、大便硬,其人必躁烦心乱而谵语。若烧针使汗更属逆治,因火助热,其人必惊惧烦躁不得眠。若下之,胃本不实,必因误下而空虚,则客热邪气乘其虚上动于膈。若心中懊憹,舌上苔者,为虚热上犯之证,宜栀子豉汤主之。

若下之后,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则热仍盛而津已虚,故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若下之后,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此水停不行,郁热不除之证,故宜猪苓汤主之。

按:此与白虎汤条的三阳合病,均属表里俱热的温病,只宜白虎汤辈以清热,汗下烧针俱属逆治。本条虽亦论及发汗和烧针误治后的变证,但重点在误下,因其形近阳明病的里实证医者最易弄错,故于前二者均未出方。不过误下后的变证,亦不只限于栀子豉汤证、白虎加人参汤方证、猪苓汤方证三者而已,由于此三者均主烦热,为示其应用的鉴别法,因并出此。概言之,栀子豉汤证以烦为主,突出的反映为心中懊憹而不渴;白虎加人参汤证与猪苓汤证,虽均渴欲饮水,但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渴,由于热盛津枯,故口舌干燥;而猪苓汤证之渴,由于水停不化,故小便不利,是亦不难区别。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6条: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注解:暍即中暑的病名,其状有似表热证,故以太阳中热者冒者。其实身热汗自出,纯属里热。恶寒是因热极汗大泄、腠理开的关系。热盛津伤而致口渴,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按:许多人每以本方治渴,其功效多归于石膏,后世本草亦多谓石膏治渴,这种看法不是十分恰切的,不符合《伤寒论》的本意。试观白虎汤各条,无一渴证。而白虎加人参各条,无一不渴者,可见治渴不在石膏而在人参。胃为水谷之海、营卫之源,人参补中益气,为治津枯而渴的要药。至于石膏,功在除热。口舌干燥即其应用的主要证状。

【辨证要点】白虎汤证见口渴明显者。

【验案】刘某,女性,50岁,病历号66635,1965年7月10日初诊。因天热汗出,晚上睡着后受凉,咋天早起即感两腿酸痛、头晕身重、口渴无汗,自服A.P.C一片,1小时后大汗不止,而仍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自感口如含火炭,苔白,脉滑数。证属阳明病热盛津伤,治以清热生津。与白虎加人参汤:

生石膏60克,知母15克,炙甘草6克,粳米30克,生晒白人参9克

结果:服一剂汗止,渴减、热退,再一剂诸证已。

  ----------------------------------------------------

  

  人参白虎汤

  

  

  【组成与用法】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效】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医案

  1.经期过长

  初诊:2005年8月24日。李某,25岁,经量过多1年,尤其在经期第3天,经色鲜红,偶夹血块,数月来经期延长,末次月经8月11日来潮,至今半月未净,经量已少,色暗黑,腰痛倦怠,纳差,二便正常。平素月经5~6天净。生育史:1-0-0-1,放置宫内节育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热泻火,益气止血

  方剂:白虎加人参汤合栀子豉汤加减。

  石膏20g知母10g 炙甘草6g党参15g 炒栀子15g豆豉15g 阿胶(烊冲)10g地榆20g 槐花20g,3剂。

  二诊:2005年8月29日。月经8月26日净,舌脉如上。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重度糜烂,宫体后位,质地中等,正常大小,活动度可,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慢性子宫颈炎

  改用清理湿热中药继续治疗。

  2.经期过长

  初诊:2005年12月26日。彭某,41岁,末次月经12月1日来潮,因经量过少,于经期第3天曾服用益母草冲剂后经量转多,四天后开始减少,至今26天未净,血量极少,色黑,倦怠无力。平素月经基本正常,白带不多,纳可。两侧输卵管结扎已经10多年。舌稍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清热泻火,益气止血。

