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大柴胡汤方

2015/7/22 13:12|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28|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大柴胡汤方【方剂组成】柴胡24克,黄芩10克,芍药10克,半夏12克,生姜12克,枳实12克,大枣4枚,大黄6克【用法】水煎温服。【方解】病初传少阳,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大柴胡汤

方剂组成】柴胡24克,黄芩10克,芍药10克,半夏12克,生姜12克,枳实12克,大枣4枚,大黄6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病初传少阳,势须人参补中益气,既防邪侵及里,又助正以祛邪于外。但已并于阳明,则须大黄兼攻里,人参之补,甘草之缓;反非所宜,故去之,加枳实以治心下坚,加芍药以治腹满痛,故此治小柴胡汤证而里实心下坚、腹满痛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注解:见小柴胡汤方。

按:大柴胡汤证之呕和烦,除柴胡证外,还有里实热壅的成分,故与小柴胡汤不同,而见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等。

伤寒论》第165条: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注解:伤寒证,虽发汗汗出而发热不解,若其人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按:心下痞硬,即心下急的剧甚者,外感发汗、汗出而发热不解,大多现小柴胡加石膏汤证,或本方证,或本方加石膏汤证。又由于本条的发热呕吐下利之治,则本方有用于急性胃肠炎、胆道感染、胆囊炎痢疾等的机会。

《伤寒论》第136条: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12条: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注解:按之心下满且痛,此为里实,宜以大柴胡汤下之。

按:心下痞硬,按之心下满痛,皆心下急的一类,为应用本方的要征,宜记。

外感表解而烧不退,有柴胡证,多宜小柴胡加石膏汤。若大便干,舌苔黄,已非上方所能治。与本方有捷效。曾治一患者,住某医院高烧五十余日,西医用尽退烧方法不解。请各医院会诊,多疑为癌变,最后邀胡老往诊,其人呕不能食,胸胁满,心下痞,大便难,脉弦有力,与本方一剂烧退,三剂痊愈出院。此证多有,故出此例以供参考。

【辨证要点】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心下急,里实者。

【验案】康某,男性,36岁,病历号143153,1964年4月29日初诊。三年前因食青辣椒而发哮喘,久治不效。冬夏皆作,始终未离氨茶碱。半年来多服补肺益肾之剂,证反有增无减。近日哮喘发作,昼轻夜重,倚息不得卧,伴胸闷腹满,口干便秘心悸眠差,苔薄白,脉沉缓。证属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而现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故与之:柴胡12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枳实10克,炙甘草6克,白芍10克,大枣4枚,大黄6克,桂枝10克,桃仁10克,茯苓10克

结果:上药服二剂,诸证减轻。三剂后大便通畅,哮喘未作,停用氨茶碱等。但因仍有口干,原方再进三剂遂愈。经两年半随访未复发。

  

  ----------------------------------------------------

  

  大柴胡汤证

许叔徽医案:治一人。病
伤寒心烦喜呕,往来寒热,医以小柴胡与之,不除。许曰:脉洪大而实,热结在里,小柴胡安能去之?仲景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三服而病除。

柴胡12克、黄芩9克、白芍9克、法夏9克、

生姜12克、枳实6克、大枣3克、大黄6克。

寥笙注:本案为大柴胡证。患者心烦喜呕,往来寒热,诚为小柴胡汤症。但小柴胡症脉浮弦,今脉洪大而实,为热结在里,此邪实而正未伤,半表半里之偏于里热症者,前医辨证而未辨脉,贸然与小柴胡汤,故病不除。本症必须和而兼下,方为对症,只和不下,所以无效。大柴胡汤为小柴胡去人参甘草,合小承气厚朴加芍药,功能和解少阳,兼通里实。少阳证忌下,然兼阳明又不得不下,此时大柴胡汤实为的对方剂。方用生姜佐柴胡以解表,热结在里,故去人参甘草之补益,加枳实之苦寒芍药之酸寒以舒急也。大黄苦寒,有荡涤蕴热之功,为
伤寒之要药,故以为使也。许氏脉证合参,确辨为大柴胡症,故与大柴胡汤三服而病愈。许氏治验,与时医相较,胜过多矣。



