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阳丹 用药意解 按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 纳气归肾。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 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辩证】(1)头面忽浮肿,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闭目觉身飘扬无依者
此少阴之真气发于上也。原由君火之弱,不能镇纳群阴, 以致阴气上腾,蔽塞太空,而为浮肿。所以面现青黑,阴气太盛,逼 出元阳,故闭目觉飘扬无依。此际一点真阳,为群阴阻塞,不能归根, 若欲归根,必须荡尽群阴,乾刚复振。况身重欲寐,少阴之真面目尽 露,法宜潜阳,方用潜阳丹。
【阐释】本问数种病象合参,断为少阴之真气为群阴所逼,不能归根,故须 治以潜阳丹,祛阴以潜阳,纳气而归肾。方中西砂荡阴邪,附子生真火,妙在用 龟板通阴以助阳,甘草补中以伏火,可谓善用成方而为对症之治。又指出龟板非 仅利水滋阴之药,而有通阴助阳之力,亦异于世俗之见。笔者曾用此方治愈头痛 如裂(即一般所说之脑震荡)患者多人,即以其无外感可凭,有阳虚之症状足征, 而断为阴气逼阳上浮,用潜阳丹一服即效,数剂痊愈。
(2)平人忽喉痛甚,上身大热,下身冰冷,人事昏沉者,何故? 答曰:此阴盛而真气上脱,已离乎根,危之甚者也。夫喉痛一症, 其在各经邪火所作,必不上热下寒,即来亦不骤。今来则急如奔马, 热上寒下,明明一线之阳光,为阴气所逼,已离乎根也。或又曰:既 言平人,何得即谓之阳欲脱乎?曰:子不知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惟 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阴气过 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经络虚处便发。如经 络之虚通于目者,元气即发于目;经络之虚通于耳者,元气即发于耳; 经络之虚通于巅者,元气即发于巅,此元阳发泄之机。学者苟能识得 一元旨归,六合妙义,则凡一切阳虚之症,皆在掌握也。兹虽云平人, 其损伤原无人知晓,或因房劳过度,而损肾阳;或因用心太过,而损 心阳;或因饮食失节,而损脾阳。然亦有积久而后发者,元气之厚也; 有一损而即发者,元气之薄也。余常见有平人,日犹相见,而夜即亡 者,毋乃元气之薄,而元阳之脱乎?医亦尚不知,而况不知医者乎? 此一段已将阳虚合盘托出,学者务宜留心体之可也。方宜潜阳丹主之, 解见上。 【阐释】喉急痛而至昏沉,上身大热下身冰冷,自是阴盛格阳而欲脱的危候, 故宜以潜阳丹为正治。复论及人身禀赋,体有强弱,气有厚薄,而平日所受肾阳、 心阳、脾阳各种损伤,常是人不易知,己亦不觉。一旦乘脏腑经络之虚处而发为 病,即成元阳上脱的危候。气厚者犹积久而后发,气薄者常一损而即发,平人发 病急卒而死者,多属此类。末段已将阳虚合盘托出,学者务宜细心体会。真是语 重心长,深研有得之言。裨益后学不浅。
寒者, 答曰:此真阳将脱,阴气上干清道也。夫咳嗽、喘促一症,原有 外感内伤之别。经云:“咳不离肺”。肺主呼吸,为声音之总司,至 清至虚之府,原着不得一毫客气,古人以钟喻之,外叩一鸣,内叩一 鸣,此内外之分所由来也。外感者,由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袭肺,阻肺经外出之气机,气机壅塞,呼吸错乱,而咳嗽作,兼发热、 头疼、身痛者居多,宜解散为主。解散之妙,看定六经,自然中肯。 内伤者,因喜、怒、悲、哀、七情损伤真阳、真阴所作,亦有发热者, 却不头疼、身痛,即热亦时作时止。损伤真阳之咳者,阴气必盛,阴 盛必上干清道,务要看损于何脏何腑,即在此处求之,用药自有把握。 若真阴损伤之咳者,阳气必盛,阳盛亦上干清道,亦看损于何脏何腑, 即在所发之处求之,用药自有定见。要知真阳欲脱之咳嗽,满腹全是 纯阴,阴气上腾,蔽塞太空,犹如地气之上腾,而为云为雾,遂使天 日无光,阴霾已极,龙乃飞腾。龙者,即坎中之一阳也,龙奔于上, 而下部即寒,下部无阳,即不能统纳前后二阴,故有一咳而大便欲出, 小便不禁者,是皆飞龙不潜致之也。世医每每见咳治咳,其亦闻斯语 乎?法宜回阳降逆,温中降逆,或纳气归根。方用四逆汤、封髓丹、 潜阳丹,解见上。
