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桂枝加大黄汤

2015/7/31 15:54|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368| 评论: 0

摘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桂枝大黄汤(伤寒论)  桂枝 白芍 大枣 生姜 炙甘草 大黄  桂枝加大黄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 大黄6克 芍药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桂枝大黄伤寒论

  桂枝 白芍 大枣 生姜 炙甘草 大黄

  

桂枝加大黄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 大黄6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 大枣3枚(擘)
  【用法】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主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大实痛者

桂枝加大黄汤的功效方理


【功效】祛风泻实。
【组成】
桂枝三两,白芍六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大黄二两。
【用法及用量】用法如桂枝加芍汤。
【与原方关系】桂枝汤倍芍药加大黄二两。
【方证】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主治】(1)感冒大便不下者。
(2)习惯性便秘患者之感冒者。
【历代医家方论】尤在泾说:“若大实大痛者,邪气成聚,必以桂枝加大黄。越陷邪而去实滞也。夫太阴脾脏也。脏何以能实而可下?阳明者,太阴之表,以膜相连。脏受邪而腑不行则实,故脾非自实也,因胃而实也。大黄所以下胃,局限以下脾哉。”
王泰林说:“腹满时痛,不过伤太阴之气;大实痛,则邪气结于太阴,而转属阳明之燥实矣。”
陈修园说:“桂枝加大黄者,以桂姜升邪,倍芍药引入太阴,鼓其陷邪。加大黄运其中枢,通地道,去实满。枣、草助转输,使邪悉从外解下行,各不相背。”
【方理】本方实际为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本太阳病,医反下之,伤其中气,故出现脾胃之候。虚者则腹满时痛,实者则大实大痛。脾胃之候,虚则太阴,实则阳明,故其归途,当因人而辨之。同为一“下之,何而有虚实之分?盖由人之本虚本实也。桂枝加芍药汤,用阴和阳之法也。更加大黄,以下通阳之法。故桂枝汤者,至桂枝加芍汤为之一变,至桂枝加大黄汤为之二变,为一路三歧也。名太极图者,为一卦三爻也。此为表中有里,里中有虚,虚中有实也。经云: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此之谓也

来源http://www.day616.cn/fangji/3569.html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一、下利(慢性菌痢)

刘渡舟医案:林某某,男,52岁,1994年4月18日就诊。大便下利达一年之久,先后用多种抗菌素,收效不大。每日腹泻3~6次,呈水样便,并挟有少量脓血,伴有里急后重,腹部有压痛,以左下腹为甚,畏寒,发热(37.5℃左右)舌红,苔白,脉沉弦。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少量吞噬细胞。西医诊为“慢性菌痢’’。辨证:脾脏气血凝滞,木郁土中所致。治法:调脾家阴阳,疏通气血,并于土中伐木。桂枝1O克,白芍30克,炙甘草1O克,生姜1O克,大枣12枚。服汤2剂,下利次数显著减少,腹中颇觉轻松。3剂后则大便基本成形,少腹之里急消失,服至4剂则诸症霍然而瘳。

按语:患痢日久,致脾胃不和,气血不调。腹泻而痛,里急后重,痛则不通,为脾家气滞血瘀之象。脾为土,肝属木,脾家气血不利,而使肝木之气不达,故其脉见沉弦。又因久利伤阴,气血郁滞,脾阴不和,故见舌红。治用桂枝加芍药汤以调和脾胃,疏通气血,益脾阴,平肝急,兼能疏泄肝木。本方用于太阴病之下利、腹痛,别具一格,正如李东垣所说:“腹中痛者加甘草、白芍药,稼穑作甘,甘者己也;曲直作酸,酸者甲也。甲己化土,此仲景之炒法也。”临床运用本方时,如能抓住脾胃不和,气血不利和肝木乘土三个环节,则用之不殆,历验不爽。



二、下利

刘渡舟医案:李某某,男,36岁。患慢性痢疾,多年屡治不愈。大便下利兼有红白粘液,里急后重,每日三四次,伴腹满疼痛拒按。脉弦有力,舌绛苔黄。此脾胃气血不和挟有阳明凝滞之实邪,积邪不去,则下利不能止。治法当加大黄以通腑气,扫除肠中腐秽。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大枣1O枚,炙甘草6克,大黄6克,3剂。嘱一次煎煮顿服。服药后大便畅利,泻下皆粘腻臭秽之物,而后下利日渐轻缓。

