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归补血汤
黑姜四钱 炙草二钱 甜酒半杯 葱头子四个
用药意解 按补血汤一方,乃活血、行气之方,实补气、补血之方也。夫当 归味苦入心能补心,心者生血之源也;黄芪甘温补肺,肺者正气之宗 也。当归得黄芪而血有所附,黄芪得当归而气有所依,即名补血汤亦 可,即名补气汤亦可。古人称为补血汤者,取阳生阴长之义。余谓气 血双补,欲补气者,当倍当归而轻黄芪,从阴以引阳法也;欲补血者, 当倍黄芪而轻当归,从阳以引阴法也。此方倍黄芪,故名补血汤。今 产妇病四十馀日,既酿成血虚欲脱而未脱之际,忽得补血之品,而血 虚可复,又得补气之物,而血有统制。血既有统,而欲下者不下,则 肛门逼胀之症可除。加鹿茸者,取纯阳之质,以助真阳之气;佐姜、 草者,有温中之功,又有化阴之意;用葱头以降离阴而下交;用甜酒 以鼓坎阳而上行,使麦芽从中以消散其壅滞之气血,不寒不燥,故治 此病易也。况当归重用,有活血之能,黄芪重用,有行气之妙。前贤 往往用于血虚发热之症颇效。余谓血虚气虚,皆可,不必固执。
【辩证】(1)产妇二三日,偶有小疾,服行瘀破滞之药不效,延至月馀, 酿成周身肿胀,又服消胀之药,更加乳肿不食,肛门逼胀,痛欲死者,
每多血虚,即有瘀滞、腹痛、乳肿、血晕之症,只宜温中、活血、行 气之品,不可大施破血、破滞之味,昧者专以破瘀滞为主,不知气得 温而瘀滞自行,血得活而瘀滞自散。此病因误服消导,酿成坏症,独 不思产妇血既大虚,全赖扶阳气以生之,今不扶其阳而更耗其阳,阳 气既耗,阴血何由得生?瘀滞何由得行?今成血脱,而元气无依,周 身散漫,故肿胀丛生。此刻只宜收纳元阳,犹虑不及,尚服见肿消肿 之药,更加乳肿,肛门逼胀欲死,其下脱之机已经暴露。法宜峻补其 血,血得补而气有所依,气有依而肿胀自然不作。方用当归补血汤, 加鹿茸、黑姜、麦芽、甘草、葱酒。
【阐释】此条对病程进展中服药不当,致成坏症、危症之逐层分析,及治则、 治法,处方,用药之随宜解说,均极精当,非老有经验者不能。误服消导而致肿 胀丛生之危候,只宜峻补气血以扶其阳,是一条重要的经验。补血汤中归、芪二 药之功用,归、芪份量之论述,亦极切实用。郑氏以善于运用成方,广治多种疾 病著名,少有自己立方。而此方加入鹿、麦、姜、草、葱、酒六味,每味各有作 用,不寒不燥,气血双补,诚为此病对症之良方,故能使病者转危为安。
心烦、咳吐黄痰,症象白虎之形,然六脉细、数,细为血虚,数为血 热,明明血虚生内热,则又非白虎之的症也。医于此际,不可猛浪, 务要审确。余细推究病情,伤寒阳明症之烦躁、口渴、饮冷、发热, 是从外感得来,脉必长大,定有头疼、身痛、恶寒等情。血虚之大渴、 饮冷、烦躁、发热,从内伤得来,或吐血,或久咳,或产后血暴虚, 或抑郁损伤心脾,脉必细微,甚则细、数,定少头疼、身痛、恶寒等 情,切切不可轻用白虎。误用白虎,为害匪轻。法宜峻补真阴为主, 方用独参汤,或当归补血汤亦可,解见上。
(3)老人大便艰涩不出者, 虚,气旺则血自旺,气衰则血自衰。然年老之人,禀赋原有厚薄,不 得概谓气血两虚。亦有素禀阳旺者,精神不衰,出言声厉,饮食不减, 此等多由火旺阴亏。亦有禀赋太薄,饮食不健,素多疾病,乃生机不 旺,运化太微,阴血渐衰,不能泽润肠胃,肠胃枯槁,此真血虚之侯。 二条乃言老人之禀赋。亦有因外邪入阳经,变为热邪,伏于肠胃而闭 结者。亦有阴盛阳微,下焦无阳,不能化阴而闭结者,亦有肺内伏热 而闭结者,认症总宜清耳。若老人大便艰涩,无外症者,即是血枯居 多,法宜苦甘化阴为主,方用当归补血汤加蜂蜜,或甘草干姜汤,解 见上。