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补中益气汤

2015/7/30 08:40|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317|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补中益气汤(东坦十书)  人参 黄芪 白术 当归 陈皮 柴胡 升麻 炮姜 大枣 炙甘草    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补中益气汤(东坦十书)

  人参 黄芪 白术 当归 陈皮 柴胡 升麻 炮姜 大枣 炙甘草

  

  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方 名  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中升阳 


    组 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歌诀: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麻人赶猪,虎皮当旗。(麻=升麻、人=人参、赶=甘草、猪=白术,虎=柴胡、皮=陈皮、当=当归、旗=黄芪)


主 治

    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 减: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热咳-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藁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


    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归 经

    足太阴阳明药 


    方 义:1.肺者气之本,黄芪-补肺固表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


    3.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


    6.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


    6.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 


    7.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变化方: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


    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


    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


    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


    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


    出,身痛,脉浮无力。


    煎服法:姜三斤,枣二枚,煎。


出处

    《外伤辨惑论


    补中益气汤


    【来源】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0.9克、归身(酒焙干或晒干)0.6克、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珍。


主治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克。


    【禁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方论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补中益气黄芪主,人参甘草白术辅,升柴陈皮当归身,益气升阳脾胃补。”


实验研究

    (1)对子宫、心肌、小肠等不同器官药理作用《天津医药杂志》1960(1):4~12,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尤其是加入益母草枳壳等药物时,其作用更为突出。小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心肌,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现抑制作用,使之蠕动减慢,张力降低;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从而证实了本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从实验中还可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而去掉升、柴时,其作用减弱,说明此二药能增强其它药物之作用强度,尤以对肠蠕动作用更为明显。(2)抗基因突变及抗肿瘤作用《中成药研究》1985(12):27,本方的抗基因突变和抗肿瘤作用,强于四君子汤。同时,本方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延长动物存活时间。提示在临床上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应用本方,可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3)王氏等用本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36例,58只眼,结果治愈37只眼,显效20只眼,有效1只眼,有效率100%(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4):11)。


药理作用

1.益气健脾

    李燕舞等研究发现,大黄致脾虚模型大鼠胃壁细胞电镜下可见明显扩张的分泌小管,小管内可见增长密集的微绒毛,囊泡状结构少见,未见线粒体结构异常,提示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超微结构呈应激状态,补中益气汤对其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有恢复作用。


    许琦等和郑小伟等研究提示,脾虚大鼠胃壁细胞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显著减少,导致脾虚大鼠胃黏膜的防御性下降,对攻击因子的敏感性增强,同时可见胃黏膜组织一氧化氮含量降低,补中益气汤可以升高脾虚大鼠胃泌素受体的结合位点数,升高胃黏膜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升高脾虚大鼠胃泌素含量。


    研究还发现,大黄致脾虚模型大鼠壁细胞内钙调素(calmodulin,CaM)、钙/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Ⅱ,Ca2+/CaM?PKⅡ)活性明显升高,提示脾虚大鼠壁细胞处于高应激状态;补中益气汤可以降低大鼠壁细胞内CaM及Ca2+/CaM?PKII活性,降低壁细胞内的Ca2+含量,增加壁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nositoltrisphosphate, IP3)含量,提示补中益气汤调理虚证的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受体及受体后细胞内信号传导来实现的。以上研究提示补中益气汤益气健脾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改善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影响消化道信号转导等方面。

2.甘温除热

    张恩户等和赵勤等以“生化乏源”法复制家兔脾虚模型,给予脾虚家兔和正常家兔同一外源性致热源致热,以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对同一致病因素刺激的应答反应,结果提示脾气虚家兔致热后发热潜伏期与热程均较长,发热后期热度稽留不退,反映了正气无力驱邪,邪毒盘踞的热病后期病理状态。补中益气汤对实验性家兔脾虚发热有较明显的解热作用,表现在能抑制体温升高,缓解热势,缩短热程。从补中益气汤对正常致热家兔和脾气虚致热家兔体温的影响来看,补中益气汤对二者均有降低体温的作用,但就影响二者发热的热程、热势和发热峰值来看,其对脾气虚家兔的发热有较明显的作用,提示补中益气汤对“气虚邪侵”的发热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机制可能与降低脑脊液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和丘脑下部?视前区组织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有关。