按语:本案辨证要点是在桂枝加芍药汤证的基础上,又见腹痛拒按,脉按有力,舌绛苔黄等实证



三、便秘

祝谌予医案:周某,男,62岁,1972年9月初诊。1970年3月患急性肺炎入院治疗,一个月后痊愈出院。此后体力衰弱,纳食甚少,每日不过四两左右,大便每每十余日一行,或服番泻叶,或用开塞露,始能解下大便,都如球状,颇以为苦。刻诊:纳少腹胀,大便难解,每解如球状,形体瘦弱,唇暗口干但不多饮,舌质红,脉沉细。诊为大病后阴液大伤,肠枯不润,以桂枝加芍药汤为主方加当归肉苁蓉:桂枝9克,白芍30克,甘草6克,红枣5枚,生姜3片,当归15克,肉苁蓉30克,6剂。

服药1剂,大便即下,腹不痛,胀亦消。连服6剂,每日均有大便,但量不多。食欲增,精神好。随将原方加5倍量,研为细末,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一丸,以巩固疗效。

按语:桂枝汤有滋阴和阳之功,加芍药则滋阴力更强,盖阴充则肠润,阳和则肠通,而大便徐下矣。




四、产后腹痛

赵正良医案:唐某,女,27岁,1984年3月12日诊。产后15天,大便不行五天,小腹疼痛急剧,恶露6天前已尽。刻下腹痛剧烈,急迫难忍,有针刺感,夜间尤甚,扪诊拒按,压之更甚,无便意感,舌红少苔,脉象沉弦,诊为产后瘀热不行,阳明结滞。治以通瘀行滞。方用桂枝加大黄汤加味:大黄、益母草、桂枝各15克,赤芍、白芍各18克,丹参30克,甘草6克,生姜少许,大枣1O克。急火煎煮。顿服疼痛立止。

按语:产后多瘀多虚,恶露闭阻过早,瘀血内结,络脉阻滞,故小腹刺痛。又大便五日未行,则有阳明燥热内结之象。此胞宫与阳明俱病,两邪相加,故疼痛不已。用桂枝加大黄汤以行血消瘀,通阳明之实。加丹参、益母草在于增强活血行瘀之功,瘀去阳明得通则疼痛自已。



五、太阳阳明同病

曹颖甫医案:庆孙,7月27日。起病由于暴感风寒,大便不行,头顶痛,此为太阳阳明同病。自服救命丹,大便行而头痛稍愈。今表证未尽,里证亦未尽,脉浮缓,身常有汗,宜桂枝加大黄汤。川桂枝9克,生白芍9克,生甘草3克,生川军9克,生姜3片,红枣3枚。

按语:用方与病证丝丝入扣,焉能不效?



六、呃逆

王子融医案:杜某某,男,38岁,1986年7月1O日初诊。患者1986年6月28日与友人聚宴,宴前进食冰镇西瓜、汽水,宴中饱食,畅饮,外以电扇吹风。翌日晨起即现呃逆频作,影响睡眠、饮食、工作,感全身皮肤拘紧,恶风,汗出(以双下肢为著),低烧,体温37·2C左右,胃脘部不适,大便秘结。曾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未效。7月1O日患者要求中医诊治。刻诊:上述症状仍存在,舌质淡红、苔中部厚腻略黄,脉浮沉取有力略弦。证属内伤外感,寒热相杂,营卫失和,胃气上逆。治当解肌发表,清泻胃肠,平肝降逆。方用<伤寒论》桂枝加大黄汤加味。处方:桂枝9克,炒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3枚,生大黄6克,砂仁6克。3剂。水煎服,药后进热粥一碗以助药力。

次日,患者诉,昨晚如法服药后,全身津津汗出,呃逆随之而止,当晚安然入睡。今日解稀便二次,略感肠鸣不适,皮肤微感拘紧。嘱其不必尽剂,原方去大黄,再服一剂,以尽外邪。后以香砂养胃丸善其后。