或麻仁丸。 【阐释】老人大便艰涩不出,多为火旺血亏,津液不能敷布,以致肠、胃燥 热,大便结涩,自以麻仁丸为正治。方中厚朴、枳实、大黄,即清泄燥热之小承 气汤,再加甘润之麻仁、白蜜,温润之杏仁,苦敛之芍药,其泄热、润燥之力更 强,为治多种便秘习用之良方。惟应缓下者则宜用丸剂,改用汤剂,则攻下之力 较猛,故须减轻分量。当归补血汤及炮姜甘草汤加白蜜,亦能润燥行滞,故均可 以治此病。笔者在临症中,常见老年人大便艰涩难出,积粪若羊矢,其人全现阴 症病形,治以附子理中汤加大黄、麻仁,先通其便,或用大黄附子细辛汤亦可。 惟大黄性味薄,不能久煎,用水沸一二分钟即可,久煎则药效损失较大。其后即 用附子理中汤加麻仁、杏仁连服数剂,或十馀剂,其人饮食日增,精神饱满,而 大便畅通,至一日一次。凡属此类病症,均可用此法治之。
(4)病人每日半夜候,两足大热如火至膝,心烦,至午即愈者, 此血虚阳旺也。夫人身以阴、阳两字为主,阳生于子至已 时,属三阳用事,正阳长阴消之时,阴虚不能配阳,阳旺故发热。至 午即愈,乃阴长阳消,阳不胜阴,故热退。世人以为午后发热为阴虚, 是未识阴、阳消长之道也。余治一易姓妇,每日午初,即面赤发热, 口渴喜热汤,至半夜即愈,诸医概以补阴不效,余以白通汤,一服而 愈。此病法宜补阴以配阳为主,方用补血汤,或地黄汤,解见上。 【阐释】此条所论涉及时间医学,按照祖国医学理论,半夜至正午为阳长阴 消之时,正午至半夜为阴长阳消之时,半夜后阳渐长而尚大热为病,是由于阴虚 不能配阳,至正午即退热,是由于阴长阳消,故此病宜补阴以配阳,反之若正午 发热而夜半退热,则由于阳虚不能配阴,又当补阳以配阴。郑氏持此说而分别用 补血汤、地黄汤、及白通汤施治,各有效验,与一般认为午后发热是阴虚之说正 好相反,这是自己经验之谈。
(5)病人干咳,周身皮肤痒者, 此元阴虚不能润肺,肺燥而不能行津液于皮肤也。夫病人 干咳,乃血虚肺燥之验。肺主皮毛,肺气清,则节令行而不乖,脏腑 咸赖;肺气燥,则节令失,而津液不行,百病丛生。津液不行于内, 则肺痿、脏结、肠燥、痿躄、筋挛、骨蒸等症即起;津液不行于外, 则皮毛、肌肤、爪甲、枯搞、燥痒之症立作。此条言血虚肺燥,有如 是等症,法宜清燥、养营为主,方用补血汤,合甘草干姜汤,加五味、 白蜜治之,解见上。业斯道者,须知人身气血运用机关,气血之根皆 在下,培养在中,发用在上。根即此○也,培养即此◎也,发用即此 ⊙也。肺主气,即发用之外圈,心主血,即发用之内圈。外圈本乾体 所化,内圈本坤体所生,天包乎地,地成乎天,混然一物。地气上腾, 指坎中一阳,由下而中而上,一呼即起;天气下降,指离中真阴,由 上而中而下,一吸即入。故曰呼、吸者,阴、阳之橐籥也。呼则气行 而血随,吸则血行而气附。呼吸虽判乎阴阳,其实升则二气同升,降 则二气同降,升降循环不已,故即上、下以判阴、阳也。先圣恐人不 明,故画卦以明阴、阳,乾坤则称为先天,六子乃为后天,今人专在 后天论阴阳生克固是,而不在先天论阴阳盛衰,是知其末,而未知其 本也。苟有知得阴阳升降之道者,庶可与共学适道矣。 【阐释】病人干咳而周身皮肤发痒,断为阴血虚衰不能润肺,肺燥而不能行 津液于皮肤,以及因津液不行于内外而引起的各种病理症象,所说均极切当。主 以清燥养营之补血汤合甘草炮姜汤加五味、白蜜,亦属对症之治法,方中当归补 血,黄芪固气,炮姜、甘草苦甘化阴,五味、白蜜清滋润敛,共奏清燥养营之功。 与其后段所论阴阳气血升降,呼吸循环的理论,亦极合拍。老年人周身皮肤发痒, 其病因与此相同,笔者用此方治之多效。
