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鸡鸣散

2015/7/30 09:47|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423|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鸡鸣散(证治准绳)  苏叶 吴茱萸 枯梗 木瓜 橘皮 槟榔 生姜    《证治准绳》里的“鸡鸣散”,由槟榔、陈皮、木瓜、吴萸、紫苏叶、桔梗、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鸡鸣散(证治准绳)

  苏叶 吴茱萸 枯梗 木瓜 橘皮 槟榔 生姜

  

  《证治准绳》里的“鸡鸣散”,由槟榔、陈皮、木瓜、吴萸、紫苏叶桔梗、生姜及皮等药组成。有行气降浊,宣化寒湿的作用。主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恶寒发热等。

  
槟榔七枚,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上细切,水煎,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天略温服亦得。

  

  鸡鸣散是绝奇方,苏叶茱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煎冷服,肿浮脚气①效彰彰。

  词解:①脚气:古称“壅疾”,有干、湿之别,脚肿者为湿脚气,不肿者为干脚气。

  来源:《朱氏集验方》。
词解:①脚气:古称“壅疾”,有干、湿之别,脚肿者为湿脚气,不肿者为干脚气。
药物:槟榔七枚(9克) 橘红(6~9克) 木瓜(9克)各一两 吴茱萸(3克) 苏叶(7克)各三钱 桔梗生姜各半两(各7克)
用法:研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水三大碗,慢火煎留碗半,去滓(按:应为过滤留滓),再入水二碗,煎取一大碗。二汁相和。次日五更分二、三次冷服,冬日略温亦可。服后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当下黑水粪,即肾家所感寒湿之毒气下来也,早饭前后痛住肿消,但只是放迟吃物,候药力过,并无所忌。
功效:温宣降逆,开郁利湿
适应症:脚气,两膝以下肿胀、痹痛,足部尤甚,以指按之不起,脉迟而涩,或见濡软,甚则寒热,或饮食减少,腹痛下痢,或有胸闷泛恶者。

  
方义:本方是治疗脚气的一张要方。方中吴茱萸散寒下气,能“治肾气脚气水肿”(大明);木瓜舒筋化湿,善治“湿痹脚气”(别录)和“脚气冲心”(藏器)。《千金》有张专治脚气入腹的吴茱萸汤,即是此二药组成。可见这二药对于湿性脚气而肿胀痹痛有殊效。至于紫苏、桔梗、陈皮三味,主要用作开肺利气,“气利则湿行”。因为脚气为壅疾,所以重用槟榔一药,下气降逆,以泻下泄壅,使湿气从大使而出,即所谓“当下黑水粪,即肾家所感寒湿之毒气”。此外,佐用生姜,也不外温散寒气,协助解除脚气。综合起来,本方对于湿性脚气有较好的疗效。假如症见肿热上犯入腹,湿气冲胸,呕恶腹胀,喘息抬肩,自汗淋漓,乍寒乍热,脉短促者,是“脚气冲心”的危险之症,必须加入温阳降逆的附子等品,始能挽救。
本方方名“鸡鸣散”,意在要求于五更鸡鸣时服药,这实际上是取空腹时药物吸收较易,尤其易于达到泻下以除水湿的目的。因此,本方在清晨空腹时服用亦可。

   【别名】证治准绳方


    【组成】槟榔1.3、陈皮1.3、木瓜1.3、吴茱萸0.4、紫苏0.4、桔梗0.7、生姜0.7。


    【主治】脚气疼痛,及风湿流注,足痛筋脉浮肿者。


    【应用】用于湿性脚气初起,足腿肿重疼痛,步行困难。


    【用法】每次服三至四克,清晨空腹时和冷开水缓缓服下。


    【歌诀】鸡鸣散是绝奇方,苏叶茱萸桔梗姜,瓜橘槟榔煎冷服,脚气浮肿效果良。


    【来源】《朱氏集验方》卷一。


    【组成】槟榔7枚 陈皮 木瓜各30克 吴茱萸6克 桔梗15克生姜(和皮)15克 紫苏茎叶9克


用法

    上药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毫升,慢火煎至375毫升,去滓,用水500毫升,煎滓,取200毫升。两次煎汁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一碗许黑粪永,即是原肾家感寒湿毒气下来。至早饭前后,痛住肿消。等药力过,方吃食物。