3.保护脏器功能

    Chen等以卵清蛋白致敏Nc/Jic小鼠建立免疫性肝病模型,发现补中益气汤治疗后鼠肝组织病理明显改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降低,肝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6、CD4明显下降,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免疫性肝损伤。Ochi等[11]报道,补中益气汤可以抑制猪血清导致的羟脯氨酸升高,减少Ⅳ型胶原在肝内沉积,抑制血清或肝脯氨酰?4?羟化酶活性,抑制纤维发生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IL?13的产生,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肝纤维化。


    刘良徛等以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果提示补中益气汤治疗组显控率为73.3%,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提示补中益气汤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小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从而改善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Tajima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显著降低博来霉素诱导肺损伤鼠的死亡率,降低肺羟脯氨酸、液体含量,降低肺组织细胞浸润,缓解肺纤维化,改善肺组织结构,调节肺IL?5和干扰素γ,提示补中益气汤可能通过调节Th1/Th2比值来改善肺纤维化。Tajima等还在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模型中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降低支气管肺泡液中总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数量;升高血清角质细胞诱导因子(keratinocytechemoattractant,KC);组织学检查可以见到肺组织白细胞浸润减少,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肺功能。


    Kim等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具有放射保护作用,可以保护γ射线对肠道、造血器官的损伤,方中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是其介导放射保护的主要组分,但其强度均不如补中益气汤全方。


    以上研究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多种正常组织保护功能,包括肝、肺、骨髓、胃肠道等,其机制可能与免疫部分相关。

4.改善骨代谢

    林坚涛等在环磷酰胺致小鼠骨质疏松模型中发现,模型组骨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及刚度系数均减少,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各系数明显改善,其强度与葡萄糖酸钙相当,提示补中益气汤能对抗环磷酰胺导致的骨质量下降,预防骨质疏松。Sakamoto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布舍瑞林(buserelinacetate)导致的骨密度降低,提高血雌二醇水平,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用于卵巢化学去势所致的骨代谢异常。Sassa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抑制卵巢切除导致的骨密度降低,提升血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抑制卵巢激素降低导致的骨丢失。Song等研究也证实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微重力环境下大鼠雌二醇水平,降低碱性磷酸酶,降低血钙/磷比值以及尿钙排除,提示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骨代谢。

5.抗不育

    Yoshida等证实,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精液浓度、数量、密度及其活动能力;用于精子减少性不育临床有效率可达51.1%,受孕率达20%。随后Sudo等研究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有效提高阿霉素所致的生精缺陷,包括睾丸重量下降和生精管数量减少等。Amano等证实,补中益气汤在体外可以有效提高精子的运动能力,但不影响精子的荧光参数。Onishi等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明显提高精液可溶性Fas,降低精液IL?6水平,但不改变IL?8的水平。Furuya等基于传统辨证将补中益气汤用于自发性男性不育,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有效提升精子数量和运动能力,升高精液可溶性Fas水平,并指出中药应用需辨证论治。

6.抗前列腺增生

    廖泽云等应用去势大鼠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诱导前列腺增生,研究发现,用补中益气汤后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萎缩,腺泡表面皱襞消失,腺腔光滑,腺上皮多为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核小而圆,居中,腺体间质少,分布稀疏,基底平滑肌较少;前列腺的湿重、前列腺指数和血清酸性磷酸酶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提示补中益气汤可明显抑制大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临床上可以利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7.其他

    Wang等以流产布氏杆菌(Brucellaabortus)造成小鼠疲劳综合征模型,补中益气汤可以提高模型鼠每天活动能力,增加模型鼠体质量及体质量/脾质量的比值,抑制脾IL?10表达。Shih等在正常小鼠与衰老加速小鼠模型的研究中发现,补中益气汤可以剂量依赖性提高小鼠的运动耐力、神经肌肉协调能力以及学习记忆能力,并能提高肌肉组织中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提示补中益气汤具有一定程度的抗衰老作用。


