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独参汤

2015/7/25 06:57|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343|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参汤    人参即以洋参代之    洋参二两    用药意解  按独参汤一方,乃补阴之第一方也。今人用为补阳、回阳,大悖  经旨,由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参汤

  

  人参即以洋参代之

  

  洋参二两

  

  用药意解

  按独参汤一方,乃补阴之第一方也。今人用为补阳、回阳,大悖

  经旨,由其不知水、火立极之妙,药性功用之专。余为活人计,不得

  不直切言之。夫人身所恃以立命者,惟此水、火而已,水、火即气、

  血,即阴、阳,然阳之根在乎坎,天一生水,一点元阳含于二阴之中

  是也;阴之根在乎离,地二生火,一点元阴藏于二阳之内是也。水、

  火互为其根,乾、坤颠倒,各有妙用。经云:“善补阳者,于阴中

  求阳;善补阴者,于阳中求阴。”今人罕明此理,一见阳虚症,用药

  即着重心,而不知着重肾;一见阴虚症,用药即着重肾,而不知着重

  心。究其所用药品,阳虚重在人参,阴虚重在熟地。查熟地甘寒补阴,

  尚不为错,而人参甘寒,近来所出洋参味苦,苦寒之品,皆补阴之品,

  非补阳之品。故仲景不用参于回阳,而用参于大热亡阴之症以存阴,

  如人参白虎汤小柴胡汤之类是也。大凡药品,性具苦、寒、酸、濇、

  咸味者,功专在阴;具甘、温、辛、淡、辣味者,功专在阳。今人着

  重在后天坎、离之阴、阳,而不知着重坎、离中立极之阴阳,故用药

  多错误也。仲景一生学问,即在这先天立极之元阴、元阳上探求盈虚

  消长,揭六经之提纲,判阴阳之界限,三阳本乾元一气所分,三阴

  坤元一气所化,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流行,方是真机,阴阳盈

  缩,审于何部,何气所干,何邪所犯,外感由三阳而入内,六客须知,

  内伤由三阴而发外,七情贵识,用药各用实据,如六经主方是也。

  补坎阳之药,以附子为主;补离阴之药,以人参为先,调和上下,权

  司中土,用药又以甘草为归。此皆立极药品,奈人之不察何!余细维

  世之用人参以补心,即为补阳也,不知心虽属阳,外阳而内阴,功用

  在阴,周身阴血俱从火化得来,故色赤。经云:“心生血”。又曰:“火

  味苦。”以苦补心,即是补离中之阴也,而非补真阳也。千古以来,

  用参机关,惟仲景一人知之,而时珍本草云:“能回元气于无何有之

  乡”。推斯意也,以为水火互为其根。经云:“阳欲脱者,补阴以留之”,

  独参汤是也。“阴欲脱者,补阳以挽之”,回阳饮是也。至于阴盛逼阳

  于外者,用参实以速其阳亡也。阳盛灼阴将尽者,回阳实以速其阴亡

  也。凡用参以冀回阳,总非至当不易之理,学者宜知。若此症所现,

  乃阳旺阴虚之甚,正当用参以扶立极之元阴,元阴盛而周身之阴血自

  盛,血盛而虚者不虚,病者不病矣。

  

  【辩证】(1)每日早饭后即咳吐黄痰数口,五心潮热,心烦口渴,大

  饮冷,六脉细、数者,

  

  此元阴虚极,火旺而津液欲竭也。夫大热、口渴、饮冷,

  心烦、咳吐黄痰,症象白虎之形,然六脉细、数,细为血虚,数为血

  热,明明血虚生内热,则又非白虎之的症也。医于此际,不可猛浪,

  务要审确。余细推究病情,伤寒阳明症之烦躁、口渴、饮冷、发热,

  是从外感得来,脉必长大,定有头疼、身痛、恶寒等情。血虚之大渴、

  饮冷、烦躁、发热,从内伤得来,或吐血,或久咳,或产后血暴虚,

  或抑郁损伤心脾,脉必细微,甚则细、数,定少头疼、身痛、恶寒等

  情,切切不可轻用白虎。误用白虎,为害匪轻。法宜峻补真阴为主,

  方用独参汤,或当归补血汤亦可,解见上。

  