(6)年老之人多健忘,言语重复者, 者火也、气也,即坎中一阳,而寓于血之中,气与血相依,故别其名 曰心藏神,即此可知鬼神之用也。书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良能二字,即真阴、真阳之本性也,神禀阳之灵,天体也,位尊,故 曰神;鬼禀阴之灵,地体也,位卑,故曰鬼。人之为善,则性从阳, 光明气象;人之为恶,则性从阴,黑暗气象。人死而为神,为鬼,即 在平日修持上判也。将死之际,善气重者,元神从天门而出,定为神 道;恶气重者,元神从地户而入,定为鬼道。若老人气血已衰,精神 自然不足,不足故神昏也。然又非热甚神昏之谓也,法宜养血为主, 气、血双补亦可。方用补血汤、独参汤,或参枣汤亦可,补血、独参 二汤,解见上。 【阐释】年老之人健忘,言语重复,多由于气血虚衰,不能充分营养于脑, 影响及记忆、思维能力所致。祖国医学所谓心藏神,实指心血营养于脑而生知虑 的作用,解已见于第一卷,兹不再赘。至于心藏神而论及鬼神之用一段,则由于 时代所限,不合科学,应予扬弃。但其所出治法与处方,则是切当的。补血汤及 独参汤俱系古方,解已见前。参枣汤颇有新义,洋参甘苦,枣仁酸敛,甘草和中, 苦酸甘合而化阴,复得猪心同气相求,有药补、食补兼备之妙。故郑氏云:“此 方不独治老年健忘,凡属思虑损伤阴血者,皆可服也。”
(7)五更后常梦遗精,或一月三、五次,甚则七、八次者,何 故? 尿窍易开,精窍不易启。然二窍之开阖,总属心气下降,轻重、浅深 不同耳。然而梦遗之症,诸书所论纷纷,未有实据,以余细揆其理, 人身以神为主,神居二气之中,昼则寄于心,夜则寄于肾。遗精之症, 戌亥以前者,病在于肾,子时以后者,病在于心,此人神从阴、从阳 之道也。人身上下关窍,总在一神字统之。神即火也,气也,坎中之 真阳也。真阳配真阴,神始有主;真阴配真阳,神始有依。梦遗之病, 务审究在上半夜,或下半夜,以定神之所在。病于上半夜者,主阴盛 阳衰,阳虚不能统摄精窍,而又兼邪念之心火动之,故作,法宜扶阳 为主,如潜阳丹、白通汤、桂枝龙骨牡蛎汤之类是也。病在下半夜者, 主阳盛阴衰,阴虚不能配阳,阳气既旺,而又有邪念之心火助之,神 昏无主,而不能镇静,故作,法宜扶阴以抑阳,如封髓丹倍黄柏、参 枣汤加黄连,补血汤、将军蛋、洋参蛋之类是也。其中受病之根,由 于素多淫念,或目之所见而心思,耳之所闻而慕切,念头辗转不断, 一片淫情,不觉已固结于神之中也。一经熟睡,元神游于梦幻之乡, 或有见,或有闻,或有交,邪念一动,心火下流,兼以相火助之,直 冲精窍,窍开而精自泄也。此病而云血虚神无主者,是遗泄在五更后, 正阳长阴消之时,故知其血虚也,法宜补阴以配阳,方用参枣汤,解 见上。 【阐释】梦遗一症,谓在上半夜者为阴盛阳衰,下半夜为阳盛阴衰,系就时 间医学的观点立言,是一般原则,但仍须参验个别患者的体质,究属阴虚阳虚而 施治,始为适当。阳虚者宜扶阳以配阴,阴虚者宜补阴以配阳,所选方剂,解已 见前。其中将军蛋、洋参蛋二方,即分别用大黄、洋参蒸蛋,药治而兼食补,以 治此病,更属相宜。而推原其“受病之根,由于素多淫念,……邪念一动,心火 下流,兼以相火助之,直冲精窍,窍开而精自泄”一段,尤为精切。此病必须结 合精神治疗,讲究心理卫生,断绝各种淫念,治疗效果始佳。如不能克制邪念, 虽长久服药,亦难望治愈。