    目前的研究证实,补中益气汤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除传统的益气健脾、甘温除热等作用外,至少还包括保护脏器功能(肝、肺、消化道、骨髓等)、抗不育、抗前列腺增生、抗疲劳、抗衰老以及改善骨代谢等药理作用;这些研究为临床扩大补中益气汤的应用范围,以及进一步发展中医补益或扶正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疔体弱所致的眩晕、头痛、耳鸣耳聋、视力模糊,以及慢性气管炎子宫脱垂、脱肛、习惯性流产崩漏功能性低热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固表升阳;人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当归补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全方使脾胃升降有序,气机畅顺,阳气不复郁闷,身热诸证得以消除。


    加减法:


    1.如果下陷甚者,加重人参用量为15克,再加入山萸肉12克


    2.若少腹下坠或有痉挛表现者,重用升麻,用量为24克


    3.若腹中痛者,加入白芍10克、延胡索8克


    4.若风湿相搏,全身疼痛,则加入防风12 羌活10 蒿本9苍术12


    现代研究表明,本方之所以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通过补气升阳,使下陷的中气得以恢复,从而治疗脏器下陷),是因为它对肠管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子宫肌肉张力,抑制子宫运动,具有抗缺氧、增强体力、改善蛋白质代谢、抗贫血等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免疫机能,降低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


    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方在治疗虚感冒、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气虚发热方面,疗效已经得到肯定。如今,在一般的药房,我们都能买到补中益气汤的成药,例如补中益气丸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进行加减,例如,头痛者可酌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眩晕者,可酌加天麻;呕吐者,可酌加半夏、生姜;低血压者,可酌加麦冬、五味子;脏器下垂者,可酌加枳壳。


    在本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后,它的适应症得到进一步扩大,可用来治疗低血压、流行性出血热、头痛、失眠、美尼尔氏综合征、眼睑下垂、慢性腹泻女性尿道综合征、白带过多、产后尿潴留、产后及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前列腺增生、男性不育、术后发热、慢性低热以及化疗毒副反应等等。


    但是,在选用该方时,需要注意它的适应症,如果出现烦躁、口渴、手足心热等阴虚发热,则不能用该方;命门火衰、虚寒或湿热泻痢者也不宜使用。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28324.htm

  

  http://wenku.baidu.com/view/f7354495dd88d0d233d46ada.html

  

  补中益气汤新用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等功能。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等各种疾病,临床运用较广泛,使用恰当,每收捷效,现举例如下。

  1治顽固性、多发性口腔溃疡

  患者,男,30岁,1999年11月4日诊治。患者咽部疼痛不适反复发作4年余,此次因喝酒后,咽部灼热,干涩,继则颊部两侧多个溃疡、疼痛,且伴低热,神疲,四肢酸软,头昏,纳呆,大便偏干,小便黄,舌淡苔黄腻,脉虚而数,咽颊部及舌尖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溃疡,诊为多发性口腔溃疡。证属脾胃气虚、虚火上炎。治法补益脾胃、升阳泻火。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党参各15g,升麻6g,玄参15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6g,柴胡6g,黄连6g,黄芩10g,生甘草8g。服药4剂。4剂后复诊,咽部疼痛明显减轻,但大便仍干、纳呆,舌淡、苔黄微腻,脉数。上方加大黄6g,茯苓20g,继服5剂。5剂后症状消失。嘱其连服补中益气丸1月余以巩固疗效。2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按:患者虽然年轻,但素来多病,身体虚弱,加上饮食不当,酒后损伤脾胃,使脾胃之气已戕,脾胃气虚,胃火上炎,故出现咽部疼痛和一些脾胃气虚见症,且兼见内伤发热,故以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胃,升阳散热,加玄参,黄连,大黄养胃泄热,解毒散结,以疗其溃疡,最后用补中益气丸调理1月余,效果满意。