  【阐释】此条辨证精确,单凭大热、口渴、饮冷,心烦、咳吐黄痰,颇似白

  虎汤证,但其脉细、数(细为血虚,数为血热),又无外感头痛、身热等情,故

  判为阴虚生内热,火旺而津亏。若白虎汤证之热渴,其脉必长大,且有外感病情,

  必须细审,方不致误。继又反复说明坎阳、离阴、气血、水火的相互关系,治病

  务在元阴、元阳二气上探求。外感六客由三阳而入内,内伤七情由三阴而发外,

  必须分辨明白,用药始有实据。又指出凡药品性具苦、寒、酸、濇、咸味者,功

  专在阴,具甘、温、辛、淡、辣味者,功专在阳,补阳以附子为主,补阴以人参

  为先,调和上下,权司中土,以甘草为归。均系他人少有道及的重要经验之言。

  但谓“独参汤一方,乃补阴之第一方也,今人用为补阳、回阳,大悖经旨。”似

  未免言之过甚。查人参《神农本草经》谓“主补五脏,安精神。”未言其性味。

  名医别录》谓其性温。张元素、李东垣俱言甘温,能补气清热李时珍《本草

  纲目》谓“人参甘微寒,治男妇一切虚证”,此所引众说对人参之寒、温、阴、

  阳,所言互异,而功专在补则同。如言闻谓“人参生用气凉,熟用气温,味甘补

  阳,微苦补阴”。白飞鹏谓“人参熬膏服,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凡病后气虚

  肺虚嗽者并宜之。”及清柯韵伯亦谓“先哲于气几息,血将脱之证,独用人参二

  两,浓煎顿服,能挽回性命于瞬息之间,非他物所可代也”。都认为人参阴、阳、

  气、血俱能补,这是一般的原则。郑氏指出当时医界用药阳虚重在人参,阴虚重

  在熟地的风气,实际在明代即已流行,张景岳新方八阵两仪膏,即由此两味组成。

  郑氏加以非议,并指出“仲景不用参于回阳,而用参于大热亡阴之症以存阴,如

  人参白虎汤、小柴胡汤之类是也。”至于霍乱脉症治篇的四逆加人参汤,是

  既有无热恶寒而脉微的亡阳征象,而又见亡血亡津液的症状,故用四逆以回阳,

  而加人参以补阴养血。景岳书中的四味回阳饮,实即本于仲景的四逆加人参汤。

  宋严用和《济生方》的参附汤,实亦从此套出,其中的人参均重在阴,故郑氏谓

  “用参以冀回阳,总非至当不易之理”是有相当见地的。不过不能强调过甚,谓

  参只能补阴。根据阴、阳、水、火互为其根的原理,及古今的实施,人参确有补

  阴以益阳两相的功能,故能救急脱、回元气、有显效,是比较适当的。郑氏又谓

  “阳欲脱者,补阴以留之,独参汤是也”,是说阳太旺而将脱离微弱之阴,故当

  用独参汤大补元阴以留之。“阴欲脱者,补阳以挽之,回阳饮是也,”是说阴太盛

  而将脱离微弱之阳,故当用回阳饮大补真阳以挽之。不用四逆汤而用回阳饮,当

  系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之义。如遇阴盛逼阳于外,更专用参以补其阴,则将加速

  其阳亡。前人所记服参数两,顷刻即息高而逝,当即此类。至于阳盛灼阴将尽者,

  回阳将加速其阴亡,四逆辈皆属禁药,应如郑氏所说:“阳旺阴虚之甚,正当用

  参以扶立极之元阴,元阴盛而周身之阴血自盛。血盛而虚者不虚,病者不病矣。”

  人参单用起源很早,陶弘景《肘后百一方》、孙思邈千金方》都有用人参来①治

  病的记载。唐、宋以后,民间煎汤熬膏,单用者益多,实因其功用虽重在补阴补

  血,而亦能补阳益气,具有比他药特殊的两相性作用。不过人参之益阳是通过补

  阴而实现,如专用以补阳、回阳,则效力不著。故一般危急症候,应用参附汤益

  阴回阳兼顾,最为适当。现在参的种类较多,性味各有不同,尤须善于选用,始

  能尽其功效。

  

  (2)男子阳物挺而不收者,

  

  此元阴将绝,阳孤无匹也。夫阳物之举,乃阳旺也。阳旺

  极宜生阴,阴生阳自痿,乃阴阳循环不易之理。今出乎至理之外,挺

  而不收,明明有阳无阴象也。此际法宜救阴,大补先天元阴为主,方

  用独参汤主之,解见上。或六味地黄汤亦可。

  

  【阐释】此病又称阳强、或强中,多因房事过度,肾阴亏损,阴虚不能制阳,

  虚阳妄动者所致。亦即肾水不足,常出现阳物坚挺不收,是阳极而不能生阴,自

  当救阴以配阳,故以大补元阴之独参汤治之。人参功重在阴,前已详解。至六味

  地黄汤,乃利水育阴之方,亦能治愈此病,则因此病是水虚而火旺,又加肝木之

  火助之,故坚挺不收。方中地黄补水滋阴为君,佐以清敛泻利之品五种,滋阴润

  泽之力更强,宗筋得润,阳物自痿,故能迅速取效。

  

  (3)年老之人多健忘,言语重复者,何故?

  

  此元阴虚极,而神无主也。夫心生血,神藏于血之中,

  者火也、气也,即坎中一阳,而寓于血之中,气与血相依,故别其名

  曰心藏神,即此可知鬼神之用也。书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

  良能二字,即真阴、真阳之本性也,神禀阳之灵,天体也,位尊,故

  曰神;鬼禀阴之灵,地体也,位卑,故曰鬼。人之为善,则性从阳,

  光明气象;人之为恶,则性从阴,黑暗气象。人死而为神,为鬼,即

  在平日修持上判也。将死之际,善气重者,元神从天门而出,定为神

  道;恶气重者,元神从地户而入,定为鬼道。若老人气血已衰,精神

  自然不足,不足故神昏也。然又非热甚神昏之谓也法宜养血为主,

  气、血双补亦可。方用补血汤、独参汤,或参枣汤亦可,补血、独参

  二汤,解见上。

  

  【阐释】年老之人健忘,言语重复,多由于气血虚衰,不能充分营养于脑,

  影响及记忆、思维能力所致。祖国医学所谓心藏神,实指心血营养于脑而生知虑

  的作用,解已见于第一卷,兹不再赘。至于心藏神而论及鬼神之用一段,则由于

  时代所限,不合科学,应予扬弃。但其所出治法与处方,则是切当的。补血汤及

  独参汤俱系古方,解已见前。参枣汤颇有新义,洋参甘苦,枣仁酸敛,甘草和中,

  苦酸甘合而化阴,复得猪心同气相求,有药补、食补兼备之妙。故郑氏云:“此

  方不独治老年健忘,凡属思虑损伤阴血者,皆可服也。”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

  问曰:每日早饭后即咳吐黄痰数口,…

  问曰:男子阳物挺而不收者,何故

  问曰:年老之人多健忘,言语重复者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