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大泻心包汤

2015/8/3 21:30| 发布者: 民间中医网001| 查看: 344| 评论: 0

摘要: 大泻心包汤  原方:大泻心包汤:治心中怔忡不安(指心烦、心热胃热背热、心悸烦躁不安之类,有用黄连的机会),胸膺痞满(指心下(胃部)痞硬、胸中痞满、心口(胸口)翳(翳闷,一种堵塞、窒塞的感觉,常伴有心悸 ...

大泻心包

  原方:大泻心包汤:治心中怔忡不安(指心烦、心热胃热背热、心悸烦躁不安之类,有用黄连的机会),胸膺痞满(指心下(胃部)痞硬、胸中痞满、心口(胸口)翳(翳闷,一种堵塞、窒塞的感觉,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困难之类的表现)、心翳心烦之类的表现,有用黄连的机会。也有指脘腹部实硬满痛、内中有物瘀结、积聚的意思,有用枳实祛除痰水、积食之类的瘀滞郁结的机会),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即黄芩证的口苦咽干、面红耳赤、头面胀热疼痛之类的表现。“舌上生疮”虽然可以看作是黄芩的药证,但通常也是黄连的药证,有黄芩、黄连同用的机会,也有使用甘草(用生甘草会更好些)的必要性,可参考甘草汤方以及《金匮要略》中仲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狐蜮病中的蜮病(蚀于上部、蚀于咽喉,包括口腔溃疡之类的病症)的说明),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有据证加味侧柏叶生地黄阿胶炮姜炭之类的止血药的机会,可参考小泻心包汤的解说)方。(本方的述证即小泻心包汤的方证,只是这里说得更为详细、更为严重而已)

  黄连、黄芩、大黄各三两,枳实、干姜(炮)、甘草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一作“七升”),煮取(本方改泡服为煎煮,可见小泻心包汤也是可以煎煮以服的,并不拘泥、局限于泡服这一法)二升,温分再服。

  参考比例:黄连三,黄芩三,大黄三,枳实一,甘草一,炮姜炭一;煎汤,分三服。

  合方分解:1、大泻心包汤=小泻心包汤+枳实(祛痰水、积食的瘀滞郁结,当有胸腹实硬满痛、内中有物拒按之类的表现)、甘草(缓解证情的急迫、清热润燥解毒、保护和修复黏膜的损伤溃疡)、炮姜炭(温中(胃)止血,对胃出血证所致的吐血、下血有治疗的效果,但一般偏于治疗寒性的出血证。可见本方证在出血后,已有由热证向寒证转化的趋势和倾向)。

  2、大泻心包汤=小泻心包汤+(小承气汤厚朴)(可见本方证没有胸腹间充气膨胀、充气膨大的那种胀满、气鼓气胀的表现)+甘草、炮姜炭。

  按:本方实际是对小泻心包汤的加减变化使用法。从上面的分析、分解可见,本方虽有向寒证转化的趋势和倾向,但总体来说,仍然处在实热仍比较严重的情况当中,所以加味的炮姜炭用量也并不大。实际使用本方时,如果证情偏于寒证较重,则宜加大炮姜炭的用量或据证使用干姜,并对证减少三黄的用量;如果出血后证情是向虚热转化的,可以据证改用生地黄、阿胶之类去止血补血而不是使用炮姜炭去止血;枳实、甘草二味也可以据证加在小泻心包汤证中,因为该证也有“胸腹支满”的表现,是有使用枳实的依据的;如果本方证没有出血和转向寒证之类的表现,炮姜炭、干姜之类的药物是不宜应用的,宜去掉不用;如果本证有偏于虚热、血瘀血热脉细数、口燥渴之类的表现时,也可以据证用小泻心包汤加味生地黄(治虚热血瘀)、麦冬(治虚热证的津液枯涸所致的口燥渴症)、牡丹皮(虚热血瘀或实热血瘀都可使用);如果有口腔、咽喉、胃部的疮疡、溃疡的,据大泻心汤中使用升麻的经验,也是可以加味升麻以加速溃疡创面的修复的。以上都是运用本方或小泻心包汤方时常用的变化使用方法。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