【阐释】此答先辨明咳喘有外感、内伤之分,内伤又有伤阴、伤阳之异。外 感当看病在何经,内伤须看伤阴、伤阳各在何脏何腑,而分别用药,切不可见咳 治咳。笔者曾在拙著《咳嗽之辨证论治》一书中对咳嗽有详细的论述,可资参阅。 此病咳、喘而兼大小便不禁,自是元阳随群阴上腾,下部无阳,不能统纳前后二 阴之故。法宜回阳纳气,温中降逆,或纳气归肾,四逆汤、封髓丹,潜阳丹,俱 可随宜选用。
(4)胸腹痛甚,面赤如硃,不思茶水,务要重物压定稍安,不 则欲死者,何故? 此元气暴出而与阴争也。夫胸腹痛一症,原有九种,总不 出虚、实两字。实症手不可近,虚症喜手揉按,此则欲重物压定而始 安,更甚于喜手揉按,非阳气之暴出而何?或又曰:重物压定而稍安, 其理何也?曰:子不观火之上冲乎,冲之势烈,压之以石,是阻其上 冲之气机也。气机得阻,而上冲者不冲。今病人气机上涌,面色已赤 如硃,阳与阴有割离之象,故痛甚。重物压之,亦如石之压火也。此 病非纳气归根,回阳降逆不可,方用加味附子理中汤,或潜阳丹,解 见上。 【阐释】胸腹痛一症,原有九种,系本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之说,即“一 虫痛,乌梅丸;二注痛,苏合研,三气痛,香苏专;四血痛,失笑先;五悸痛, 妙香诠;六食痛,平胃煎;七饮痛,二陈咽;八冷痛,理中全;九热痛,金铃痊。” 对九症各有处方,特转录以供参考。郑氏总其要为虚、实两症,实症拒按,虚症 喜手揉按。此症胸腹痛甚,须重按压始安,而且面赤如硃,断为阳气暴出而与阴 争,阴与阳有割离之象,是确切精当的。故非纳气归根,回阳降逆,不能治愈。 宜用加味附子理中汤,或潜阳丹治之。
(5)三消症起于何因? 煽,故生消渴诸症。消者化之速,如风前之烛,易于化烬。诸书称渴 而多饮者为上消,为心包之火挟肝风而上刑于肺,肺金受克,不能资 其化源,海枯水涸,不能上升,欲乞外水为援,故渴而多饮,古人用 人参白虎汤以救之。心包之火挟肝风而刑于胃,胃中风火相煽,食入 犹如转轮,食而易饥,故为中消,以调胃承气汤治之。心包之火挟肝 风而搅动海水,肾气不能收摄,遂饮一溲二而为下消,以大剂麦味地 黄汤治之。此皆对症之方,法可遵从。更有先天真火浮游于上,而成 上消,浮游于中,而成中消,浮游于下,而成下消,即以辨阳虚诀辨 之,法宜导龙归海,如潜阳、封髓二丹,或四逆、白通,皆可酌用。 查此病缘因风、火为本,厥阴风木在下,厥阴心包在上,风借火势, 火借风威,澈上澈下,而消症从此生矣。但治其火,火熄而风亦熄; 治其风,风散而火亦亡。推其至极,风即是气,气即是火,以一火字 统之便了,即以一风字括之亦可。风字宜活看,一年六气,即是六风, 佛家以风轮主持大世界,人之一呼一吸,便是风,离风人即死,人活 风犹鱼之活水,鱼离水顷刻即死,学者须知。 【阐释】此答首先阐明“消症生于厥阴,风木主气,盖以厥阴下木而上火, 风火相煽,故生消渴诸症,”实即将消渴之病责之于肝,成为前所未有的本病从 肝论治的理论依据。因厥阴肝木之风与心包之火,风火相煽,消化加速,故易饥 易渴。风火刑于肺则化源竭,故渴而多饮,为上消;风火刑于胃则化食如转轮, 故食而易饥,为中消;风火刑于肾则不能收摄,故饮一溲二,为下消。分别以人 参白虎汤、调胃承气汤,及大剂麦味地黄汤治之,均属对症之方,是为正治。至 于真火浮游于上、中、下而成之三消症,则多阳虚症象,即不可囿于风火一说, 而须用潜阳、封髓二丹,或白通、四逆一类方剂治之,始能取效。此为郑氏的创 见,特别值得重视。因本病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基本一致,尿崩症亦具有本 病的一些特点,其中实有不少阳虚型病例,而一般多用传统方法治之,故不见效。 笔者照郑氏所用诸方加减施治此类病症数十例,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问曰:头面忽浮肿,色青白,身重欲… 问曰:平人忽喉痛甚,上身大热,下… 问曰:咳嗽、喘促,自汗,心烦不安… 问曰:胸腹痛甚,面赤如硃,不思茶… 问曰:三消症起于何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