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通汤 用药意解 按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夫生附子大热纯 阳,补先天之火种,佐干姜以温中焦之土气,而调和上下。葱白一物, 能引离中之阴,下交于肾,生附子又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阴阳 交媾,而水火互根矣。仲景一生学问,就在这阴、阳两字,不可偏盛, 偏于阳者则阳旺,非辛热所宜;偏于阴者则阴旺,非苦寒所可。偏于 阴者,外邪一入,即从阴化为病,阴邪盛则灭阳,故用药宜扶阳;邪 从阳化为病,阳邪盛则灭阴,故用药宜扶阴。此论外感从阴从阳之道 也。学者苟能于阴阳上探求至理,便可入仲景之门也。
【辩证】(1)病人两耳前后忽肿起,皮色微红,中含青色,微微疼,身 大热,两颧鲜红,口不渴,舌上青白胎,两尺浮大而空者
此先天元阳外越,气机附少阳而上也。夫两耳前后,俱属 少阳地界,今忽肿微痛,红色中含青色,兼之两颧色赤,口不渴,而 唇、舌青白,知非少阳之风火明矣。如系少阳之风火,则必口苦、咽 干,寒热往来,红肿痛甚,唇舌定不青白。今见青白苔①,而阳虚阴 盛无疑。身虽大热,无头疼、身痛之外感可据,元阳外越之候的矣。 况两尺浮大而空,尺为水脏,水性以下流为顺,故脉以沉细而濡为平。 今浮大而空,则知阴气太盛,一线之阳光,附阴气而上腾,有欲竭之 势也。此际当以回阳祛阴,收纳真气为要。若不细心斟究,直以清凉 解散投之,旦夕即亡。方宜白通汤主之,或潜阳丹亦可,解见上。
【阐释】此间各种症象比较复杂,一般不易明辨。郑氏层层分析,断为元阳 随阴气附少阳经而上越的危症,急需回阳祛阴,故主以白通汤或潜阳丹。白通汤 即四逆汤去甘草而加葱白,以葱白辛温,合姜、附能通周身上下之阳气,为治阳 隔于上的要药。本病主要由于在里之阴寒太盛,致上越之阳不能与下焦残存之阳 相续,葱白能引心阴下交于肾,附子能启肾阳上交于心,阴阳交媾,水火互根, 格越之症,自可立解。潜阳丹如前所解,有纳气归肾,伏火互根之妙用,故亦能 治此病。笔者用白通汤治疗发高烧不退,取得满意效果。患儿张××,9岁,高 热摄氏39度以上,注射针药已四日,高烧不退。来诊的前夜,哭闹不宁,将转 为抽风。余以手摩小儿头部及上身,热可烫手,但腿部以下渐凉,至脚冰冷。此 为阴阳相格,上下不通,虽发高烧,却非凉药可治。因白通汤虽能宣通上下之阳, 但必须加猪胆汁或童便乃能入阴,故为之处方如下:附片30克干姜20 克葱白 30克童便引。病者一剂减轻,二剂痊愈。以后凡治此类患者发高烧,久治不愈 者,即以此方轻重上斟酌治之而愈,其例不下十数。
(2)平人觉未有病,惟小便后有精如丝不断,甚则时滴不止者, 此先天之阳衰,不能束精窍也。夫精窍与尿窍有别,尿窍 易启,只要心气下降,即开而溺出。精窍封锁严密,藏于至阴之地, 非阳极不开。今平人小便后有精不断者,其人必素禀阳虚,过于房劳, 损伤真气,真气日衰,封锁不固,当心火下降,溺窍开而精窍亦与之 俱开也。法宜大补元阳,交济心肾为主。方用白通汤,解见上。 【阐释】精关不固,精随溺滴,主要由于阳虚,以致心肾不相交,水火不相 济,故宜主以白通汤。如前第七问所解,白通汤乃回阳交水火之方,葱白能引心 中之阴下交于肾,附子能启水中之阳上交于心,阴阳相济,水火互根,阳气旺而 精气固,精自不会随溺滴出,此症亦须视病者具体情况而施治,不能专用此法。 笔者在临症中,诊断此类患者,大多面容苍白无神,具有阳虚征象,除用白通汤 外,亦用潜阳丹,或附子理中汤加补肾药品,如补骨脂,肉苁蓉、枸杞等治之而 愈。
(3)病后两脚浮肿至膝,冷如冰者,何故? 此下焦之元阳未藏,而阴气未敛也。夫人身上、中、下三 部,全是一团真气布护。今上、中俱平,而下部独病。下部属肾,肾 通于两脚心涌泉穴,先天之真阳寄焉,故曰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 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气散漫,则阴邪立起,浮肿如冰之症 即生。古人以阳气喻龙,阴血喻水,水之汜滥,与水之归壑,其权操 之龙也。龙升则水升,龙降则水降,此二气互根之妙,亦盈虚消长之 机关也。学者苟能识得元阳飞潜之道,何患治肿之无方哉?法宜峻补 元阳,交通上下,上下相交,水火互根,而浮肿自退矣。方用白通汤 主之,解见上。 【阐释】两脚浮肿至膝,寒冷如冰,主要由于下焦阴盛阳衰过甚,致与中、 上二焦关格,法宜峻补元阳,交通上下,白通汤实为对症之方。因姜、附、葱合 用,温通之力极强,故能使下焦阴敛阳藏,脚膝得暖而浮肿立消。
