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六味地黄汤

2015/7/25 00:19|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30|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味地黄汤    熟地一两 枣皮八钱 淮药五钱 茯苓五钱  丹皮六钱 泽泻三钱    用药意解  按地黄汤一方,乃利水育阴之方也。夫地黄甘寒,滋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味地黄

  

  熟地一两 枣皮八钱 淮药五钱 茯苓五钱

  丹皮六钱 泽泻三钱

  

  用药意解

  按地黄汤一方,乃利水育阴之方也。夫地黄甘寒,滋肾水之不足;

  二皮酸寒,敛木火之焰光;山药、茯苓,健脾化气行水,泽泻甘寒,

  养五脏,又能消湿。此病由水虚而火旺,又加木火助之,故不收

  今得地黄补水,又能滋肝,肝主宗筋,乃阳物之根也。宗筋得润,而

  阳物立痿,佐二皮一敛一泻,火光即灭。又得山、苓、泽泻,健脾化

  气以行津液,庶几此病易瘳。古人云:“补阳以配阴”,乃为阳痿不举

  (柱)〔注〕脚,为一切阳虚(柱)〔注〕脚。“补阴足以配阳”,乃为

  阳挺不收(柱)〔注〕脚,为一切阴虚(柱)〔注〕脚。此条应专以滋

  阴为是。不应利水,利之似反伤阴,不知用利药于地黄之内,正取其

  利,以行其润之之力也。学者不可执一,分两与古方不同,改用也。

  

  【辩证】(1)男子阳物挺而不收者,

  

  此元阴将绝,阳孤无匹也。夫阳物之举,乃阳旺也。阳旺

  极宜生阴,阴生阳自痿,乃阴阳循环不易之理。今出乎至理之外,挺

  而不收,明明有阳无阴象也。此际法宜救阴,大补先天元阴为主,方

  独参汤主之,解见上。或六味地黄汤亦可。

  

  【阐释】此病又称阳强、或强中,多因房事过度,肾阴亏损,阴虚不能制阳,

  虚阳妄动者所致。亦即肾水不足,常出现阳物坚挺不收,是阳极而不能生阴,自

  当救阴以配阳,故以大补元阴之独参汤治之。人参功重在阴,前已详解。至六味

  地黄汤,乃利水育阴之方,亦能治愈此病,则因此病是水虚而火旺,又加肝木之

  火助之,故坚挺不收。方中地黄补水滋阴为君,佐以清敛泻利之品五种,滋阴润

  泽之力更强,宗筋得润,阳物自痿,故能迅速取效。

  

  (2)病人每日半夜候,两足大热如火至膝,心烦,至午即愈者,

  

  血虚阳旺也。夫人身以阴、阳两字为主,阳生于子至已

  时,属三阳用事,正阳长阴消之时,阴虚不能配阳,阳旺故发热。至

  午即愈,乃阴长阳消,阳不胜阴,故热退。世人以为午后发热为阴虚,

  是未识阴、阳消长之道也。余治一易姓妇,每日午初,即面赤发热,

  口渴喜热汤,至半夜即愈,诸医概以补阴不效,余以白通汤,一服而

  愈。此病法宜补阴以配阳为主,方用补血汤,或地黄汤,解见上。

  

  【阐释】此条所论涉及时间医学,按照祖国医学理论,半夜至正午为阳长阴

  消之时,正午至半夜为阴长阳消之时,半夜后阳渐长而尚大热为病,是由于阴虚

  不能配阳,至正午即退热,是由于阴长阳消,故此病宜补阴以配阳,反之若正午

  发热而夜半退热,则由于阳虚不能配阴,又当补阳以配阴。郑氏持此说而分别用

  补血汤、地黄汤、及白通汤施治,各有效验,与一般认为午后发热是阴虚之说正

  好相反,这是自己经验之谈。

  

  (3)小便便时痛甚,口渴饮冷,其淋症乎?非淋症乎?