功用和主治

功用

    行气降浊,化湿通络

主治

    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甚则胸闷泛恶。


    「鸡鸣」,是指服药时间。五更鸡鸣乃阳升之时,取阳升则阴降之意。其煎服法是:诸药共研粗末,隔宿用水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半,药渣再用水二大碗,煎至一碗,二汁相和,至次曰五更鸡鸣时作二、三次冷服。天明时大便当下黑粪水,即使肾所受寒湿毒气从大便排出。早饭须待药方过后再服。本方有开上、导下、疏中之效。规定服药时间之意主要是取其空腹药方易于发挥,可使寒湿之邪随阳气升发而散。故名「鸡鸣散」。


用药禁忌和不良反应

用药禁忌

    1.孕妇慎用。


    2 .方中槟榔易耗正气,故不宜久服。


    3. 干脚气、湿热脚气者不宜使用本方。


    4.同名异方:(1)《证治准绳》中有数方鸡鸣散,方药组成及功用不同于本方。(2)《伤科补要》鸡鸣散:归尾、桃仁大黄,治胸腹蓄血。

不良反应

    有时有腹部不适及腹泻反应,或偶有头晕身痒;如用量失当,可见流涎、呕吐等副作用


药理作用

    鸡鸣散(Ji-Ming-San,JMS)对动物模型的镇静、利尿、抗凝作用;探讨鸡鸣散药理作用的昼夜节律性差异,验证前人关于鸡鸣散择时用药的科学性。方法以小鼠走动时间、前肢上举次数和自主活动为指标观察鸡鸣散镇静作用及其昼夜差异;用代谢笼法观察鸡鸣散利尿作用及其昼夜差异;用玻片法观察鸡鸣散抗凝作用及其昼夜差异。结果:鸡鸣散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使小鼠走动时间、举上肢次数及活动次数均明显减少,用药后小鼠原有活动昼夜节律消失;鸡鸣散有良好的利尿作用,用药后明显增加排尿量,且作用呈昼夜差异,夜间用药效果明显优于白昼;鸡鸣散有明显的抗凝作用,用药后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CT),且作用呈昼夜差异,白昼用药CT延长显著长于夜间。结论:鸡鸣散具有良好的镇静、利尿及抗凝作用,且利尿、抗凝作用呈昼夜节律性差异,在动物休息期末、活动期初用药疗效较好。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227627.htm

  

  说说鸡鸣散
作者:wangqixian

  
出处: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

  关于方名:鸡鸣,言服药时间。《内经》云: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此药在鸡鸣的五更天服用效果最好,并经历代无数临床实践证明,所言非虚。参考另外两首同名方剂,其妙义当细心体会。

  散,言剂型,有三种:1、作细散,冷开水冲服。2、作粗散,熬汁冷服。3、直接作汤剂。

  方药组成: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紫苏茎叶、桔梗、生姜、生姜皮

  方 歌:

  1、鸡鸣散治湿脚气,
槟瓜桔苏姜陈萸。

  2、鸡鸣散是准绳方;
苏叶吴萸桔梗姜:
瓜橘槟榔晨冷服,
脚气浮肿效非常。

  一.鸡鸣散在伤科中的应用

  病例1:患者于某,男性,25岁,2003年5月14日就诊,半月前踢球扭伤踝关节,拍х线片,未见骨质异常改变,遂服用跌打丸,外用正骨水,无效来诊。查:左踝及足部肿胀明显,足跟部及踝部后侧有散在的紫色瘀癍,活动不利,舌淡红,舌边有瘀点,遂用槟榔12克,吴萸8克,木瓜8克,独活12克,薏苡仁12克,陈皮12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桔梗10克,生姜皮8克,丹参10克,桃仁8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川芎10克,服10剂后而愈。
  
分析:患者于损伤后,气血瘀阻,瘀久而又复感风寒湿邪,久病而湿聚,壅阻经络气血不得宣通,故见足部肿胀,因湿性重浊,又为阴邪,故行走劳累后,其症状加重,故以鸡鸣散为主加味治疗。方中以鸡鸣散宣通气机,行气降浊,开壅行滞,宣化寒湿,配伍独活祛筋骨之间的风寒湿邪,防风祛风、舒通经脉、散郁结,茯苓、白术、陈皮、薏苡仁健脾理气利湿,诸药合用,共奏疏通经络,行气降浊,宣化湿邪。当归、熟地、川芎、桃仁、丹参的运用主要基于陈士铎的“……筋之舒,在于血和……盖血亏则筋病,用补血药以治筋……则筋得其养而宽,筋宽则诸症悉愈矣……”共奏活血化瘀、开壅行滞,化湿消肿之功。
  