(4)病人牙齿肿痛二三日,忽皮肤大热,而内却冷,甚欲厚被 覆体,有时外热一退,即不畏寒者,何故? 此元气外越而不潜藏故也。夫病人牙齿肿痛二三日,并无 阳症可凭,已知其阴盛而元气浮也。以后皮肤大热,而内冷甚,明明 元气尽越于外,较牙痛更加十倍。有时外热一退,即不畏寒者,是阳 又潜于内故也。病人若恶寒不甚,发热身疼,即是太阳寒伤营卫之的 症。畏寒太甚,而至厚被覆体,外热又甚,即不得以伤寒目之,当以 元气外浮为主,用药切不可错误。此症又与上热下寒同,但上、下、 内、外稍异耳。病形虽异,总归一元。法宜回阳,交通上下为主。方 用白通汤、四逆汤,解见上。若兼头、项、腰、背痛,恶寒,于四逆 汤内稍加麻、桂、细辛亦可。医于此地,不可猛浪,务要察透,方可 主方,切切留意。 【阐释】此答先辨明牙齿肿痛,既无其它阳症可凭,已知其为阴盛阳浮,以 后皮肤大热,而内却冷,甚欲厚被覆体,更知其阳气外越加甚。继又说明此症须 与外感太阳寒伤营卫相区别,不可误用麻、桂等汤,而须与治上热下寒症相类似, 以回阳交通上下、内外之气为主,只宜主以白通、四逆一类方剂,始为对症。如 兼有头、项、腰、背痛或恶寒等病象,于四逆汤内稍加麻、桂、细辛即可。辨症 用药,极为精细。诚如所说,要察透病情,始可主方。
(5)三消症起于何因? 煽,故生消渴诸症。消者化之速,如风前之烛,易于化烬。诸书称渴 而多饮者为上消,为心包之火挟肝风而上刑于肺,肺金受克,不能资 其化源,海枯水涸,不能上升,欲乞外水为援,故渴而多饮,古人用 人参白虎汤以救之。心包之火挟肝风而刑于胃,胃中风火相煽,食入 犹如转轮,食而易饥,故为中消,以调胃承气汤治之。心包之火挟肝 风而搅动海水,肾气不能收摄,遂饮一溲二而为下消,以大剂麦味地 黄汤治之。此皆对症之方,法可遵从。更有先天真火浮游于上,而成 上消,浮游于中,而成中消,浮游于下,而成下消,即以辨阳虚诀辨 之,法宜导龙归海,如潜阳、封髓二丹,或四逆、白通,皆可酌用。 查此病缘因风、火为本,厥阴风木在下,厥阴心包在上,风借火势, 火借风威,澈上澈下,而消症从此生矣。但治其火,火熄而风亦熄; 治其风,风散而火亦亡。推其至极,风即是气,气即是火,以一火字 统之便了,即以一风字括之亦可。风字宜活看,一年六气,即是六风, 佛家以风轮主持大世界,人之一呼一吸,便是风,离风人即死,人活 风犹鱼之活水,鱼离水顷刻即死,学者须知。 【阐释】此答首先阐明“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 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实即将消渴之病责之于肝,成为前所未有的本病从 肝论治的理论依据。因厥阴肝木之风与心包之火,风火相煽,消化加速,故易饥 易渴。风火刑于肺则化源竭,故渴而多饮,为上消;风火刑于胃则化食如转轮, 故食而易饥,为中消;风火刑于肾则不能收摄,故饮一溲二,为下消。分别以人 参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及大剂麦味地黄汤治之,均属对症之方,是为正治。至 于真火浮游于上、中、下而成之三消症,则多阳虚症象,即不可囿于风火一说, 而须用潜阳、封髓二丹,或白通、四逆一类方剂治之,始能取效。此为郑氏的创 见,特别值得重视。因本病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基本一致,尿崩症亦具有本 病的一些特点,其中实有不少阳虚型病例,而一般多用传统方法治之,故不见效。 笔者照郑氏所用诸方加减施治此类病症数十例,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问曰:病人两耳前后忽肿起,皮色微…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问曰:平人觉未有病,惟小便后有精… 问曰:病后两脚浮肿至膝,冷如冰者… 问曰:病人牙齿肿痛二三日,忽皮肤… 问曰:三消症起于何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