按语:本案呃逆,乃外受风寒,内阻腑气所致。发热、汗出、恶风、脉浮,为伤寒表虚证;胃脘不适,大便秘结,则与腑实证类似。桂
枝加大黄汤以桂枝汤疗表虚,以大黄通肠胃实邪,正与本案病机相合,故用之即效。于此可见仲景方妙义无穷之魅力。



七、风隐疹(荨麻疹)

顾介山医案:苏某某,女,32岁。主诉:患荨麻疹已达五年之久。开始时每年发五六次,后来逐年加剧。今年起愈发愈频,竟至没有间歇。曾大量注射过葡萄糖酸钙、内服苯海拉明及驱风、活血之中药多剂,均归无效。症状:遍身有大小不等的疙瘩块,抓痒无度,此伏彼起,日夜无宁静之时。在发作剧烈时,特别怕冷,身必重裘,大便一直两天一次,且燥结难下,腹微痛。处方: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3克,生姜9克,大枣3枚,大黄9克,全瓜蒌12克,麻仁12克服上药后约3小时,身痒渐止,疙瘩亦渐隐没,周身微汗,大便畅通,症状全部消失,迄今已半月余,未再发过。

按语:畏寒怕冷,身必重裘,太阳证未罢;大便燥结,腹中微痛,阳明证已露。太阳阳明同病之候。夫太阳主一身之表,阳明主肌肉,邪侵太阳阳明之间,外郁肌肤而发痒疹。故以桂枝加大黄汤表里双解,邪去则疹消。

来源http://www.tgzyw.net/read.php?tid=10748

(1)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
1)《活人书》:关脉实,腹满,大便秘,按之而痛者,实痛也,桂枝加大黄汤。
2)《济阴纲目》:治腹中寒热不调而大痛。
3)《方机》:寒下已止,而大实痛者,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主之。
4)《类聚方广义》:治痢疾发热恶寒,腹痛,里急后重。
5)《方舆》:痢疾初起有表证,腹痛而里急后重不甚者用之。此表证比葛根汤证为轻。又,痢疾初起,用桂枝汤而腹痛稍剧者,宜用此方。又用于痢中之调理,其痛剧时,先用以和痛也。
6)《经方实验录》:庆孙,起病由于暴感风寒,大便不行,头顶痛,此为太阳、阳明同病,自服救命丹,大便行而头痛稍愈。今表证未尽,里证亦未尽,脉浮缓,身常有汗,宜桂枝加大黄汤。川桂枝三钱,生白芍三钱,生甘草一钱,生川军三钱,生姜三片,红枣三枚。
(2) 现代应用
本方现代主要应用于感冒腹痛、慢性肠炎以及疹出不顺腹痛的治疗。如王氏报道1例感冒发热(38.3℃~38.4℃)3天,身冷有汗,恶寒后则身热,经中西医治疗仍不愈,大便二日排,腹部胀满,舌苔薄黄,脉浮紧者,取桂枝加大黄汤加味:桂枝10g、白芍12g、甘草6g、生姜10g、大枣四枚、酒大黄9g、麻黄10g、杏仁10g。服1剂后,汗出排便,热退身爽,服2剂诸症消失而愈<1>。尉氏治疗1例西医诊断为慢性肠炎者,脐腹部满痛已4年之久,近月腹痛加重,大便溏薄,日三四次,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脉沉弦。治以温化寒湿,疏导气血。方拟桂枝加大黄汤加苡仁,水煎服。连服6剂后,腹痛除,大便正常,再进3剂,诸症皆去,随访2年未见复发<2>。亦有报道治疗疹出不顺,伴腹满拘痛,二便不利者,服桂枝加芍药大黄汤后,疹子收而病愈<3>。顾氏用本方治疗顽固性荨麻疹1例,疗效甚捷。患者荨麻疹反复发作已达5年之久,且愈发愈频,竟至没有间歇,经多方医治均无效。遍身有大小不等的疙瘩块,搔痒无度,不能安睡。剧则恶寒甚,身必重裘,大便燥结难下,二日一次,腹微痛。处方:桂枝9g、芍药9g、甘草3g、生姜9g、大枣3枚、大黄9g、全瓜蒌12g、麻仁12g。服药后约3小时,身痒渐止,疙瘩亦渐隐没,周身微汗,大便畅通,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未再复发<4>。