(8)病人每日早饭后心烦,两手、足心痛痒异常,至午初即愈 者,何故? 此元阴不足,心阳气有余也。夫人身上下四旁,莫非二气 充塞,二气皆不可偏,偏于阳则阴虚,偏于阴则阳弱。今病人两手心 痒,两足心痒,阴虚、阳虚皆有此候,不得概谓血虚。此病而断为阴 虚者,见其病之在上半日也。人身就是这一团真气,出阴入阳,出阳 医理真传卷三·101· 入阴,一日之内,上半日属三阳,阳有馀,阴即不足,故易曰:“君 子道长,小人道消”;下半日属三阴,阴有余,阳即不足,故易曰: “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君子、小人,即阴、阳之谓也。其实推其 至极,还是这一团真气,由盛而衰,由衰而盛也,故圣人云:“老子 其犹龙乎!"反之吾身,不亦有犹龙之老子乎!此病法宜补阴以配阳, 方用黄连鸡子阿胶汤,或补血汤,解见上。查阴虚发痒,外形手、足 心肉必干枯,起粗白皮。阳虚发痒者,手、足心肉柔润不枯,无白皮 干粗色,但痒极而欲重按重压,以此定之,再参看各部气色(更)〔便〕 了。阳虚宜收纳回阳为主,方用潜阳丹、四逆汤、封髓丹之类,解见 阳虚门。 【阐释】此条辨手、足心发痒,应依手、足心外形而定,肉干枯起粗白皮者 是阴虚,肉柔润不枯无白皮干粗色,痒极而欲重按重压者是阳虚。还须结合第一 卷论阴虚阳虚症象,参看其各部气色表现,始作决定。至于上半日病属阴虚,下 半日病属阳虚之说,系本于时间医学的理论,亦宜作为辨症的参考。果属阴虚者, 用黄连鸡子阿胶汤,或补血汤,果属阳虚者,用潜阳丹、四逆汤、封髓丹之类是 稳妥的。
(9)吐血后,头眩晕不止者,何故? 此血虚而不能荣于上也。夫头晕一症,有上实下虚者,有 上虚下实者,有清阳不升者,有浊阴上干者,有挟虚风者,有挟虚火 者,有脏腑偏盛而致者,种种不一,括其旨归,总不出阴、阳两字。 凡治此病,察其人面白无神,饮食减少,二便自利,困倦欲卧,喜热 畏冷,或气短而心悸不宁,或饱闷而腹痛泄泻,或遗尿不禁而自汗频 添,脉浮无力而空,诸如此类,都属阳虚,清气不充所作,法宜辛甘 扶阳之品,按定上、中、下病情消息以斟酌之便了。察其人精神不衰, 舌黄、喜冷,饮食易消,二便短少,或心烦热而咳吐黄痰,或饱食而 即刻昏晕,或晕数刻而依旧如常,脉实有力而长,诸如此类,都属阴 虚火旺,上干所作,法宜苦甘化阴之品,按定上、中、下病情消息以 酌量之便了。此病既由吐血而后眩晕,明明阴血暴虚,不能上荣于巅, 血虚亦能风生,故作眩,法宜养血为主。方用补血汤主之,加味随机 而施。如外感六淫之气,只作痛不作眩,学者须知。 【阐释】此条郑氏举出种种头晕症状,推其病因、病理,谓无论风、火、虚、 实,脏、腑偏盛,总不外阴、阳两字,并将所现阴虚、阳虚病情,亦分别详细列 出,实属握要之法,依法施治,定不致误。至于此条所问,病者是吐血后头晕不 止,显系阴血暴虚不能上荣于巅,以致血虚生风而作眩,自宜以养血扶阴为主, 故用补血汤随症加减治之。末复指出由外感六淫而病者,只作痛而不作眩,亦系 一条重要的辨症经验。眩晕《内经》已几处提到,主要是属于脑、肝、肾的病症, 主要症状为头昏、眼花、脑旋。历代医家多以虚、火、痰立说,用除痰、降火、 平肝、补虚诸法,分别施治,各有许多方剂,可供临症参考。
(10)大便下血如注,其有要乎? 也。阴、阳即气、血,夫血固以下行为顺,是顺行其经络之谓,非妄 行之谓也。阳虚之人,下血如注,是下焦之阳不足,而不能统摄也; 阴虚之人,下血如注,是下焦之阴不足,阴虚则火旺,火旺遂逼血外 溢也。阳虚阴虚,察脉察色,与上辨吐血法同。阳虚之下血,宜培中 下之阳,方用四逆汤、理中汤,见阳虚门。阴虚之下血,宜培中下之 阴,方用泻心汤、六味、补血汤(即六味地黄汤、当归补血汤),见阴虚门。 或又曰:粪前血、粪后血,何谓也?曰:粪前血者,循行大肠之血失 度也;粪后血者,脾胃之阴失度也。亦不必细分,总在这粪之鞕、溏, 以判肠胃之虚、实,又要察其人平日起居,外形之有神无神,而虚、 实自判也。