  

  膀胱之元阴不足,为邪火所灼,乃太阳腑症之甚者也

  因邪犯太阳,从太阳之标阳而化为热邪,伏于膀胱,故口渴、饮冷而

  便痛,法宜化气行水,方用五苓散主之。其实近似淋症,淋症亦皆膀

  胱之症也。前贤有血淋、气淋、沙淋、石淋、劳淋五淋之别,总而言

  之,不出阴、阳两字。有阳衰不能化停滞之精而作者,十有七八。推

  其源,多起于梦中遗精,忽觉而提其气以留之,不能复位,发泄不畅,

  当心气下降而便溺,败精欲出而不能出,故小便痛甚,此受病之根也。

  此病法宜大助元阳,鼓之化之,俾气化行而精气畅。世人一见便痛为

  火,不敢轻投桂、附,是未识透此中消息也。亦有精停日久,阻滞气

  机,郁而为热,灼尽膀耽阴血,败精为邪火所熬,故有砂、石之名,

  总缘火由精停起见阳虚之人,得此者多,方宜白通汤、三才、潜阳

  诸方。阴虚之人,火旺太甚,宜滋肾丸、六味丸、五苓散之类,解见

  上。或附子泻心汤亦可。

  

  (4)平人精神不衰,饮食健旺,常口渴而欲饮冷,小便亦常觉

  不快,夜夜遗尿者,何故?

  

  此元阴不足,而下焦有伏热也。世多以遗尿属下元无火,

  其实不尽然。有真下元无火者,乃阳虚不能统束关窍,其人必精神困

  倦,饮食减少,有阳虚之实据可凭,法宜收纳元阳,补火为要。此则

  精神不衰,饮食如常,定是膀胱素有伏热,亦有心移热于小肠,肝移

  热于脬而遗者,是热动于中,关门不禁也。在心、肝两部脉息上求

  之便了。果心移热而作者,导赤散可用;肝移热于脬而作者,小柴

  胡倍黄芩亦可医。再审其上半夜与下半夜,以探阴阳消长机关,而按

  法治之,必不失也。此症直决为膀胱伏热,是因其人精神饮食有余,

  渴常饮冷,便常不快,是以知之也。法宜滋肾、泻火为主,方用六味

  地黄汤,加知、柏,解见上。

  

  【阐释】此答说明遗尿有两种:由于阳虚不能统率关窍者,宜补火以收纳元

  阳;由于阴虚下焦伏热者,宜滋肾、泻火以扶元阴。病人所现症状,全属后者,

  故直判为膀胱有伏热,而治以知柏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功能利水育阴,再加苦寒

  之知、柏以加强其坚肾清热之力,故能使遗尿止而口渴饮冷、小便不利诸症悉去。

  但下焦伏热之症,亦有由心热下移者,则宜治以导赤散,由肝热下移者,则宜治

  小柴胡汤倍黄芩,是又须在脉、症上下细分辨而施治,不可专执一方。至于

  般遗尿,尤其睡中遗尿,多由下元不固,肾与膀胱虚冷,不能制约于水所致,小

  儿素禀不足,及老年肾虚,多见此症,治宜兔丝子丸、缩泉丸、八味丸之类,随

  症加减。

  

  (5)足冷如冰,不能步履,服桂、附、除湿药不效,而更甚

  者,何故?

  

  此非阳衰湿侵于下,实血虚肺燥,不能行津液于至下也。

  夫人身上下,全赖二气布护,真阳不足,亦有冷者,服桂、附以助之

  即愈。脾虚不能转运水湿而作者,服健脾除湿药必效。此则不然,知

  非阳虚湿盛,乃由血虚肺燥也。肺乃百脉之宗,出治节者也。肺气行,

  则津液流通贯注,百脉增荣;肺气燥,则津液不行,百脉失养。今两

  足冷如冰,乃水衰火极之象,人身水居其一,火居其二,火甚则津枯

  而骨髓失养,其实由肺之燥而津液不充,津液不充,邪火立起。火未

  甚时,犹觉内热;火既极时,却又作冷。古人云:“阳极生阴,阴极

  生阳。病机之颠倒如是,浅见者何能一一周知。此病法宜苦甘化阴

  润燥为主,方用芍药甘草汤,或六味地黄汤,加二冬、白蜜,或黄连

  阿胶汤俱可,解见上。

  