本篇文章来自<Ahref='http://www.100md.com'>百拇医药网</a>原文链接:http://www3.100md.com/htmlcontentb.asp?url=/Html/Info/News/777/77757.htm

名医经方验案》桂枝加大黄汤证

  二、太阳阳明合病
庆孙七月二十七日,起病由于暴感风寒,大便不行,头顶痛,此为太阳阳明同病。自服救命丹,大便行,而头痛稍愈。今表证未尽,里证亦未尽,脉浮缓,身常自汗,宜桂枝加大黄汤。
川桂枝三钱,生白芍三钱,甘草一钱,生川军三钱,生姜三片,红枣三枚。(《经方实验录》中卷)
三、失眠
三井某,年二十有余,腹中拘急,大便硬,饮食如常,但欲眠不能眠,来请诊。诊曰:“子不能眠者,非心气之所为,其病在胃中。”《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也,乃与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一剂而知,九剂而愈。(《三三医书·第一集·第25种·先哲医话》)
四、久利
李某某,男,36岁。患慢性痢疾,多年屡治不愈。大便下利挟有红白黏液,里急后重,每日三四次,伴腹满疼痛拒按。脉弦有力,舌质绛苔黄。此证虽然脾胃气血不和,但又挟有阳明凝滞之实邪,积邪不去,则下利不能止。治法:加大黄以通腑气,扫除肠中腐秽。
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大枣10枚,炙甘草6克,大黄6克。三剂。
嘱一次煎煮顿服。服药后大便畅利,泻下皆黏腻臭秽之物,而后下利日渐轻缓,(刘渡舟等。经方临证指南。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
五、风隐疹(荨麻疹)
苏某某,女,32岁。
主诉:患荨麻疹已达五年之久。开始时每年发作五六次,后来逐年加剧。今年起愈发愈频,竟至没有间歇。曾大量注射葡萄糖酸钙、内服苯海拉明及祛风、活血之中药多剂,均归无效。
症状:遍身有大小不等的疙瘩块,抓痒无度,此伏彼起,日夜无宁静之时。在发作剧烈时,身必重裘,大便一直两天一次,且燥结难下,腹微痛。
处方: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3克,生姜9克,大枣3枚,大黄9克,全瓜蒌12克,麻仁12克。
服上药后约3小时,身痒减止,疙瘩亦渐隐没,周身微汗,大便通畅,症状全部消失,迄今已半月余,未再发过。(顾介山。桂枝加大黄汤治愈顽固性荨麻疹。江苏中医。1958.2:24)

  来源http://page.renren.com/600914303/note/844677369

  

  浅谈桂枝加芍药汤方证相应

(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中医院中西门诊部)张雷

桂枝加芍药汤出处于《伤寒论》,为温里剂,其功温中缓急。组成为桂枝(10克) 芍药(30克) 甘草炙(10克)大枣(5枚)生姜(15克)。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痛。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伤寒贯珠集》云:桂枝所以越外入之邪,芍药所以安伤下之阴也。按《金匮》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此亦邪陷阴中之故。而桂枝加芍药,亦小建中之意,不用胶饴者,以其腹满,不欲更以甘味增满耳。《古方选注》云:桂枝加芍药汤,此用阴和阳法也,其妙即以太阳之方,求治太阴之病。腹满时痛,阴道虚也,将芍药1味倍加3两,佐以甘草,酸甘相辅,恰合太阴之主药;且倍加芍药,又能监桂枝深入阴分,升举其阳,辟太阳陷入太阴之邪。复有姜、枣为之调和,则太阳之阳邪,不留滞于太阴矣。