  方剂:白虎加人参汤合栀子豉汤加减。

  党参15g石膏20g 知母10g炙甘草6g 炒栀子10g豆豉12g 阿胶(烊冲)10g仙鹤草20g 侧柏10g,3剂。

  进药一剂,阴道出血即净。

  3.流产后恶露不绝发热

  参见“竹叶石膏汤”条第8案。

  【按语】

  一般来说,白虎汤的临床适应证为阳明气分经热炽盛而有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和脉洪大,大凡具备上述四大症状者,便可以使用白虎汤(《伤寒论》第176条“里有寒”为错简),而白虎汤变方之主治,也应不离其宗。其实,深究之则不然,《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中,就以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仅仅表现“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其实,只要掌握白虎汤具备清热泻火和养阴的功效,就可以推广应用白虎汤及其变方了。经查《经方各科临床新用与探索》(王三虎、安娜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年出版)、《金匮要略现代研究文摘》(范永昇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医方剂现代研究》(谢鸣主编,学苑出版社1997年出版)和《经方临床应用》(陈宝田、谢炜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出版)、《张仲景方剂实验研究》(彭鑫、王洪蓓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年出版),用白虎汤于妇科血证的,尚无人语及。然而在《傅青主女科》中,就有一张治疗“黑带下”的“利火汤”,方中包含石膏和知母两味药物,这两味是白虎汤的主药,而所谓黑带,即是阴道出血呈暗黑色者。除此之外,治疗牙龈出血玉女煎和治疗热病皮下紫斑的化斑汤,都含有石膏和知母两味药物,可见石膏与知母配伍适用于因火热引起的少量出血性疾病,但非崩淋之症。石膏何以治疗血证,历代诸多本草中均未提及。现代药理认为,生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钙离子参与血液的凝固过程,有实验证实石膏能缩短血凝时间,离体试验中兴奋大鼠子宫;至于知母,《本草求原》称能“治嗽血……尿血”,这些大概是白虎汤可以用于妇科血证的依据,且经过药物配伍,常常获得较好的疗效。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石膏解”,记录使用白虎加人参汤重用石膏(90g)治疗外感热病所致的产后出血一案,颇多收获。

  白虎汤治疗漏下,在辨证上一定要属于热证,即《伤寒论》中所称的“里有热”,纵使血色暗黑者,也当辨清确为热证方可。方中的粳米在血证中可据病情取舍,无须顾护胃阴者可不必用。

  案1为漏下量少黑色,用白虎人参汤合栀子豉汤或百合地黄汤,可以增强凉血止血功效,而初诊同用桃花汤者,因患者呕恶纳差,舌质淡红,以防前药过凉伤胃,又可弼佐前药止血。

  案2为交接出血量少色黑,即用白虎汤合栀子豉汤加减治疗获效。

  白虎加桂枝汤是治疗温疟的方剂,“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是也。以温疟命名者非止一病,上温疟犹莫枚士所谓“疟有寒,温无寒。先温而感春寒,则内热为外寒所抑,表实故无寒。曰温疟者,合二病以名之。”

  案1骈胎感邪于溽暑,发热咽痛鼻塞流涕,身冷无汗,口干便秘,唇舌红,脉浮数,与原文的“身无寒但热”有异,故以白虎加桂枝汤合竹皮大丸以清解暑热,以栀子豉汤合牛蒡子、蒌皮、黄芩、土圞儿疏风热利咽喉

  案2妊娠高热不解而无寒,全身酸楚,口渴喜饮,《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体若燔炭”之谓,此案即是,由于临床表现与白虎加桂枝汤证吻合,因见鼻塞,喷嚏,流涕,故合栀子豉汤、荆芥以疏风解表,一诊发热若失,二诊以炒栀、豆豉、荆芥疏风解表,黄芩、甘草泻火,白茅根玄参生地白薇凉血以止衄。