  2治气虚眩晕

  患者,女,55岁。2000年2月5日就诊,患者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已动手术30年,现经常反复发作眩晕,并有2次晕厥史。近2年来,血压常波动在65~85/47~52mmHg,曾经颈椎、头颅摄片,脑电图等检查均属正常。自觉头晕眼花,如立舟中,四肢软弱,神疲,不思饮食,大便稀软,每日2~3次,舌淡胖,边有齿印,苔薄,脉虚无力,证为脾胃气虚,清阳少升。治法益气补脾,养血升阳,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党参20g,黄芪20g,白术15g,茯苓20g,当归10g,升麻9g,柴胡5g,陈皮5g,制首乌1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6g。药进4剂,眩晕稍减,再服3剂,眩晕若失,精神大为好转,血压升至110/70mmHg,嘱其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眩晕乃由于患者术后体虚,气虚升举无力所致。气虚则血不能运行,故血虚。方中加首乌,茯苓健脾养血,柴胡,升麻,除升阳举陷之外,引诸药上行于脑,故起到药到病除之功效。

  3治五更泻

  患者,女,48岁,2002年4月19日就诊。患者诉1个月以来,每日清晨4~5时出现腹痛,继则腹泻,少则数次,多则十余次,曾服西药治疗,疗效不显。且来我处诊治。笔者认为这是典型的五更泻,四神丸主之也。可是服药4剂后,效果不显。患者甚为痛苦,细询问病时,方知此病始于暴饮暴食之后。证见五更泻,日数十次,矢气则舒,且伴胃脘部不适,四肢欠温,头晕耳鸣,背部寒冷,劳则加剧,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不升,胃肠气滞,治宜健脾益气升阳,兼通腑滞,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炙黄芪15g,党参15g,炒白术10g,枳实10g,楂曲各15g,陈皮10g,升麻9g,厚朴9g,柴胡6g,炙甘草5g,服药5剂后,告知腹泻已减大半,背部恶寒稍减,继之上方加葛根10g,干姜6g,调理1周而愈。

  按:患者由于暴饮暴食,脾胃受损,使中阳不振,清阳不升。而肾为先天之本,“肾为胃关”,主二便,开窍于二阴。脾为后天之本,两者关系密切,脾胃之气需肾阳之温煦,肾之阳气又需脾胃之气以充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阴窍失去肾气之约束,故出现五更泻。矢气则舒为胃肠气滞之故,故以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胃加干姜,葛根温运升阳,枳实、厚朴以导胃肠滞气使升中有降,补中兼运,故收效显然。

  作者单位:332000江西省九江医专附属医院

  来源http://www.fx120.net/literature/zz7/200512191156279256.htm

  

“补中益气汤”治多种疾病初识

  【一】医家简介:金代-李杲(李东垣)字,明之,号,东垣老人。(1180-1251年),今河北人,生于世宗大定二十年,金亡入元,十七年乃终,年72岁,旧本亦题元人,金元四大学派之温补派(补土派)代表人物。

  认为脾胃在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主张,有东垣重脾胃之说,善于温补脾胃。著《脾胃论。1249年》《内外伤寒辨惑论》《兰室秘藏》,后人附以诸家合刻,有“东垣十书”传世。人谓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然驳杂之处,不可不知,惟一脾胃为重,故亦可取。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本方是医家李东垣创立的著名方剂之一,是根据“损者益之”“劳者温之”“甘温除热”的理论制定的,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

  在他的影响下,其后医家张景岳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在补中益气汤基础上,去陈皮,柴胡,当归而成“举元煎”。

  气之与血异名同类,同出于脾胃,有互相促进,互相带动作用。即气能生血,血能藏气。气主照之升也,血主濡之润也。气为阳,血为阴。气有化生血液的功能,血是气所依附的物质。气推血行,血随气行。气与血有着相互为用,不可分割关系。

