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乌梅丸

2015/7/29 12:42|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55|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乌梅丸(伤寒论)  乌梅 附片 干姜 细辛 川椒 黄柏 黄连 人参 桂枝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川椒四两 当归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乌梅丸伤寒论

  乌梅 附片 干姜 细辛 川椒 黄柏 黄连 人参 桂枝

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川椒四两 当归四两 桂枝六两 附子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用药意解

  乌梅丸一方,乃寒热互用,补肝燥湿杀虫之方也。夫手厥阴

  上主心包,足厥阴居下主肝木,其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

  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此本经手足全体为病提纲。至

  虫症,论其一端也。推其生虫之源,由于风木所化,仲景立乌梅丸

  一方,并非专为虫设,凡属厥阴之为病,皆可服也。然虫多因内有湿

  热,挟肝木之气而化生,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酸乃木之味,木性喜

  酸,木为至阴之脏,一阳在下,其卦象为ぃ。木气不舒,一阳之气上

  浮,而与湿热混合,上撞则心疼,侮土则不食,吐蛔尚轻,下利为重。

  仲景着重乌梅,取大酸之气,以顺木之性,佐以桂、附、辛、姜、川

  椒,一派辛热之品,导一阳之气下降,又能温中杀虫。复得连柏泻心

  包无形之热,更兼燥湿,苦寒药品,惟此二味,能清能燥。继以参归,

  滋养脾阴,庶几虫去而中土立复,厥阴之气畅达而无滞机矣。

  

  【辩证】吐蛔之症,起于何因?

  

  吐蛔之症,生于湿热,化于厥阴。盖以阴者,生生化化

  之首也。胎卵湿化四生,形体固属不同,推其旨归,俱从一片春风鼓

  荡,万物赖以化生。仲景列蛔虫于厥阴,虽道一个虫字,隐隐将天地

  化生万物机关,露其圭角也。要知人即百虫之长,天地包罗万物,人

  身一小天地,却含天地之至理。故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岂特化生

  一虫而已哉。故病有千端,漫云易为窥测,苟能识得阴、阳两字,而

  万变万化之机,亦可由此而推也。仲景剖晰三阴、三阳,配六经以明

  乾坤之功用,各部发病不同。此症小儿居多,由于过食生冷,损伤脾

  胃,脾胃受伤,不能传运水谷之湿气,积湿生热,得肝风鼓舞,而蛔

  虫食虫遂生矣。故曰蛔虫禀风木之气所化也。仲景立乌梅丸一方以主

  之。

  

  【阐释】本段所述蛔虫起因理论,诚为历史局限,不免过时。但乌梅丸古方,

  确有治蛔之实效。郑氏谓为寒热互用,补肝燥湿杀虫之方,桂、附、辛、姜温中,

  乌梅、川椒杀虫,连柏泻热燥湿,参归滋养脾阴,使虫去而正复,从整体观点施

  治,深得仲景立方之精义。郑氏在《医法圆通》中谓:“厥阴阴极生阳,故多寒

  热错杂,……乌梅丸并非专为虫设,凡厥阴一切症侯,莫不备具。”因其能治寒

  热错杂,阴阳升降失调的吐蛔、下利、疼痛诸症,直至现在,一般医家仍认为是

  寒热并用、温补兼施,扶正驱蛔的首选方。尤以治疗胆道蛔虫病,能起到驱虫

  止痛、解痉、除烦、抗感染的协同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慢性菌痢、慢性肠炎

  及蛔虫性肠梗阻,疗效亦佳。更有用本方加贯仲炭、棕炭以治寒热错杂之崩漏症,

  亦取得满意效果,更远远超出厥阴的范围了。笔者曾取本方之乌梅、川椒加雷丸、

  榧子、梹榔、鹤虱、苦楝子、使君子青皮,以加强杀虫能力,用治各种虫症,

  均有著效。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

  问曰:吐蛔之症,起于何因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