  白虎加人参汤是治疗白虎汤证而兼见气津两伤的方剂。以白虎汤治疗妇科疾病的机理为基础,凡出现气虚或津伤者,便可以使用白虎加人参汤。

  案1、案2为经期过长且量少色黑,均见倦怠无力伤气现象,故用白虎加人参汤,其效如响;案3有鼻咽癌放疗史,此类患者大多伤津伤阴在先,又时值暑天,头晕乏力,流产恶露不绝,怕冷微热,口干喜饮,舌瘦尖细,红而无苔,脉细,伤气伤阴在后,其症符合“伤寒无大热,口燥渴,……背微恶寒者”,亦与《灵枢·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相类,故以白虎加人参汤出血和发热同方而治,合竹叶石膏汤者,可以增强清热退暑,养阴生津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崩漏一症虽然一年四季都常发生,但以溽暑多见,此现象符合《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少阳司天之政……候乃大温……其病……血崩……”,即《素问·离合真邪论》中的“天暑地热,经水沸溢”,天人合一之意,白虎汤案1即是。白虎汤及其变方治疗妇科热病,并非一定为大热之症,如石膏用量减少,配伍白薇、竹茹、竹叶、地骨皮等,就可以治疗诸多胎前产后的微热之证。

  来源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660780050.htm

  

  ----------------------------------------

  

  白虎加人参汤证

许叔微医案:治一人。病伤寒,初呕吐,俄为医下之,已八九日,而内外发热。许诊之曰:当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曰:既吐复下,宜重虚矣。白虎可用乎?许曰:仲景云:“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盖始吐者,热在胃脱。今脉洪滑,口大渴,欲饮水,舌干燥而烦,非白虎加人参不可也。

寥笙注:本案热结在里,表里俱热,为太阳阳明并病。《伤寒论》说:“伤寒若吐若下后,一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患者病变机理与此条若合符节,故许氏引以为证。因热甚而津液大伤,急当救里以存津液,直用白虎加人参汤,不与再加减,故投之即愈。许氏精研伤寒,最善用伤寒方,所有治验,无不百发百中,故辨证论治,果断过人。

缪仲醇医案:治翁具茨。感冒壮热,舌生黑苔,烦渴,势甚剧,诸昆仲环视挥泪,群医束手。缪以大剂白虎加人参9克,一剂立苏。或日:缪治伤寒有秘方乎!缪日:熟读仲景书,即秘方也。

炒知母18克、生石膏45克、炙甘草6克、人参6克、粳米18克。

寥笙注:本案为病邪入里,阳明燥热伤津症。患者壮热烦渴,舌生黑苔,为阳明实热,津液耗伤之症,病势危殆,如鲋鱼困渴泽,故急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救津,对病真方,一剂立苏。方用石膏之辛甘大寒,直清肺胃之热为君;而以知母之苦寒,佐之以滋水;人参、甘草、粳米之甘,以救津液之虚,抑以制石膏之悍也。本方为清阳明燥热之方,因大汗出后,津液大伤,所以加人参以生津,补益阴气。人以为缪氏治伤寒有秘方,此为不知内情者之言,故缪氏曰:熟读仲景书,即秘方也,此语真实不虚,凡为大医者,无方不可对人言也,何秘之可言耶?要在熟读仲景书,弄懂弄通《伤寒论》,精于辨证施治,此即秘方也。

萧琢如医案:治李能娟,女,年甫十二岁,夏历正月初间,得春温症,先是进服表散温燥等方,大热,大渴,大汗。延诊时,见其热甚异常,脉浮大而芤,身无汗,舌无苔,鲜红多芒刺,心烦不寐,米饮不入,症殊险恶。此症因误表而大热大渴大汗。现身无汗,则是阳明津液被灼告竭,不能濡润皮肤,脉芤心烦,舌无苔,而鲜红多芒刺,则病邪已由卫而累及营矣。即书白虎汤去粳米加西洋参、玉竹、沙参花粉、生地、麦冬六剂,一日夜尽三剂,又守原方服二日,各症始愈七八,嗣后减轻分量,再进甘寒养阴药饵,不犯一毫温燥,计三十余剂,恙始悉捐。如云之鬓发,.手一抹而盈握,浅者亦纷纷堕。皮肤飞削如蛇蜕然,驯至手足爪甲,亦次第脱尽,久而复生,一可见温病误表,真杀人不用刀也。

