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桂枝汤(1)

2015/7/31 10:43|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61|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8.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 白芍 大枣 生姜 炙甘草  【方名】桂枝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桂枝(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8.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 白芍 大枣 生姜 炙甘草

  【方名】桂枝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 生姜(9克)大枣(切)(3枚)甘草(6克)
  【方歌】 药枝枣姜甘(方剂
速记法
  【想象】要支走蒋干;
芍药 桂枝 大枣生姜甘草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
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
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禁忌】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
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
《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赞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解析:卫,是体表的护卫功能!阳气行于脉外达于肌表,护御外邪而为"卫气"!(阳气行于胸名曰"宗气"!行于肾名曰"元气"!)
.营,为行于脉中之水谷精微,又称营阴!
.营卫不和实则即为阴阳不和,营卫不和有两种情况:
---其一:风寒犯表,克于阳气,则卫弱营强,腠理疏而开,则汗出!如风寒太盛,克阳至极,风寒束于肌表,闭塞腠理,则无汗恶寒!
---其二:温邪犯表,助阳气,阳盛则阴(营)衰,腠理闭塞,邪不得出,则里热起!
.桂枝:发表解肌,通阳化气,助阳气,化风寒而为君!
.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助营阴,而为臣!
二药配伍,内外兼顾,共奏发表解肌,调和营卫之功!
.生姜:发散风寒,助桂枝而为佐!
.大枣:益气养血,助白芍亦为佐!
.甘草,调和诸药而为使!
]
  【化裁】恶风寒较甚者,宜加防风、荆芥、
淡豆豉疏散风寒;体质素虚者,可加黄芪益气,以扶正祛邪;兼见咳喘者,宜加杏仁、苏子、桔梗宣肺止咳平喘
  【附方】
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
  【附注】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又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本方特点:“桂芍等量”
  ◆方剂比较:上述四方皆为桂枝汤类方,其证之病机以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故用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前二方主治证以外感风寒表虚为基本病机,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之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
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经;桂校加厚朴杏子汤主治风寒表虚证兼见肺失肃降之喘逆,故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后二方因药量之变化,已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桂枝加桂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痛,故用桂枝汤通阳温脾,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
  桂枝汤加/减/换三方(条文)
  二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二十一.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二十二.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方九、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这是桂枝汤加一味主治,减一味主治,换一味药主治的范例。可以细细品味。
  [方歌]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趣味记忆]桂芝要炒姜枣。
  【方剂名称】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防风、神曲、
使君子肉、厚朴、木香、白芍、陈皮
  【处方来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剂主治】寒气入胃,吐虫,面青,手足作冷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水煎服。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厚朴(炒)、陈皮、甘草、桔梗、红花柴胡麦芽、神曲、木香。
  【处方来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剂主治】厥阴伤寒,腹痛作泻,或成结胸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红枣2枚为引。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去粗皮)1两。
  【处方来源】《
圣济总录》卷一七七。
  【方剂主治】小儿中客忤,吐青白沫,及食饮皆出,腹中痛,气欲绝。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100-200日儿,每服半钱匕,以水半盏,煎至3分,去滓,空心、午后,分2次温服。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去粗皮)2两,
茯苓(去黑皮)1两半,白术1两,甘草(炙,锉)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方剂主治】伤寒水在心下,心悸动,欲得人按。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意新解】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1方,有群方之冠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5味药可分为2组(或者说2对药),桂枝、甘草为温通阳气的一组药;芍药、甘草为滋养阴血的一组药。配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透表。药味精炼,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疗效广泛,体现了经方的可贵处。

深入究之,桂、芍均为血分药,桂枝入血通阳,芍药入血滋阴,甘草、姜、枣实为脾胃药。然其如何发挥调和营卫、解肌发汗的功效而成为解表的良方。这就应从桂枝汤的整体结构和生理、病理的角度来理解。因为血汗同源,表虚自汗不固,说明营卫之气不和,其汗因于风邪迫劫汗液外泄。所以,用桂枝、芍药通阳和血,配以姜、枣、草脾胃药,养胃气,使谷气充,气血生化之源充买,滋生汗液有来源,故服用桂枝汤后,辅以啜粥助汗,实为充养胃气,其汗(上执+下水)(上执+下水)而出,应为生理之汗,
尤在泾说得好,桂枝汤是取正汗以祛邪汗,简单地说,桂枝汤所治表虚自汗的汗,是风邪迫使汗液外泄;而服用汤药之后的汗,是中焦水谷之精微所滋生之汗。此乃桂枝汤所以能发汗,以及其发汗的生理、病理机制的道理所在。