1.原因不明的腹痛用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日·矢数道明
  内XXX,43岁,女。初诊1982年1月。营养一般,50体重公斤,自发病后已减轻5公斤。主诉腹痛,1980年10月发病,历经内、外、妇科检查,均未发现特殊所见,但腹痛、恶心及37℃左右微热却持续存在;最后经癌症研究所诊断为胃、肠、胰腺均下垂并有游走肾倾向。腹痛部位不固定,下腹部及脐旁均发生过,横卧位时疼痛减轻。排气多、时有腹鸣、便秘倾向,常服番泻叶。面色稍带苍白,脉弱血压120/80mmHg。腹部稍虚,腹直肌轻度紧张,有胃内停水,脐左右到下腹部有压痛。根据“腹满时痛”而投给桂枝加芍药大黄(0.5克)汤。服药1个月后,大便顺畅、腹痛半减;2个月后疼痛基本消失;3个月后生活已正常而舒适,腹力已复原,不再有疲倦感。
  桂枝加芍药汤条文曰“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虽很简单,却是就用广泛的处方。龙野一雄氏就本方之适用症举出“虚证而腹满或腹部钝痛者”、“虚证而以硬结为主,或腹满或钝痛者”、“急性阑尾炎并发限局性腹膜炎而呈虚证者”、“原因不明之腹痛而呈虚证者”等等。这类患者为数是相当多的。就是说,桂枝加芍药汤用于虚寒腹痛,其临床表现大致为:脉及腹力均弱,腹直肌轻度紧张,或部分腹肌拘挛,硬结,因积气而至腹胀感、经常腹痛等,此时用本方大多奏效。

2.阑尾术后腹痛用桂枝加芍药汤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日·矢数道明
吉XXX,47岁,男。初诊1982年2月11日。体格、营养、面色均一般,脉弱,血压低为120/70mmHg、主诉14岁时作阑尾炎手术后遗留下迄今未愈的腹痛。初发阑尾炎时曾用冷却法镇痛,其后因再发方做了手术;术后发生粘连,腹痛不止,又做二次手术。当时说可以治好,但结果术后毫不见效,遗留至今。肠内积气、有腹鸣、腹痛恼人。腹部因手术而绷紧、有压痛,因积气而稍胀满。”腹胀时有疼痛“,属于疝痛之一种,投给桂枝加芍药汤一周后,长期遗留的开始减轻;1个月后腹鸣、腹痛均消失,自称如同换成新人一样。2个月后体力恢复,腹部有力,血压130/80mmHg,全天工作不感疲倦。患者认为此方与自己身体吻合,故自愿继续服一段时间。

3.下腹部隐隐作痛用桂枝加芍药汤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日·矢数道明
相XXX,51岁,男。初诊1987年6月。由东北地方专程来东京求诊,体形肥胖。
当时主诉为20余年的鼻茸,经常喷嚏不断、鼻涕、鼻塞,病院建议手术,本人不肯,忍受了20年之久。投经小青龙汤加云芝3克后,鼻病明显好转。患者属神经质,曾大量翻阅汉方医书,并坚决要求告知所服处方名称,告知后,颇为满意。后因经过良好,故停药已2年。今年3月又来信称,2个月前,两侧下腹部及胁腹部有不适感、原因不明地腹胀并隐隐作痛,发作次数日见增多。右下复部可触及板结样硬物,腹中积气、腹胀,大便每日一次。据此,寄出桂枝加芍药并注明处方内容。服药1个月后又来信称,服药第3天起,下腹部的隐隐作痛已减轻,其后不久完全消失。胁腹部不快感已基本消除,睡眠很好。认为本方十分有效。

4.手术后乙状结肠狭窄用桂枝加芍药汤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日·矢数道明
大XXX,59岁,男。初诊1984年3月。患者过去做过多次手术,27岁时作痔的手术、40岁时因胃溃疡而开腹、57岁时再度作痔的手术、同年5月又因乙状结肠狭窄接受了两处手术。体格、营养、面色一般,手术后有腹部不适感,食欲减退、排便困难。51体重公斤,初诊时血压150/90mmHg,无明显腹痛。腹诊脐周围及乙状结肠部有抵抗压痛,及投给桂枝加芍药汤。服药后,食欲见好,大便顺利,体力增强。12月时,体重增至55公斤,血压也稳定在130/80mmHg。年末时打过高尔夫球,未感疲劳。因服药后全身舒适、状态良好,故仍在继续服药。

