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泻肝汤

2015/7/31 09:00|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18|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泻肝汤(三因方)  柴胡 前胡 桑皮 细辛 蕤仁 栀子 黄芩 升麻 决明子    《三因》卷八方名  泻肝汤组成  前胡(去苗)、柴胡、秦皮(去粗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6.泻肝汤(三因方)

  柴胡 前胡 桑皮 细辛 蕤仁 栀子 黄芩 升麻 决明子

  

  三因》卷八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前胡(去苗)、柴胡、秦皮(去粗皮)、细辛(去苗)、栀子仁、黄芩、升麻、蕤仁、决明子各等分。

主治

  肝实热,阳气伏邪胁痛,忿忿悲怒,发热喘逆,满闷,目痛,视物不明,狂悸,非意而言,乍宽乍急,所作反常。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2盏,加苦竹叶、车前叶各5片,煎至盏半,纳药再煎至8分,去滓,入芒消1钱匕,煎溶,不拘时候服。

制备方法

  锉散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1680816.htm

  

  处方

  防风 大黄 茺蔚子 黄芩 黑参 桔梗 芒消各30克

[返回]制法

  上药研末

[返回]功能主治

  风热入眼,致患鹘眼凝睛外障,初起痒痛泪出,眼珠难以回转,不辨人物者。

[返回]用法用量

  每次3克,以水150毫升,煎至75毫升,食后去滓温服

[返回]摘录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

  

[返回]《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三

方名

  泻肝

组成

  石决明1两,川大黄1两,桔梗1两,车前子1两,芒消1两,羚羊角两半,防风两半。

主治

  伤寒热病后,患目外障。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返回]《外台》卷三十八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大黄2两,黄连2两,石膏2两(碎),甘草(炙)1两,黄芩1两,细辛1两,生姜1两,半夏(洗)1两,栀子14枚(掰)。

主治

  发热目赤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温服。

制备方法

  上切。

附注

  不服石人亦主之。

[返回]《千金翼》卷十五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人参3两,半夏(洗)3两,白术3两,生姜6两(切),细辛1两,茯苓2两,黄芩2两,前胡2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

主治

  肝气不足,目暗,四肢沉重。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返回]《千金翼》卷十一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大黄2两,白术2两,甘草(炙)1两半,芍药1两半,当归1两半,茯苓1两半,桂心1两半,人参1两半,黄芩1两半,细辛1两半,生姜3两(切),半夏4两(洗)。

主治

  漠漠无所见,或时痛赤,腹有痰饮,令人眼暗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4服。

[返回]《千金》卷六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柴胡4两,芍药4两,大黄4两,决明子3两,泽泻3两,黄芩3两,杏仁3两,升麻2两,枳实2两,栀子仁2两,竹叶2两。

主治

  眼赤,漠漠不见物,息肉生。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9升,煮取2升7合,分3服。

加减

  热多体壮,加大黄1两;羸老,去大黄,加栀子仁5两。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目赤而生息肉,非上下开泄不能泻其结热。升麻、柴胡引之上泄,枳实、大黄引之下泄;泽泻、栀子、竹叶兼清水道,黄芩、芍药兼清肝火也。

[返回]《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人参1两,黄芩1两,茯苓1两,大黄1两,桔梗1两,芒消1两,茺蔚子2两,黑参1两半。

主治

  风赤疮痍,外障。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泻脾汤”。

[返回]《嵩崖尊生》(锦章本)卷十五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当归5分,胆草(酒炒)5分,川芎5分,防风5分,羌活5分,山栀5分,柴胡5分,钩藤5分,生甘草5分,薄荷2分。

主治

  小儿肝经实热,急惊叫哭,目直面青

加减

  壮盛或便实,必加炒大黄5分;若兼搐,是心火盛,加生地、黄连、黄芩、木通各5分。

附注

  本方方名,原书三瀼堂本作“泻青汤”。

[返回]《嵩崖尊生》卷六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人参5分,天冬5分,黄连5分,胆草5分,山栀5分,麦冬5分,知母5分,生草5分,柴胡1钱,黄芩7分,五味子7个。

主治

  口苦

[返回]《准绳·类方》卷七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桑白皮1两,地骨皮2两,甘草5钱(炒)。