应当指出,姜、枣在方中并非是配角,所谓引经药而己。从方剂组合来看,桂、芍均为血分的里药,如果没有姜之辛的发散、枣之养胃调和营卫以透肌表,那桂枝汤是不能发汗的。笔者曾用桂枝汤因无生姜,服后非但不发汗,反而肌表郁热,燥而肌肤瘙痒,后配齐生姜的桂枝汤,服后全身温煦,汗出舒畅,可见取桂枝汤解肌发汗,姜、枣是主角,全方配齐,协同发汗,缺一不可。此外,笔者常以桂枝汤去姜、枣,加
祛风湿药,治疗上肢关节疼痛,有可靠的疗效,并不发汗,亦可说明桂枝汤中姜、枣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看出,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发汗机理,从药物组合与病机都有本质的区别,此间的深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临证验案】
治感冒南方的春天,每多久雨低温,若素体
阳虚之人,春寒雨季,终日身寒洒淅,周身酸痛,困重不舒,用桂枝汤佐以祛风药,每多获效。

  病案举例:吴某某,男,47岁,干部,1980年3月10日就诊。病者入春以来,经常感冒,自觉周身不适,酸疼胀痛,关节胀痛,背部如冷水浇样,淅淅恶寒,不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润,脉浮缓而弱。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 , 炙甘草5g, 防风6g,秦艽10g,威灵仙10g,生姜3片,大枣3枚。嘱服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服药后,病者有身如日浴之感,诸症若失。遂以原方加
生黄芪15g、白术10g,再服2剂告愈。

按:桂枝汤治虚人感冒是首选方,加入祛风的防风、秦艽、威灵仙,既可疏风胜湿,又可达表祛邪。表证一罢,再合
玉屏风散,使之益气固表与调和营卫共行,以求治本。

2治肩周炎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男女皆可罹患。究其病因不外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温养,并可兼夹瘀滞。用针灸、理疗等外治可获近效,但容易复发,如用桂枝汤之滋阴和阳,佐以活血温阳的姜黄、当归川乌草乌之类,临床疗效更为巩固。

病案举例:吴某某,女,51岁,家庭妇女,1979年11月10日就诊。患者左肩疼痛,不能抬举,手不能上头,不能后反,遇寒则痛剧,经用针灸、理疗3个月余,能缓解症状,但遇寒冷阴雨气候,则疼痛复发增剧,脉缓略弦,舌苔白润,用桂枝汤加味:桂枝6g,桑枝15g,白芍10g,姜黄10g,
制川乌6g,当归10g,炙甘草5g,生姜2片,大枣3枚。服5剂后疼痛缓解,继服20余剂,临床痊愈。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经常来诊,2年余肩周炎未复发。

按:用桂枝汤治肩周炎,其机理是调和营卫,温通经络。临症可据病情而异,酌加秦艽、威灵仙祛风,加桑枝、安痛藤通络,加当归、姜黄活血,加川乌、草乌温阳镇痛;若经年久痛,尚可加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总以审症择药,增强原方功效为宗旨。

3治夏日腹泻夏暑酷热,外热内寒,人与天地之气相应,肌表热,脾胃寒。加之恣食生冷,常可诱发腹泻。习惯用药,霍香正气散治时行腹泻,是不成文的规矩。然而夏天的泄泻,尚嫌其表散太过,用桂枝汤健运脾胃,振奋中焦,
拨乱反正,似乎有高于霍香正气散的所在。

病案举例:李某某,男,32岁,干部,1982年7月9日就诊。病者盛夏之时,恣食生冷,凌晨顿觉腹痛形寒,继之肠鸣泄泻,大便稀溏而薄,周身酸胀困倦,四肢清冷,肌肤凉润,脉缓而软,舌淡,苔白润。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广木香10g,藿香10g,神曲15g,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温服,并嘱其药后啜热粥一小碗。服1剂药后身暖如日浴,泄止大半,再剂其病如失。

按:桂枝汤健运脾胃,有其独到之处,桂枝配甘草温养脾胃之阳,芍药配甘草和脾缓急、止痛,伍姜、枣调和营卫。全方内可健脾胃,外可和营卫。既治在里之寒,又散在表之寒,其妙在温而不燥,无姜、附辛热之弊。泄泻剧者,加白术、茯苓,轻则加神曲、广木香;呕者,加陈皮、半夏。如此加减化裁,其效优于霍香正气散。