根据日·矢数道明老师应用桂枝加芍药汤经验,临床学生以经常腹痛、脉弱、为辩证要点,尤其应用此方治疗虚寒性慢性肠道疾病颇有心得。

  来源http://www.03964.com/read/da1bc6760ff9f3b9d706ddcb.html

桂枝加大黄汤证

  杜某,女,34岁,奇村人。脘腹疼痛四年有余,短则二日,长则月余发作一次,多由触冷感寒而起。服理中丸,有效时多,无效时少,家中常备此药,然疼痛终未远离。

  发作时剧烈难忍,上逆呕吐,持续一二时,当出现肠鸣、矢气或大便后,疼痛减缓,乃至消失。疼痛休止后,饮食起居一如往常。今晨起早着凉,疼痛又作,服理中丸3粒,痛不见缓。时余在奇村分院坐诊,视其面色白中带青,舌淡红润。苔薄白腻。切其脉,沉缓有力。诊其腹,腹肌紧张,脐上动悸,脐左拒压。

  观其脉症。此属寒积腹痛,理中丸为虚寒而设,寒积则非其所治。服之痛减者,寒邪暂去故也,久服不愈者,积滞未根除也。治当温下并行,刚柔相济。温下之方,余喜用《伤寒论》之桂枝大黄汤及《金匮要略》之大黄附子汤。今患者呈挛急样疼痛,且腹中上逆冲迫,显以桂枝大黄汤为妥。方中桂、姜辛温以去其寒,大黄刚猛以荡其滞。芍、草之柔以缓其急。

  桂枝10g 白芍20g 炙草6g 川军10g 生姜10片红枣5枚二剂

  二诊:药后泄泻黏秽甚多,五日中腹痛再未发作,脐左压痛消失。遂改用桂枝加芍药汤善后。半年后,杜某陪友就诊,知疾未萌。

  来源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linzhengshiyanlu/115-18-7.html

  

  桂枝加大黄汤的运用思路与方法

  【方药歌诀】桂枝加大黄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共

  脾络不通有瘀滞,腹满大痛此方宏。

  【学用导读】运用桂枝加大黄汤,如以实证为主,可加大大黄用量;若以虚证为主,可加大大枣桂枝用量;若以疼痛为主,可再加大芍药用量。

  【中医辨证】脾虚瘀络重证:脘腹胀满痛,甚者剧痛,固定不移,或大便不畅,或饮食不振,舌质淡或紫,脉沉。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临床桂枝加大黄汤,以主治脾虚瘀络重证为基础方,以主治心胸瘀阻证为临床扩大应用。

  病变证机:脾胃气滞,血行不畅,浊气内结,气机壅滞,以此而演变为脾瘀络阻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脘腹胀痛,固定不移,或夜间加重,舌质淡或紫,脉沉为用方审证要点。

  【西医辨病】慢性胃炎,胃术后疼痛不休,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等。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桂枝加大黄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等,都必须符合桂枝加大黄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桂枝加大黄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冠心病三叉神经痛等。

  【中医治法】温阳益脾,祛瘀通络

    【方药西用】具有促进肠胃蠕动、抑制肠胃平滑肌兴奋、保肝利胆、抗心肌缺血、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

  【处方用药桂枝去皮,三两(9g)芍药六两(18g)大黄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

  随证加减用药:若血瘀明显者,加桃仁延胡索,以活血化瘀;若气滞明显者,加柴胡木香,以行气化滞;若食少者,加山楂莱菔子,以消食下气;若脘腹疼痛者,加丹参、郁金香附,以行气活血止痛等。

  【煎服方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证研究】脾胃气机壅滞,血脉运行不利,瘀血内生,脉络不通,则脘腹胀痛,固定不移;脾气不调,浊气壅滞,则大便不畅;胃气不降,则饮食不振;舌质淡或紫,脉沉均为脾络瘀结之征。其治当温阳益脾,祛瘀通络。

  方中桂枝温阳益脾,化瘀散瘀行滞。芍药通络泻瘀,缓急止痛。大黄通畅气机,泻瘀降浊。生姜温中寒散,调和脾胃,协调气机升降。大枣益气补脾。甘草补益中气。

  【使用禁忌】 脾胃虚弱证,慎用本方。
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e82120100dzog.html

  

也谈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的证治

  http://www.doc88.com/p-11961865778.html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