病例2:患者齐某某,女性,48岁,体形较胖,曾有慢性膝关节滑膜炎病史。2005年4月12日就诊。于一周前行走稍多,而出现右膝关节肿痛,无红无热,浮髌试验阳性,x线显示:骨质轻度增生,余未见异常。舌淡红,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舌边有散在瘀点。方药:槟榔15克,陈皮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吴萸8克,茯苓20克,薏苡仁15克,木瓜15克,葛根15克,桔梗10,寄生15克,苍术l2克,泽泻20克,当归15克,牛膝20克,丹参15克,每日实施按摩治疗,并嘱咐患者适当锻炼股四头肌,15剂后痊愈。
  
分析:慢性膝关节滑膜炎属中医痹证,多为素体肝肾阴虚,外感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而以挟湿者居多。肥胖者,脾虚湿盛,劳累后,加重湿气下注于膝关节而发病。故本方以鸡鸣散为主,宣通气机,行气降浊,开壅行滞。配伍寄生、牛膝、当归、泽泻补益肝肾;独活祛下焦与筋骨之间的风寒湿邪;党参、茯苓、苍术、薏苡仁、陈皮健脾理气燥湿消肿;丹参活血化瘀,共奏开壅行滞,宣化湿邪之功。以及嘱咐患者适当锻炼股四头肌,配合局部按摩,有利于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营养供给,滑利关节,解除粘连,促进组织修复,防治肌肉萎缩,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可起到消肿止痛作用。
  
鸡鸣散是治湿脚气的一首要方。出自《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湿脚气以两胫肿大重着、软弱麻木而无力为其辨证要点,也是施治的依据。《外台秘要》云:“脚气者,壅疾也,惟宣通可以去壅滞。”故根据“着者行之”之原则,采取宣散湿邪,下气降浊的方法。方中重用槟榔,其性重坠下达,以降气除逆,泄泻壅滞,配伍木瓜,下行祛湿利痹,舒筋活络,二药合用,对于湿性脚气而肿胀痹痛有特效,辅以吴茱萸散寒降浊。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开郁化滞,逐冷降气,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吴茱萸与木瓜配伍能治脚气冲心之证。佐以紫苏叶,辛温疏散风寒;桔梗宣开上焦肺气;陈皮以行气燥湿,醒脾。三味药之主要作用为开肺利气,行脾化湿,达到“气行则湿行”。此外,使以生姜,温散寒气,共奏宣通气机,行气降浊,开壅行滞,宣化寒湿之功,而解除脚气,故本方具有开上、导下,疏中、温宣,降浊之效

  二.鸡鸣散加减治疗湿脚气
  
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病,临床上可分为干脚气(干型,以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为主)、湿脚气(湿型,以水肿为主)及混合型3型。湿脚气临床表现为足胫肿重无力,麻木冷痛,严重者导致心脏病变,初起心悸,气促,甚至心包、胸腔积液,常发生右心衰竭,甚至全心衰。笔者1994-1999年运用鸡鸣散加减治疗湿脚气21例,临床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21例均来自门诊,男13例,女8例,年龄33~71岁,平均46岁,病程最短3d,最长2年,平均3个月。病例选择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而确诊,无严重心、脑疾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水肿。

  2 治疗方法
  
以鸡鸣散加减:槟榔15g,陈皮、木瓜各12g,吴茱萸、紫苏叶各3g,桔梗、生姜各5g。若气虚者加党参15g,炙黄芪20g;腰酸痛者加续断、桑寄生菟丝子各10g;寒湿较重者加附子15g,肉桂6g;表证明显者加桂枝、防风各9g;心悸胸闷者加瓜蒌12g,薤白9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约150ml,凌晨空腹冷服。
  