  前人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气虚能致血虚,补气能治血虚证。各脏气虚,与脾气虚有密切关系。乃“气血阴阳互根的理论”。“气滞则血瘀,血瘀则气受阻。”“血至则气亦至,气行则血亦行”。补气与助阳,补血和养阴,往往是相须为用的。

  经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前人有:“百病皆生于气”“脾(胃)为脏气之源,气虚是以脾气虚为主”之说。

  医家李皋(东垣)认为:“内伤病的形成,是体内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不足,又是脾胃损伤的结果。”

  医家李东垣指出:“元气是决定健康的关键,而脾胃是决定元气虚实的关键。”他在“脾胃论”中云:“真气(元气)乃先生身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虚则久窍不通,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诸病则生也。”即李东垣的基本论点。

  近人医家张锡纯取补中益气汤之主药黄芪,及有协助升提作用的柴胡,升麻,并加知母,桔梗而成“升陷汤,治大气下陷等,均属补中益气汤范围。

  医家李东垣讲胃气,是指元气。他认为元气靠胃,滋养而充沛,强调胃气,也就是强调元气。所谓脾胃气虚,实即元气不足。因此脾胃气虚,不仅表现为胃肠功能衰弱,而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一系列,由元气不足,体质变弱,抵抗力下降等,而引起的衰弱症候群。诸如疲乏倦怠,四肢无力,气短自汗,头痛,恶寒,食少无味,气虚发热等。

  此外,由于脾主升,脾气下陷,则有子宫脱垂及脱肛;由于脾统血,脾虚不能摄血,则有便血崩漏等。

  上述各类证候,由脾胃气虚,元气不足而引起的,都可以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而不是说所有的胃肠疾病,应辨证论治。至于病后一般体弱,亦可用本方加减以调补。

  【二】名方介绍:

  名称: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丸,益气丸。《脾胃论。李东垣方》。

  方剂组成:黄芪(蜜炙)9-15克,炙甘草3-9克,人参(或党参)9-12克,当归6-9克,陈皮6-9克,升麻3-6克,柴胡3-9克,白术9-12克,生姜4.5克,大枣4枚。

  功能: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主治和应用: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症见体倦肢软,饮食无味,大便溏薄,或发热自汗,舌淡,脉虚软无力;或清阳不升,头晕目眩;中气不足,内脏下陷;妇女阴挺,以及崩漏属于气不摄血者。

  临床用治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肾下垂,子宫下垂,重症肌无力的眼睑下垂,痔疮便血,久泻脱肛,内障眼病及慢性咽炎等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者。

  方义:黄芪,人参,甘草甘温益气,为主要组成部分;白术,当归,陈皮用以健脾养血,理气和中,升麻,柴胡升提阳气,为辅助部分。综合全方配伍,一是升提下陷阳气。补气药与升提药同用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分析:补中益气汤的立方要旨,在于补气。仔细分析,全方实由“异功散”(健脾益气)合“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加减而成,祥见下式。

  补中益气汤=(异功散—茯苓)+当归补血汤+(升麻+柴胡)

  (异功散: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组成。)

  (当归补血汤:由黄芪,当归组成。)

  从现代医学关点看,补中益气汤具有健胃护肝,兴奋强壮,解热镇痛等作用,故能治疗食少胃呆,烦劳内伤,身热心烦等证。

  来源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080

  

补中益气汤运用总结 [复制链接]