主治

  脾肝受热,目热泪生粪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白水煎,食后服

[返回]《幼科发挥》卷四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车前、木通、生地、归尾、山栀、黄芩、龙胆草、甘草各等分

主治

  肝热,面色青,目直视,或惊或转筋,或两手寻衣捻物,或多怒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返回]《古今医鉴》卷十五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当归梢1钱,赤芍1钱,生地黄1钱,龙胆草(酒浸,炒)1钱,防风1钱,黄连(炒)
1钱,
黄柏1钱,知母(酒炒)1钱,车前子(炒)1钱,泽泻1钱,甘草梢5分。

主治

  肝经湿热不利,阴囊肿痛,或脓溃,皮脱,睾丸悬挂,及下疳疮。

用法用量

  空心,水煎服。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返回]《程松崖先生眼科》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柴胡8分,防风6分,荆芥6分,川芎6分,归尾8分,赤芍8分,菊花8分,栀仁8分(酒炒),青皮8分,车前子8分。

主治

  肝火上冲,眼黑珠通红者,或痛极,或微痛。

用法用量

  生姜1薄片为引,水煎服。

加减

  痛甚者,加黄芩8分:服此痛不减,口渴,加龙胆草6分。

[返回]普济方》卷七十二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黄芩1两,黄连1两,防风1两,山栀子1两,大黄半两,甘草(炙)半两。

主治

  肝热,目赤羞明,隐痛生疮,翳膜赤肿。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大盏,入竹叶10片,同煎至8分,去滓温服。

加减

  如热多,每服入朴消1钱,同煎,取利即止。

制备方法

  上为末。

[返回]《易简方》卷五

方名

  泻肝汤

别名

  泻肝散

组成

  羌活、防风、当归、川芎、木通、栀子、黄芩、柴胡、胆草。

主治

  经水未断,适逢出痘,身发壮热,神思昏沉,言语狂妄,如见神鬼,寻衣撮空等。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加减

  便实,加大黄、竹叶。

附注

  泻肝散(痘疹全书》卷下)。

[返回]《眼科阐微》卷三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胆草1钱(酒洗),当归1钱,黄芩(酒炒)1钱,甘草1钱,车前子(炒)8分,木通8分,泽泻7分,生地7分。

功效

  退肝火。

主治

  肝经实热,黑暗生赤丝,乌气笼罩瞳仁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返回]《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柴胡3两,决明子3两(捣破),青葙子2两,桂心2两,升麻2两,栀子30枚,芒消2两(汤成下),淡竹叶1小升(切),芍药2两。

主治

  初患眼赤肿痛,生障翳,热昏暗,并头旋风等。

用法用量

  以水8升,浸1宿,早煮,取3升,去滓,为3服,泻三度,则冷饮止。

制备方法

  上粗锉。

用药禁忌

  六月、七月、八月不多用此方。

[返回]《异授眼科》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柴胡、薄荷、山栀、黄芩、当归、芍药、陈皮、甘草、荆芥、防风、通草滑石、大黄、龙胆草、黄连。

主治

  春月眼目赤肿。

用法用量

  水煎,先熏后服。再合镇肝丸子服。

[返回]《治疹全书》卷下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煅石决明、黄芩、桃仁丹皮、黄柏、知母、生甘草、杏仁、赤芍。

主治

  疹后肝经实热上逆而呛者。

[返回]《外台》卷十六引《深师方》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人参3两,甘草3两(炙),生姜5两,黄芩2两,半夏1升(洗),大枣14枚(擘)。

主治

  肝气实,目赤若黄,胁下急,小便难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半夏3-4沸,纳药,最后纳姜,煎取2升,去滓,分为2服;羸人3服。

制备方法

  上切。

用药禁忌

  海藻菘菜羊肉,饧。

[返回]《良方合璧》卷下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2钱,归尾2钱,金银花钱半,连翘钱半,天花粉钱半,黄芩钱半,木通1钱,知母1钱,丹皮1钱,防风1钱,生草1钱。

功效

  泻肝火。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返回]三因》卷八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前胡(去苗)、柴胡、秦皮(去粗皮)、细辛(去苗)、栀子仁、黄芩、升麻、蕤仁、决明子各等分。