所有病例均嘱其进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如糙米、麦类、豆、禽蛋等。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疼痛、肿胀消失,实验室检查血丙酮酸浓度达到正常水平。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血丙酮酸浓度明显降低。好转:临床症状改善,血丙酮酸浓度有所降低。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验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21例中,治愈7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血丙酮酸治疗前为(205±60)μmol/L,治疗后降为(164±40)μmol/L。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58岁,干部,1998年3月初诊。两足麻木冷痛、足胫肿重无力、行走困难已3月余。曾诊为“痹证”,予消炎痛、头孢氨苄及外用中药浸泡等治疗,疗效不显。刻诊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血丙酮酸169.0μmol/L),诊为湿脚气。予鸡鸣散加减治疗,并嘱其食用富含维生素B1食物,10d后疼痛、肿胀明显减轻,自觉行走较前轻松,继服20剂,疼痛肿胀完全消除,实验室检查血丙酮酸正常(98.0μmol/L),停止服药,随访1年至今未复发。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湿脚气证系寒湿之邪下着两足所致。寒湿壅阻经络,气血不得宣通,故两足麻木冷痛,足胫肿重无力,气逆上壅于胃,则胸闷泛恶。治疗大法,当逐湿祛邪,宣通气机。方中以槟榔为君,质重下达,行气逐湿;臣以木瓜舒筋活络,并能化湿;陈皮健脾燥湿理气;佐以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外散表邪,内开郁结;吴茱萸、生姜温化寒湿,降逆止呕。诸药相合,祛湿化浊,宣通散邪,温化寒湿,行气开壅。

  三.加减鸡鸣散治疗肾病水肿

  1 药物组成与加减
  
基本方:木瓜、茯苓、泽泻各30g,吴萸20g,槟榔、炮附片各60g,陈皮15g,甘草、苏叶、葶苈子各10g,生姜6g。头昏目眩血压高者加石决明地龙各20g,恶心呕吐者加半夏黄芩各10g,尿少带血者加白茅根15g,海金沙10g。

  2 典型病例
  
例1:裴某,男,34岁。1983年8月10就诊。1981年6月以来,全身反复浮肿2年之久。近日面色白,精神不振,全身高度浮肿,腹部隆起,明显腹水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小便短少,恶心呕吐,四肢发冷。尿蛋白(+++),颗粒管型(+),白细胞(+),红细胞少许。诊断为:慢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
  
治以温阳化水,方用鸡鸣散加减:木瓜、吴萸、茯苓、泽泻各30g,槟榔、炮制片各60g,甘草、葶苈子、丝瓜络各10g,生姜6g。水煎取汁350ml。于清晨鸡鸣时服下。药后解稀黑便2次,小便尿量增加,腹胀缓解。以后药量减半,服药6剂肿消。后以金匮肾气丸调理而愈,随访9年未复发。
  
按:此例病程2年之久,反复发作,肾气逐渐衰微,阳不化气,水湿下聚,致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尿量逐渐减少,用陈皮、生姜温中止呕,重用附子、吴萸温补肾阳,茯苓、泽泻、丝瓜络通利小便;葶苈子通调肺气,使水气下行,渗入膀胱,小便通利,水肿得消。
  
例2:常某,女,19岁,1986年6月21日就诊。反复浮肿3年。1986年4月某医院诊为慢性肾炎,用青霉素、双氢克尿塞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来诊时全身浮肿加重,尿少色黄,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腹水征明显。小便常规:颜色黄,蛋白(++),红血球、白血球少许。西医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
  
治则:重在治标,兼顾治本。药用鸡鸣散基本方加黄芪20g,党参12g,海金沙10g,茅根15g。水煎取汁300ml,清晨空服。药后解稀黑便数次,尿量增加。水肿消退后,以金匮肾气丸调治而愈。

  3 体会
  
鸡鸣散方中,重用槟榔通腑除湿、行气利小便,生姜、吴萸温中散寒,紫苏为血中之气药,气行则血行。佐以木瓜之酸,桔梗之苦,酸苦涌泄为阴。寒湿之气,得行气之药,微汗解之,解之不尽,从大便泄之。方中重用附片,以增强温阳之力,用葶苈子泻肺气,茯苓、泽泻增强排尿之功。五更服药,疗效更显。