4 治肌肉痛 四肢肌肉疼痛,多责之于风湿痹痛,一般从活血祛风定痛求治。然而,临床上因于营卫不和、
气血不足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稍佐通经活络的药物,亦为临床常法之一。

病案举例:王某某,女,39岁,干部,19S5年3月6日就诊。病者自述,四肢肌肉疼痛已多时,近四五天两上肢从肘关节至腕关节处,肌肉似抽搐样痛,用于不停地按摩疼痛始缓解。停不多久又似抽掣,肌肉跳动,两手无措。两膝以下至踝关节以上肌肉亦疼痛,并每隔一二天抽筋,屈伸不利,腓肠肌掣痛,其他无明显体征。六脉平和,舌苔薄白而润。无风湿病史,抗“O”、血沉均正常。病起于浆洗衣被之后,局部亦无红肿。
权且从调和营卫入手求治。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桑枝15g,牛膝10g,安痛藤15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嘱服4剂,以观动静。

二诊(3月9日):服前方2剂后,自觉四肢肌肉疼痛明显减轻,4剂服毕疼痛基本消失。病者来诊谓
无何不适,只求巩固。诊其脉和缓,舌苔薄润。遂守原方再进4剂。

半年后因感冒来诊,告之四肢肌肉疼痛未复发作,近期疗效甚著。

按:桂枝汤系为调和营卫剂,正因其有“滋阴和阳”、调和气血的功效,故肌肉疼痛亦可假调和营卫之功而获效。但必须指出,加桑枝通经活络,加安痛藤活血止痛,若下肢疼痛甚,加忍冬藤、晚蚕砂,既合桂枝汤调和气血以治本,亦可作引药下行以治标,临床有其独特之功效。

5治身痒身痒多责之于血热有风,或是阴虚血亏。其实不然,属于营卫不和者,亦不乏其例。其特点是,身痒无明显皮疹,搔抓之后亦无痕迹,亦无阴虚、便结等燥象。故身痒者,不能概以凉血祛风药统治,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身痒,亦属正治之举,并非旁门左道。

病案举例:范某某,男,24岁,技术员,1985年4月1日就诊。患者自1978年起,每于打球或劳动后汗出,全身瘙痒,搔抓后局部起淡红色线状痕迹,有时随搔随消,日久搔后二三日渐消散。初起一二年间,服用抗过敏药有效。近来每每在活动后,身体发热瘙痒加剧,不畏风寒,口和,舌润,薄白苔,脉缓略弦。拟从调和营卫,佐以疏风入手。方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
桑皮15g,地肤子10g,路路通15g,生姜3片,大枣3枚。嘱服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4月6日):服药后,自述瘙痒基本控制,劳累汗出舒畅,肌腠间的郁热感不复出现,诸身轻爽,脉息和缓,舌苔白润。要求服药巩固,仍依前方,再进5剂,此后未再复发。

按:桂枝扬是治身痒的良方。究其身热汗出身痒,且经年不已,脏无他病,实为营卫不和,风寒郁遏于肌表,故取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治于外,稍佐桑皮、地肤子、路路通祛在表之风,药中肯壁,虽属固疾,尤可取效。诚然,用此辛温之剂,如系阴虚血热之身痒,或郁热于表之身痒,皆在所不宜,必须明辨。

6治自汗自汗出多属肌表不固,但久之可使卫外不固而阳虚,是汗出耗津伤气之故。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或桂枝加附子汤,应因人因病而异。

病案举例:郑某某,男,49岁,干部,1958年3月10日就诊。患者自述初则每夜汗出,没有介意。继之白天动则亦汗出,且容易感冒。感冒则鼻塞流清涕,诸身酸楚,淅淅恶风,但不发热,偶尔不药自愈,多数是须经药物调治才能康复。脉浮缓而虚,舌苔白润。拟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生龙牡各15g。嘱服2剂后再行酌定。

二诊(3月13日):服前方后,汗出略减,但好转不明显。自觉仍四肢清冷,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缓而虚。守上方,去龙、牡,加制附片10g,嘱再服3剂。

三诊:服上药后,身暖,汗出止,四肢回温,脉缓软有力,舌苔白润。拟用桂枝汤原方,药量如上,再合玉屏风散(生黄芪15g,防风10g,白术10g),服5剂后,一切如常。