  有一患者,咳嗽,屡请诸医诊治,经久不愈。观其方,初起曾用疏表宣肺,散寒清解;继用降气化痰,抑肝止嗽,或健脾蠲饮,温中止咳;又用养阴润燥,敛肺固金,效皆罔然。逐用补中益气汤(党参12克,黄芪12克,白术9克,陈皮4.5克,当归6克,炙升麻、蜜柴胡各4.5克,甘草6克,大枣3枚,生姜2片)加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罂粟壳9克,两剂。是日,煎服一剂,至晚间服第二煎后,夜间竟安然入寐。次日二剂服完,咳嗽顿失。机理:老人家久咳气怯,痰少稀薄,夜间尤甚,每有微汗。此证咳久,肺脾气虚,阴液耗伤。益气伍甘寒,少佐敛肺之米壳,标本兼顾嘛。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经旨而订出的以甘温为主的补剂。本方以黄芪为君,参、草为臣,白术补脾,当归补血,陈皮理气,均为佐药;又用升麻、柴胡为使,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而实表。总之,补中益气汤功用,乃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主治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懒言、食不知味、渴喜热饮、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动辄气喘、脱肛、胞宫下坠等一切清阳下陷之证,脉可见虚软或浮大无力。后世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有了广泛的开拓,大凡正虚为主,或兼挟实邪或不兼,均可以本方加减化裁,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仅就部分补中益气汤加味的应用,叙述如下:
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蔓荆子、川芎,专治内伤发热,或里虚不足兼有外寒者。证见发热,间作不休,微汗,至颈而还,口不知谷味,可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头痛甚者加蔓荆子、川芎。如伴有泄泻而热不退,可加附子。此里虚不足,若反用汗下则贻误病机
补中益气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内伤久咳而不愈,可见潮热、微汗、咳嗽痰稀,不思饮食。是为气虚痰饮,不必理痰治嗽,正气足病自除。
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主治脾肺气虚,或心肺气阴两亏之畏寒、肢体怠倦、痰涎自出、心悸等症。本方有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之义。如前所述,方师治疗气虚阴耗久咳案,此后余每遇此等证屡用屡效。
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可治气虚臂痛、体软痰涎、头目晕重、身如虫行的脾气不升、气血不能营之证。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此以补中益气汤补气除阴火,加山栀以清三焦之火。主治劳伤中气,怒动肝火,证见气怯腹胀、口苦心烦或口舌生疮等症。
补中益气汤加黄柏。李东垣有因饮食劳倦,口干嗌干者加葛根,伴有肾水亏乏者加黄柏以救肾水,泻阴中伏火之治。又或烦扰不止加生地黄补肾水。余治中气陷,肾下垂血尿或慢性肾盂炎久治不愈者,有一定疗效。
补中益气汤倍加参、芪、主治元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加半夏、木香,主治胸痛,腹痛,左关脉弦之脾虚肝乘证。
补中益气汤加附子、人参,主治形寒肢冷、心悸、自汗、脉浮大按之弱或沉细结代等阳气虚寒证
补中益气汤加柴胡、黄柏、山栀、茯苓、木通,主治小便淋沥、气虚、膀胱湿热未清之证。
补中益气汤与丸药的配合应用:
凡饮食劳倦,夜寐难成或心烦者,可配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
凡饮食劳倦、思虑伤心脾者,可配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凡中气不足、纳谷少思或口漾清水者,可配香砂六君丸。
凡中气不足,脾胃虚寒,食后腹胀者,可配附子理中丸
凡中气不足,气病无力排解而便结者,可配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
凡气虚肾弱,腰腿痿废者,可配健步虎潜丸。
凡脾虚肝旺,可配左金丸。
凡脾胃亏损,停食痢疾,可配香连丸。
凡脾气素弱、月事不调者,可配逍遥丸等。
李东垣老人创补中益气汤,其在《内外伤辨惑论》中,就立方本旨云:本方治“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气受邪,”并说:“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东垣并论及了四时用药加减法,很值得玩味、仿效,临床确有实用价值。明代薛己继承李氏之学,对于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证,更达到娴熟境界,从其医案可见。《薛氏医案》曾载:“余素性爱坐观书,久则倦怠,必服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酒炒黑黄柏少许,方觉精神清安,否则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若再良久不寐,腿内亦热,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两腿左右频移,辗转不安,必至倦极方寐,此劳伤元气阴火乘虚下注。丁酉五十一岁,齿缝中有如物塞,作胀不安,甚则口舌有如疮然,日晡益甚,若睡良久,或服前药始安。至辛丑时五十有五,昼间齿缝中作胀,服补中益气一剂,夜间得寐。至壬寅有内艰之变,日间虽服前剂,夜间齿缝作胀,每至午前诸齿并肢体方得稍健,午后仍胀。观此可知,血气日衰。”足见薛己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有很深刻的体验。