主治

  肝实热,阳气伏邪,胁痛,忿忿悲怒,发热喘逆,满闷,目痛,视物不明,狂悸,非意而言,乍宽乍急,所作反常。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2盏,加苦竹叶、车前叶各5片,煎至盏半,纳药再煎至8分,去滓,入芒消1钱匕,煎溶,不拘时候服。

制备方法

  锉散

[返回]《医心方》卷五引《眼论》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黄芩2两,芍药2两,芒消1两,甘草1两半,大黄2两,大枣12枚。

主治

  眼急生肤翳,及赤肉黑睛

用法用量

  上以水6升,煮取2升5合,分3服。

[返回]《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荆芥穗半两,连翘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牡丹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半两,当归(切,焙)半两,芍药半两,栀子仁半两,鸡苏(去梗)半两,虎杖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大黄(锉,炒)半两。

主治

  肝脏积热,气昏血涩,或因食酸物过多,肝中血积不散,气血俱病,两胁下非时气动,每动左胁下有声,右胁相应,日渐胃脘结块,使人心腹满闷,上冲咽喉头目不利,睡卧不安,如虫所啮。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圣济总录》卷一○九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升麻2两,蕤仁(去皮)2两,车前子2两,前胡(去芦头)2两,秦皮(去粗皮)2两,细辛(去苗叶)2两,决明子(微炒)2两,山栀子仁2两,黄芩(去黑心)2两,苦竹叶2两,甘菊花(择)1两半。

主治

  目赤痛,生胬肉满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投芒消末半钱匕,放温。食后、临卧再服。

加减

  如腹脏利,即去芒消。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返回]《圣济总录》卷一一○

方名

  泻肝汤

别名

  泻肝散

组成

  黄芩(去黑心)2两,防风(去叉)2两,芍药1两,桔梗(去芦头,炒)1两,大黄(湿纸裹煨,锉)1两。

主治

  雀目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水1盏,煎至5分,去滓,入芒消半钱匕,再煎令沸,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附注

  泻肝散(《银海精微》卷下)。

[返回]《一盘珠》卷四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葶苈、桑皮,杏仁7粒,北芥子、苏子、枳壳各等分。

主治

  肺胀喘促

用法用量

  白蜜为引,水煎服。

[返回]《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六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麦门冬1两,黑参1两,黄芩1两,知母1两,地骨皮1两,赤芍药1两半,茺蔚子1两半。

主治

  瞳仁干缺外障。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泻胆散”。方中赤芍药,《普济方》引作“黄耆”。

[返回]《普济方》卷三○一

方名

  泻肝汤

组成

  升麻半钱,柴胡5分,羌活根1钱,酒黄柏1钱,苍术半钱,汉防己1钱,红花1钱,藁本2分,当归2分,猪苓3分,泽泻4钱,黄芩半钱,麻黄根3分。

主治

  小便尿黄,臊臭淋沥,两丸如冰,阴汗浸多。

用法用量

  水3盏,煎至1盏,去滓,临卧服。

制备方法

  上锉,如麻豆大,都作1服。

用药禁忌

  大忌酒、湿面。

[返回]相关文献

  • 泻肝摘要:治疗学术语。系清法之一。又称火,清泻火。指用苦寒药物清泻火的方法。肝火上炎,症
  • 肝痹摘要:》:“痹。……之合,筋也。故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则舍于也。”《症因脉治·痹》:“痹之症
  • 肝泄摘要: 泄病证名。怒伤经,木克脾土所致的泄泻。《医学入门·泄泻》:“虚忿怒所伤,木克脾土,
  • 肝疝摘要: 疝病名。阴囊红肿或湿痒之证候。见《外科理例》卷三。多因湿热郁结经而致。证见阴囊湿痒,红肿
  • 疏肝摘要:语。系和法之一。也称疏肝解郁、疏肝理气。是疏散气郁结的方法。症见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或
  • 肝痈摘要:痈条。确诊后可按病情施手术治疗。本病相当于脓疡,或包虫囊肿病,或化脓性胆囊炎胆管炎等病之一
  • 乙肝摘要:(原名乙肝解毒)方药:生黄芪30克,薏苡仁芡实、青皮、
  • 第二节 疏肝养肝摘要:血、养精种玉之类。七、平肝潜阳血虚日重,阴不足,或血本虚,孕血养胎血愈虚,
  • 补肝气温肝阳小议摘要:对气虚阳虚的病症做出了提示。气为阳化,血属阴类,气以阳为本,血以阴为源,阴、
  • 肝——肝胆宁忘一寸丹摘要:;”。俗话说,气得我疼。和怒的关系很好理解。从经脉来讲,主筋,筋脉要靠