按:论中有“发汗后,遂漏不止,其人恶风”的记载,用桂枝加附子汤主治。其宗旨是汗后阳虚。本例营卫不和,脏无他病,虽未经发汗而汗出不止,故取桂枝加附子汤获效。继之以桂枝汤合玉屏风散,一则调和营卫,一则温阳益气固表,两方合用各建其功,是阳虚表不固的有效调理剂,临床每多获效。

7 治盗汗 盗汗有阴虚,有湿热,有积热,亦有实质性病变,如肺结核
肺部感染均可盗汗。临床应区分病性、病位,不可以阴虚盗汗统辖之。

病案举例:曹某某,男,13岁,学生,1979年8月10日就诊。患孩以盗汗多来诊。询其病史,长期寝汗如洗,凡入睡后即遍身汗出,形体瘦小,饮食尚可,两便正常,脉缓弦细,舌苔薄白润。血常规:
WBC 12×109/L,N80%,L 60%。胸透:肺纹理增粗,左肺有条状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拟用桂枝汤加味:桂枝6g,白芍6g,炙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桑白皮10g,生龙牡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药服2剂后,盗汗止,无任何不适,脉缓略弦。血象WBC 8×109/L,N 56%,L17%。胸透:肺纹理增粗。药已见效,再进2剂,以资巩固。服完4剂后,血象正常,胸透肺无异常,停药观察。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盗汗之由系肺部感染,或肺门
淋巴结核者并不少见,尤以3-5岁小孩多见。炎症,一般多用西药抗炎、中药清热治疗。但临床不能视炎症即清热。本案经诊断为肺部感染,病者证候为营卫不和,无热可稽,故用桂枝汤加味取效。笔者治小儿寝汗多例,以桂枝汤加生龙牡,或加浮小麦凤凰衣均获良效。

8 治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多见于
肺气抵抗力差的体质,不受年龄之限,大人、小孩都可罹患。其特点是,鼻塞流清涕,语气重浊,不闻香嗅等,经常反复。

病案举例:李某某,男,17岁,学生,1994年1月10日就诊。病者患过敏性鼻炎多年,用滴鼻药、抗过敏药未能缓解,几乎每日鼻塞流清涕,不发烧,不闻香嗅,两鼻不通气,或两鼻孔轮流闭塞,有时流脓鼻涕,其他无任何不适,舌苔薄白润,脉缓有力。曾服
霍胆丸类药无效。细察病情无肺胃热证,除偶尔前额有轻微胀感,别无他症。拟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0g,防风10g,辛夷3g,白芷10g,葛根15g,前胡10g,杏仁10g,生姜3片,大枣3枚。服5剂,症状基本控制,鼻不流清涕,通气顺畅。

嗣后,因感冒又复发1次,仍守前方再进10剂,隔日1剂,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过敏性鼻炎多为肺气虚,卫外不足,用桂枝汤加宣肺药,加清透阳明药,增强其疗效,但不宜用更多的苦寒药。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使肺卫之气充沛,御外的能力加强,鼻炎自可控制。"

  来源http://baike.soso.com/v4261549.htm?ch=ch.bk.innerlink

  

食欲不振“桂枝汤”让你神清气爽

  

    到了夏天,您是不是常觉得大汗淋漓、食欲不振,在家煮一碗简单的“桂枝汤”就能消除这种感觉。桂枝汤的选材都是食物中药,生姜、大枣、桂枝、芍药等,喝完汤后再喝上一碗热粥,睡上一觉后,第二天起来您一定会感觉到神清气爽。昨日,南京科协大讲堂邀请了著名经方学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学院名誉院长黄煌教授,给大家做名为《走进大众的经方》科普讲座,这些历经千年考验的古方,以其安全、有效和价廉,现在仍受老百姓的欢迎。

    经方,就是经典方,古代经验方的略称,也可以解释为常用的配方,也称为古方。它是数千年先人亲身尝试而得出的天然药证,比如小柴胡,就是汉朝时流传下来的经方。“我国流传下的有一千多种经方,其实家庭一般使用20张方子就足够了。”黄煌教授告诉记者,经方没有大方子,往往只有五六味药材,特点就是安全、有效和价廉。黄煌教授的“方证理论”认为,证是证据,是安全、有效使用方药的依据,除了根据疾病要“对证”外,中医还特别重视个人体质的辨识。

