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小泻心包汤

2015/8/3 21:28|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160| 评论: 0

摘要: 心包部小泻心包汤  原方:小泻心包汤:治  心气不定(指胸脘部烦热烦闷、心烦心翳心悸、烦躁不安、心绪不宁之类的证情,也会有胃反酸的表现,有用黄连的机会),  胸腹支满(指心下(胃部、脘腹部)痞硬实硬、 ...

心包

小泻心包汤

  原方:小泻心包汤:治

  心气不定(指胸脘部烦热烦闷、心烦心翳心悸烦躁不安、心绪不宁之类的证情,也会有胃反酸的表现,有用黄连的机会),

  胸腹支满(指心下(胃部、脘腹部)痞硬实硬、胃热背热(有用黄连的机会)、腹部实硬满痛、大便不利(有用大黄的机会)之类的证情)(黄底部分一作“治心气不定,吐血衄血(当有头面胀热疼痛、面红耳赤、眼热眼花、眼干涩、眼红、眼胀痛疼痛、口干舌燥、咽干口苦、心烦易怒之类的表现,有用黄芩的机会)”),心中跳动不安者(指上述的“心气不定”的具体表现,即大泻心包汤证中的“心中怔忡不安”证,是一种实热的证情,是黄连的使用指征之一)方。

  (《金匮要略》十六·17条作“心气不足(《千金方》作“心气不定”,与本方的说法相同。“心气不足”主要是针对“心中跳动不安”、“心中怔忡不安”之类的证情说的,这类证情,通常都会发生在津血不足、心失血养的情况下,通常多属于虚证(虚寒证虚热证),此时可以称之为“心气不足”。但这里的心烦心悸、烦躁不安却是由实热证实证所致的,所以这里说“心气不足”是不正确的,还是“心气不定”的说法更贴切些,可见《千金方》的说法比《金匮要略》的说法要更贴近《汤液经法》的原文),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黄连、黄芩、大黄各三两。

  上三味,以麻沸汤(指沸水)三升,渍(浸泡)一食顷(指用沸水浸泡药物约吃一顿饭的时间,实际是指用沸水浸泡药物,待泡至水变温、变凉、可饮用时,即可去滓取汁服用,类似于现在我们泡茶喝的情形),绞(指揸干、拧干、榨干药渣)去滓(虽然有一部分的水会被药物吸收掉,但由于这里用了个“绞”的方法,因此所得的药汁虽少于三升,但绝对是会大于二升的,当在二升半以上),温服一升,日再(由上面的分析可见,此泡服法是会有大量的药汁剩余未被服用的,所以这里的用水“三升”是偏多的,当是用水二升或二升半为宜)。

  参考比例:黄连三,黄芩三,大黄三;沸水泡服或煎汤,分三服。

  

  合方分解:

  1、小泻心包汤=黄芩、黄连、大黄==仲景的泻心汤。

  2、小泻心包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黄芩(当有头面胀热、面红耳赤、头胀痛,眼干涩、眼红赤、眼热、眼胀痛以致视物不清、眼花眼蒙,鼻痛、鼻疮、衄血,口苦咽干、口舌干燥,心烦易怒之类的上热的表现)。

  

  按:从上面的分析、分解可见,本方的组方完全是一种据证用药的行为,充分体现了有是证用是药的用药特色。从本条的述证来看,“心气不定,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甚至是“吐血”、胃出血、胃反酸烧心之类,都是没有关于黄芩的使用指征的说明的,因此在临床应用本方时,如果没有黄芩证,是可以不用黄芩的,这时就是仲景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了,这也应该是仲景使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的主要原因和依据,而不是现在一些解释所认为的“错简掉了黄芩这味药”的那种原因。

  本方在临床上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方剂,其随证加减的变化使用的形式也很多,最常用的变化有:黄连或“黄连、甘草”,黄芩或“黄芩、甘草”,大黄或“大黄、甘草”(即大黄甘草汤,若再据证加味芒硝,就是调胃承气汤了),“黄芩、黄连”或“黄芩、黄连、甘草”(若因有头项强几几、腰背强几几症而据证加味葛根,就是葛根芩连汤了),“黄芩、大黄”或“黄芩、大黄、甘草”,等等。若有吐血、衄血的表现的,还可以据证加味阿胶生地黄生地黄炭、侧柏叶或侧柏炭、蒲黄血余炭艾叶炮姜炭之类的止血药

  本方证是一个实热证,但若出现了吐血、衄血、下血、尿血之类的证情,本证也是有向虚证、寒证之类转变的可能性的,会转变成为虚热证、虚寒证、寒热虚实错杂证之类的证情,则在方药的选用、运用上也必须要据证加以适当的加减变化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