  四.鸡鸣散加减治疗结节性痤疮 

贺某某,40岁。从18岁开始面部潮红瘙痒结节囊肿,多方诊治未效。1999年4月21日初诊,见面部潮红,大小不等的丘疹黄豆或绿豆大小,彼此凸凹不平,呈结节状广泛分布于面部两颊及下颌,整个面部尤如蟾蜍皮一样,每于说话及情绪激动时,面色由潮红转为紫暗如茄子色,局部瘙痒,面部虽粗糙而不干燥,毛囊丘疹虽起伏不平而未角化,无鳞屑,抚之不棘手,伴口淡乏味,头重嗜睡。舌淡苔润,舌质晦暗,脉沉微。观其既往用药,中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泻火祛湿为主,外治大多为各类激素软膏。分析病机为脾虚湿盛,寒滞经脉,气机不利,阳气失于清展,湿浊之邪侵淫肌肤,泛溢面部,盘踞不解,成为痼疾。治拟燥湿健脾,芳香化浊,通阳化气。方以鸡鸣散加减:苏叶、木瓜、良姜、吴萸、橘红各15g,桔梗25g,槟榔50g。服5剂后,觉瘙痒减轻,但面部症状如故。再予上方加苍术30g,连服30剂,面色由紫红色转为淡红,但说话时面部颜色略变赤,结节性丘疹明显缩小变软,数量减少,瘙痒消失,面颊及耳部前后已光整,对比原先,判若二人,且食欲大增,舌质转为淡红舌,白腻苔已退。药中病机,守方再进30剂后,面部结节性丘疹全部消失,肌肤润泽,告愈。
  
痤疮以局部毛囊红色丘疹,或黑头粉刺、脓疮、结节、囊肿等为主要表现。临床分为肺热、胃热、血热、湿毒、血瘀等型,在治法上各有千秋。而本例患者历时20余年,更医数十人而无功,可谓棘手。笔者认为关键是病机不明,未能摆脱热与毒的束服,按常法施治,难得建树。对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既要知悉其常,又要知其变证,不必拘于常规常法,更要善于思考和总结前医不应之因,从而达到明能烛幽,避免重蹈覆辙。笔者首诊抓住脾虚湿盛,寒滞经脉,淫气妄行之关键所在,用燥湿健脾、芳香僻浊、通阳化气为法,以鸡鸣散展示其开上、导下、疏中、温宣、降浊之功。药用色赤气香、辛温之苏叶,辛者能散,温者能通,散经脉之淫气湿毒,通阳明之沉寒痼浊;木瓜和胃化湿、舒筋活络、通行气血、宣络脉、达百骸、辟湿浊;桔梗、橘红开中上焦之气,气行则湿自化,络自通;良姜、吴萸温运中州、散寒通阳,以扶脾燥湿,脾旺则湿去阳复,气行血畅则湿浊无容藏之所;槟榔宣利五脏六腑经络之湿滞,行气逐湿,则结节自消;味香气烈之苍术入太阴、阳明二经,燥湿健脾、运脾和胃、开郁宽中,无所不至,发水谷之气,越经络之滞,能入清经,通行湿滞,特别对久羁之阴寒湿浊,非此莫属,非此不举。诸药合用,气味雄厚,安内攘外,消痤疗疮,标本兼治。一可入脏腑达中州,运转枢机,荡涤阴邪,则脾健阳振,湿化机畅,以正本清源。二可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通行气血,则久羁于面部的湿毒浊邪得以消散,恢复其庐山真面目。

  五.孙太太香港脚入腹治验

  杭垣水沟巷孙太太。两足自至跗皆肿。热痛甚。皮色光亮。至晚发厥。延余诊之。脉沉而弦。余曰。此名香港脚入腹。亦危症也。冲心即死。其足上有诸络现者。尽刺出血。并刺委中。遂与鸡鸣散。令五更鸡鸣时服。外以蚕矢汤熏洗
次晚果不厥而热痛仍然。乃用槟榔、蚕沙海桐皮、木瓜、片子姜黄、黄芩、滑石薏仁等而愈。
六.宋孝志教授临床治疗寒湿脚气总结一文,验之于临床,其实用价值为高,应当加以推广。在治疗心衰水肿过程中,宋教授尤其对风心病心衰的辨治,有其独特见解和经验。他提出以开肺散肝,温散寒湿之法,治疗风心病心衰水肿,而并不刻意单纯消肿利水。并推出以“鸡鸣散”为主方,苦降酸收,温散寒湿。数十年来,他以此法,治疗了许多风心病心衰的病人,收到了显著的疗效,曾被周围许多的医患,称为治疗水肿一绝。宋老认为,风心病心衰的特殊发病机制是:初期为风、寒、湿三邪合而为病,尤以寒湿为重。因寒湿困阻肝脉,流注于四肢关节,久则经络痹阻,寒湿凝滞,气血失和,发为水肿。因肝为心之子,母病及子,故久病寒湿上冲于心,旁及于肺,而见心悸、喘憋等证。治疗当以开上导下,温经散寒,宣降湿浊为主。并以此为机理,选用鸡鸣散为主方。