寥笙注:本案为误下之风温症。患者初病春温,医者不识,误认为外感寒邪,投以表散温燥之剂,误汗伤津,病变险恶。由于误治,病由卫分入于营分,故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以救津液,此急救法也。温病为广义的伤寒之一,狭义的伤寒,为感受外寒所引起,温病则为感受温热病毒而发生,二者病因截然不同,见症亦寒热迥异。伤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疼,宜麻黄汤辛温发汗。温病发热而渴,不恶寒,反恶热,内伏热邪,则一切忌辛温表散。寒为阴邪易伤阳,故治伤寒以护阳为主,温为阳邪易伤阴,故治温病以保阴为急。本案遣方用药,极为对症,白虎汤去粳米,加西洋参之甘凉,以养胃生津;玉竹之甘平,以滋阴润肺;沙参之甘寒,以润肺养胃,花粉之甘寒,以生津润燥;生地之甘寒,滋阴清热;麦冬之甘寒,生津润肺。连进二日,各症即愈十之七八,此白虎人参汤加味之力也。患者得养阴救津之剂,病退不过数日,而全身之恢复,历时计一月之久,于此可见扶阳容易养阴难,实为临症阅历之言,非臆说也。

汪希说医案:治一人。形色苍黑,暑月客游舟回,患呕哕,颠倒不得眠,粒米不入,六日矣。脉沉细虚豁,诸医杂投藿香柴芩等药不效,危殆。汪曰:此中暑也,进人参白虎汤,人参15克。服下呕哕即止,鼾睡至五鼓方醒,索粥。连进二三服,乃减参稍轻,调理数剂而愈。

寥笙注:本案为暑热炽盛而致之热霍乱症。患者暑月病呕哕,粒米不入,颠倒不得眠,脉象沉细虚豁,此为暑热挥霍缭乱于中,故脉症如此。暑病发于阳明,辨证为中署,故进白虎加人参汤而愈。

汪石山医案:治一人。年三十余,形瘦弱,忽病上吐下泻,水浆不入口者七日,自分死矣。汪诊脉八至而数,曰:交夏而得是脉,暑邪深入也,吐泻不纳水谷,邪气自甚也。宜以暑治,遂以人参白虎汤进半杯,良久,复进一杯,觉稍安,三服后,减去石膏,以人参渐次加至四五钱,黄柏、陈皮、麦冬等,随所兼病而佐使,一月后平复。

寥笙注:本案亦属暑火炽盛而致之热霍乱症,故亦谓之暑病。患者大吐大泻水浆不入口者七日,劫夺津液,气阴大伤,故以石膏、知母大清暑热,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人参补益阴气。上案及本案均着重用人参,渐次加多,于此可见暑热伤气伤津之甚,恢复之不易也。如津气损伤不甚,可斟酌少用,或重用太子参代之可也。

江应宿医案:治其岳母,年六十余。六月中旬,劳倦中暑,身热如火,口渴饮冷,头痛如破,脉虚豁,二三至一止,投人参白虎汤,日进三服,渴止热退。头痛用萝卜汁吹入鼻中良愈。

寥笙注:本案属伤暑症。患者于六月中旬,因劳倦中暑,身热如火,口渴饮冷,脉象虚豁,此为中暑特征。暑热伤气,发自阳明,故投白虎加人参汤而愈。

《伤寒名案选新注》

  

  ----------------------------------------------

  

  医案1
某,糖尿病,口渴多饮,乏力,予白虎加参汤合六味地黄丸。三月后,降糖药停用,血糖正常,尿糖阴性。
医案2
某,女,口渴,未言数语即饮水两杯,两眼深陷,鼻骨高耸,嘴唇菲薄,口露白齿,两腮无肉,面色古铜,欲哭无泪,不思饮食,舌光红无苔。起于众人劳动而口渴不饮,小便忍耐不解。回家后,边喝水边小解,如此反复,一夜未眠。故得之。诊为神经性多饮多尿症。病后体重从164斤减至70斤。予白虎见人参汤合缩泉丸、生脉饮。基本此方不变。期间偶有感冒而调方。面转红润,舌渐有苔,食量渐增,三月而愈。

  
原文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22)

  
评语
两案为胃热而津气两伤,故用白虎加参汤。虽有动物实验证明白虎加参汤可以降低血糖,但案43并未出现低血糖反应。中医治病毕竟根据辨证论治,辨证准确,用方合适,即可疗效确切。

  来源:郝万山讲《伤寒论》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