  来源http://www.wiki8.com/xiegantang_70628#125

  

  名称: 龙胆泻肝汤
别名: 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出处: 《医方集解》引《局方》。
功效: 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 肝胆火盛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肿耳聋;肝胆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尿血,带下等。
药理作用:《中成药研究》(1984;2:21):龙胆泻肝汤能增加幼鼠胸腺重量,产生不同类型的T细胞,从而释放巨噬细胞活化因子,并使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加强,致使激活的巨噬细胞又可释放淋巴激活因子,刺激淋巴细胞转化后调节抗体产生,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临床应用:1.腿缝肿痛:胡墉生,初起寒热交作,次日右胯腿缝肿胀,状如腰子,痛闷难忍,自疑痈毒,延外科治。疡医云外须用药烂开,内服解毒之剂。墉生母子惶惑,不敢用伊敷药,惟服其败毒之方,是夜彻痛非常。次早邀视,余晓以横痃之疾,乃酒醉入房,忍精不泄之因,以致精血凝结,挟有肝经郁火而成,决非毒也。授以龙胆泻肝汤,加山甲、桃仁、肉桂,连服数剂乃消。此症若淹缠日久,用药外敷,不为解散,内结必成鱼口便毒矣。
2.肝炎:用本方去当归、生地,加田基黄为基本方加减,治疗32例肝炎病,临床治愈27例,显效4例,无效1例。其中31例有效病例经3个月-6年的随访,27例己正常工作,4例因过劳或感冒复发。加减法:胁痛甚加川栋子、元胡,腹胀加枳壳、陈皮、川朴、佛手,呕逆加法夏、陈皮、竹茹藿香腹泻加白术、茯苓、湿重于热者加寇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苡仁,有血瘀症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月为1疗程。
3.多囊卵巢综合征:以本方治疗20例,8例基本痊愈,12例好转。处方:龙胆草6-9g,炒黄芩9g,焦山栀9g,泽泻9g,木通3g,车前子9g,当归9g,柴胡6g,生甘草1.5-3g,生地黄6-12g,每日1帖。或用龙胆泻肝丸,每日9g,分2次吞服。大便秘结加大黄、芒消,或改用当归龙荟丸,经期停服,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
4.脂溢性皮炎:以本方治疗50例,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2%。加减法:红斑较盛者加防风、荆芥,继发感染加银花、菊花,痒剧加苦参、白鲜皮,皮损局限于下半身加牛膝、黄柏。每日1剂,3剂为1疗程,有效病例共服药1-4个疗程。有效患者经1年余随访,治愈者无1例复发,显效者未见皮损加重情况。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之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
2.《重订通俗伤寒论》: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胆、通、栀、芩纯苦泻肝为君;然火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润燥,救肝阴以缓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轻清疏气,归须辛润舒络;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此为凉肝泻火,导赤救阴之良方。然惟肝胆实火炽盛,阴液未涸,脉弦数,舌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合。
3.《金鉴》: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4.《成方便读》: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火司令之时,内外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筋脉,亦皆为患矣。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肝胆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从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缓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
5.《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沥,阴肿阴痒等湿热下注之证。
附注: 泻肝汤(《类证治裁》卷四)。本方改为丸剂,名“龙胆泻肝丸”(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本文来自:中医五绝网(http://www.wujue.com),详细请参考:http://www.wujue.com/gjwx/fangji/201104/43096.html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新用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月经期疾病;青光眼带状疱疹;临床新用

    龙胆泻肝丸载于清。《医宗全鉴》,系元代李东垣方。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主治肝热头晕、耳痛耳鸣、胁痛口苦、小便短赤等症。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各科疾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经前、经期目衄