鸡鸣散一方,出自于宋代朱君辅的《类编朱氏集验医方》一书。原为治疗“湿脚气”两腿肿之要方,组方以“着者行之”为原则,以槟榔、橘皮、木瓜、吴茱萸、柴胡、苏叶、桔梗、生姜行气降浊湿、化寒湿。方中诸药均以气为胜,因治肿必治水,治水必治气,气行则水散。方中苏叶温散风寒,桔梗开宣上焦,橘皮开中焦之气,吴茱萸泄降寒浊,槟榔重坠至达下焦,而成三焦同治。同时木瓜配吴茱萸,可平冲心上逆之气,而使湿邪不得上冲。总之,诸药皆主以气,使寒湿之邪,或从汗出而解,或从下利而出。必须强调此方宜在鸡鸣五更时,冷服为佳,以从阳注阴,从阴解邪。加减之法:寒重加附子;心阳虚加桂枝;痰中带血加小量桃仁;水肿较甚加茯苓、泽泻;妇女月经不调香附、桃仁、益母草

鸡鸣散是一张名方,治疗寒湿脚气与脚气冲心而为专长。宋老虽已逝世,但他留下了很多的医疗经验,极为珍贵。余在临床,治疗水气腿肿,每以五苓散防己黄芪汤取效,然有时也并不见效。而病人催促消肿,势如风火,急不可耐,往往使我无从措手足。就在这个时刻,使我想起了宋老推出的“鸡鸣散”,治疗腿肿甚至肾囊也肿,疗效惊人,使我为之惊叹。
- 本文出自药圈,原文地址:http://www.yaoq.net/thread-763109-1-1.html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鸡鸣散

  【处方】 大黄30克(酒蒸)杏仁3~7粒(去皮、尖)

  【制法】上研细。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血瘀凝积,气绝欲死,或久积瘀血烦躁疼痛,叫呼不得。

  【用法用量】用酒2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津,鸡鸣时服。次日取下瘀血,即愈。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页首

《朱氏集验方》卷一:鸡鸣散

  【处方】槟榔7枚陈皮 木瓜各30克 吴茱萸6克 桔梗15克 生姜(和皮)15克 紫苏茎叶9克

  【功能主治】行气降浊,化湿通络。治湿脚气。足胫肿重无力,行动不便,麻木冷痛,或挛急上冲,甚则胸闷泛恶。

  【用法用量】上药为粗末,分作八服。隔宿用水750毫升,慢火煎至375毫升,去滓,用水500毫升,煎滓,取200毫升。两次煎汁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次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一碗许黑粪永,即是原肾家感寒湿毒气下来。至早饭前后,痛住肿消。等药力过,方吃食物。

  【备注】方中槟榔质重下达,行气逐湿为君;木瓜化湿通络,陈皮理气燥湿为臣;紫苏叶、桔梗宣通气机,吴萸、生姜温散寒邪并为佐。诸药合用,共奏行气降浊,化湿通络之功。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一

页首

《古今医统》卷九十三:鸡鸣散

  【处方】 大黄(酒蒸)30克 桃仁7粒(去皮、尖)当归尾15克

  【功能主治】治跌打损伤,瘀血凝积,痛不可忍,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用酒250毫升煎,去滓,五更鸡鸣时服,取下恶血即愈。若气绝不能言,急以小便灌之即苏。

  【摘录】《古今医统》卷九十三

页首

《伤科方书》:鸡鸣散

  【处方】生地2钱,大黄3钱,杏仁(去衣)1钱,当归(酒洗)1钱5分。

  【功能主治】跌打瘀血攻心,脉绝欲死。

  【用法用量】用生水、酒煎服。

  【摘录】《伤科方书

页首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鸡鸣散

  【处方】牵牛子末1两,胡粉1钱,大黄(蒸末)2钱,朴消(炼成粉)3钱。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气疬疼痛及热毒结核,或多烦闷,热而不寒者。

  【用法用量】鸡鸣时,以井华水调服3钱匕,以利为度,不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页首

《三因》卷九:鸡鸣散

  【处方】 大黄1两(酒蒸),杏仁3-7粒(去皮尖)。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利去瘀血,推陈致新。主跌扑损伤,血瘀停积胁内,日久作痛。