王肯堂医案:治余云衙。向来形体壮实,饮啖兼人。忽于六月患热病,肢体不甚热,而闲扬手掷足,如躁扰状,昏愤不知人事,时发一二语不了了,而非澹也。脉微细欲绝。有谓系阴症宜温者,有谓当下者,皆取决于王。王曰:若阳病见阴脉,在法为不治。然素察如此,又值酷暑外烁,酒炙内炎,宜狂热如焚,脉洪数有力,而此何为者,岂热气佛郁不得伸而然耶?且不大便七日矣,姑以大柴胡汤下之。时大黄止用二钱,又熟煎。而太医王雷安力争以为太少。王曰:如此脉症,岂宜峻下,待其不应,加重可也。及服药,大便即行,脉已出,手足温矣。继以黄连解毒汤,数服而平。此即刘河间
伤寒直格所谓蓄热内甚,而脉道不利,反致脉沉细欲绝者,通宜解毒合承气汤下之。俗医不知,认为阴寒,多致危殆者是也。

寥笙注:本案属大柴胡汤证。患者素禀壮实,酷暑病热,而脉微细欲绝,脉证不合,最难辨识。王氏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观其脉证,大不相侔,再三思之,始悟病为热气佛郁不得伸舒所致。且不大便七日,病之症结在里,极为显然。疑团冰释,明若观火,一于是以大柴胡汤和其表而通其里,表里两解,得大便下,而脉出足温,蓄热清而病愈。本案阳症阴脉,最为惑人,关键在于辨清疑似,明确病源,施治庶不致误,否则盲人瞎马,鲜有不偾事者!



傅爱川医案:治一人。脉弦细而沉,天明时发寒热,至晚两腿出汗手心热甚,胸满拘急,大便实而能食。似劳怯,询之因怒而得,用大柴胡汤。但胸背拘急不能除,后用二陈汤羌活防风红花、黄芩煎服愈。

柴胡12克、黄芩9克、白芍9克、法夏9克、

生姜12克、枳实6克、大枣3克、大黄6克。

寥笙注:木案非
伤寒所致,病因怒而得,症状与大柴胡证之寒热往来,胸满拘急,不大便相符,故以大柴胡汤两解表里之邪。患者天明时发寒热,为少阳表邪未解;已见里实不大便,为兼有里证,故以小柴胡去人参、甘草,恐其缓中恋邪,用枳实之苦寒,以行气破急;又以大黄之苦寒,泻下热积;白芍酸寒以滋肝,肝荣而郁郁微烦可解,是以大柴胡汤为解表攻里之温清合剂。仲景伤寒方,不独治伤寒,只要脉证相符,亦可通治杂病。木案患者因怒致病,其病机无异,故服之而愈。至于药后胸背拘急不能除,此系风湿所致,故以二陈汤加羌活、防风之辛温以祛风,红花之辛温以通经活血,黄等之苦寒以清热除湿,病有缓急,故治分先后也。

  

  《伤寒名案选新注》

  

  -------------------------------------------

  

  医案
老妇,黄疸消瘦,高热,西医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神昏,怀疑胰头癌。数月前,约每周五晚感冒,先寒战后高热,服用或不服药,热可止,伴上腹痛,次晨尿黄。于病房诊之,手背汗孔开,汗液持续渗出。予大柴胡汤加海金砂,金钱草一剂。服药后,当晚大便,便后神清。次日晚便后排出结石黄豆绿豆大二十余粒。后热退黄疸消。

  
原文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208)

  
评语
手背汗孔开,汗液持续渗出即为濈然汗出,为体内燥热邪气逼迫津液外越所致。原文为阳明腑实内结,医案为邪结少阳之腑。

  来源:郝万山讲《伤寒论》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