  来源http://www.ngotcm.com/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080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

  理论根据: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中的“异病同治”原则。

  笔者应用该方于11个方面(科系),治疗34种病症。

  广泛应用于亚健康病人,即中医的虚劳证:如乏力气短,面黄肌瘦,精神萎迷,倦怠懒言,食少嗜睡,肢体沉重等。治以益气健脾,升阳强身。该方加荷叶仙鹤草灵芝桂枝、羌活、刺五加

  内分泌科:①糖尿病及口干、口渴,舌淡苔薄者:治以益气升津,该方加葛根、芦根、玉竹、石斛;舌胖苔白腻者,治以益气升津,化湿祛浊,该方加佩兰、砂仁、蚕砂、藿香石菖蒲。②自汗:该方加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五倍子,白芍。曾治1例阳虚盗汗,治以益气温阳止汗,该方加附子、龙骨、牡蛎、麻黄根、五倍子。

  呼吸科:①风寒感冒:用该方合藿香正气汤,2剂药可愈。感冒愈后身体虚弱者服用此药很快恢复体力。②气虚发热:治以甘温除热,该方加桂枝、生姜、大枣、白芍、葱白。③肺大泡:患者,男,72岁,患肺气肿肺大泡形成气胸经常住院排气抢救,于1990年求治,脉象虚滑,右寸无力,舌质淡苔薄白,治以补气固表,收敛生肌。用该方加防风、桔梗、白果、白及、五味子、贝母鹿角霜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服药月余,至84岁去世未发气胸。

  消化科:①腹泻:治以益气升阳,分清泌浊,该方加葛根、干姜、车前子乌药、益智仁、萆薢、炒薏苡仁。②便秘:治以益气健脾,软坚通便。该方(丸)合用知柏地黄丸。或该方加肉丛蓉、熟地、火麻仁蜂蜜芒硝。③胃瘫:治以益气健脾,该方加荷叶、甘松、三仙、木瓜、黄精、山药。

  泌尿科:①前列腺炎:治以益气通淋,该方加官桂、乌药、木香、化石、茯苓。肥大者治以温化寒湿,散结通淋。该方加附子、枳实、郁金、乌药、瓦愣子、皂荚。②尿浊:治以益气健脾,分清泌浊。该方加萆薢、石菖蒲、乌药、益智仁、薏苡仁。③尿毒症:患者,女,45岁,曾住过2个大医院,下病危通知后来诊,全身高度浮肿无尿,中医诊断为阴水,闭证,治以益气健脾,温阳通利。该方加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香加皮、蝼蛄。服3剂开始排尿,再服3剂,浮肿明显减轻,又服3剂,浮肿完全消退,随症立法处方经治4个多月痊愈,至今健康无恙。曾介绍10多位尿毒症病人,均治愈或显效。

  脏器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疝气,治法基本相同,即益气升提,收敛固脱。中轻度者均可治愈。患者,男,65岁,左下腹部有包块4cm×4cm,质软,可移动,彩超检查正常,立位可及,卧位消失,诊断为疝气(瘕聚)。用该方加枳实、木贼、五倍子、诃子、石榴皮。服药月余包块消失。

  脑内科:①脑血栓先兆及脑血栓:患者,男,81岁。1988年10月一天早晨右侧肢体瘫痪卧床不起,语言不利,诊断为脑血栓(中风),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经。该方加桃仁红花地龙香附、姜黄、皂荚、郁金、石菖蒲。随症加减服药1个月痊愈。能上7楼房盖调正电视天线。②高血压:患者,女,56岁。住吉林市天津街,1990年夏季来诊,头痛头晕乏力肢麻,血压200/130mmHg,脉象细弱,舌淡苔薄,治以益气通络平肝潜阳。该方加地龙、豨蔹草、牛膝、天麻、白芍、龙骨。服药6剂,症状消失,血压140/90mmHg。③低血压:治以益气升阳,补肾养血。该方加肉桂、葛根、麦冬、五味子、枸杞子鹿角胶。④脑血栓流口水:患者,男,62岁,脑血栓流口水不止,无法闭嘴,1989年9月来诊,脉弱,舌淡苔白滑,治以健脾益气,收敛固涩。该方加龙骨、牡蛎、佩兰、益智仁、芡实、白果。服药6剂止住口水。