  【用法用量】《普济方》有红花一分,当归二钱。

  【摘录】《三因》卷九

页首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引《三因》:鸡鸣散

  【处方】 大黄(酒蒸)5钱,当归尾3钱,桃仁2-7粒(研)。

  【制法】上锉,作一帖。

  【功能主治】推陈致新。主金刃伤,打扑伤,血瘀凝积,烦闷欲绝。

  【用法用量】酒煎,鸡鸣时服。次日下瘀血即愈。

  【摘录】《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九引《三因》

页首

《准绳·幼科》卷五:鸡鸣散

  【处方】炒术、当归、川芎、甘草、大力子、茯苓木通桔梗、蝉蜕、升麻橘红山楂红花

  【功能主治】使痘毒自表外出。主男女发热3-5日,或痘末形成,痘形隐隐,或才形于外而不能快利,或烦躁谵语,或腹疼呕吐,或痰喘恶渴。

  【用法用量】上用酒炒,加灯草、生姜,煎服,临服入雄鸡血,酒亦妙。

  【摘录】《准绳·幼科》卷五

页首

《普济方》卷三○九:鸡鸣散

  【处方】 当归须5钱,赤芍药5钱,大黄5钱,降真、苏木、甘草各少许。

  【功能主治】内外颠伤损骨。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用水2盏,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或加小便。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来源http://www.zysj.com.cn/zhongyaofang/yaofang_j/jimingsan.html

  

  吴本汉464600重庆市奉节县新县城本汉堂中医门诊

     关键词 鸡鸣散寒湿性脚气冲心

    鸡鸣散,中医常用方中药物为散剂或为汤剂,待五更鸡鸣时服用,故其名曰鸡鸣散.

    通览祖父医案,收集整理,集鸡鸣散诸方.仅供同仁参考,并诚挚希望加以指正.

    鸡鸣散一方《证治准绳》:槟榔7枚,橘红、木瓜各1两,吴萸、苏叶各3钱,桔梗、生姜各半两(原方).

    鸡鸣散一方《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槟榔6~9g,木瓜6~9g,陈皮3~6g,桔梗3~6g,紫苏3~9g,吴萸2~4g,生姜3~5片.

    鸡鸣散一方《三因极-病症方》:当归尾5钱,桃仁3钱,大黄1两,加酒煎.

     鸡鸣散一方《世医得效方》:杏仁,大黄.

    鸡鸣散一方《伤科补要》:当归尾,桃仁,大黄.

    吴氏鸡鸣散一方《祖传验方》:人参5钱、茯苓1两、大黄5钱、吴于1钱、当归5钱、麦冬5钱、天冬5钱、牛夕3钱、五味子2钱、桔梗3钱.

    常随症加入扁豆、光条、赤小豆、苡仁等.

    方解:综合众鸡鸣散,方中槟榔、木瓜、大黄,入脾经肺,具有行气,消痰,逐水降火之力,泻五脏六腑之涌滞,下脚气之水肿;吴于、紫苏、生姜归脾、胃、肾经,散寒,降逆助阳,祛腑中湿气而治脚气之水肿;桃仁、杏仁、当归、牛膝,有归肺、脾大肠经,有归肝、肾经,方中合用,补血活血,行下通脉,润肠通腹痞,利尿而治脚气;赤小豆、苡仁、光条、扁豆、茯苓,健脾除湿以治其本;桔梗独入肺经,宣通气机,引药上行;人参、五味子、麦冬、天冬,益气固本,养心以生脉,以利消导而不伤津,经曰:“保住一份津液,便留的一份生机”.诸药同伍,有温宣、开通、消导、疏中、升清降浊、活血祛瘀、养心扶正等作用.

     主治:寒湿性脚气.常称“脚气寒”.

    《医编》:“寒湿在上,则头重,胸闷呕吐,在中则腹泻痞瘪,在下则胫足肿胀,在外则身肿重,骨节痛.”

    《脚脚气概论》:“此病虽自足发而病根在腹,故心下解豁者,纵令诸症重者易愈,心下硬满则难治,欲治此症,不问足须问腹如何,虽肿胀消麻解而腹里病不除,必再发”.