    黄煌教授举了个例子,比如“桂枝汤”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而这个桂枝汤也是一年四季都适宜的,即便在冬天,寒冷的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也是桂枝汤证。先喝一碗,然后喝上热气腾腾的粥,盖上被子,好好睡一觉,自然会微微出汗,一觉醒后,许多症状必然减轻。桂枝汤不是发汗剂,病人服药以后的汗出,是机体各种调节机能恢复的标志。

    专家推荐几个经典家庭经方

    理虚强壮的桂枝汤

    桂枝15克、白芍15克、生甘草5克、生姜5片、红枣10枚

    以水12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450毫升,分3次温服。服药后喝碗热稀粥,并注意避风保暖。

    适用人群:

    1,各种大病以后,或肿瘤、结核等消耗性疾病过程中,或经过手术、化疗、出血、创伤、剧烈运动、寒冷、饥饿、产后等刺激以后,患者体质虚弱。

    2,消瘦、食欲不振、自汗、恶风等。

    理虚止痛的小建中汤

    桂枝15g、白芍30g、炙甘草5g、生姜5片、大枣12枚、饴糖两大汤匙。

    上六味,以水1200毫升,煮取500毫升,去滓,放入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日三服。

    适用人群:

    1,体型消瘦,胸廓扁平,肌肉不发达或萎缩。皮肤无光泽,年轻时皮肤白皙而细腻,中年以后皮肤干枯。头发黄细软、稀少。

    2,性格比较开朗,但容易烦躁,容易激惹,特别在饥饿时。食量小,进食慢,好甜食。

    3,容易疲劳,易心悸、出汗,容易腹痛、大便干结、容易饥饿,容易肢体酸痛等。

    4,容易患有糖尿病低血压心脏病营养不良肝病贫血等。

    5,脾胃虚弱,里虚。

    退热和解的小柴胡汤(古代退热抗炎剂)

    柴胡30克、黄芩15克、制半夏15克、党参15克、生甘草10克、生姜5大片、红枣10枚。

    以水11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适用人群:

    1,发热性疾病的迁延期;病毒性疾病。

    2,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

    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热怕风等。

    4,半表半里,邪郁少阳经

    除胀消满的大柴胡汤(古代宿食病的专方)

    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2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生姜5片、红枣10枚。

    以水12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适用人群

    1,体格壮实,肌肉比较坚紧,面宽肩宽,颈部粗短,胸围较大,上腹角偏宽,中老年多见。

    2,性格双重性,易激动、易抑郁,易烦恼,易出现强迫、焦虑不安的心境。

    3,上腹部充实饱满或有压痛,容易腹胀腹痛、进食后更甚。多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酸、便秘等。舌苔厚。

    4,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反流性胃炎、乳腺小叶增生等。

    5,气滞积热,里实。

    解酒毒保肝五苓散(古代水逆病的专方)

    白术2、茯苓2、泽泻3、猪苓2、肉桂1

    按比例打成细末,每服5-10克,热开水冲服或米粥调服。一天2-3次。

    适用人群:

    1,适用于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

    2,面黄,或胖或瘦。舌体多胖,常有齿痕

    3,常有渴感而饮水不多,或喜热饮,或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小便少。

    4,容易腹泻,多汗,浮肿;容易乏力、头晕等。

    5,容易患水代谢、脂类代谢、嘌呤代谢的异常以及内分泌异常性疾病,如痛风、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肥胖、肾上腺皮质腺瘤、垂体瘤等。

    6,这种体质的形成,可能与过用抗生素激素、化疗药以及饮食太油腻、味精等食品添加剂过多等有关。

    养血调经祛斑——当归芍药散

    当归1、白芍4、川芎2、泽泻2、白术1、茯苓1。

    按此比例粉碎,每次3-5克,每天1-2次,用酒或米汤酸奶调服。

    适用人群:

    1,中年女性为多,体型中等或偏胖,腰臀较大;面色萎黄,缺乏光泽,或有浮肿貌,或有黄褐斑。腹壁无力,皮肤干燥

    2,经常腹痛,或腹泻或便秘,腰腹部有重坠感。

    3,常感下肢无力,或有抽筋或麻木等。

    4,常有浮肿、头痛、头晕、心悸、肌肉痉挛跳动等。

    5,痛经月经量少、周期紊乱或闭经

    6,血虚肝郁,水停脾虚

  来源http://www.ha.xinhuanet.com/ylbj/2012-08/14/c_112715007.htm

  

桂枝汤的禁忌症-李赛美
http://v.qq.com/boke/page/w/2/i/w0103lp3k2i.html

姚培发教授运用桂枝汤的经验 http://www.docin.com/p-459335279.html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