先血而粪鞕者,胃火旺而致也,人参白虎、麻仁丸可用; 先血而粪溏者,脾不摄血也,理中、建中可用;粪鞕而血后来者,心 火旺也,导赤散可用;粪溏而血后来者,心血之虚也,补血汤、参枣 汤可医。仲景以先便后血为远血,主以黄土汤;先血后便为近血,主 以赤小豆当归散。 【阐释】本条论下血主要在察下焦之阴虚或阳虚。阳虚者宜用四逆汤,理中 汤之类,以培中、下焦之阳;阴虚者宜用泻心汤、六味地黄汤及当归补血汤以培 中、下焦之阴。而粪前血与粪后血,则须由粪之溏、鞕,以判肠胃之虚、实。细 析为胃火旺、脾不摄血、心血旺、心血虚四种,分别以人参白虎汤、麻仁丸、建 中汤、理中汤、导赤散及补血汤、参枣汤施治。末复引《金匮》以黄土汤治远血, 赤小豆当归散治近血之例,而加以申说,谓前者为先后并补,温凉并进,不寒不 燥之妙方,功专在脾、胃。后者为解毒、清热、活血、行气之妙方,功专在大肠, 故能对远血、近血,各擅其长,均属切要之论。祖国医学对下血,或称便血、泻 血、结阴,有肠风、脏毒、远血、近血之分。近血不专在大肠,亦有小肠出血的 肠炎;远血即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出血,尤以胃及十二指肠出血为多见。其主要 病机不外是火热熏灼,胃、肠脉络受阻,或中气不足,脾、胃虚寒,血失统摄而 溢入肠道,以致发生便血。笔者常按郑氏所析要点,及方药化裁以治此类病症, 无不应手取效。
(11)自汗、盗汗,其由何也? 汗为阳虚,盗汗为阴虚,总未畅言其旨,余特为解之。夫阳虚自汗者, 是卫外之阳不足,而不能统卫外之血液也,大象从う;盗汗为阴虚, 是阴不足,而阴中之火浮于外,血亦随之外出,大象从ぅ。人身立命, 就是这二物。凡人昼起目张从う,则真气行于阳分,阴在内而阳在外, 阳不足则不能统内之阴,故自汗出;夜卧目瞑从ぅ,则真气行于阴分, 阴在外而阳在内,阴不足,则真气上浮,而液随之,故盗汗作,此二 汗之实据也。自汗者法宜补阳,如建中加附子汤、芪附汤之类是也; 盗汗者法宜补阴,如参枣汤、补血汤之类是也。亦有阳盛而逼阴于外 者,如阳明之白虎症是也;亦有阴盛逼阳于外者,如厥阴之四逆回阳 是也。汗症虽多,不出此列。 【阐释】本段谓自汗是阳虚,不能统卫外之血液,故宜用建中加附子汤、芪 附汤之类以补阳。盗汗是阴虚,致血随阴中之火溢于外,故宜用参枣汤、补血汤 之类以补阴,可谓握要之论。如有阳盛逼阴于外及阴盛逼阳于外之汗症,则又须 分别用白虎汤以抑阳,四逆汤以回阳。汗症虽多,总不出阴阳二字,握其要点, 自可随宜施治。明代张景岳谓:“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然则 阴、阳有异,何以辨之?曰: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见矣。盖火盛而 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知 斯二者,则汗出之要无余义,而治之之法,亦可得其纲领矣。”其所提出之治疗 方剂,亦可供临症选用。
问曰:产妇二三日,偶有小疾,服行… 问曰:每日早饭后即咳吐黄痰数口,… 问曰:老人大便艰涩不出者,何故? 问曰:病人每日半夜候,两足大热如… 问曰:病人干咳,周身皮肤痒者,何… 问曰:年老之人多健忘,言语重复者… 问曰:五更后常梦遗精,或一月三、… 问曰:病人每日早饭后心烦,两手、… 问曰:吐血后,头眩晕不止者,何故… 问曰:大便下血如注,其有要乎? 问曰:自汗、盗汗,其由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