    寒湿型脚气,从临床表现可分为3个阶段:①患病初期:下肢疲软乏力,足背微肿.时起时消,腹中消化欠佳,时人不易察觉.②中期:下肢酸麻,胫肿轻度,腿肚胀痛感明显,腹微胀满,肠鸣稍轻,大便时而稀薄时而秘结.舌淡红苔白,脉象迟缓,往往因误诊为肠炎而被忽视,延误时机,影响治疗.③后期:即“脚气冲心”.心悸气短,动则少气欲绝,咳喘气急,痰白清稀,胸闷欲呕,食欲不振,稍食即胀,大便秘结.不得平卧,烦躁不安,时有神昏谵语,下肢胫肿如石,麻木不仁,不知痛痒或者又疼痛难忍,难以着地.舌淡苔白滑腻或薄白,脉象沉缓或者结代.

    甚者胫肿过膝,病势危急.

    几十年来,宗祖法,巧用鸡鸣散诸方,随症灵活变通,治疗寒湿型脚气冲心,见效迅速而且效验颇多,现举一二.

    例1:患者,83岁,永安镇人.2009年9月9日就诊.家人代述:2009年9月县医院诊断为老年性慢性心功能衰竭入院.9月12日,持病危通知出院,来诊.证见:重病容,瘦削苍白.心悸、胸闷,胃部难受,动则气短.多日不食不便,懊恼、嘈杂,日不能寝,夜不能寐.尤其不能平卧,平卧则气短欲绝.常伏桌似睡非睡.膝下至趾,肿胀如石头,麻木不仁而内又觉的疼痛,步履维艰.近又时而胡言乱语,舌淡苔腻,脉结促(代).面对诸证,苦思良久认定为寒湿型脚气,遂以:槟榔20g,紫苏15g,木瓜20g,吴萸8g,桔梗12g,陈皮12g,当归尾25g,杏仁12g,桃仁12g,牛夕10g,山楂20g,汉防己10g,茯苓15g,大黄15g,生姜7片,前仁15g,赤小豆20g,1剂水煎待鸡鸣时服100ml次日中午,便下黑粪.又守原方水煎1次服100ml,3次/日,5剂之后,已能饮能食能平卧了,胫肿全消.随访,至今健在.

    例2:患者,男,69岁,康乐镇木耳八社人.1995年6月12日其子用滑竿将其抬来求诊.观其面黄如蟹,浮肿.全腹及趾肿胀,一按则凹,一时难复.动则喘促.眼巩膜黄染,舌质淡红,苔白滑厚腻,脉迟缓.家人代诉:近1年多来,胫腿肿胀,时痛时麻木,时发烧.常常几天才解1次大便.这次进住人民医院,诊为肺源性心衰,1个月余肿胀未消,出院求治于中医.一方:槟榔25g,木瓜15g,紫苏15g,车前子15g,桑皮15g,丁力10g,大枣25g,吴萸20g,大黄15g,茯毛20g,茯苓皮20g,黄芪25g,麻黄10g,化红10g,赤小豆30g,生姜15g,3剂后,肿胀自头面至下消至脐部,能食稀饭,面食.二方:桃仁12g,红花6g,当归12g,炒大黄10g,槟榔20g,木瓜12g,紫苏12g,吴萸4g,赤小豆25g,茯苓皮20g,淮山12g,黄芪12g,大枣12g,5剂后,肿胀全消退,见瘦削,乏力少气,足软无力.三方:党参15g,黄芪15g,炒白术10g,茯苓10g,大枣10g,淮山15g,当归15g,桃仁10g,炒大黄10g,木瓜12g,怀牛膝10g,吴于3g,5剂后,康复如常.

    “寒湿型脚气攻心”乃寒侵湿存体内为患,如《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腹大胫肿,喘咳身重”.《素问·逆调论》又云:“夫不得卧,卧而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其症状与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十分相似,以心悸,短气,咳喘,胫肿,身肿为标症之特征.《素问》:“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基础学》:“诸湿肿满责之以肺、脾、肾三者水液代谢紊乱”所致水气上冲凌心,导致心肺受损,而产生心悸气短,咳喘;水气外泛,全身泛肿,水气下窜,胫肿如石.

    众鸡鸣散合用,各司其职,标本同治,具有消导,疏中,温宣,升清降浊,活血祛瘀、养心扶正之功效,后以八珍汤之类善其后,每获良效.

  来源http://www.yixue360.com/Front/XueShuLunWen/Article.aspx?ArticleID=181618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