  【阐释】观此答可知足冷如冰,不能步履,实有三种:由于肾阳不足者,宜

  治以桂、附;由于脾虚湿盛者,宜服温中除湿之药;由于阴虚血亏,肺燥津枯,

  阴极生阳而致者,服桂、附除湿药,不惟不效,反而更甚,亦犹热深厥深之症,

  不可因厥而即回阳,必须治以苦甘化阴润燥之剂,始能奏效。这也是一条不同寻

  常的重要经验。如前所解,芍药甘草汤,或六味地黄汤加二冬、白蜜,及黄连阿

  胶汤,俱有此诸种功能,故可随宜选用以治此症。

  

  (6)大便下血如注,其有要乎?

  

  下血之症,论因则多,论要则二。二者何?即阴、阳两字

  也。阴、阳即气、血,夫血固以下行为顺,是顺行其经络之谓,非妄

  行之谓也。阳虚之人,下血如注,是下焦之阳不足,而不能统摄也;

  阴虚之人,下血如注,是下焦之阴不足,阴虚则火旺,火旺遂逼血外

  溢也。阳虚阴虚,察脉察色,与上辨吐血法同。阳虚之下血,宜培中

  下之阳,方用四逆汤理中汤,见阳虚门。阴虚之下血,宜培中下之

  阴,方用泻心汤、六味、补血汤(即六味地黄汤、当归补血汤),见阴虚门。

  又曰:粪前血、粪后血,何谓也?曰:粪前血者,循行大肠之血失

  度也;粪后血者,脾胃之阴失度也。亦不必细分,总在这粪之鞕、溏,

  以判肠胃之虚、实,又要察其人平日起居,外形之有神无神,而虚、

  实自判也。先血而粪鞕者,胃火旺而致也,人参白虎、麻仁丸可用;

  先血而粪溏者,脾不摄血也,理中、建中可用粪鞕而血后来者,心

  火旺也,导赤散可用;粪溏而血后来者,心血之虚也,补血汤、参枣

  汤可医。仲景以先便后血为远血,主以黄土汤;先血后便为近血,主

  赤小豆当归散。

  

  【阐释】本条论下血主要在察下焦之阴虚或阳虚。阳虚者宜用四逆汤,理中

  汤之类,以培中、下焦之阳;阴虚者宜用泻心汤、六味地黄汤及当归补血汤以培

  中、下焦之阴。而粪前血与粪后血,则须由粪之溏、鞕,以判肠胃之虚、实。细

  析为胃火旺、脾不摄血、心血旺、心血虚四种,分别以人参白虎汤、麻仁丸、建

  中汤、理中汤、导赤散及补血汤、参枣汤施治。末复引《金匮》以黄土汤治远血,

  赤小豆当归散治近血之例,而加以申说,谓前者为先后并补,温凉并进,不寒不

  燥之妙方,功专在脾、胃。后者为解毒、清热、活血、行气之妙方,功专在大肠,

  故能对远血、近血,各擅其长,均属切要之论。祖国医学对下血,或称便血、泻

  血、结阴,有肠风、脏毒、远血、近血之分。近血不专在大肠,亦有小肠出血的

  肠炎;远血即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出血,尤以胃及十二指肠出血为多见。其主要

  病机不外是火热熏灼,胃、肠脉络受阻,或中气不足,脾、胃虚寒,血失统摄而

  溢入肠道,以致发生便血。笔者常按郑氏所析要点,及方药化裁以治此类病症,

  无不应手取效。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

  问曰:男子阳物挺而不收者,何故

  问曰:病人每日半夜候,两足大热如

  问曰:小便便时痛甚,口渴饮冷,其

  问曰:两足冷如冰,不能步履,服桂

  问曰:平人精神不衰,饮食健旺,常

  问曰:大便下血如注,其有要乎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