  神经科:①阳痿:治以益气温阳,通经活络。该方加肉桂、淫羊藿肉苁蓉、九香虫、蜈蚣。②癫痫:患儿,男,6岁,患癫痫1年多,频发不自主抽搐,脉弱,玩累时加重,1995年10月来诊,治以益气解痉。该方加天麻、全蝎、防风、皂荚、钩藤。研沫,3g/次,3次/日,1个月治愈。③面神经麻痹:患者,男,24岁,酒后汗出,口眼歪斜1天,先服药2剂发汗,汗后治以益气活血,通络解痉。该方加全蝎、白附子、全蝎、皂荚、钩藤、川芎、红花。服药5剂,1周痊愈。④眼睑下垂:治以益气活血,收缩固脱。该方加枳实、葛根、甘松、木贼、五倍子。⑤眩晕:患者,女,42岁,素患高血压,近10余日眩晕恶心,不能睁眼,卧床不能动,经治1周无效请往诊,治以益气升阳,平肝熄风。该方加菊花、薄荷、构杞子、天麻、蒺藜、钩藤、牛膝、鸡血藤。开药5剂,服2剂可下地,服完5剂,自己来诊,再服5剂症状消失,血压由190/130mmHg降至150/90mmHg。⑥头痛:患者,女,40岁,头痛13年,起床先服止痛药,多方治疗无效,1999年来诊,无脉,舌淡苔薄,治以益气升阳,通络止痛。该方加麦冬、五味子、僵蚕、元胡、蔓荆子、细辛、川芎。服药3剂痛止,复诊,出现弦缓脉,再服3剂痊愈。⑦手抽筋,手颤动,手麻木:治以益气养血,通络解痉。该方加熟地、鸡血藤、桑枝、桂枝、秦艽、天麻、木瓜、伸筋草肌萎缩: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该方加山药、三仙、川芎、红花、乳香、桂枝、鸡血藤。

  妇科:功血,治以益气升阳,固脱止血。该方加桔梗、仙鹤草、白及、鸡冠花、龙骨、牡蛎、炮姜。

  五官科:①耳堵塞:患者,男,60岁,双耳堵塞,听力减弱,1997年夏季求治,诊断为耳聋,治以益气升阳,用补中益气丸1盒治愈。②过敏性鼻炎:患者,男,40岁,患病20余年,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用嘴呼吸,不离手帕,脉沉弦,右寸关无力,舌淡苔白,治以益气固表,宣肺通窍。该方加桂枝、苍耳子、薄荷、白芷辛荑、鹅不食草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服药40剂痊愈。③口腔溃疡:治以益气健脾,活血生肌。该方加桃仁、红花、白及、白敛、血余、儿茶。

  皮科:天庖疮。患者,女,38岁,患天庖疮3年多,多方求治,越来越重,面部及全身起疱流水,结痂出现瘀斑,难以入睡,坐卧不宁。于2005年5月求治,脉弱舌淡苔白滑,治以健脾益气,祛湿敛疮。该方加防风、荆芥、茯苓、化石、半夏、薏苡仁、苍耳子、蛇床子、白芷、赤石脂。服药5剂,溃破流水已止,再服5剂,疱疮基本吸收,可卧床入睡,又服5剂,疱疮完全消失。再以健脾益气,化瘀祛斑,治疗月余,瘀斑基本消失。(于国昌)

  
本篇文章来自<Ahref='http://www.100md.com'>百拇医药网</a>原文链接:http://www3.100md.com/htmlcontentb.asp?url=/html/paper/1007-641XA/2008/11/102.htm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