    李某,女,40岁。近两年每逢月经来潮前或经期,两目充血伴疼痛。伴心烦,口苦便干,月经量少色红。眼科诊断为急性角膜炎,用氯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眼药水滴眼,效果欠佳,故而求治我科。辨证属肝经火盛、血不循经。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大黄各10g,车前子、菊花、枸杞子、生地、赤芍、当归各15g,木通、甘草各6g.配用云南白药0.5g/次,3次/d,口服。5剂后经回目衄止。嘱患者每值经前一周服上方3~5剂。3个月后月经量及色质正常,目衄治愈。

    2 青光眼所致头痛失眠

    王某,女,55岁。有青光眼病史年余。用激光行巩膜穿透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眼压正常,但出现左侧头部及太阳穴胀痛,甚则恶心呕吐,目痛不能睁,彻夜不能入睡。用卡马西平及其他扩瞳眼药水点眼后,疼痛加剧,伴阵发性心慌憋闷。查心电图正常,心脏B超示:舒张功能降低。脑电图示:脑动脉轻度硬化。辨证属肝胆实火上炎,心阳偏亢。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各10g,菊花、车前、泽泻、当归、生地各15g,枸杞子、丹参各30g,黄连、木通、甘草各6g.配合耳穴治疗,每次用王不留行籽贴一侧耳穴,每隔2日换贴对侧耳穴。1周后头痛恶心消失,睡眠明显改善。

    3 经前、经期外阴疮

    赵某,女,35岁。经前或经期外阴生疮3月,夏天尤甚。伴瘙痒,口苦,小便短,脉滑数,苔黄厚。用皮炎平治疗无效。辨证属肝经湿热下注。治以清肝泻火、健脾利湿。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各10g,当归、车前草、茯苓、牛膝各15g,木通、甘草、大黄各6g.每于经前1周服5剂,共服5周,余症皆去。1年后随诊未复发。

    4 慢性中耳炎

    龚某,男,38岁。患中耳炎多年。耳中偶有脓液流出,感冒发烧时为甚,伴耳胀、耳痛、听力下降,经多方治疗无效,求诊于中医。证属肝胆湿热羁留耳部所致。治以泻肝清热利湿。予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10g,3次/d.服5瓶后自觉听力好转,耳胀、耳痛减轻。嘱其续服半年,服药期间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服后诸症悉除,耳中无脓液流出,听力基本正常。

    5 额部带状疱疹

    杨某,女,64岁。患额部带状疱疹10天,头痛剧烈,痛时彻夜难寐,伴纳差口苦,大便1周未行,苔黄厚腻,脉弦数。经口服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及静脉滴注青霉素加病毒唑5天,疼痛稍减轻,但疱疹未缩小。辨证属肝胆实火、热毒上扰,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各6g,川芎、枳壳、泽泻、白术、大黄、甘草各10g,黄芩、生地、车前、牛膝各15g,板蓝根、丹参、生龙骨牡蛎各30g,蜈蚣3条。3剂后大便已下,疼痛减轻,夜间可睡眠,仍纳差。去龙骨、牡蛎,加炒三仙各15g.共服8剂而愈,嘱其注意饮食调理。

    6 体会

    龙胆泻肝汤是治肝胆实火或湿热循经上炎或下注的常用方。综观全方,泻中有补,降中有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配伍严谨,诚为泻肝之良方。用之临床,可使火降热清,湿浊得消。循经所发诸症,皆可相应而愈。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云:“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桔、通、泽、车前之辈,以利前阴,使湿热有所从出。为防泻肝之品,戕伤肝阴,故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肝为藏血之脏,补血亦即补肝。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用也。

    以上所列案例,病证各异,但病机却相同,均系肝经实热与湿热为患所致,故投龙胆泻肝汤收效,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原则。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具有抗组织胺作用,能改善血管壁通透性,降低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动物试验结果也证实,本方能增加胸腺重量,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由此可见,龙胆泻肝汤(丸)所以能广泛运用于临床,与该方能增加机体抗组织胺能力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密切相关。

  来源http://www.med66.com/new/201207/gl201207243489.shtml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